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际仍在5%左右),而国际上一些经济学家,主要是斯蒂格利茨等偏向凯恩斯主张的学者,也一再呼吁南非不应该把控制赤字、而应该把促进增长作为主要目标。
但是,就在南非朝着这个方向转的这两年,她的经济增长仍在不断减速。显然,南非经济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远不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作调整就可以解决的。这些年来,南非经济宏观的基本面其实一直不错,政府的政策一般认为也还合理,为什么经济增速就是上不去呢?
如前所述,其实南非经济的问题主要不在基本面上,而在深层结构上。南非经济中对国际景气变化和国内宏观政策调整较敏感的外向型制造业和矿业部门如今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而在经济总量中占主要部分的服务业,或曰第三产业,却存在着严重的惰性和“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状态,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所谓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危机来了受损不严重,危机过后却也复苏乏力。而南非现在已不是种族隔离时代,在民主制度下已经不存在靠“低人权优势”的血汗工厂发展外向型制造业创造“奇迹”的可能。同时南非在种族隔离时代已经完成工业化,虽然因为社会制度畸形,贫富之别悬殊,号称“白人第一世界,黑人第三世界”,黑人中的贫困仍很严重,但是人均GDP水平已经很高——尽管南非经济陷入低速已近30年,而中国“奇迹”般的高速已经30多年,但南非现在仍然比中国高出一截。在这样高的基数下,面对各种相当高的要素成本,南非再想靠只占GDP百分之十几的制造业去拉动整个GDP的增长速度,恐怕也是做不到的。因此,南非经济要有明显的提速,多半还得在第三产业上下功夫,使第三产业高端化,增加创新性,提高附加值,进入全球市场。
而这,就不是基本面上的经济政策调整能够解决的,它甚至也不光是个经济问题。
民主制度、全球化与经济结构调整
说起来,这也不是南非一国的问题。民主、全球化与发展转型诸因素对经济结构与社会政策的影响是很多转型国家面临的问题。我们不妨看看几个国家的例子:
南非曾经在几十年间成为全球化经济中靠“低人权优势”发展外向型制造业而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但是民主化以后这条路走不下去了。一方面制造业相对衰落——福利分配力度加大——制造业进一步相对衰落的循环难以扭转,另一方面黑人解放后的各种条件使服务业出现相对高速发展,民主化以后十多年来,南非已经成为服务业为主的国家。
印度由于一开始就是民主国家,当年学苏联搞“马哈拉诺比斯式工业化”'53'就没有成功,市场化改革后以压低人权来招商引资的“中国式发展”曾令印度一些地方政府向往并企图学习,然而民主制下他们也学不成这一套。但是,民主制下的印度却成功地创造了软件业的奇迹,并走出了一条在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靠服务业赢得高速增长、然后才补上制造业这一课的独特发展模式。
前东德的例子尤其有趣:东德在剧变前是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典型斯大林主义国家,其特点是:1.政治上一党专政,有柏林墙与斯塔西。2.经济上与西德相比是低工资,而且没有自主工会和劳工维权机制;国家无福利责任,但“皇恩”式福利为“大家庭”国家中最高。3.全球化程度低,对西德也有壁垒,但在经互会内实行计划经济下的开放和一体化政策,被“专业化分工”确定为专搞高端制造业。民主化以后这三者都“剧变”了:政治上实行了民主宪政和人权保障,经济上实现了工资、工会、福利与西德的拉平,经互会的“专业化分工”消失,而实现了与西德、同时也是与欧盟、西方与全球的经济一体化。在此过程中,各“新联邦州”(前东德地区)的经济结构也发生剧变,由于经互会解体“外需”消失,民众收入剧增后转而追求西方高品质工业品,对东部原来产品的“内需”也剧降。同时由于工资等要素价格与西德拉平,工会福利制度也与西德看齐,对西方资本缺乏吸引力,统一后政府虽积极向西方“招商引资”以图更新、重振制造业,但效果并不理想。西部商家却乘东部民众收入大增(尤其在东西马克一比一兑换政策下)推销自己的产品,进一步挤垮了东部原有的制造业,却不肯过来“剥削”东德劳动者,建立新的制造基地,而是宁肯到中国来输出资本主义。
于是前东德地区虽然是整个“新欧洲”剧变后“阵痛”最轻、民众获益最大的地区,GDP恢复增长最快,居民实际收入只增不减(而在其他剧变国家,GDP与居民收入都有一个长短不等的滑坡期),但是这里剧变后的新经济主要靠金融、旅游、房地产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而制造业一直未能重新发达起来。“新联邦州”出现了明显的“去工业化”现象,过去林立的烟囱纷纷消失,而哥特式尖顶(发展旅游而重建的教堂等古建筑)纷纷树立。当年污染、嘈杂的工业城市今天变成了环境优雅的景点、住宅区和新造“古城”。但是今天“新联邦州”的人们如果不是与过去、而是与如今同为一国的西部比,他们的牢骚仍然很大。因为新兴的高端产业尽管可以支撑GDP和国民收入,却无法替代原先制造业的就业机会。今天德东地区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年轻人和有竞争力者纷纷到西部就业,导致东部人口数量减少,人口结构更趋于老龄化。尽管高福利体制使他们生活无忧,但由于福利收入毕竟不能等同于就业收入,福利供养人口比重大的东部人均收入与西部也一直存在尽管不大、但足以引起不满的差距。更何况“吃福利”即便过得不错,毕竟有损自尊呢?
