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柯耳鲁。《大典图》在阿力麻里西北,本突厥三姓叶护葛逻曾之地。太祖六年,其酋阿尔思兰来降。后帖木耳附马对其子沙哈普于其地。
畏兀儿地。本高昌地,唐置交河郡,又为回鹘所椐,后自号畏兀儿。太祖六年,其亦都护来朝,置达鲁花赤监之。
哥疾宁。城名。《大典图》作嘎自尼。唐漕国之鹤悉那城。后为货勒自弥属城。太祖十六年,取之。
可不里。城名。《大典图》在哥疾宁城东,货勒自弥属地。
巴达哈伤。城名,亦部落名。本西辽地。哲别克西辽,其酋将近入巴达克山,即此地。
忒耳迷。城名。本唐之喝密。《图》货勒自弥属地。太祖十五年,自将大军攻下之。
不花刺。城名。唐安国地。本西辽属部,后为货勒自弥所并。太祖十五年,取之。
那黑沙不。城名。唐那色波国地。太祖十七年,驻兵此地。英宗以后元人称其地曰咳而什。葛葛儿克汁建宫殿于其地。国语称宫殿曰咳尔什。
的里安。城名。《大典图》作的安里,在不花剌、柯提之间。
撒麻耳干。城名。本唐康国地,后为回纥所据,货勒自弥复取之。太祖十六年,攻拔其城。宪宗置阿梅河等处行尚书省。治此。后为附马帖木儿都城,东有养夷沙鹿梅牙、塞蓝、塔什干、西有渴石、迭里迷诸城,皆隶焉。
忽毡。地名。《大典图》在察赤南。撤麻耳干东。本唐俱战提国地。太祖十五年,征货勒自弥,使别将攻克忽毡。
马耳亦囊。城名。
可失哈耳。城名。本西辽属地,太祖十三年取之。
忽炭。城名。《图》在倭赤之西。可失哈耳之东南。本兀丹部,又曰斡端。至元中,置宣慰司都元帅府。未几罢。
柯提。城名。《大典图》在货勒自弥东南,为货勒自弥旧部。
兀提刺耳。《图》在撒麻耳干之北。城名。蒙古人称为卯危巴里克。译言恶城,以攻城多伤士卒。
巴补。城名。《大典图》在忽毡东。
讹迹邗《大典图》作讹迹,即旧史本纪之养吉干。
倭赤。城名。
苦叉。亦作曲先。元初置曲先答林元帅府。
柯散。城名。《大典图》在察赤西,本宁远国之渴寨城。唐置休循州都督府。
阿忒八失。《大典图》在亦剌八里西南,又曰浑八升。
八里茫。《大典图》在倭赤北,屠寄说茫为沙之误字,八里沙即八剌沙衮。西辽都城。
察赤。唐石国地,又名塔什干。太祖十五年,征西域,攻拔其城。
也云赤。城名。《大典图》在亦刺八里西。
亦刺八里。城名。《大典图》在阿力麻力西南。
普刺。城名。
也迷里。城名。《大典图》在普刺东北。定宗潜邸在此。
阿力麻里。城名。《大典图》在苦叉北。至元八年,北平王南木合建幕庭之地。
合剌火者。本火州治。至治间,地入察合台后王。至顺元年,复立总管府。
鲁古尘。《图》在合剌火者之东。他古新之西。唐柳中县,又曰柳陈城。
别失八里。《图》在鲁古尘之北,本回鹘五城,为畏兀儿地。宪宗置行尚书省。至元二十年,改立宣慰司元帅。后为察合台后王属地。
他古新。城名。《大典图》在鲁古东北。
仰吉八里。
古塔巴。
彰八里。《大典图》在别失八里之西,由此而西为古塔巴,又西仰吉八里。
月祖伯大王位下。术赤五世孙。
撒耳柯思。部族名。太祖十六年,命速不台征其部落,取之。《大典图》在阿兰、阿思之南。
阿兰、阿思。部族名。亦名阿速。太祖十六年,速不台取其地。
钦察。部族名。
斡罗斯。部族名。详外国列传。
不里阿耳。部族名,亦城名,又作布尔嘎尔。《大典图》在钦察东北。唐波腊国。太祖十六年,速不台征其部族。后拔都西戎,始城之。
