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务。所以,阿里巴巴创立的第一个构思就是,通过互联网帮助中国企业出口,同时帮助国外企业进入中国。经过认真考虑,马云认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所以,这些民营中小企业才是阿里巴巴应该帮助的。这是马云最早的构思,也是他坚持到底的理念。
这个构思在经过了几年互联网风潮的沉浮之后,不仅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事后阿里巴巴的发展证明,对电子商务的选择和对中小企业的定位成为马云“专心”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或许这也是阿里巴巴能走到今天,并越走越坚定的关键所在。
2005年8月,阿里巴巴完成了对雅虎中国的并购。这一惊天收购案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当时正值百度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不久。一时间网络上众说纷纭,很多人认为,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是由于看到百度的股票上涨了,也想在搜索上趁机分一杯羹。
对此,马云回应道:搜索引擎归根结底只是一个工具。既然它是一个工具,那就必须为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服务。收购搜索引擎,只是为了让电子商务更加完美。
与马云此前一直强调的“专心做一件事”的观点联系起来,就会发现他实际上不单单是为了反驳“跟风百度”之说,而是要将他和阿里巴巴所做的事情确定为公司的发展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显然不是一两年内就可以达成的。
网络寒冬没有击溃马云的坚持,搜索引擎的火热也没有迷惑马云的坚持。坚持一段时间,需要的是毅力;可要坚持长久,除了毅力,还需要对自己的判断拥有自信。
马云一直坚持“专心做一件事”,坚持一切皆为目标服务。他想告诉所有人:做企业其实很简单。自己想做什么事情,想改变什么事情,想清楚之后,就永远坚持这一点。
破鞭式——去繁就简,要相信客户都是懒人
“破鞭式”是用来破解点穴橛、解钢鞭、拐子、峨眉刺、匕首、斧、铁牌、八角槌等短兵器的招式。短兵相接时,必须精力集中,心无杂念,像快刀斩乱麻一样去繁就简,迅速取胜。马云在解决客户问题上用的就是这招,面对各种客户,他没有采取复杂的个性化服务,而是化繁为简,始终认为客户都是懒人,只要为懒人想到可以懒惰的方法,生意就会很轻松。
当今社会,“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早就成了口头禅,许多公司也将“客户永远是对的”这一原则奉为最高信条,阿里巴巴也是如此。马云曾说过,阿里巴巴也有“三个代表”:“我们的三个代表,第一,必须代表客户利益;第二,必须代表员工利益;第三才是代表最广大的股东利益。”
对于任何软件、网站,人们最看重的就是简便易用。而至于怎么操作,那是企业应该操心的事情,人们并不想去了解后台方面的知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察,马云总结出了“客户都是懒人”的永恒定律。也正是考虑到这个因素,马云旗下的商务网站乃至软件都做得非常“傻瓜式”。
马云一直把阿里巴巴定性为一家商务服务公司,其业务就是帮助用户在网上达成合作。所以马云将电子商务的交易概括为简单的一句话:它是一个工具,不是炸弹,使用这个工具,它能帮客户把产品推广到全国、全世界,能帮客户在网站上收集其他人的信息,能帮客户加强内部的管理和调节。
马云有个看似奇怪的理论,就是认为客户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错的。因为客户往往并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更多时候,客户对要求的直观表述都是:更多、更便宜。而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形容得出来自己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与此相似,很多客户在接受调研时并不会发掘到掩藏在自己内心的一些无意识的想法。如果仅仅是简单地以为“客户永远是对的”,就会失去客户,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失去了。因此,试图依靠调研去读懂客户的心根本行不通。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想客户之所想,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
雅虎是一家拥有非常深厚的企业文化的跨国公司,它的员工常以之为豪。而当时收购雅虎中国的阿里巴巴,却是个还没有上市的公司,部分雅虎员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于是马云就用了一种带有艺术性的幽默方式,告诉雅虎中国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抛弃原有的观念,适应阿里巴巴的新氛围,根据客户的需求改变方法。表面上,“懒人”理论显得有些荒诞不经,而细细琢磨,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只不过,“懒”要“懒出风格,懒出境界”,手“懒”心不能“懒”。
马云收购雅虎中国,是为了方便客户进行整个电子商务的操作,完成了信息流建设;与中国邮政合作,是为了完成物流方面的建设;与银行合作,并推出支付宝,则是在努力解决资金流的安全问题。这一切,都是围绕他的前提条件——“客户是懒人”——进行的。马云的一个目标就是将电子商务变得像自来水一样方便,“随手一拧就是”。
