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无耻训练”在她身上发生了作用。夏琳清楚地意识到无谓的羞耻感笼罩着自己,她果决地命令自己:“去,找那个保安换水。”
年轻的小保安对夏琳微笑的要求有点奇怪,他从来没有遇到客人要求换水,不过他二话没说,手脚麻利地把水换上了。
当夏琳拿着纸杯慢慢喝水时,她心里涌上一丝战胜自己的自豪感:嗯,开局还不错,我能搞掂这一切的。她抬头看到门旁的客户服务台,心里灵机一动,就走过去申办一张银行卡。
接待她的小姐虽然动作很快,但夏琳看出她的业务似乎并不熟练:也许刚上岗不到一个星期吧。看着忙碌的女孩,她饥肠辘辘地想:也许她忙完我这一单,就可以去吃午饭了。她午饭会吃什么?是用微波炉热饭盒,还是和同事到外面去吃?甚至有个男生来请她吃饭?
正当夏琳做着吃饭的白日梦时,为她办卡的女孩抬起圆圆的脸,问她是否开通网上银行,她下意识地回答道:“开吧。”
虽然不知道办了银行卡有什么用,但夏琳把那张硬硬的塑料片装在口袋里时,心里仿佛多了一点安全感。“也许,我可以让我的朋友打点钱来应应急,不过那样的话,生存日记上该怎么写呢?”
出了银行的门,街上艳阳高照,夏琳到街对面的小超市里买了两个一块五毛钱的面包。面包干干的,难以下咽,她想回到银行再喝点水,但又担心见到那个服务台小姐会有点尴尬。
夏琳一察觉到自己这种心理,马上鼓励自己道:“有什么好尴尬的?我是经过无耻训练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战 极限生存训练(4)
她又回到工行,服务台小姐果然去吃饭了。她悄悄坐到接待区最后一排椅子上,尽量不引人注目地边吃面包边喝水。填饱了肚子,夏琳才开始有心思考虑眼下的处境:“我对银行业务还是有点熟,也许可以在这里应聘做个销售。”
但她马上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文凭和简历都没带,人家怎么相信我?再说就是应聘上了,工资至少得一个月后再发,缓不济急。”
她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口袋里的钱。那里还有两张二十元,一张五元和两个硬币。
夏琳忽然想到了崔大伟在上课时,自己讲过的卖鞋故事。当时自己只是讲的一个故事,没有什么深刻感受,但现在自己不正是那个要立刻把鞋卖出去的商人吗?“是啊,该怎样马上挣到钱呢?”
夏琳生长在南方一个小城市,父母是普通的职员。虽然家里日子过得精打细算,但从小也衣食无忧。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她和几个同学到深圳应聘小学老师。
大凡闯深圳的年轻人,都有一点想拼搏一番的好胜心,喜欢丰富多彩、富于刺激的生活,夏琳也不例外。当她刚一来到深圳,就迷恋上了这个城市。和大多数心地善良的姑娘一样,夏琳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多赚些钱,让父母过上更宽裕的日子。
但深圳并没有对这个年轻的姑娘露出友好的微笑。
夏琳跑了不少小学,先是特区内的,后是特区外的;先是公办的,后是民营的,但大多数杳无音讯,剩下少数几家跟她说明了拒绝的原因:没有名额,没有教学经验,她不是名校毕业的。
在上崔大伟的销售技巧培训课时,夏琳不断对自己那段应聘经历进行反省。她觉得除了不可能的订单外,自己当时应该有三四个机会可以争取,但那时自己还太稚嫩,不懂得去分析决策者的心理,不知道该如何提高胜算,所以那些机会也就落到更老练的竞争者手里了。
做老师没有机会,夏琳就改做文员。但她发现,这个工作收入微薄,生活单调,除了养活自己,没有太多的余钱,这不是她希望拥有的生活。