撒吉剌。部族名,亦城名。斡罗斯之属地。
花剌子模。部族名。又作货勒自弥。详外国列传。
赛蓝。城名。本西突厥地。先为海都分地,又属拔都后王。后为附马帖木儿所取。
巴耳赤邗。城名。一曰八儿真。太祖十五年,术赤攻拔其地。
毡的。城名。一名郑成。太祖征西域,术赤分兵取毡的、养吉干。
不赛因大王位下。旭烈兀四世孙。
八哈剌因。地名,沈曾植说:当作哈剌八因。
怯失。地名。《大典图》:与八哈剌因,隔海东西相对。
八吉打。即报达。详列传。
孙丹尼牙。哈儿班答大王所筑都城。
忽里模子。地名。大德中,合赞大王遣使来朝,浮海归,其登陆处为忽普谟斯,即此地。
可咱隆。城名。《大典图》在失罗子西。先为法而斯部属地。
设剌子。法而斯之都城。一名石罗子。
泄剌失。城名。《大典图》在设刺子东。
苦法。
瓦夕的。城名。与苦法均为报达属城。
兀乞八剌。城名。《大典图》在毛夕里东南。报达属城。
毛夕里。本一小国。中统三年旭烈兀大王灭之。
设里汪。地名。《大典图》在兀乞八剌东,一名失儿湾。太祖十六年,者别攻拔其城。按《大典图》误,当作兀乞八剌东北,当次于巴耳打阿、打耳班之下,不当介于毛夕里、罗耳之间。
罗耳。国名。旭烈兀灭之。
乞里茫沙杭。城名。报达属城。宪宗七年,旭烈兀克之。
兰巴撒耳。城名。《大典图》在乞里茫沙东,又曰伦白塞耳,本木刺夷堡。宪宗六年,降于旭烈兀。
那哈完的。城名。又曰你诃温多。唐阿昧国城都。
亦思法杭。城名。本货勒自弥属城,为波斯旧都。
撒瓦。
柯伤。
低兼。地名。又曰低楞。木剌夷堡。旭烈兀平木例夷,其部众负崄自守,至哈而班答始取之。
胡瓦耳。
西模娘。城名。《图》在塔米设之南,撒里牙之东,即辽之仙门国。
阿刺模忒。城名。本木剌夷属堡,旭烈兀攻降之。
可疾云。城名。又曰憨颜。货勒自弥属地。太祖十五年,大将哲别攻拔之。
阿模里。《大典图》直里海正南,为马三德兰部之会城。
撒马牙。本马三德兰部属城。
塔米设。达拔里斯单部属城。
赞章。城名。《大典图》在可斯费音西北。
阿八哈耳。城名。
撒里茫。本毛夕耳部属城。旭烈兀征报达过,破此城。
朱里章。本货勒自弥属城。
的希思丹。地名。
巴耳打阿。本阿而俺部都城。
打耳班。地名。译言门。波斯筑城乞儿吉思山之要隘,打耳班其通行之门。者别、速不台讨钦察等部,即取道于此。
巴某。城名。《大典图》失载。又曰八米俺。太祖追札剌动哀丁道,攻此城,皇孙阿秃干中流矢卒。城破,夷为平地。
塔八辛。城名。《大典图》失载。
不思忒。本昔义斯单部之会城。
法因。本木剌文之属城。
乃沙不因。太祖十六年,皇子拖雷攻拔其城。
撒刺哈西。城名。太祖十六年,拖雷克之。
途思。本货勒自弥属城。本祖十二年,拖雷克之。
巴瓦儿的。城名。
麻里兀。又曰马鲁。为呼拉商属部四大城之一。其三曰弥沙不儿,曰巴里黑,曰哈烈。
塔里干。城名。本唐之咀刺健国。又曰塔思寒。太祖十六年,亲征攻拔其城。
巴黑里。城名。唐之缚喝国地。
吉利吉思、撼合纳、谦州、益兰州等处。吉利吉思者,初以汉地女四十人与乌思之男结婚此地。乞利译言四十,吉思译言女子也。相传乃蛮部始居此。元初,析其民为九千户。其地长一千四百里,广半之。昂可剌为吉利吉思之附庸,因水名其地。昼长夜短,日没炙羊胛熟,东方己曙。乌斯亦以水为名。撼合纳,译言布囊也,地形似之。至元中,徙兀连、撼合结、吉利吉思三部人于肇州。谦州,又曰欠欠祝,或日汪汗始属此地。益兰州。益兰者,译言蛇。初其地见一巨蛇穴中出,饮河水,故名之。至元七年,刘好礼为吉利吉思、撼合纳、谦州、益兰州等处断事官,以益兰州为治所。
