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安居乐业(原名:云和山之彼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宋人崇文厌武民风羸弱,这么选兵也是没办法。而且中原王朝一千多年来都是这么选地。

听了赵的解释,岳飞等人都点头表示明白。战甲?装饰品?这些没上过战场的菜鸟还无法区分开来,姑且赵怎么说他们就怎么信了。

不过张宪地问题赵可没躲过去。王贵纠着刚才的问题不放,追问道:“即便如此,即使甲胄有别,但人地差别也错不了,童太师的那些护从确实不如赵兄的这些卫士,我等常年习武,这一点还是能看出来的。兄又是赵姓。观兄之年龄。莫非是哪位皇子当面?”

见忽悠不过去,也没什么好隐瞒的。赵直接点头,道:“某赵,于大宋列为皇子之中行十七。”

“原来是十七皇子当面……”岳飞等正准备大礼参见,不过马上就愣在那儿,徐庆更是喃喃道:“十七皇子,怎么这么耳熟?”

王贵连忙拉住这厮地衣袖,低声道:“大明三公之一,枢密大臣,燕侯,你说耳熟不?”

徐庆恍然大悟,点头道:“原来是那个背宋投明的不孝皇子啊,我说怎么这么……”

王贵、张宪、姚政三个人三只手都伸了过来,两只手去捂徐庆地嘴巴,一只手直接就将这厮往后一扯这厮的声音也忒大了点,即使环境这么嘈杂恐怕听道的人都不少,更别说就站在他们对面的赵了。人家皇子背不背宋孝还是不孝那都是皇子,可不是他们这些升斗小民能随便非议的。

在这一点上赵虽然被人不止说过一次两次,但每次听别人这么说都让他感到非常的尴尬。但也只是尴尬而已,羞耻倒谈不上,人各有志,他不认为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可惜别人可不这么想。

不说王贵四人了,周围听到徐庆地话地人不少,个个为之侧目,虽然也都不敢说什么,却惊讶之声四起,看看众人的目光,那叫一个鄙夷,赵都觉得这些目光刺得他背脊生寒。

主辱臣死。

赵身后地卫士一声大喝,齐齐拔刀出鞘怒目环视四周,凛冽的杀气磅礴而出,四周的宋人甚至都能闻到一股血腥味,纷纷后退不已,有些胆子小的甚至都四散而逃,一时间场面有些混乱。

“算了,都把刀收起来吧!”

赵倒是没怎么生气,又没人开口骂,仅只目光之类的东东是不能给人治罪的,更何况,赵也不认为这些懦弱的宋人的态度能影响到他,于是吩咐卫士收敛点。

不过让赵颇为失望的是,他所看重的岳飞却正愤怒地看着他。

岳飞刚才并没有去阻止徐庆的胡言乱语,不过这并不表示他看赵就顺眼了,实际上,岳飞自幼受老母教养,于孝、义之道十分地看重,或者说是执着。历史上他正是以忠孝闻名,其善战之名倒还在其次,赤足扶棺千里葬母,在明知冤屈明知必死的情况下都毫不反抗地被押解风波亭。如此之人怎能对赵报有好感?岳飞是极度不理解赵的行为。

并没有说什么,岳飞只是对赵一揖便转身离开了勾栏,王贵四人对视一眼,又看了看赵,见他没发怒的迹象,也便作了一礼追岳飞去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吗?赵瞠目结舌,刚才他还想着该怎么收服面前的几个人才,现在倒好,看样子是没这样的可能了。意兴阑珊之下,赵也没心思看什么蹴鞠了,直接回国宾馆。

宋室君臣从早上商议到下午。晚上都挑灯夜战,看样子今天之内是没个结果了。赵也不急,随后又不死心地去找了岳飞两次。第一次倒好,岳飞多少还说了几句话,只不过是将他斥责了一番,第二次这厮根本就不开口。任凭赵怎么说他一个字都不吭,倒是王贵四人搏不过面子多少招呼了赵一下,这种情况下赵根本就不敢开口招揽。随后。随后没了,第二天赵特意起了个大早去找岳飞。没想到人家比他更早,客栈说这五个人老早就退了房间,去向?未知。

赵无可奈何,失之交臂啊!这岳飞的才能现在还没看出来,但就凭他这个性。耿直,忠义。这样的人不管怎么说,即使才能有所欠缺,但至少这样地人的忠诚可以保证,可惜了!

