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行销的观点来看,笔者自认身经“千”战,阅人无数,几乎大部分的房地产成屋销售的疑难杂症都曾“亲临其境”,而每当碰到难题的时候,我无不绞尽脑汁寻求破解之道。有时候,也会对自己的“深谋远虑”沾沾自喜。但我却亲身领教了一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在初入行销业就一鸣惊人的“无招胜有招”的“盖世奇功”!令我不得不自叹弗如。
例:我有位朋友是个汽车行销高手,每个月到少能卖掉10部新车。在10余年前,福特汽车还在“跑天下”的时代,他每个月至少能卖掉3部“千里马”(老汽车行销都知道,千里马的性能当年是本地产车第一;但耗油量与价钱也是第一。这种车是看人买,也是看人卖的。就是因为不好推销,所以每部奖金高达万元;而当年一个上班族的月薪平均不到1500元。就因为他所得高,所以不免“大男人主义”,没事就对老婆“吆吆喝喝”的,一副大爷赏饭吃的高姿态。
这位嫂夫人是个性格开朗,脾气温和又善良的小女人,在家是个贤妻良母,出外是人人称道的“好公民”、,由于不堪先生长期“使唤”,有一天她忽然“觉悟”,想为自己争一口气,决定去干个保险推销员。当她把这决定告诉先生之后,换来的却是一顿冷嘲热讽:
“我看你还是省省吧!干嘛放着现成的少奶奶不做,偏要去抛头露面。你连买个菜都买不好,还想去干推销,你以为推销这么好干!这个待业接触的人杂,受气的机会多,还不一定能赚到钱,你要能干满3个月,我负责每天洗全家的衣服!”
这话一讲,两人都回不了头。3天后,太太真的走马上任了。
接受了短期的职前训练之后,就展开业务。
对于一个没有干过推销的人而言,一出公司大门,人海茫茫,还真不知道找谁卖东西呢!
虽然“无招”,也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但开朗、平和、善良的本性,却使她凝聚了一股一般人少有的亲和力,这是她唯一、也是最大的筹码。
像一般初入行的行销一样,她也是同周遭的亲友着手,但不是找她们推销,而是请他们先介绍朋友,她再逐一访谈。面对客户时,除了表明自己的身分与行业之外,尽量不主动触及保险,谈话的重心通常是家常,而不是本行。由于待人亲切、有礼、整个人让人感觉不出“攻击性”,很快地,就和客户成为朋友。一段时间后,也许基于人情回报,有些客户会主动提出投保的要求,就这样,融业务于交友之中,逐渐达成了任务。更重要的一点是,她与客户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了良性循环。老客户介绍新客户,新客户再客户……
3个月后,她不但干下来了,而且还成了该分公司的“超级业务员”。
我仔细研究她的成功之道,发现她的“缺点”——世故不深——反而成了业务攻坚最大的利器。
何以见得?
基本上,买卖双方有利益上冲突,一个想低买,一个想高卖产。而面对面的一对一推销,更容易让双方形成对立,只是没有表面化罢了!
化解对立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买方解除敌意,尽量让对方感觉“我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一旦心防祛除后,“买力”自然就会上升了。
以笔者个人的经验而言,“亲和力”是一种天生的气质,是学不来的,后天的弥补就只能看双方是否“投缘”了。如果行销过程中碰到老于世故的行家,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顺其自然”。
例:我就曾经碰过一个这样的例子:
有一次,我受托作中介卖一栋价值一千多万无别墅,委托价1325万元。屋主因为缺钱用,所以底价为1175万元,只要不低于这个价格,屋主就愿意卖了。
当时的景气并不好,又碰上冬季,而且别墅是看人买了,所以准买主少,由于当进对自己充满自信,心里打定主意,决定好好“大干一场”。
经过一连串的促销行动,来看的人倒是不少,但准买主却是一个都没有,心里开始有点慌了。3个礼拜后,终于来了一个历史学家体面气派的老绅士,进来之后,一言不发,径自参观了大约半小时后,终于开口问我:
“我房子实用面积多少?建筑面积多少?总价要卖多少?”
憋了老半天,总算您“老人家”允许我开口了,当时我立刻拉开架式,准备展开的解说促销行动;这“老人家”又开口了:
“话题尽量简短,你要说什么我都知道,别墅这玩艺儿损耗大,增值慢,这栋房子能够值多少价我心里有数。房子的条件是不错,但……。”
说完之后,又开始挑房子的毛病,我默默听完之后,心里已经有个谱了,没错!是个行家,而且老于世故,主观性又强,这种人只能顺着毛摸,弄得好,一小时内成交,弄不好,买卖立刻砸锅,这下得改变战术才行。主意打定,我理了理头绪,开口说:
“这位老先生,您确实是个行家,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我做房屋中介才几个月而已,根本不太懂,听您刚才这么专业地谈房子,我哪敢在真人面前讲假话呢?老实说,屋主急售,您老人家既然中意这栋别墅,就出个价吧,只要付25万斡旋金,我尽力帮您促成。”
对方听完,二话不说,立刻签发了一张不划线25万即期支票给我,并对我说:
“1200万你帮我谈谈。”
我赶快收钱,回答他:“若谈价差了一点点,您得再加点价哟!”生意就这么做成了。
这是我个人经验中,成交最快,间件金额最大,却也是投资报酬率(前后一小时)最高的一笔买卖。
事后,我常回想,如果多花两小时的时间努力谈判,以对方的历练看来,恐怕我“露出马脚”都不自知,成交价也不会达到1200万元!或许连斡旋金都收不到呢?