因此她又转行去推销银行理财产品。在银行,夏琳接触了五花八门的人,还遭遇了一次短暂的恋爱:对方是个本地人的子弟,有房,有车、有存款,但却是个无职业、无学历、没有想法的三无青年,夏琳不知道自己和对方有什么前途。
为了避开他的纠缠,也为了更有意思的营销,她去了恒佳。
夏琳原本以为,所谓的“极限生存”就是类似“暴走深圳”那种近似残酷的东西:要在二十个小时内,从深圳西边的蛇口,一直走到东边的南澳,将近一百二十公里。
她没想到恒佳的极限生存训练,就是把人猛地扔到一筹莫展的窘境:它考验的是一个人孤独地面对困境所能激发的忍耐性,和解决生存问题的能力。
夏琳不怕挑战,她现在得盘算该怎么去破解眼前的困境。
河源酒店918房间,崔大伟正和王岚坐在一台笔记本电脑前。液晶屏幕上显示的是河源的电子地图,十个亮点正在地图上闪烁着。
“大伟,你的课程教得怎么样啊?我在车上对他们讲解训练规则时,真是不忍心。”
“是吗?这就对了!我以后还得领他们干活,所以得您去做这个恶人。我们看看,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崔大伟俯身看电脑屏幕,用鼠标不断移动电子地图,“怎么夏琳还待在电信局附近?她会不会晕头转向了?韩宇在朝城外移动,他去城外干吗?还有其他人都在四处活动,目前情况还算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战 极限生存训练(5)
“大伟,你觉得谁会先打电话来?”
“我估计是夏琳吧,女孩子比较柔弱些。”
“不一定,”王岚摇了摇头,“那女孩,我看她柔是柔点,但看来并不弱。我觉得最先下车的那个韩宇,适应性比较差。”
“至少,他们有钱度过今晚,明天说不定就有人打电话来放弃了。”崔大伟又打开梅州的地图,“我们看看其他小组的情况吧。”
和崔大伟在电脑上看到的完全一样,韩宇吃过简单的午饭,正迈动双腿朝城郊走去。他在快餐店老板那里碰了个钉子,马上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一不必对河源本地熟悉,二不能交押金,三得收到现钱。
他一时还不知道这种市场在哪里,有些什么岗位适合他。
他向快餐老板打听过,附近最便宜的床位每晚也要二十五元,这大大超出他十元一晚的预算,他觉得城郊的床位肯定会便宜些。现在没办法挣钱,先想办法省钱吧,在走动的过程中,可能会想办法找到工作。
别看韩宇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实际上他平时喜欢运动,身材虽不魁梧,但却很结实。外人一看,他就像个搞技术的。韩宇确实也长了一个技术的大脑:他对各种新技术领会和接受很快,但他却没有去做研发,因为他性格好动,搞技术要能板凳坐得十年冷,坐不住的人是搞不好技术的。
在经过了几次职业的碰撞后,韩宇为自己规划了职业方向:那就是搞技术性的营销,既可以发挥技术头脑的长处,又可以满足好动的性格。
因此,他选择了恒佳,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恒佳的技术性很强,销售的竞争也很厉害。
另外,他选择做销售,还有个不为人知的原因:他喜欢美食。虽然他平时从不挑食,但对于吃过的美食或在菜谱上看过的美食,他常常会在脑子里回味,并由此获得*。做销售当然比做技术能尝到更多的美味。
经过恒佳的超强度训练,韩宇寻找商机的意识极强,所谓的商机不过是一个独特的长期订单,而崔大伟传授的《抢单学》,从头到尾分析的就是如何抢订单。
韩宇按照地图朝城郊走,他穿过茶山公园来到沿江路。虽然眼睛忙着搜寻可能的目标,脑子却不闲着,他用十元店的商机来让自己做头脑体操。
