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邓小 平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献,其中包括日本政府的解密文件。 
我有幸跟一些见过邓小平的美国官员进行过交谈,包括前总统占美?卡特(Jimmy Carter)和前副总统沃尔特 
?蒙代尔(Walter  Mondale),他们都是  1979  年与邓小平有过关键性会面的人物;还有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布兰特?斯考克罗夫特(Brent Scowcroft)。我也同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和已故的 
奥克森伯格(Michel Oksenberg)有过交谈,他们曾是负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白宫要员。尼克逊的女婿、曾跟岳父一 
起见过邓小平的爱德华?考克斯(Edward Cox),和我分享了他的回忆。我还同一些前美国驻华大使交谈,包括恒安 
石(Arthur Hummel,已故)、李洁明(Jim Lilley,已故)、洛德(Winston Lord)、乔?普理赫(Joe Prueher)、 
桑迪?雷德(Sandy Randt)、芮效俭(J。 Stapleton Roy)、尚慕杰(Jim Sasser)和伍德科克(Leonard Woodcock, 
已故)。伍德科克大使的遗孀莎朗?伍德科克(Sharon Woodcock)友好地与我分享了她丈夫的文件。我也有幸同一 
些任职于白宫、国务院或美国政府其他部门的中国问题专家交谈,他们是阿马柯斯特(Mike Armacost)、克拉克(Chris 
Clark)、费舍尔(Richard Fisher)、傅立民(Chas Freeman)、格里斯(David Gries)、希尔(Charles Hill)、 
凯德磊(Don Keyser)、科雷斯伯格(Paul Kreisberg)、黎赫白(Herb Levin)、李侃如(Ken Lieberthal)、 
麦卡希尔(Bill McCahill)、包道格(Doug Paal)、卜励德(Nick Platt)、容安澜(Alan Romberg)、芮效俭、 
索乐文(Richard Solomon)、斯皮尔曼(Doug Spellman)、苏葆立(Robert Suettinger)、沙利文(Roger Sullivan)、 
沙特(Robert Sutter)、宋贺德(Harry Thayer)和汤姆森(John Thomson)。我过去的两名学生李淑珊(Susan 
Lawrence)和刘美远(Melinda Liu)曾多年在北京从事报道,十分慷慨地同我分享了他们的时间和见解。美中关系全 
国委员会的白丽娟(Jan Berris)一向是我获得各种有关人与事的信息的一个绝佳来源。我还访问过邓小平的四位翻译: 
冀朝铸、施燕华、唐闻生与已故的章含之。 
我还受益于仔细阅读过本书全部手稿的柯文(Paul Cohen)、傅士卓、谷梅、艾秀慈(Charlotte Ikels)、凯 
德磊、黎安友(Andrew Nathan)、赛奇(Tony Saich)和沈大伟。还有一些人细心阅读过部分手稿,也令我感到荣 
 
