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慕尼黑大学攻读生物学。 在*胡贝尔影响下逐渐走上反法西斯主义的道路,组建*白玫瑰小组,开展地 下斗争。1943 年 2 月中旬参与组织慕尼黑大学生的示咸游行。被盖世太保逮 捕后英勇就义。1961 年和 1964 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分别发行她的纪念邮 票。
舒曼①罗贝尔·舒曼(RobertSchuman,1886—1963)。法国外交家。 1910 年毕业于斯特拉斯堡大学。律师出身。1919 年起长期为议员。1940 年 3 月任难民事务国务副秘书,6 月在贝当政府中仍任该职;7 月 10 日,投票支 持贝当获得全权,但拒绝加入维希政府,并于 8 月前往梅斯。因反对德国占 领当局歧视洛林人的政策,被盖世太保拘押。1942 年 8 月脱逃至里昂,从事 地下活动。战后继续从政,多次任外交部长,曾提出实行西欧经济联合的“舒 曼计划”。②莫里斯·舒曼(MauriceSchumann,1911)。法国抵抗运动活 动家。毕业于巴黎大学文学院。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早年为记者。曾为哈瓦 斯通讯社(法新社前身)驻伦敦分社副社长。后任《青年共和报》外交政策 版主笔,谴责绥靖政策和德国的扩张政策。大战爆发后入伍。1940 年 5 月出 任英远征军联络官。曾波俘,后脱逃至伦敦,参加抵抗运动。以自由法国(后 为战斗法国)发言人的身份,每天在伦敦电台发表讲话,1943 年 5 月陪同戴 高乐赴阿尔及尔。翌年 6 月返回法国。为*临时咨询议会议员。1944 年底参 与建立人民共和党。战后曾任国民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参议院副议长等职。 著有《墨索里尼》、《荣誉和祖国》等。
舒伦堡(FrledrichWernerGrafvonderSchulen—burg,1875—1944)德 国外交官。早年攻读法律和政治学,1901 年进入外交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入伍当军官。1923 年和 1931—1934 年先后任德国驻伊朗和罗马尼亚公使。 1934 年起担任德国驻苏大使。反对共产主义,但从德国利益出发主张德苏友 好。1939 年 8 月 13 日曾向德国外交部发送长篇报告,提请注意三天前舒伦 堡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八大的报告中出现政策转向。以后又促成缔结《苏 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爆发前曾向希特勒说明苏方的和平意图。战争 爆发后离任回国,后加入*戈台勒的密谋集团,参与*七·二○事件,被密谋 分子内定为新政府的外交部长。事件败露后被捕并处死。
舒舍予(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庆春,笔名老舍。满族。曾任齐 鲁大学、山东大学等校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主张,积极参加爱国抗日宣传工作。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 务理事兼总务组组长,创办会刊《技敌文艺》,以团结抗日为题材,从事文 学创作,并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宣传抗日。抗战时期,创作了《残雾》、《张 自忠》、《谁先到了重庆》等话剧及《火葬》、《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舒巴希奇(IvanSubasic,1892—1955)南斯拉夫首相(1944—1945)。 就读于萨格勒布法律学院,1921 年毕业后为律师。曾为国会议员。1941 年德 军入侵后,逃亡美国,1944 年 5 月去伦敦。同年 6 月在伦敦出任*南斯拉夫 流亡政府首相,负责与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谈判,两次达成《铁托舒巴 希奇协议》。1945 年任民主联邦政府外交部长。同年,作为南斯拉夫代表团 团长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大会。
