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阻止苏军进入德国疆界展 开强大反突击,但未能遏止苏军的推进,8 月底,苏军已逼近东普鲁士边界。 
地道战中国敌后抗日军民创造的一种战术。1941 年 6 月前后,由冀中 抗日军民首创。为了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蚕食”,华北平原的抗日军 民挖掘地道,与敌人进行巧妙的斗争。地道内有生活、防毒、防水、通风等 设施,出入口有伪装,并设有陷井,进可攻,退可守;在路口和交通要道设 有射击孔,可随时打击敌人。这种地道开始仅是藏身洞,后来逐步改造完善, 并家家相通,村村相连,能藏,能打,能走,可以利用各种有利时机歼灭敌 人,对于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地雷战中国敌后抗日军民创造的一种战术。开始是民兵以手榴弹埋没 在日伪军必经之地,引火爆炸。1941 年夏发展为地雷战。敌后抗日军民就地 取材,土法上马,制造大量铁制、木制、石制、陶制以及其他日用品改装的 地雷,有头发丝雷、子母雷、遍地开花雷等。埋在村口、沟边、路旁、大道 乃至敌人可能出现的任何地点,使日伪军处在处处有雷、物物皆炸的环境中, 寸步难行。群众性的地雷战,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重要作战手段,有 效地杀伤了敌人,保卫了抗日根据地。 
地中海战略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的从意大利和巴尔干攻入欧洲的战 略计划。1943 年 1 月*卡萨布兰卡会议上首次提出。丘吉尔声称:“我们当 前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夺取地中海的非洲沿岸一带,并在该地设立起为打开一 条有效的军事通道所必需的海空军基地设施;其次便是利用非洲海岸的基地 在最短时期内有力地打击欧洲柔软的下腹部。”丘吉尔力图实现“打击轴心 国的下腹部”的计划,是为了反对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使英、美军队抢 先进入巴尔干地区,同苏联争夺东南欧,恢复英帝国在战前的势力范围。此 后丘吉尔一再坚持,但美国方面对此方案持否定态度。1943 年 11 月底举行 的*德黑兰会议最后确定了“霸王”计划,该战略方案遂告破产。 
地毯式轰炸(Carpetbombing)大战后期美国战略空军袭击敌方军事和 工业目标时采用的大面积轰炸法,故亦称“面积轰炸”。其方法为,以重型 轰炸机编成密集的战斗队形,按长机口令从高空对分布有若干敌目标的一块 面积实施密集轰炸。“霸王”计划实施期间曾广泛采用。其典型战例之一为: 1944 年 7 月 25 日,美军在诺曼底登陆后向圣洛(SallltL )方向突击时, 出动 1500 架轰炸机,对该地域德军防线正面 8 公里纵深 1.6 公里的面积,投 弹 3300 吨。但由于此法消耗大而毁伤效率不高,后来逐渐放弃使用。 
地狱俯冲者式轰炸机(Helldiver)即“SB2C 型轰炸机”。 
共赴国难宣言即‘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共产国际解散声明全名《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关于解散共产国 际的声明》。1943 年 5 月 15 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通过决议,指出 由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发展,各国工 人运动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各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成熟,统一的国际中心 已不再适合形势的需要,提议解散共产国际,交各国支部讨论。同年 6 月 9 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发表声明,宣布经各国支部讨论同意,“从 1943 年 6 月 10 日起,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和秘书处以 及国际监察委员会宣告解散。”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共产国际于 1935 年 7 月 25 日—8 月 20 日 在莫斯科召开的代表大会。65 个共产党的 516 名代表(有表决权代表 371 人) 与会,会上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作题为《法西斯主义的进攻和共产国 际在为争取工人阶级团结一致反对法西斯主义斗争中的任务》的主要报告。 大会分析了法西斯主义和法西斯专政的实质,以及纳粹党在德国获得成功的 原因;强调各国共产党必须克服工人阶级内部的分裂,改变对社会民主党的 态度,团结广大城乡劳动群众,组成最广泛的、统一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 以制止法西斯势力的蔓延;同时还指出应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共同反 对新的战争危险。这次代表大会是共产国际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所制定的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方针和策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亚当(Wilhelm,Adam,1877—1949)德国将领。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 战。战后升至少将,被称为“山地部队之父”。1930 年底任军队管理局(即 陆军总参谋部)办公室主任。翌年晋升中将。1933 年任第七军区(司令部设 在慕尼黑)司令,对纳粹政权持保留态度。1935 年调任武装部队军事学院院 长。1938 年初任卡塞尔驻军指挥官,后因对希特勒扩张步骤有异议于同年 11 月被免职。曾撰写回忆录,但未正式出版。 