 
幸,他们是白志昂(John Berninghausen)、叶叙理(Ashley Esaray)、坦梅?戈尔斯坦(Mel Goldstein)、凯 
博文(Arthur Kleinman)、蓝普顿(Mike Lampton)、拉里(Diana Lary)、李淑珊、李成、林重庚、林至人(Edwin 
and Cyril Lim)、林培瑞(Perry Link)、麦卡希尔、芮尔登(Lawrence Reardon)、陆伯彬、芮效俭、撒母耳斯 
(Richard Samuels)、索乐文、宋怡明(Mike Szonyi)、怀默霆(Martin Whyte)和赖特(Dalena Wright)。 
(阅读过第 18 章手稿的人见该章列表。)中国的一些党史专家,如陈东林、程中原、韩钢、齐卫平、沈志华、萧延中、 
杨奎松和朱佳木,也阅读过先前被译成中文的手稿,帮助改正了一些错讹之处。不过,只有我本人对尚未纠正或在他们 
阅读后仍未发现的错误负责。 
与哈佛大学同事的讨论让我获益匪浅,他们是安守廉(William Alford)、包弼德(Peter Bol)、张伯赓(Julian 
Chang)、柯文(Paul Cohen)、科尔登(Tim Colton)、温奈良(Nara Dillon)、欧立德(Mark Elliott)、傅 
士卓、谷梅、戈迪温(Steve Goldstein)、何晓清(Rowena He)、韩博天(Sebastian Heilmann)、萧庆伦(William 
Hsiao)、江忆恩(Iain Johnston)、柯伟林(Bill Kirby)、凯博文(Arthur Kleinman)、马若德(麦克法夸尔)、 
奥格登(Suzanne Ogden)、欧伟伦(Bill Overholt)、德怀特?珀金斯(Dwight Perkins)、裴宜理(Liz Perry)、 
陆伯彬、赛奇、宋怡明、戴胡慧心(Tam Tai)、杜维明、王甯、华琛/屈顺天(James L。 Watson)、瓦特夫妇(John 
and Anne Watt)、怀默霆、韦杰夫(Jeff Williams)、魏根深(Endymion Wilkinson)、沃尔夫(David Wolff)。 
我也同其他地方的学者讨论过相关问题,他们包括白志昂、伯恩斯坦(Tom Bernstein)、陈广哲、大卫斯(Deborah 
Davis)、杜芬、高尔德(Tom Gold)、坦梅?戈尔斯坦、桂本青、蓝普顿、林培瑞、赵文词(Richard Madsen)、 
戴慕珍(Jean Oi)、波拉克(Jonathan Pollack)、白鲁恂(Lucian Pye,已故)、赛缪尔斯(Dick Samuels)、 
沈大伟、谢淑丽(Susan Shirk)、索林格(Dorie Solinger)、谢德华(Ed Steinfeld)和魏昂德(Andrew Walder)。 
我还得到过以下人士的帮助:安和丽(Holly Angell)、夏滴翠(Deirdre Chetham)、埃斯帕达(Jorge Espada)、 
高申鹏、吉伯特(Elizabeth Gilbert)、罗索(Anna Laura Rosow)、索耶尔(Kate Sauer)、石文婴和张烨。同 
在哈佛查阅 1949 年以后资料的所有学者一样,我对费正清研究中心冯汉柱图书馆的馆长南希(Nancy Hearst)深怀 
感激,她一向以对资料的惊人熟悉和似乎无限的热诚,去帮助学者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她曾数次纠正我的笔记,核 
对我的手稿。随着中国在 21 世纪变得日益重要,我们在哈佛享有的特殊优势愈发凸显出来枣我们得以利用费正清中 
国研究中心图书馆(Fairbank Center Collection of the Fung Library at Harvard)的特藏,它们对研究当代中国 
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其中很多文献不但在西方的其他图书馆见不到,在中国也无法见到。 
我还要感谢熊景明,她以同样的帮助学者的热诚,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服务中心搜集并创造性地整理了中国大陆 
以外这一时期最完整的文献收藏。我也有幸得到亚特兰大卡特图书馆馆员的协助,他们帮我查找和使用了卡特政府的文 
件。我的编辑伊尔?哈伯特(Earl Harbert)认真细致,逐行逐句地加工手稿,以便让那些不是中国专家的人更易于理 
解。我的手稿编辑茱丽叶?卡尔松(Julie Carlson)既有创意又工作投入,不辞劳苦地帮我使手稿最后成型。哈佛大学 
出版社的编辑凯萨琳?麦克德默特(Kathleen McDermott)也发挥其创造精神,热情勤奋地照料着与本书出版有关的 
方方面面。 
我的妻子艾秀慈是中国人类学专家,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始终是我的思想伴侣。她以最大的耐心为一个身不由己的 
工作狂提供了平衡及精神支持。 
虽然我在 1993 年到 1995 年担任过与东亚事务有关的美国国家情报官员,但在本项研究过程中我没有接触过任 
何保密资料。所有关于事实的陈述、表达的意见或分析,均出自作者本人。书中提供的任何材料都不反映中央情报局或 
其他美国政府部门的官方立场或观点。书中任何内容都不应被推测为表明或暗示美国政府对作者观点进行过信息认证或 
认可。这份材料已经中央情报局审核,以防保密信息外泄。 
'0…1'SWDXP…3; p。 307。 
'0…2'中文版为理查德?伊文思着(武市红等译):《邓小平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枣中文版编者注 
'0…3'中文版为阮铭着:《邓小平帝国》(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2)。枣中文版编者注 
'0…4'中文版为钱其琛着:《外交十记》(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枣中文版编者注 
'0…5'中文版为于光远着:《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北 
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枣中文版编者注 
 