到现在为止,我仍相信这案子能成交,纯粹在于“无招胜有招”。
战略篇(六)
6??????? 定价的玄机
买卖过程中,杀人是门大学问,但很少人想到,产品定价的学问更大。高明的定价可以给消费者一种“价钱好像不贵”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就是基本动力。
笔者有个开出版社的朋友,他卖出“小部头”书,借以避开竞争激烈的大众市场。他的行销方式也很特别,不走店销路线,而是以广告直销(划拔)。既不会被倒账,又可以控制库存(出版社经常“败于”库存)更绝的是他的定价策略。
一般而言,书籍的定价并没有一定的准则,完全看消费者的接受力而定,一本被读者接受的书,即使定价稍高些,也能卖痢好。反过来说,如果读者们不喜欢的话,价钱再低,也乏人问津。而书的成本计算又很繁杂,别说是一般人不懂,就算是编辑人员本身,也常是一知半解,只有经营者自己才了然于胸,所以,书籍价格本身就有了很大的弹性。
有一次,我到这位朋友的公司里选购几本书,付账的时候,才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价格很少是整数,而是95元、120元、220元,或363元……
由于自己是行销业者,对价格的表现方式有基本的好奇心,加上双方又是很好的朋友,我就请教他,为什么要如此定价?
这位朋友对我如此说:
一 整数型的定价会给人一种价格等级的感觉。100元和99元只差了1元,但感觉上,100元好像比99元贵了许多,这会增加“消费抗性”。
二 100元和99元感觉上有差别;但101元和199元在感觉上好像又是同个等级的——都是100多元嘛!既然是这样,400元的东西,何不把价格定成480元,让自己多80元的纯利呢?
三 你也许会问,如果把它定成490元,不是可以再多赚10元吗?这又有所有同了,因为9太接近10了,490元的东西会给人一种“近500元级”的感觉,所以,我宁愿只定480元,而不愿定490元,就是要让消费者把价格认定在500元以下,而不是接近500元;这对降低“消费抗性”真的有很大的帮助。
听起来还真有道理呢?
据笔者的观察,人乌鸦在进行买卖谈价钱时,通常会有个以“零”和“整数”为结果的习惯性。在“儿子兵法”第一集,“买卖的数字游戏”一文中曾提过,开价99元或一件80元、两件150元,即意味着“杀价勿来”;换句话说,这种开方式就是表示这是“底部价”,大家“一翻两瞪眼”,别耗了!
以夜市的地摊货为例,标价65元的产品,您说会有多少杀价空间呢?两种可能,60元或50元,因为这是个以“零”结尾的整数;当有零头数字出现时,买方杀的标准多半以“5”或“齐头”(把零头打掉)为主。了解了这种“杀价数目学”,如果您是卖方,在定价策略上即可运用这种“心理战术”开价,当更可保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如果是标价1330元产电器产品,您认为成交价会是多少?
如果是标价5450元的冷气机,又要多少钱才能带回家呢?
可能是1300及5400元;因为这个数字很可能是卖方早就预设好的买方“出价”,利润早就预估于其中,而零头就是留给买方的“用武之地”了。
例:我有个朋友,刚买了部录影机,却不断地对我抱怨“杀价杀得不过瘾”;为什么呢?因为卖方深知“杀价心理学”就好像孙悟空纵有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本事,却还是脱不了如来佛的手掌心。
这位老兄妹基于“货比三家不吃亏”的原则,确定品牌型号之后,前后跑了3家店。
第一家开价2825元。
第二家开价2875元。
第三家开价2950元。
价钱越来越高,杀价空间必然越来越小,所以,他干脆回到第一家谈价,折腾了老半天,最后以2750元的价格“很不爽”地买回家。
我问他:“这就怪了,货也比了,最后还能以最低价再低75元买到手,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我本来以为,卖方的底限价可能是2500元,2500元是个齐头整数嘛!最多2600元,老板一定会卖,结果,磨破了嘴皮,才只杀了75元而已。光是‘凉水钱’都不够,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心里当然不爽了,如果他开价2875元,而我又能杀到2750元,我就会觉得满意多了!”
搞半天,原来是老板开价开错了!
这种怪论,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呢?我忍不住挖苦他:
“早知道,这老板应该直接开3100元,让你多杀个300元,岂不皆大欢喜,说不定您‘老人家’一高兴,还买两台呢?”
没想到事情还没完呢?
录影机折搬回家后,由于是新机型,线路颇复杂,他装不上去,只好再回头找店家,要求售后服务,没想到店家回答他:
“安装费125元!”
这个他才知道,根本一点便宜都没讨到。他愤愤不平地告诉我:
“早知如此,还不如去向那2950元的店家买,因为他的价格包含了安装费125元。如果能把价格杀到2750元,我才是真的赚到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买方的出价是可以预估的,只要定价定得漂亮,利润就在手上了。
战略篇(七)
7??????? 市场区隔的促销策略
这是一个买卖双方互为因果,互动愈益密切的时代。
以前,厂商生产什么产品,消费者就使用什么产品,买方没有反思的观念——这是不是我需要的产品?我需要的是x x型的产品——也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