总之前东德、印度与南非尽管各自的国情很不同,但都有个共同特点,即在全球化竞争与分工发达的背景下,高人权民主国家,尤其是强工会高福利体制下,尽管在其他经济领域有其优势,但制造业的竞争力往往会成问题,劣币驱逐良币、“血汗工厂打败福利国家”尽管并非必然,但的确有相当的可能。在经济不那么一体化时没有这种问题,因为自由民主体制的长处在于创新激励强大,但让人“干得更多挣得更少”则并非所长。没有经济一体化,创新传导慢,“低人权国家”再怎么让人吃苦耐劳也不可能有优势。但是在经济一体化后,民主国家的创新很快会通过贸易、投资等传导到低人权国家,却不可能,或不再可能像低人权国家那样让人“吃苦耐劳”,于是资本从高人权国家投奔低人权国家、廉价商品从低人权国家覆盖高人权国家的现象就可能出现。传统制造业的优势就不再属于他们,他们必须通过(未必总会出现的)再创新寻求新的优势,而经济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但变化是有代价的。东德民主化前原有制造业比西德并无优势但可依靠柏林墙维持,与西德经济一体化后就不行了,而新制造业却因民主化并无优势。印度则一直是民主国家,所以她从“马哈拉诺比斯工业化”未果后就走上了另一条经济发展道路。
至于南非,种族隔离时代一方面利用黑人的低人权发挥血汗工厂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白人中的自由民主也使其具有相当强的创新能力。当年南非以煤制油的技术、无焦炼铁的技术都是独步全球的。几个重要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起源于南非:人类第一次心脏移植手术由南非医生克里斯蒂安·巴纳德完成,第一台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所谓CT)也是南非专家研制的。南非人的创新还有晶体电子显微镜技术等。在种族隔离时代,利用黑人劳力、土地资源的血汗工厂使其出现了出口型制造业“奇迹”,而它的创新能力则有助于其抗拒国际制裁:当时南非的以煤制油、无焦炼铁很大程度都是为对付国际上的石油、焦煤禁运而来。
种族隔离制度废除后,民主南非在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的竞争力明显不如以前。例如纺织业,过去南非是纺织大国,可以说是“衣被非洲”。可是新南非十几年来,一方面由于劳动成本明显上升,另一方面由于来自中国等地的廉价纺织品占领了南非、乃至过去依靠南非供应的非洲市场,现在南非的纺织业已经完全衰落。
新南非政府由于非国大有一批当年苏联培养的专家,对传统工业化其实是有点偏爱的。非国大政府也一心想提升南非的制造业竞争力,上台之初曾规划、批准、实施了不少大工业项目。例如1996年开工建设大型合资冶金联合企业“哥伦布不锈钢工程”,当时是世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项目,建成后南非将成为世界第六大不锈钢生产国。非国大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曼德拉总统还亲自出席开工典礼。同时南非又在纳塔尔省理查德湾兴建世界最大的炼铝厂——阿鲁萨夫铝冶炼工程,计划投资65亿兰特,由国际矿冶巨头必和必拓负责开发。
可是后来证明这些大制造业项目很少达到预期经济效益。尤其在没有资源优势时更是如此。如必和必拓的阿鲁萨夫铝厂由于要进口原料,投产后一直亏损,必和必拓回天无力,近期已表示要逐步下马。'54'有资源优势的制造业(如钢铁业以及下游的汽车制造等)仍然被看好,但是南非经济仅靠这个也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民主南非的强势工会和高福利制度确实对“招商引资”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艾滋病、犯罪率等负面因素也不利于经济发展。另外,南非过去的一些产业“强项”在新的历史时期也变得没有用武之地。例如旧南非强大的军火工业和世界独一无二的煤制油气及其下游化工产业,都是在种族隔离时代的国际环境中发展的,如今它们已经不再有发展前景。
此外,南非过去在“低人权经济奇迹”时期一直是个资本和经常项目巨额“双顺差”国家,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类似的。但是种族隔离末期这种模式已经不可持续,资本出现明显外流趋势(这也是迫使白人改弦更张的动力之一),民主化以后,一方面过渡时期混乱的结束以及新南非政府的经济自由化政策重新对外资产生吸引力,重新出现资本流入,但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南非对外资的吸引力不可能回复到过去那种为“招商引资”可以压制黑人一切讨价还价的时代。更重要的是新南非虽然制造业出口的竞争力有所回复,出口额比过去增加,但是由于黑人民众消费能力的提高和福利制度的影响,也由于结构调整导致的投资品进口,进口增长总的来说却比出口快得多。种族隔离末期南非的外贸顺差就不断缩小,1994年新南非建立后已经基本处于贸易平衡状态。2000—2003年曾经出现短期的顺差回潮,但是从2004年起就急转直下,南非不但出现长期未有的贸易逆差,而且逆差额不断增长,2004到2008年间已经从100多亿兰特猛增至近1400亿兰特,而此期间恰恰是新南非经济第一个增长高峰。'55'换言之,今天的南非经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从“出口拉动型”变成了“进口拉动型”。
贸易平衡
南非对外贸易变化
因此,南非未来的经济发展面临着结构转型的艰巨任务。
重焕青春的开普敦:经济结构转型中的南非“双城记”
新南非这些年来农业、矿业与制造业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