 
'0…6'中文版为马若德(麦克法夸尔)着(魏海平、艾平等译):《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两卷本(石 
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同书另有北京:求实出版社 1989…1990  年本。枣中文版编者注 
'0…7'中文版为马若德(麦克法夸尔)、沈迈克着(关心译,唐少杰校):《毛泽东最后的革命》(香 
港:星克尔,2009)。枣中文版编者注 
'0…8'香港版为《改革历程》(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09),台湾版为《国家的囚徒》(台北: 
时报出版,2009)。枣中文版编者注 
 
 
导    言 

这个人和他的使命 
1979 年 3 月,港英总督麦理浩爵士(Sir Murray MacLehose)飞往北京,就香港问题作出说明。麦理浩通晓 
汉语,且广受敬重。他事先只被告知将与一位高级官员见面,抵京之后才高兴地获悉,即将与他会面的是刚被任命为中 

国最高领导人的邓小平。  '0…9'这次不公开的会见在人民大会堂进行,麦理浩向邓小平谈到香港正面临日益增多的困难。双 
方都知道,自鸦片战争以来英国一直统治着香港这块殖民地,但香港大部分土地的租约将于 1997 年到期。麦理浩总督 
采用外交辞令,字斟句酌地谈到有必要让港人放心,因为他们对 1997 年之后的前景深感忧虑。邓小平仔细听取了港督 
的关切。当会谈结束后他们起身走向门口时,邓小平向麦理浩做了个手势,身高逾一米八的港督俯下身,听到这位身材 

只有一米五几的主人对他说:「你如果觉得统治香港不容易,那就来统治中国试试。」'0…10' 
邓小平深知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烂摊子。在上一个十年开始的时候,大跃进已造成三千多万人死亡;国家仍因文革 
的混乱而步履蹒跚枣在文革中,年轻人被动员起来批判高级干部,依靠毛的支持把他们拉下马,使这个接近十亿人的 
国家陷入一片混乱。当时占人口总数 80%的中国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区区 40 美元,人均粮食产量还不及 1957 年的水 
平。 
军队干部和革命造反派取代了被赶下台的老干部,但他们对自己占据的职位既无准备又缺少素养。军队变得臃肿 
不堪,并疏于军务,有些在地方任职的军队干部享受着当官的特权,却不务正业。交通与通信设施破败不堪。大型工厂 
的生产仍在采用 1950 年代从苏联进口的技术,设备也处于失修状态。 
大学在过去十年里基本上被关闭。知识青年被迫下放农村,但让他们继续留在那里变得越来越困难。城市又无法 
为他们提供就业,更不用说那些想进城又不敢有此奢望的千百万农民。再者,城市居民担心自己的饭碗,并不欢迎新来 
的人。 
一些大胆的干部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真正根源正是毛泽东本人,但是邓小平认为,过去 20 年的失败不能全归 
罪于一人,用他的话说,「我们大家都有份」。毛确实犯了严重的错误,但在邓小平看来,更大的问题是导致这些错误 
的制度缺陷。政治体系控制到每家每户的做法搞过了头,造成了恐惧和主动精神的丧失;对经济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