阿里巴巴不仅规定了要“客户第一”,还认为“客户是懒人”。于是,凡事都主动替客户着想。这是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马云要求所有的员工都必须认同这一文化,要以顾客为导向指导自己的工作。认识到客户是“懒人”,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才能拴住客户的心。
破索式——以刚克柔,端正心态应对灾难
独孤九剑第六招是“破索式”,它是用来破解长索、短鞭、三节棍、铁链、渔网、飞锤流星等张弛有度的软兵器的绝技。对付软兵器,一方面要小心谨慎,不能麻痹;另一方面则要果断出击,以刚克柔。通常在生意场上,许多人会注重以媒体公关等软性策略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企业的影响力,甚至不惜把灾难当成公关的重要法宝。对此马云不以为然,他认为千万不能把灾难当公关,要立即谨慎处理,消除灾难,减少影响。
面对一个崭新的产业,几乎所有的网络公司都在犯错中成长。马云面对错误的态度是:直面错误…迅速纠错…不犯同样的错误。阿里巴巴在其发展过程中基本没犯大错,但小错也没少犯:盲目扩张、过早国际化、迷信洋高管等。但是,这些错误使马云变得越来越成熟。
阿里巴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几次严重的危机,如互联网寒冬危机、“非典”危机和“招财进宝”危机。前两次危机马云分别通过撤站裁员和用SOHO抗击“非典”解决了。后一次危机的解决方式则是“招财进宝”的撤销。
2006年5月10日,淘宝推出了“招财进宝”。该产品是淘宝网为愿意通过付费推广产品,从而获得更多成交机会的卖家提供的一种增值服务。其性质类似于多数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服务。淘宝总经理孙彤宇对“招财进宝”是这样诠释的:“‘招财进宝’最关键的排名因素是成交量,其次才是卖家出价。”
但是实质上,“招财进宝”还是收费服务。这与此前淘宝两次允诺3年不收费相冲突,因此引起了不少淘宝用户的不满。“招财进宝”推出后不久,许多卖家开始在网上签名,号召淘宝用户在2006年6月1日集体罢市。从这次风波可以看出,这项业务并没有赢得人们的认可,由此引发了“招财进宝”危机,成为马云应对危机能力的一次考验。
马云对此危机的最初反应是,在网络上发表署名文章,就“招财进宝”存在的问题向各位卖家道歉。同时,他还对“招财进宝”的价格作出了一定的调整。2006年5月29日,马云继续在淘宝论坛上以“风清扬”的署名发了一篇帖子,对“招财进宝”的来龙去脉再次作出详细解释,并且谈到这一举措的真正出发点。
他首先澄清“招财进宝”的推出不是为淘宝网赚钱,淘宝网的免费承诺是严肃而认真的,是所有股东和董事们一致同意的大事。淘宝网绝不会也没必要违背自己的承诺,而且也没有任何一个股东在这个时候要求阿里巴巴在淘宝收费赚钱。马云还信心十足地保证,阿里巴巴资金充足,其现金储备至少可以为淘宝网再免费二十年。目前淘宝网不是要思考如何赚钱,而是要思考如何做成全世界最好的交易平台。
其次,阿里巴巴也对所有参与淘宝建设和发展的会员们承诺过,未来一定要找到一种公平合理的收费模式,一种让淘宝网能发展、让会员能发财、让买家能快乐的模式。马云希望能实现一种能够让愿意付费的人付费,不愿意付费的人永远免费的理想商业模式。当然,这种模式在现实中还没有出现过,他要做的就是“敢为天下先”。
最后,马云说,推出“招财进宝”原本是想帮一些网店店主们更顺利地创业。很多店主想给自己的网店做点小投资,让自己的小店效率更高、访问量更大。“招财进宝”是个小小的投资游戏,与淘宝推出的其他功能没多大区别。
马云没预料到事情会闹得这么大,所以他除了澄清谣言之外,也承认了自己的失误。他对广大用户表示,淘宝确实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产品本身还不够完善,沟通也做得不够好。他表示,淘宝正在夜以继日地完善这些产品,希望广大用户能原谅,给年轻人一次机会。
令人遗憾的是,马云这番口舌并没有获得积极的响应和认可。这时,马云已经意识到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危机,将对淘宝网的发展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于是,他果断作出决定:在网上发起投票,由投票结果来决定“招财进宝”的存亡。结果于2006年6月12日揭晓,经过10天的网民投票,38%的用户支持,61%的用户反对,“招财进宝”于是被取消了。这种通过网民投票的方式决定C2C网站一项新功能是否保留的做法,在电子商务发展史上无疑是一大创举,它体现的是对用户的尊重。马云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淘宝是大家的淘宝。
在此次危机中,马云以坦诚的态度向客户作出了解释,并立即采取相应的行动,取消了“招财进宝”。马云对媒体表示:“客户反对我们就撤,代表了我们一切以客户利益优先的价值导向。我们退一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破掌式——化难为易,左手温暖右手
独孤九剑的“破掌式”,是用来破解掌上功夫的,如长拳短打、擒拿点穴、鹰爪虎爪、铁沙神掌等等。面对手持独孤九剑者,对方居然赤手空拳来斗利剑,武功上自有极高的造诣。天下掌法繁复无比,“破掌式”需要正视困难,化难为易。马云深悟此道,他有一套幽默又略带辛酸的“破掌之术”。最艰难的时候,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自己的“左手温暖右手”,以安慰自己。
企业家展示给外人的往往是光鲜灿烂的一面,却很少有人知道背后他们所付出的代价。用马云的话来说就是,企业家所经历的一切,大家看到的辉煌一面只占20%,没有看到的艰难一面达到80%。他甚至说自己多年来都是一路挫折,没有辉煌的过去可谈。当一年过去的时候,别人只会看到阿里巴巴这一年发展得多么快,却不知道这一年内他们付出的比别人10年的还要多。每一天、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决定都是艰难的。
马云把所犯过的错误和所走过的弯路视为最珍贵的财富,正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