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嗜血战神话白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秦而言,如果退兵等于供手让出上党这条天然频障,此前的一系列努力将付诸东流。连长平关的拿不下,又何以在以后拿下上党防线?所以秦集团绝对应该坚决的打下去,绝年能退兵。  

对于赵而言,秦集团没有退兵的理由,那么守他有责的赵军就更加“无处可退”,长平之后百里就是赵都邯郸,而且就进入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长平是当之无愧的“赵之最后一线”,“三晋最后一线”,“天下最后一线”。  

秦若获胜,天下大势将不可逆转,秦国日后的统一道路将再无实质性的阻碍。  

赵若获胜,那么不但能够打击秦集团,同样此前秦国打击韩、魏、楚三国的成果、甚至是燕国伐齐的战果都将为赵所得。赵国将可顺势取得三晋领导大权直接想东、西两向扩张,天下一统就有可能在赵手中完成。  

所以,这场战略大决战不但是不可避免的,同样也是最众决定天下谁属的“命运之战”。  

就上所述,长平之战是必须反出胜负的决战。换言之,交战双方都已经做好了随时将全部国力军力投入到此战中的准备。而事实上两国在相持阶段中都已经做了近三年的决战准备。  

上述就是两国政治集团对此战所抱的态度,那就是:坚决一战!  


然后,我们谈谈整个战局。  

就秦而言,如果要对赵国发动全面军事进攻,上党无疑是最佳的前沿基地。但长平要地被赵军厄守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上党并不能成为真正的前沿基地了。  

秦军战略要道,从关中东北方向出黄河,分别经过安邑为中心的魏河东取乌岭、空仓岭一线的西路,野王为中心的韩之南阳取羊肠坂、天井关一线的南路,然后从西、南两面通过太行山系对上党之南的长平关成对进之势。过长平则兵锋直制华北平原!  

所以,长平之战秦军的真正前沿基地是安邑(河东)和野王(南阳)。  

当战争进入到了第三个年头,对赵国而言,情况相对比秦国更为不利。就其自身而言,其地处华北平原,秦军压在最后一道防线上,背面又是一个随时可以直击赵地的燕国。非常没有安全感。  

此外,全国守备力量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内始终保持着三十万上下的规模(含长平),每天还得替换大量的兵员到长平补充损失。而赵方就大环境分析,秦军根本没有理由放弃此战。所以读赵国来说别说三年,就算十年也耗不走秦军。秦军不可能放弃,这一点赵集团算是心知肚明了。  
赵国的国力耗不耗的起我们先不论,但有几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赵集团一明白战争只能靠决战来结束,二明白自身的国家安全比秦危险。赵集团正在寻求结束战争的最佳方式。  

最后赵集团所能找到的答案很简单:发动全部男子投入战争,以五分之一的比例征发军队,在秦军增兵之前将长平当面之敌短时间全数歼灭,随后控制上党全境!就赵而言,他的后勤线只有百多里地,看似的确能在秦军增兵之前完成对秦一线兵团的进攻。但是,秦集团也同样全面分析了全局,得出了正确结论。  

秦集团认为,此战也是不可能出现一方退却的方式结束,战争必须打到底。就环境而言,韩、魏两国此前大多数战略要地已经被秦所得,而且秦与这些国家都处与中国西部山区之中,有险可依。所以在后顾方面秦要比赵好的多。  

此外,秦国表面上其中心咸阳离长平前线千里之遥,但其拥有安邑、野王这两个西、南两面对长平形成对进夹击之势的战略前进基地,在体系上就算一败也有所退避保证。  

秦国也明白,赵国同样知道决战是不可避免的。赵国正处于政治与军事,战略与战术两不协调的境地之中。秦国认为,就军事战术而言,赵取守势,则秦军难以越雷池一步;就政治策略,赵取攻势更符合自身利益。  

所以,如果想让赵军主动出击则必须替赵国解决这两种相互不协调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秦国做了这样几件事:、  

一,不见兔子不撒鹰,始终保持十几万大军的军事压力不断与赵军相持,加强战略上赵国需要进攻的心理。  

二,政治、军事示弱,不过多增兵。首先就当时的客观条件而言,保持太多的军队“长期”出国作战是生产力所不能承守的,另外就需要而言,为了解决赵军战术上不该进攻的问题,秦国也不该向前线增兵。同时就是利用谕论攻势造成赵集团自己的军队有进攻的能力的感觉,促使赵军增兵换将,一战而出。  

就秦而言,对赵国增兵出击而言是有事先准备的。就逻辑而言,赵若想速决战就必须在兵力上压倒对手。秦赵两国谁都没有瞧不起对手的军队。  

在上述前提之下,秦国终于拿出了一套完善的政治、军事一体化谋略。秦国除了投入长平关一线的十几万大军以外,全国军民实际上也同时做好了全军出击,一决雌雄的准备。  

就这样,赵王终于决定下达出击命令了。赵括带着二十五万援兵达到了长平一线。就四十五万的兵力而言,我们可以知道,这样一个数字不是当时一个国家所能长期承受的数字,赵国此举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赵括上任前所接到的命令只有四个字:“速战速决!”换言之,赵括后来的轻出本就是他的使命,而非其各人失误。  

另一边,白起也秘密进入了秦军前线指挥部。此时的白起已是六十有余了。而伴随着白起的上任,秦国全国主力也已经秘密完成动员准备!  