征东行中书省,领招讨司二、劝课使五。至元二十年,置征东行中书省。大德三年,改镇东行中书省。五年,复为征东行中书省。未几罢。至大元年,复置。皇庆元年,又罢。《方舆胜览》:镇东行中书省,领安抚高丽总管府、渖州高丽总管府、躭罗国军民安抚司。按高丽总管府并于渖州高丽总管府,改属辽阳行省。旧志征东行省下,复列渖阳等路高丽军民总管府,一路隶于两省。误甚矣。躭罗安抚司,后改总管府,大德五年,与五道税课使皆罢。
征东招讨司。
庆尚州道劝课使。
东界交州道劝课使。
全罗州道劝课使。
忠清道劝课使。
西海道劝课。
躭罗国招讨司。其贡试,每岁进毛施布百匹。后改为军民都达鲁花赤总管府。二十一年,又改为军民安抚司。三十一年,还隶高丽国。大德四年,复置躭罗总管府。五年,改军民万户府。是年,高丽王日臣请罢耽罗总管府,隶本国,置万户府如合浦镇边事例。从之。
卷五十二·志第十九
卷五十二·志第十九
○河渠一
△河防 至正河防记
至元十七年,世祖以学士都实为诏讨使,佩虎符,寻河源于万里之外。都实既受命,道河州,至州东六十里之宁河驿。驿西南有山,曰杀马关,行一日至巅。西上愈高,四阅月始抵河源。是冬,还报,并图其城传位置以闻。其后,翰林学士潘昂霄从都实之弟曰阔阔出者得其说,撰为《河源志》。临川朱思本又从八里吉思家,得帝师民所藏梵字书,而以华文译之,与昂霄所志,互有详略。旧史采《河源志》,而以思本之说注其下,参差不一。
按河源在吐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余泓,沮洳散涣,弗可逼视,方可七八十里,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故名敦淖尔。火敦,译言星宿;淖尔,译言海子也。思本曰:河源在中州西南,直四川马湖蛮部之正西三千余里,云南丽江宣抚司之西北千五百余里,帝师撒思加地之西南二千余里。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东北流百余里,汇为大泽,曰火敦淖尔。群流奔辏,近五七里,汇二巨泽,名阿剌淖尔。自西而东,连属吞噬,行一日。迤逦东汇成川,号赤宾河。又二三日,有水西南来,名亦里出,水与赤宾河合。又三四日,有水南来,名忽阑水。又有水东南来,名耶里术。水合流入赤宾河,其流寝大,始名黄河,然水犹清。思本曰:忽阑河源,出自南山,其地大山峻岭,绵亘千里,水流五百余里,注耶里出河。耶里出河源,亦出自南山,西北流五百里,始与黄河合。又一二日,歧为八九股,名耶孙斡伦,译言九渡。通广五、七里,可度马。又四五日,水浑浊,土人抱革囊,骑过之。自是两山夹束。广可一里、二里或半里,其深叵测。朵甘思东北有大雪山,最高,番语腾乞里塔,即昆仑,山腹至顶,皆雪,冬夏不消。自九渡水至昆仑,行二十日。思本曰:自浑水东北流二百余里,与怀里火图河合。怀里火图河源自南山,水正北偏西流八百余里。与黄河合。又东北流百余里,过郎麻哈地。又正北流百余里,乃折而西北流二百余里,又折而正北流百余里,又折而东流,过昆仑山下。番名亦耳麻不剌山。其山高峻非常,山麓绵亘五百余里,河随山足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