岳飞啊,居然就这样被气走了。林靖文是还不知道此事,等他知道之后赵肯定得被骂个狗血喷头,一代名将、汉人的民族英雄就这么被气走了?林靖文知道之后估计能被气个半死。

(以前看报纸,说教育部为岳飞“平反”了。可惜是反过来将岳飞说成“阻碍民族融合。不服从命令,不能理解领导意志”。这是哪个混蛋说的?这样的货应该被雷劈死,我咒他全家男盗女娼!!!)

赵沮丧地回到国宾馆,却被小吏告知:大明来使了。

奇怪,他不是就站在这儿吗,东京街头,怎么大王还派人来?赵跑去一看,老熟人,也是老部下,枢密右使、参谋部少卿、东厂提督王散王假年,还有一个刚回辽东没两年现任锦衣卫指挥使的鲁二郎。

赵感到很奇怪,问:“你们怎么也来了?”更重要地是,“怎么是王大人过来?大战在即,参谋部事务繁重,且东厂之事更是繁杂,王大人怎的有空来中原?”

王散道:“没办法,王上有命,散不得不跑一趟中原,丢下那么多事务,回去之后还不知道怎么个忙法。”言毕苦笑连连,对赵的问题却是避而不答,赵也不好多问。

下午,赵佶差人来请赵,看样子他们商议好了。

“贵使者,经我朝上下文武多方商议,我大宋决定与大明联合出兵灭辽。”

赵也没见欣喜,肯定有后话,王散更是老神在在,头都没抬。

果然,刚说完,赵佶话风一转,“只是有些事情得先说说清楚。契丹大军云集,声势浩大,海内莫可抵御,依朕想来,贵国想必也难以抵挡契丹数十万大军并力而伐,故而,大宋与大明联合出兵与契丹为敌,则我大宋是担了很大地风险的(赵听得直翻白眼,风险个毛,七十万辽军可都是我大明一家抗了,你们有个屁地风险),且收复燕云一事于我大宋而言十分重大,不容有丝毫闪失。故而,经我君臣商议,朕以为,大宋和大明之间还是应该缔结同盟之约,以安两国之心。”

赵不解地道:“陛下,宋、明已经是盟国了,又何来缔结盟约之说?”

“不,不,不,”赵佶直摇头,“宋、明两国之盟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朕的冲懿嫁与贵国大王为妃,故而两国有姻亲之盟,但实际上两国之间并没有同盟的契约文书。朕的意思是,在正式对契丹出兵之前,你我两国应该正式立书缔约以为盟好。”

赵直接摇头,“陛下,上次下臣出使中原的时候就已经说地很清楚了,要想大明正式与大宋立约结盟必须满足大明的两个要求。第一个通商地请求陛下早已应允,而且这几年也已经实施,但第二个要求陛下却未给予回应,如此,则我大明不可能对大宋承担进一步的义务,目前只能做到互不侵犯,余者待言。”

“你……”赵佶怒气勃发,指着赵大声斥责:“你的第二个要求是要朕割让土地,还找了个什么租借的接口。哼,朕虽不是什么明君,但还没到丢弃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的地步。你这个逆子,你也是赵家子孙,你怎能开口闭口就要朕的江山?如此,你还有何面目去见赵家的列祖列宗?”

