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春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伍封插剑入鞘,搔头道:“原来是接舆师父,晚辈可认不出来,多有得罪。”
接舆扔下了剑,向伍封笑道:“这也怪不得你,封儿名震天下,是我想试试你的剑术。”
伍封心道:“接舆师父的剑术如此高明,胜过月儿十倍。”他满脸惭愧之色,道:“晚辈只当自己的剑术已经勉强能与天下下高手一争短长,谁知在师父面前,竟然如此狼狈。”
楚月儿白了他一眼,笑道:“这人脸皮颇厚,居然也叫起师父来。”
接舆哈哈大笑,道:“其实封儿的剑术相当高明,只不过还有些地方未能领悟,再有十年功夫,恐怕我在封儿剑下十招也使不出来。我虽授月儿剑艺,却未曾正式收她为徒,封儿叫我什么也不相干。”
伍封擦汗道:“这稷王山之神原来就是师父,这真是意想不到。”
接舆笑道:“神是人,人是神,无人就无神,无神也无人,何须区分?我到这稷王山,只是觅个葬身之地,谁知道人会说我是稷王山之神?”
楚月儿扶他坐下来,道:“月儿见到洞中的摆设,便知师父在这里,只是一眼没看到的功夫,师父便与夫君动上了手。”
接舆道:“封儿是你的夫婿,我不看看他的剑术,怎能放心让他与董梧交手?”
伍封和楚月儿大吃一惊。
接舆道:“封儿杀了朱平漫、市南宜僚、计然三人,董梧早就勃然大怒,前些时他解散了董门,声称‘与龙伯不共戴天’,我便知道他会来找封儿,是以先找上门去,与他比试剑术。”
楚月儿惊道:“师父与董梧比过剑术?”
接舆道:“我虽然未正式收你为徒,但你叫我为师父,我向来当你是自己女儿,封儿是你的夫君,我怎能让人伤了他?”
伍封与楚月儿甚是感动,伍封笑道:“想来董梧不是师父的对手,否则师父怎会在这里?”
接舆摇了摇头,他解开衣襟,伍封和楚月儿见他胸口上有一道尺余长的创口,看创口上的红肉,便是愈合不久。
伍封惊道:“这是,这是被董梧所伤?”
接舆点头道:“董梧的剑术比我高明许多,幸好我的轻身本事远胜过他,才能逃了出来。本来我是想趁天年尽前替你们除一大敌,可惜技不如人,反被他伤了心脉。
眼下外伤虽愈,内伤却是一天比一天重,也没有几天日子了。”
楚月儿“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接舆道:“人总有死,月儿也不必哭。”
伍封垂泪道:“师父放心,晚辈必定杀了董梧为师父报仇。”
接舆点头道:“再过三年,封儿或可比董梧一战,五年之后便能杀得了董梧,可惜董梧不会等你这么久,他连董门都解散了,可见他杀你的决心。何况董梧之后,还有个天下第一高手支离益,就算你逃得过董梧之手,也避不开支离益的神剑。”
楚月儿哭得更是厉害,既为接舆伤心,又为伍封担心。
伍封心中凛然,点头道:“我们杀了董梧的儿子,他自然会不顾一切来报仇。既来之则安之,董梧若来战我,我便尽力与他一战。打不过便走,大不了数年之后再找他算帐便是。我才不会为了意气之争而与他硬碰硬送死。”
接舆呵呵笑道:“这就是封儿与众不同之处,你人有机变,剑法也能灵动。我这些天在稷王山养伤之时,想起了当年向师父老子学艺之时的事。老子未教过我剑法,却教过我剑术妙理,后来我得令尊相授的伍氏剑诀,才能自创剑法。”
他顿了顿,道:“封儿,我问你,见敌之动,你会如何?”
伍封道:“自然是一剑使出,就算不能料敌之先,至少也能格挡。”
接舆道:“若敌人的剑法比你快呢?”
伍封想了想,道:“那便改用守势,要不然就以攻代守,求个两败俱伤,敌人若无拼死之心,必会退避,我便有机可乘。”
接舆摇头道:“当年老子问我时,我也是这么说,老子却不住地摇头。其实这是赌命而非比剑,非剑术之道。敌人的剑快,难道你不能更快么?”