舒米洛夫(МихаилСтепановичШумилов,1895 —1975)苏联将领。1916 年毕业于丘古耶夫军校,为准尉,参加第一次世界 大战。1918 年加入俄共(布)党和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后历任团、师和 军长,1939—l940 年先后参加进军西白俄罗斯和苏芬战争。苏德战争开始时 任步兵军长(少将衔),在西南方向作战。1942 年 8 月起任第六十四集团军 (翌年 3 月改编为近卫第七集团军)司令至战争结束。率所部参加斯大林格 勒、库尔斯克和第聂伯河等会战,以及解放乌克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捷 克斯洛伐克的战斗。1943 年晋升上将。战后曾任军区司令。著有《为伏尔加 河的坚固阵地而战的第六十四集团军》等回忆录。
舒施尼格(KurtvonSchuschnigg,1897—1977)奥地利总理(1934— 1938)。早年为律师,并加入基督教社会党。1927 年当选为奥地利民族院代 表。1932—1934 年任司法部长。1934 年 7 月*陶尔斐斯被暗杀后出任总理。 任内反对德奥合并。1938 年 2 月被召往德国,在希特勒压力下被迫对奥地利 纳粹分子作出重大让步。回国后试图通过公民投票以保持奥地利独立,未成, 被迫于 3 月 11 日辞职。德国合并奥地利后被夫人集中营,1945 年始获释, 战后定居美国。
舒尔策—克林克(GertrudScholtz—Klink,1902)纳粹德国妇女领袖。 早年在柏林红十字会工作。二十年代加入纳粹党。先后任纳粹党巴登和黑森 地区妇女组织领袖。纳粹党执政后任*民族社会主义妇女联合会领袖,兼任妇 女工作会、红十字会妇女联盟、德国劳动阵线妇女办公室和妇女劳动服役队 头目。忠实履行希特勒的意旨,驱使妇女效忠纳粹政权和为战争服务。战后 曾用假名潜逃,被捕获后于 1948 年 11 月被法国军事法庭判处 1 年半徒刑。
舒尔策博伊森哈尔纳克抵抗组织即“红色乐队”。
貂式自行火炮(Panzerj gerMarder)德国自行反坦克炮。1942 年起投 入使用。内分Ⅰ、Ⅱ、Ⅲ型。大多采用 75 毫米口径反坦克炮,部分Ⅱ型采用 50 毫米口径反坦克炮,部分Ⅱ、Ⅲ型采用苏制 76.2 毫米口径反坦克炮和野 战炮,分别采用法制洛林式、德制 T—II 型和捷制 TN.HP 型(德国型号为 Pzkw38<t>)坦克底盘,乘员 4—5 人,全重 8—10.8 吨,最大装甲厚度 10 —15 毫米。战时产量分别为 I 型 184 辆、Ⅱ型 1217 辆、Ⅲ型 799 辆。
腊斯登堡会议纳粹德国在东普鲁士腊斯登堡(Ras—tenburg)的“狼 穴”元首大本营举行的一次军事会议,以发生刺杀希特勒事件而知名。1944 年 7 月 20 日中午,希特勒、施道芬堡、凯特尔、约德尔、豪辛格、空军总参 谋长科尔膝(GüntherKorten)、施蒙特、勃兰特(HeinzBrandt)和速记员 贝格尔(Berger)等 25 人在*狼穴会议室开会,主要讨论军事形势和听取* 施道芬堡关于组建“人民步兵师”的汇报。12 时 42 分左右,施道芬堡放置 在会议桌下的英制炸弹爆炸,贝格尔、勃兰特、施蒙特和科尔膝被炸重伤而 死,希特勒仅受轻伤。参见“七·二○事件”。
腓特烈一世(FriedrichI)苏德战争中期德军的一项作战行动代号。为 准备 1942 年夏季攻势,德军计划以克莱斯特集群*(德国第一坦克集团军和 第十七集团军)向北突击,以*德国第六集团军向南突击,肃清苏德战线南翼 哈尔科夫东南的巴拉克列亚洛佐瓦亚斯拉维扬斯克突出部的苏军。原定 5 月 18 日开始实施,由于苏军在 5 月 12 日首先向哈尔科夫发起进攻,提前于 5 月 17 日实施,至 29 日结束。苏军近 4 个集团军被围歼。