作为太子。这次朝会赵桓也是有份参与地,虽然跟赵不是很熟,但至少也没交恶,而且不管赵在大宋地地位如何,在大明,赵可是货真价实的天子门生。位列三公,权柄之重无几人可及,以为外援地话对赵桓自己还是有很大帮助的。见赵吃瘪。赵桓忙出来打圆场,先是劝赵佶消消气。又道:“其实父皇也不必太过责难皇弟,皇弟现在是明臣,为国家谋算乃是分所应当,此乃人臣之举也,理应嘉奖才是……再则。既然租借之说出自大明天子之口,那自然仅只是租借。也算不上割土……”

赵佶本来就那么点火气,被赵桓一劝就差不多平息了,可一听“割土”二字就又爆发了,那火是蹭蹭地往上冒,怒道:“你知道什么,按照他们所说的,明国说是租借华亭,可他们不但要派遣官吏。更为甚者。他们竟然要驻军,有官有军。那不就相当于是明国地土地了,那不是割土是什么?赵,朕现在就明确告诉你,想要华亭,你们想都别想,朕是万万不会答应的。”

赵张张嘴,欲待再说些什么,王散却暗暗拉住了他,轻声道:“我来,王上另有谕令。”赵遂不再多言。

王散正正衣冠,上前一揖,道:“既然陛下一口回绝此事,那么此事暂且按下不提,下臣奉王上所命出使中原却是另有一事欲与陛下商议。”

“呃!”赵佶本来还以为王散出来是准备跟他争论一番的,他准备不管这个明使怎么说他都是一口回绝,可没想……一时噎住了,下意识地道:“不知乃是何事?”

“我大明欲以马匹牛羊还有兵器铠甲与大宋换取布匹、陶器、药草、棉麻、漆器、茶叶、蜡、松油……”

王散滔滔不绝,赵佶却听不下去了,他就只是一个贪图享乐却不干实事地皇帝,琐事实事那是别想找他。赵佶打断了王散的话,不耐烦地道:“此等小事贵使找朕地太师便是,我们还是来谈谈盟约的事。”

王散再一揖,淡淡地道:“下臣来中原之前王上已有吩咐,无华亭则无盟约,陛下绝口不提华亭,那么盟约一事不谈也罢。且,此次不是贸易,而是以物易物,且量十分的大,蔡大人怕是做不了主,是以下臣直接询问于陛下。”赵佶顿时恼了,可考虑到王散毕竟不是赵,人家可不是他的儿子,不像赵那样怎么骂都不至于翻脸,大明国势强盛,赵佶倒也不敢轻易得罪一位大明重臣,只得耐着性子道:“哦,不知有多大?”

王散掏出一卷纸张,照着念道:“粗棉布二十二万匹,细棉布七万匹,厚麻布六万匹,轻麻布四万匹,陶器按种类各二十万至三十万件不等,药草至少要一万石,木棉二十万石,黄麻十万石,漆器……”

晕,宋室满朝君臣听得那叫一个头晕,别的没挺清楚,一个“万”字他们可是听了好多遍,棉布二十二万匹?他们明人难道不知道整个大宋所有地棉织工一年也就织这么多粗棉布吗?全给你我自己不用啊!更离谱的是陶器,至少二十万件!!!我晕,官营地陶瓷场多是制造瓷器,陶器就是有那也是上等货,上等货可不是论“万”来计算的。

王散絮絮叨叨地念完,末了加上一句:“我国统计数据的时候因为资料不齐全,所以数据可能有缺失,这些还只是第一批交换的数量,以后数据齐全了,某些货物可能还要增加。”

“还要增加?”赵佶大惊,也顾不得什么盟约了,先把这是搞清楚再说。“贵使有所不知,贵国需要的数量实在是太大,大多数的数量都是我大宋一年全部的产量,而有些,象陶器之类的,一年还没有这么多,我国虽有心帮助贵国,但实在是……”

王散点点头,道:“当然,贵国地这些货物年产量几何我们是有考虑地,这些数量也不是需要贵国一年就全部交割,只要在三年之内交割清楚就好。事实上我国自己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数量,与贵国交换地不过是总数量的十之四五而已。”

得了,今天也不用干别的,继续商议这件事吧。

“此事重大,贵使远道而来想必已经劳累,且先去休息,我等商议好之后再给贵使答复,何如?”

“善!”

回去之后,赵实在好奇,连连追问王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