 亚历山大(HaroldBupertLeofricGeeAlexander,1891—1969)英 国将领,出生于爱尔兰贵族家庭。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参加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任*英国远征军第一师师长。在比 利时和法国北部作战,敦刻尔克撤退中指挥最后撤离的英国部队。回国后任 南部军区司令,组训部队,防备德军入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 1942 年初 调任缅甸英军司令,无力扭转危局,即组织从仰光后撤的第二次大撤退。8 月任中东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指挥*蒙哥马利所率第八集团军对利比亚境内 的德、意军实施反攻。1943 年 2 月,盟军登陆北非后,被任命为北非盟军副 统帅。作为艾森豪威尔的副手,协调盟军地面部队在突尼斯、西西里和在意 大利登陆的作战活动。后任驻意大利盟军总司令。1944 年 12 月晋升为元帅。 1944—1945 年任盟军地中海战区总司令。战后历任加拿大总督和国防大臣, 并受封贵族称号。 
 亚赫罗马(Яхрома)苏联城市,位于莫斯科以北 55 公里处。1941 年 11 月 27 日德国第三坦克集团军占领该城,为德军在莫斯科要冲上占领的 最后一个据点。12 月初,苏军在此发起反击,解放亚赫罗马,为*莫斯科会 战苏军反攻阶段的开始奠定了基础。 
 亚历山大一世(АлександрI,1888—1934)南斯拉夫国王(1929 —1934)。塞尔维亚国王彼得之子。1914 年起为塞尔维亚摄政太子,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指挥塞军作战。1921 年任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国王。1929 年起为南斯拉夫王国国王。对内实行独裁,激化民族矛盾,对外 奉行接近法国的政策。希特勒上台后,主张在法国保护下,联合东欧各国, 抵制德国对外扩张,积极响应法国外长巴都提出的“东方公约”。1934 年 10 月 9 日,应邀访法时,在马策被乌斯塔莎分子刺杀。 
 机械化制胜论即“坦克制胜论”。 
协和会日本关东军与“满洲国”政府在中国东北实行统治的法西斯组 织。前身为由*满铁成员中的法西斯分子所组成的满洲青年联盟。1932 年 4 月曾纠合成协和党。1932 年 7 月 25 日在关东军参谋片仓衷策划下正式成立。 溥仪任名誉总裁,关东军司令官为名誉顾问。郑孝胥任会长(后为张景惠)。 总部设于新京(今长春)。1934 年 9 月进行改组,实行同伪满政府“一体化”, 大批伪满政府的日本官吏兼任其各级头目。1936 年 7 月改称“满洲帝国协和 会”,由井上忠也任中央本部长(后由桥本虎之助、三宅光治继任)。积极 进行反共活动,参与“治安肃正”和推进战时经济体制,主持对青少年进行 法西斯的奴化训练。1938 年 6 月起,强迫东北全体青少年参加其青年团和少 年团,同年 7 月起,又强迫东北 20—35 岁的男子参加其“义勇奉公队”,加 紧进行法西斯的控制和奴役。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后瓦解。 
西马(HoriaSima,1906—)罗马尼亚*铁卫团头目。1939 年铁卫团被取 缔 后 流 亡 德 国 。 翌 年 初 获 赦 回 国 , 接 替 死 于 狱 中 的 科 德 里 亚 努 (CorneliuZeleaCodreanu,1899—1938),成为铁卫团头目,并加入安东奈 斯库政府。安东奈斯库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后,铁卫团为唯一合法组织,曾制 造“长刀之夜”,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41 年 1 月发动叛乱,夺权失 败后再度流亡德国。1944 年八月起义推翻安东奈斯库政权后,在维也纳建立 由德国庇护的傀儡政权,战后下落不明。 
西蒙(JohnAllsebrookSimon,1873—1954)英国政务活动家。早年受 教于剑桥大学,后为开业律师。1906 年起当选为下院议员。为自由党重要成 员,后成为该党领袖。1913 年任总检察长。1915—1916 年任内政大臣。1931 年组织国民自由党参加麦克唐纳国民内阁任外交大臣,后历任鲍尔温内阁的 内政大臣(1935—1937)和张伯伦内阁的财政大臣(1937—1940),一贯主 张对日、意、德的侵略扩张实行妥协退让,力图同纳粹德国建立友好关系, 是张伯伦绥靖政策的重要支持者之一。大战爆发后,为*英国战时内阁成员。 1940 年 5 月丘吉尔组阁后,改任大法官至 1945 年。1941 年*赫斯飞英后,曾 受命与之会晤。受封子爵(1940 年)。著有自传《往事回顾》。 
西墙(WestWall)一译“西壁”。亦被称为*齐格菲防线。 
西壁即“西墙”。 
西龙尼(IgnazioSilone,1900—1978)意大利作家。早年从事工人运 动,1921 年参与创建意大利共产党。积极投身反对法西斯制度的斗争,多次 流亡国外。1930 年退出意共,转入意大利社会党。1933 年出版长篇小说《丰 塔玛拉》,反映了意大利农村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斗争业绩。大战期间在瑞士 领导意大利社会党国外中心的活动,同时进行创作,写有小说《雪地下的种 子》和剧本《他藏了起来》。1944 年回国。战后继续从事文学创作。还著有 《路加的秘密》、《一个可怜的基督教徒的命运》等小说。 
西昂卡(AlbertoCianea,1884—1966)意大利新闻记者。1922 年墨索 里尼上台后,开始进行反法西斯活动,后被捕,1926 年逃往巴黎,参与创建 *正义和自由组织。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曾赴西班牙和美国进行支持共和国的 宣传。1940 年法国沦亡后赴美,在美期间为马志尼协会和行动党的领导人。 1943 年 7 月墨索里尼垮台后,于 9 月回国,在巴里筹组民族解放委员会首届 大会,积极开展抵抗运动。1944 年曾在博诺米内阁中任不管大臣。战后加入 意大利社会党,并为参议员。 
西罗基(WiliamSiroky,1902—1971)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之一。 1921 年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为布拉迪斯拉发党组织创始人之一。1930 年起先后当选为捷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1938 年捷共转入地 下活动时去巴黎,后在莫斯科参与捷共在国外的领导工作。1941 年秘密返回 斯洛伐克,领导反法西斯地下斗争,同年 7 月被捕。1945 年 2 月越狱后,领 导游击战争,后去苏联。解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