伍封愕然道:“晚辈自觉剑法已经够快了,从未见人有师父般的剑快,晚辈便不知道还能如何更快。”
接舆道:“我的剑术不及董梧快,何况我心脉已伤,剑上力道不足,更不如董梧。
大凡人之用剑,眼见敌动,立时映入心里,由心指臂,由臂运剑,这叫作反应。封儿,你拔出剑来指着我。”
伍封拔出了剑平指,接舆缓缓站起身,从地上拾了一片竹叶,放在剑尖上面左侧一寸处,道:“我将竹叶放下时,你能否用剑接住?”轻轻松手,伍封手腕微抖,将剑尖移过去,谁知剑尖接了个空,竹叶飘落地上。
伍封和楚月儿都大为讶然,心忖这落叶并不甚快,何以接不到?伍封连试三次,仅最后一次剑尖碰到了竹叶,竹叶被剑上劲力所击,变得粉碎。
接舆叹了口气,道:“当年老子也是这么做,我根本连竹叶也碰不到,封儿的剑尖能击到竹叶,已经是极快了,胜过我年轻之时。”
他缓缓坐了下来,道:“若是竹叶由上而落,大有余暇,一剑斩过去,自能调整剑的方位角度,可将竹叶斩开,但竹叶离剑尖寸许,落叶不过是瞬间功夫,运剑的本事便体现出来了。四十年前我离开师父老子时,老子便这么做,我以为是因我不习吐纳的缘故,是以偷学吐纳,结果一事无成。二十年前再见老子,老子问我:‘剑由何发?’我说:‘常人发乎臂,高手发乎心。’自以为剑术中最奥妙的道理已是如此,结果老子仍然摇头,道:‘有心之剑,怎敌无心之剑?’”
伍封眼中一亮,心有所悟,将剑插入鞘中。
接舆道:“你们看见叶落,眼传入心,心指挥手,手再挥剑,这过程虽在一瞬之间,却也慢了这一瞬。若想胜过董梧,便要胜在这一瞬之间。”
伍封道:“师父是说,眼见敌动,臂便出招,千招万招都不从心中而过?”
接舆眼露赞许之色,点头道:“先前我从你背后出剑,你随手而挥,那九剑运剑之速还胜过与我面对面时,便是不由心之故。”
伍封惭愧道:“其实我只不过下意识挥剑而已。”
楚月儿道:“月儿明白了,是否高手的剑术便在‘下意识’三个字上?”
接舆笑道:“譬如你们行走之时,忽然摔倒,便会下意识用手支撑,免得碰伤了口面。如果你们摔倒时想一想:‘我用手撑好些,还是用肩承地好些?’你们若这么想时,肯定会摔个鼻青脸肿。”
伍封与楚月儿对视一眼,便觉眼前忽然出现一个崭新的天地。他二人的武技剑术和吐纳功夫多是自悟,向来无人指点,听接舆这么一说,只觉受益匪浅。
接舆道:“无论何种剑术武技,真正的厉害之处,无非是‘快、准、狠’三个字。
‘准’即出剑的方位角度,你们练剑多年,‘准’字还做得到;‘狠’指的是剑上的劲力,你们习吐纳已经到脐息境界,‘狠’字也还过得去。”
伍封和楚月儿一起点头,他们所习的空手格击,也是“快”、“准”、“狠”三诀,因此一听则悟。
楚月儿忍不住问道:“到了脐息之境,还不算吐纳有成么?”
接舆摇头道:“我虽练不成吐纳,却向老子仔细询问过,吐纳有‘龟息’、‘蛇隐’、‘龙蜇’三境,都可谓道。你们初习吐纳,入门之后,呼吸自成,是为‘龟息’,以细密之息调动全身气血,去旧换新,气、血、髓为之一变,全靠天赋所就,与习练之时日毫不相干。‘龟息’一成,便能驻颜,你们日后的模样怕是不能变老了。这‘龟息’是第一境,其实也是最难的一境。封儿得王子庆忌之遗法,月儿是跟我学的,我的吐纳是学之于柳下惠,所以你们一开始用的都是王子庆忌传给柳下惠的,那一种五呼一吸的法子,皆因王子庆忌是五呼一吸。”
伍封点了点头。
接舆道:“然而这吐纳是因人而异,又因天赋所限,如果你们无此天赋,便练不了吐纳,有此天赋,也未必与王子庆忌相同。月儿七呼一吸方成吐纳,封儿呢?”