腓特烈二世(FriedricbII)1942 年 6 月德军在苏德战场南线的一项攻 势行动代号。德军实施*腓特烈一世行动后,为继续扩展攻势,肃清库皮扬斯 克地区苏军。同年 6 月 22—26 日实施此代号的计划。
鲁索(LuigiRusso,1882—?)意大利民警首脑。早年加入国家法西斯 党。1922 年追随墨索里尼参加组织进军罗马。墨索里尼执政时,参与组建民 警。1935 年 10 月起任民警首脑,建立起正规武装部队参加北非战争。曾任 法西斯党领导机构成员和职团议会议员。1939 年起改任副大臣,1943 年 2 月被解职。
鲁坚科(СергейИгнатьевичРуденко,1904 —)苏联空军将领。1923 年参军。1928 年加入联共(布)党。1932 年毕业 于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历任航空兵旅长和师长。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 先后任第六十一集团军和沃尔霍夫、西南、加里宁等方面军的空军副司令和 司令、大本营航空兵第一群司令和突击航空兵第七群司令。在西南和西方方 向作战。1942 年 10 月起,任空军第十六集团军司令(至战争结束)。参加 过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会战,以及白俄罗斯、华沙—波兹南、东波美拉尼 亚和柏林等战役。1944 年晋升空军上将。战后历任空降兵司令、空军第一副 总司令、远程航空兵司令、加加林空军学院院长等职。1955 年获空军元帅衔。 著有《胜利之翼》。
鲁尔轰炸盟国空军对德国实施的战略轰炸战役。年 3—7 月间,以*英 国轰炸机司令部为主,*美国第八航空队参加,对以鲁尔(Ruhr)区为重点的 德国工业城市,连续进行 43 次大规模空袭。战役从 3 月 5 日夜间*埃森轰炸 开始,除对鲁尔区 26 次密集轰炸(投弹 34705 吨)以外,还轰炸了柏林(3 次)、威廉港(4 次)、汉堡、纽伦堡、斯图加特、不来梅、基尔、慕尼黑、 法兰克福以及巴黎、什切青等。盟军共出动轰炸机 1.8 万架次,损失 872 架 (其中 628 架在轰炸鲁尔中损失)。
鲁尔战役盟军工 945 年 3—4 月强渡莱茵河、围歼鲁尔(Ruhr)德军 集团和挺进易北河的战略性战役。在 *莱茵兰战役以后,西线盟军完全攻占了 莱茵河左岸。同时东线的苏军进抵距柏林 60 公里的奥得河。处于两线夹击下 的纳粹德国面临溃崩。*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全线向德国腹地进攻。在 经过长期猛烈的航空火力准备后,1945 年 3 月 23 日开始实施强渡莱茵河的 战斗。北翼的“盟国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共 29 个师和 7 个独立旅),在威塞 尔(Wesel)地区强渡成功(代号“掠夺者”),并以代号*大学的空降行动 巩固登陆场,继而向鲁尔北部实施主要突击。同时,中路的*盟国第十二集团 军群,依托已有的雷马根(Remagen)和奥彭海姆(Oppenheim)两个登陆场, 向卡塞尔(Kassel)地域实施辅助突击。4 月 1 日两军会师,包围了据守鲁 尔的西线德军主力 B 集团军群(共 21 个师,约 32.5 万人)。南翼的*盟国第 六集团军群所属美、法军,也相继于 3 月 26 日和 4 月 1 日渡河成功。此时丘 吉尔提出改变作战计划,加强北翼蒙哥马利指挥的集群,抢占柏林,但未得 美国同意。艾森豪威尔调整部署,加强布莱德雷指挥的集群(兵力增至 48 个师),从中路向易北河中游实施主要突击并歼灭鲁尔德军集团,同时辅以 北翼英加军挺进易北河下游,南翼美法军进攻南德和奥地利。4 月 16 日,中 路美军在维腾贝格和马格德堡地域进抵易北河。4 月 18 日,鲁尔德军投降, 战役结束。4 月 25 日美军在易北河上的托尔高(Tau)与苏军会师。同时 北、南两翼盟军亦相继攻占不来梅、汉堡和纽伦堡。此役奠定了西线盟军的 最后胜利。
鲁登道夫(ErichL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