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女人的成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敢”管教孩子的妈妈,缺少做妈妈的自信,“舍不得”管教孩子的妈妈,缺少做妈妈的知识,没有自信和知识的结果就成了“怕”孩子的妈妈。孩子当然还是爱这样的妈妈,但是他们也会欺负这样的妈妈。可怕的是,他们还可能变成目中无人、心中无法纪的人,甚至成为社会的罪人。
母爱不应纵容一切,母爱也必须有是非、有原则,不要做一个“怕”孩子的妈妈。
变调的母亲
势利的妈妈
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当然!但是人性有基本的弱点,不成熟的人往往让一些弱点滋生得毫无节制,譬如说做了父母以后,竟会因自己的好恶和偏见,而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偏心而势利的父母。
据说偏心是很难治的“病”,因为这像爱情一样是不能勉强的,纵然同样是亲生骨肉,但有些父母就是会偏爱某一个孩子;可是势利就是一种很需要调整的心态了,否则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是相当严重的。大约归纳一下我收到的信件,诉说父母“势利”(当然孩子不敢用这个形容词)的情况有:

变调的母亲(3)
——家里面读书成绩最好的孩子,他们是家中特权分子,可以免除很多“杂役”,可以发表意见,可以得到最多的赞赏。
——成年以后最会赚钱的孩子,虽然父母不一定从他们那里得到比别的孩子更多的孝敬,但是父母就以他们为荣。
——最漂亮、嘴甜的孩子,他们像是家里的招牌,总是他们在亮相,接受别人的赞美和父母得意的爱。
“势利”的父母除了制造孩子之间的嫉妒,以及条件较差的孩子自卑心以外,更混淆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以为必须符合这些条件才是“有价值”的人:他会因达不到这样的标准而放弃自己,甚至怨恨父母,因为他是同样的父母生出来的。
成熟的女人在做了母亲以后,会了解并接受每个孩子的个别差异,客观地发掘每个孩子不同的优点。到底俊美和平凡、聪慧和愚钝都不是孩子自己能决定的,遗传加机运造成每个孩子不同,人类的社会也得靠这种不同才能维系和发挥下去。
如果家里有了“势利”的父亲,就更要靠妈妈的成熟和智慧来平衡孩子受到的差别待遇。若妈妈的“势利”甚过父亲,那的确是孩子的不幸。一个人将来能不能自尊、自重、自信,都是父母帮他们奠定基础的。
变调的母亲
把孩子当财产的妈妈
《先知》(The Porphet)的作者纪伯伦(Kahlil Gibran),曾经写过一句让很多人不能接受的话:“孩子不是你的财产。”有的父母就是把孩子当做财产,他们有支配权,孩子自己反而没有“处理自己”的权力。当然,生孩子的辛苦不比挣一笔财产更容易。何况这笔“财产”是来自自己的血肉,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按理说宝贝的程度是任何财产都比不上的。可是如果真把孩子当成财产,一定会产生几种心态。
首先就是炫耀。有的父母也许想不到,有时候孩子多么痛恨在人前表演,特别是比较内向的。曾经有个大一的女孩告诉我:“每次回想到小时候被父母拉到客人面前跳舞唱歌的情景,就庆幸总算长大到不受父母摆布了。当年父母‘引诱’我去表演的笑脸,有时竟成了我的噩梦。”
大部分父母会为了好玩,让孩子在朋友面前唱歌跳舞。但是他们不勉强孩子,把孩子当财产的父母就非达到炫耀的目的不可。
其次是强烈的支配欲。孩子是人,有独特的性格(绝不会完全具有父母的性格)、性向、意志、观念、天赋、好恶,父母的任务是就他们的这一切来教育辅导。把孩子当财产的父母,会像运用他们的财产一样来支配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幸这常常是无法成功的。没有生命的财产可以由主人支配,有生命的孩子却不行。