伍封道:“晚辈是九呼一吸。”
接舆点头道:“若无吐纳天赋,这种数呼一吸之法,只要持续十几次,便会头晕脑胀,强行练下去,不仅习之无成,还会伤脑,我便是如此。”
伍封道:“后来我们自然而然变成了脐息,呼吸与初学时不同,是何道理?”
接舆道:“此之谓得道。道这东西是不可言传的,道同,道又不同。同者是道,不同者是在不同的人身上便有不同的道。譬如封儿九呼一吸是封儿的道,月儿七呼一吸是月儿的道,道同而人不同,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你们能不自禁的调息,我便不能,数十年苦练,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道,即是毫无道根。”
伍封道:“这是否说,道只能自悟而不可言传,便是因为道虽为一,但因人而有万千,硬生生以言相传反会失道?”
楚月儿道:“数呼一吸只是法,用此法相试,无道根者便有法也不得道,平道根者用此法便可自悟其道,有了道便可弃法,是不是这么领会?”
接舆呵呵笑道:“你们果然有道根,便是这样子。唉,师父老子见了你们必定欢喜,他老人家活了百余岁,也只找到两个王子庆忌和柳下惠能够五呼一吸的人,封儿的九呼一吸和月儿的七呼一吸都胜过了他。”
伍封愕然道:“这有区别么?”
接舆道:“当然有区别。九呼一吸胜过七呼一吸,七呼一吸又胜过五呼一吸。柳下惠数十年下来,仍不能脐息,这与他的天赋有关。”
楚月儿问道:“师父,脐息属于哪一境的吐纳?”
接舆道:“一旦能脐息,便是‘蛇隐’一境,到此境之时,身形灵动,气力与日俱增,且感觉极为敏捷,此时气血已经与外隔离,周身上下成为天然浑沌之状,毒入体内自解,邪恶之物自然相避。此时,道已经臻入化境。”
伍封道:“怪不得我中了毒,却能自行化解,蛇儿见了我们也避到一边去,原来如此。”
接舆道:“最高明的道是‘龙蛰’。到了‘龙蛰’之时,道便到了神境。”
伍封问道:“师父,如何才能到‘龙蜇’神境?听说脐息之后,是以毛孔呼吸,但如何去做呢?”
接舆笑道:“封儿又忘了,道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何况我连‘龟息’都不会,怎知道‘龙蜇’?你们若到了‘龙蜇’神境,自然也不怕董梧,连支离益也不用怎么怕了。”
楚月儿道:“支离益和董梧如此厉害,他们也懂得道么?”
接舆笑道:“他们怎懂得道?天地有正邪,正即是道,邪即是魔,支离益所悟的便是魔。”
伍封点头道:“我看天地有魔和道,人心也有魔和道。”
接舆道:“封儿果然聪明。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能长久,却比不上魔的狂暴。支离益从邪径入手,能另辟奇门用于剑道之上,厉害之处,恐怕非我们所能想象。这次我到代国,见董门之人为支离益四下寻觅毒蛇,我捉了一人来询问,原来支益益要找一种两头蛇。”
楚月儿惊道:“两头蛇?楚人传说这两头蛇是不吉之物,见者必死。”
接舆道:“当年楚国有个孙叔敖,少年时与母隐居梦泽,一日荷锄而出,见田中有一条两头蛇,心想自己见此蛇必死无疑,又怕日后有其他人见到,也会因此而死,便挥锄杀蛇,深埋田岸。其母说他一念之善,天必相佑。后来楚庄王派人相请,拜为令尹,执楚国之政。可见这两头蛇未必真是见者必死。”
伍封问道:“师父,支离益要两头蛇干什么?”
接舆摇头道:“这个连那些董门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