“河源没有十元店,是没这个需求呢,还是大家没发现这个需求?如果开个一百张床的十元店,每个月收入就有三万块;那就得十六个六人间,要使用双人床。房间不需要太大,估计在河源也就四百块钱月租。”
韩宇走上了珠河大桥,碧蓝的新风江水在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向东流去。
“那房租总共得七千块。”韩宇对着江水发了一阵呆,朝南走去,心里继续策划他的方案:
“管这种小店,六个人两班倒大概够了;还得有个店长;这样每个月人工费要八千块。还有水电费呢?电费可能用不了多少,每个房间一盏灯,配个电视机。十元店得配电视机吗?这得做个市场调查。那些客人要冲凉洗衣服,水肯定消耗不少,水电费就算四千块。”
“这样算起来,一间店每月才一万块的毛利,还得时时客满才行。”韩宇做了个鄙夷的表情,对自己发现的这个潜在订单,摇摇头表示否决。
再往前是人民公园,韩宇想到深圳有不少流浪的人在公园里过夜,自己是否可以去人民公园猫一夜?至少省下点住宿费。但他想到自己一个人躺在漆黑的公园长椅上,不知道会有什么人来打劫,就不寒而栗,赶忙放弃了这个念头,只有挪着脚步继续寻找。
第六战 极限生存训练(6)
他脑子又回到他的赚钱方案上。
“但我还可以搞多种经营呀。比如为住客提供快餐,让他们打电话。和半径两公里内的公司和工厂建立联系,给客人提供求职机会。不过求职是很难向他们收钱的,只能起到一个招徕住客的作用。”
韩宇脑子里经过这一番加加减减,算出他想象中的十元店:每月能赚一万三千元,这钱数让他满意了些,脚步也变得更有力了。
街道两旁的政府机关越来越少,他感到自己找对了方向。
“这里大概住店会便宜些吧。那我的十元店要投资多少呢?买新的双人床肯定不划算,一定得买二手的或压仓货。这样一百个床位的装备,估计三万块可以拿下,收回投资不用三个月。”这下,韩宇被自己的这套算盘激励起来,他脚下生风,很快看到矗立在绿树丛中的龟峰塔。
“真没想到,这种鸡毛小店投资回报还那么高。”
韩宇想起来就有点心痒痒的。“但是,夏琳会愿意来做这种十元店的老板娘吗?她那么高贵清纯,要在这样的小店里忙进忙出,岂不是明珠暗投吗?不行,我得做点让她觉得有面子的事。”
尽管韩宇给自己下了命令,但他的心神还是恋恋不舍地萦绕在十元店上,他索性把自己的念头放大了一把:
“对了,我可以在河源开十家连锁店,那每个月就将近有十万的净收入。如果做出品牌了,再发展到惠州、广州、上海、北京去。但有那么多客源吗?该如何宣传自己的品牌呢?”
韩宇知道,这种鸡毛小店谁都能开,要人家加盟他的连锁,一定要有能吸引到客源的品牌。该如何去宣传这个品牌?韩宇对此倒胸有成竹,因为他很善于利用互联网。
每年有五百万大学生毕业,这些人一要找工作,二没钱,三对互联网很熟,他想,如果用互联网向大学生们宣传自己的连锁十元店品牌,那他们很可能会支撑起一大块客源。而目前的十元店,只不过在街边贴点小广告,谁也没有想到用互联网这个利器。
想到这里,韩宇简直有点洋洋得意,“中国现在还没有十元店大王,或许我就能做这个大王呢!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应该不会辱没夏琳了。”
不过,他脑子里演绎的赚钱梦想,在拐过一个街角时戛然停止了,因为他在河源电大的旁边,发现了一个繁忙的建筑工地。他走近建筑工地,在大门口探头探脑地往里面看。
一个五十来岁的门卫走过来,好奇地打量了他一眼。
“师傅,你们这里招人吗?”
那门卫古怪地看了这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两眼,就朝里面一排简易房,用不知哪里的方言粗粗地喊了一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