然后是期待收回利润。孩子独立后,有能力回报父母是彼此的喜悦,他们能做多少父母不计较。大自然的法则是公平的,他们同样要负养育子女的责任。可是把孩子当财产的父母却把教养孩子当做投资,多年后如果孩子果然成为财源滚滚的高收入者,父母欣喜投资得到丰厚的利润;如果孩子不幸只是个最平凡的小市民,父母就会把得不到利润的懊恼加在孩子头上。
一个成熟的女性做了母亲以后,她自会懂得教养孩子这个耕耘的工作,收获的永远不是金钱,而是子女良好的品格。
变调的母亲
嫉妒的妈妈
夫妇间刚有孩子以后,常常会产生“嫉妒的爸爸”,因为妻子全部精力、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但孩子成长以后,有些妈妈却嫉妒起来,而且专以女儿为对象。
曾有一位署名“迷惑而可笑的女人”的读者写信给我说,有一天她赫然发现自己竟然在嫉妒那聪明、漂亮、可爱的女儿时,不禁被这样不正常的心理吓住了。女儿从小就特别受父亲宠爱,她丈夫每天一回家就搂住女儿又亲又咬的,对她却有时连看都不看一眼。但女儿毕竟还小,妈妈在女儿心中还是重要角色,因此她也是女儿“缠爱”的对象。现在女儿十几岁了,样样出色,做母亲的应该欣慰才对,但是她见女儿还是像小时候那样和父亲亲热就觉得不舒服,而且女儿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她。见女儿充满青春的美貌,活跃在学校和家里,内心的感受极为复杂,喜悦、羡慕、嫉妒纠缠在一起,她气恨自己不像一般妈妈那样完完全全地接受女儿、爱女儿,她怀疑自己有点精神不正常。

变调的母亲(4)
我不知道专家对这个个案怎样分析,而我认为这还是妈妈不成熟的性格作祟。不成熟的人往往弄不清自己扮演的角色特性,所以妈妈会与女儿争宠,但是对异性的儿子却不会有这种心理。不成熟的妈妈对于年华渐老这个事实尤其不能接受,我曾见到有个妈妈坚持要女儿喊她阿姨而不是妈妈,她害怕几乎和她一样高的儿女会显出她的年龄。当然,老对任何女性都会造成威胁,只是有轻有重,有人会在心理上调适,有人不会而已。
像这位母亲,如果丈夫和女儿亲热,与其嫉妒,不如设法和女儿做朋友。长大的女儿在生活上的确不大需要母亲照顾,但如果和母亲能像朋友那样谈心,甚至谈谈自己喜欢的男孩,女儿自会逐渐和母亲接近,毕竟母亲和女儿都是女人。
训练自己成长是很重要的,然后才会懂得夫妻之爱、父母子女之爱各有不同的意义,丈夫不是情人,更不是父亲,就不会要求他像女儿一样地爱自己。成熟的人才知道怎样看待老的现象,从内心悦纳渐增的皱纹和白发,也才能真正自在地欣赏年轻人,包括自己的女儿。
变调的母亲
过度保护与干预的妈妈
我以为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的自主权了,没想到“我妈说的……”,“我妈不让我……”这一类的“理由”还时常听得到。他们的妈妈大约四十岁左右,应该是观念较新的一代,但是她们把子女这项“财产”看得紧紧的,为什么?她们应该受过较好的教育,懂得更多教养孩子的知识,为什么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性向,却过度的保护及干预?
我的观察是:很多新一代妈妈或是事业有成,或是在家中颇有地位,加上常识丰富,于是自信心特强,总认为孩子需要她的指导。无论是人生的方向、生活的方式,以及待人处世的态度,她“一定”懂得比孩子更多。
从孩子小的时候,她就参与并且决定孩子该如何做:“太阳是红的,怎么能画成绿的”,“这篇作文要这样写才对题”,“今天要穿这件黄色的衣服配咖啡色的鞋”。
有位决定把女儿送出国读大学的妈妈,从选地区、选校、选系全都包办。然后亲自送出国,替女儿选住处、买车、买家具、用具……但女儿的一生还长着呢,她未来的路如何走?