现在,我们来看看两军换将直后的情况。就史书提供的资料,秦军主力已经做好后撤准备,同时派一路人马进攻了赵军阵地,赵军将其击败。随后秦军佯败后撤,赵军全线压上,企图全歼这十几万秦军。秦军将赵军主力四十五万一直从长平谷地东北面吸引到长平谷地的西南角——长壁,这里地形险要,可以做为天然依拖,我想秦军应该早就做好了在这里阻击的准备。  

但对于这条路线我不得不提醒大家一点,这个方位即不是乌岭、空仓岭一线的西路方向,也不是取羊肠坂、天井关一线的南路方向,而是两条山系的交接处,即西南部。这说明什么问题?  

就赵军而言,既然要灭你秦军自然要把你赶向绝地,而不是什么战略要道,这是非常合理的。但就整个战场格局而言,乌岭、空仓岭一线的西路是安邑在太行山系中通向长平的唯一通道,羊肠坂、天井关一线的南路也是野王穿过山脉通长平的唯一要道。如果我们把这两条要道看长是西、南两线夹向长平的一把大钳子的两个尖的话,那么赵军此时攻击的长壁就是钳子的关结处,两个尖刃已经处于赵军主力的侧后方。  

而史实告诉我们,是秦军首先发动对赵军的挑腥性进攻的,这就说明,秦军早有准备。当秦军原来的主力、也就是那十几万人马将四十五万赵军一点点的吸引到长壁并组织起防线阻击时,秦全国主力兵团四十万以上、近五十万人的庞大兵团也正由关内向安邑、野王两地集结而来。先行到达的是秦军轻锐部队,主要是车兵、骑兵和轻装步兵。这些轻型部队可能早在白起上任时就已经开始秘密集结了。  
此时赵军已经全面反攻,一部5000人的骑兵部队趁其进攻间隙悄然晃过赵军视线朝赵军粮道而去,同时负责骚扰留下的赵军营地,彻底切断赵军与长平大本营的联系;此外,一部25000人的秦奇兵在赵军受阻与长壁的同时切断了赵军归路;更重要的是余下到达的轻型部队,他们迅速从四面八方发动了对赵军主力的游击作战。从表面看,司马迁笔下的“轻兵袭扰”是白起为了折磨赵军的战斗意志而发起的行动,首先我也认为此举却有“折磨”之意,但就另一层面来讲轻兵袭扰更大的作用是——“迟滞”,也就是迟缓拖延赵军可能做出的反映,而给所有秦军部队到达战场并完成对赵军最后合围的时间!其实这些部队不太可能是原来那十几万部队的一部分,由其是越后部队,很难想象在四十万赵军的庞大阵逝面前这些部队如何扰过去。可能性只有事先设伏。而这种设伏为了做到突然性和隐蔽性最好用后调上来的部队。  

另一方面,赵军主力到达长壁以后发现原来一直处于溃退状态的秦军忽然进行起了激烈的反抗,依托地型建立防线。这对赵括来说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现在已经到了山隘地代,秦军依山地险处固守是很正常的反映。另外,就赵括而言,这个位置对于秦军而言虽不算完全没有道路,但必竟不比安、野两线,秦军肯定回慢慢陷入绝境,的确是一股歼之的“好地方”。于是赵军集中力量全力进攻,大大忽视了自己的两侧。  

随后几天,赵军依然没有攻下长壁。可秦军却开始发动反扑。其实参与反扑的多是后来的轻型部队。但对于赵括而言也是很正常的,“狗急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可又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括感到不对劲了。首先是秦军的攻势越来越猛,二是运粮队很久没见了,三是周围各个险口出现了新的秦军部队。  

现在,赵括一面命士兵建立防御攻事一面陷入一个疑惑:新到达的秦军有多少?自己会不会被包围、或者说是不是已经被包围?原来的歼灭计划还能不能完成?下一步该怎么办?可派回去联系请示的联络骑兵从来没有回来过,答案只能有他自己来找。  

另一面,秦军完成了大部分兵力集结,五十万大军已经将长平谷地四周所有山口关隘全部封死,并开始紧缩包围圈。当这一消息传到咸阳,关中几乎所有军力已经全部派出,昭王立刻赶赴位于关外的河内,将当地全部十五岁以上男子征发成军,迅速插到长平赵军大本营背后,切断了大本营与邯郸间的联系,以防邯郸方面出兵破坏已经形成了合围圈。  

而另一方面,赵括依然在犹豫,他依然没有认识到秦军已经完成的合围,直到军中士兵开始了自相残杀,互相残食。这位军校优等生在原来“速战速决”的命令以外没人告诉他会被合围,没人告诉他粮食会怎么也不到,他一时失去了方向。而秦军的包围圈已经越缩越紧并开始了多次更大规模的搔扰,而赵括还是弄不清楚周围到底有多少秦军。  

就因为这种对秦军的不了解,由于对壮况的不清楚,赵括的四十五万人马竟然莫名其妙的在长平谷地原地等待了四十天,失去了最佳突围时机。等他反映过来之后,秦军的包围圈已经完全形成缩紧了。  

随后,赵括方才醒晤,决定突围。他将军中最精锐的步骑集中起来组成四个梯队向大本营方向后撤突围,其余各部保持队型围随并抵抗随后必然会发生的大军追击。  

赵括亲率突围梯队向通往大本营方向上的秦军绝后部队发起了四次连续冲击。各路秦军也同时抛弃原有阵地蜂涌压上,尾随追击,与颠后赵军展开最后的撕杀!  

就秦军原来25000人的绝后部队而言,现在他甚至早有可能已经得到增强,秦军以车障弩箭顽强反击。赵军四次冲击全部失败,身先士卒的赵括有身中数十箭而亡!  

赵军失去指挥,且被五十余万秦军全力围击,身心具疲,无心再战。所剩数十万赵军全部投降!  

随即,白起将剩余全部赵卒坑杀。长平之战,以四十五万赵军的全军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