我真好奇“下回分解”究竟如何?
有人说现在大家孩子生得少,特别珍贵。世道这么乱,当然要加强对孩子的保护。但成熟的人知道保护不等于干预,而且知道过度和适度是大不同的。诱导孩子发展自己的性向和潜力是适度的协助,自己认定孩子该如何发展是过度干预。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是适度的指导,限制孩子的行动是过度的保护。
印度诗人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说:“父母是弓,儿女是箭。”你能永远不把箭射出去吗?
爱孩子不应该把孩子当成自己可以操控的“财产”,更何况在父母过度保护及干预下长大的孩子,极可能变成毫无主见,也让别人操控的人呢。
变调的母亲
紧张的妈妈
约莫是十年前,我听到一个真实故事:一位年轻母亲因怕独生子受到污浊的空气熏染,或吃到什么细菌生病,所有孩子吃的玩的全部再三煮沸或用酒精消毒;绝不带孩子搭公车或到公共场所,平时也不让孩子外出,大都关在一尘不染的家里。但是这孩子在一岁多时,带到医院检查是否感冒咳嗽,结果却再也没回家。据说,是由于过分缺少抵抗力,不知感染了什么细菌病毒而不治。因为父母不可能让他永远生活在无菌的环境里。
这不是常见的例子,我想说的是:过度紧张的妈妈,也许会造成意料不到的结果。
另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个高龄得子的父亲太爱儿子,事事无微不至地照顾,为了让儿子营养好,餐餐饭桌上都把菜夹在孩子碗里,非要他吃下去不可。最后这个性格比较内向乖顺的儿子,竟成了一家精神病院的病人。
过度紧张的父母,也会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压力。
大凡过度紧张的父母,都是唯恐孩子成长中会发生什么意外,或是老认为自己爱得不够。尤其近来一般夫妇孩子生得少,更是战战兢兢。曾经有位的士司机对我说,他坚持生两男一女是因为万一其中一个发生意外,他还留一个儿子。这种逻辑固然让人啼笑不得,但也反映了一部分父母的心态。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变调的母亲(5)
今天一般人物质生活水准提高,对孩子身体上的照顾,也许不会有十年前那位母亲“生怕孩子脏坏”的顾虑,但是紧张型的父母又把这份“紧张的爱”转移到孩子心理上:“早上骂了他一句,不知道会不会还难过?”“刚才应该夸奖他的,糟糕怎么忘了?”“他今天放学好像不太开心,晚饭也没吃好,是不是受了委屈?”“买钢琴的钱还没凑齐,怎么办?他的同学都有自己的琴了。”更有一位母亲自责:“我没读大学,知识太差,孩子问的我都不懂,我常觉得好惭愧。”
一个成熟的母亲绝不会经常处在紧张状态中,她是自在而自信的,孩子自然也会正常成长。
变调的母亲
不像妈妈的妈妈
妈妈应该是什么样子?曾经有位小学老师开玩笑地说:“我班上的小朋友只有一个妈妈,因为他们在‘我的妈妈’这个作文题目中,写的妈妈都一样(‘我的爸爸’也一样)。”
孩子心中的妈妈的确都有一个“样子”,超出那个“样子”太多,就“不像妈妈”了。记得我曾经举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位妈妈为了表示和她十几岁的女儿是“朋友”,女儿邀同学举行舞会,她穿了年轻得让年轻人瞠目的服装,然后“活泼奔放”地与那些十几岁的孩子一起跳舞。弄得那些半大孩子十分尴尬,跳也不是,不跳也不是,过后孩子批评她的样子是“不像妈妈”。
现在的妈妈无论心情、观念、外表、行为举止都比过去的妈妈要年轻得多。孩子也喜欢妈妈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