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即这名户部郎中一一将事实列举,看的众官吏们是心惊肉跳。
  PS:谢谢大家支持,终于上了首页赞榜,不过位置很危险啊,随时被人爆炸菊,恳请大家再支持下,点个赞吧。
  
  第六百五十一章远征之策
  
  那名户部郎中给出的调研确实是没错。实际上,赵国民间已是私下宰牛贩卖牛肉了。这也是没有办法,市场决定的。毕竟这个时代的中国人都不喜欢吃猪肉。
  当时的人认为猪肉有腥臊味,官宦人家及富贵人家都是不吃的。本草纲目里还说,猪,水畜,咸寒,肉有小毒,还有凡肉皆补,惟猪肉无补的说话,连医生都不鼓励人吃猪肉。所以在当时只有穷的没办法的人,才会去吃猪肉。
  至于马肉就更算了,汉人一般都认为马肉有毒,而只有番人吃马肉的。
  在当时肉类中,社会最主流的食物还是羊肉,医生也建议人用羊肉在冬天进补。不过羊肉性温,容易上火,更重要是羊肉有一股膻味,令部分人都不爱吃。羊肉下面就是鸡肉,还有狗肉。不过鸡肉,狗头还有鹅肉,都是上不了台面。
  至于水产,虽北方很多,但也不是没有,但是中国人喜欢吃鱼脍,脍就是生肉,而鱼脍就是生鱼片。三国时的陈登就是因为整天吃生鱼片,结果寄生虫太多,得病死的。
  牛肉作用在从祭祀就可以知道,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而没有牛肉,只能称为少牢,差一个等级。古代一直禁止食牛,但凡是越禁止的,越令人有欲望。
  所以食牛肉也成了江湖好汉经常干的事,凡谋反之人,干的第一件事经常就是杀牛。史书上,刘武周造反时遂椎牛纵酒大言曰:‘盗贼方起,众又饥,壮士守分,死沟壑。今官粟红腐于仓。谁能与我共取之?’
  刘黑闼造反时,黑闼喜,椎牛飨士,得兵百余人。一顿牛肉饭就为刘黑闼召来百名士卒。从两位好汉的事迹就可以看出,为什么乱世时候耕牛如此少的缘故了。
  不过幽京之所以。真正要废除宰杀牛的禁令,原因是幽京之地不必中原,由于李重九的政策,幽京府之地,居住了十几万的番人,国子监里有各族来的质子。幽京市坊里有大量番人商人,翊卫,武卫两大军中也有不少番军府兵。
  幽京番汉混杂,可是番人可没有,不吃牛肉的习惯。特别是契丹人,在腊日时还有牛头宴的习惯。那么这些番人在幽京食牛肉时。赵国是管还不是不管,就是一个问题。
  而民间呢,宰杀耕牛也自有办法,大赵法律宰杀耕牛者,徒一年。但百姓们呢,不说宰杀,而是说误杀。我不小心杀了自己家牛,朝廷总不能追究我吧。禁食牛肉的约束力已是越来越差,现在富贵之家中,偷偷杀牛已是成了公开的秘密。甚至一些食肆里也在偷偷再卖牛肉。
  结论一出,大赵官吏上下都知道,自己是在自欺欺人,当下废除禁杀牛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改而对宰杀牛,处以重税的呼声越来越高。
  魏征也是赞同这观念的,但凡他认为有利于民之事。就是有利于国家之事,既然废除杀牛,已成为大势所趋。那么朝廷继续掩耳盗铃也是没有意义,若是强行镇压,反而会适得其反。但不如顺应民意而为。
  “魏宰辅,陛下有召,令人深夜到临朔宫一趟,有要事相商。”对于这位大赵天子,多次临时半夜叫人起床到临朔宫商议的事,魏征早已是见怪不怪了。姬川是就时常抱怨,如此半夜叫人入宫,次日早上还要早朝,让他如何安省。
  薛万述却说姬川你就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若非是你天子重臣,连被半夜召入宫中相商的资格都没有。
  “知道了。”魏征刚刚将奏折写完,心想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交给李重九。
  魏征的马车并非是最快来到临朔宫的,温彦博,姬川等人也是快了一步。温彦博,姬川他们都在靠着临朔宫的北坊内买了宅子,方便平日上朝。而魏征呢,却依旧是住在幽京牧守府的附近。所以魏征每次上朝都要比其他人早起,如此方才不会迟到。
  魏征当下向温彦博见礼,而王珪,姬川,虞世南等人却是一并向魏征见礼。众人一并入殿。
  但见殿内,灯火通明,李重九手拿着一盏油灯,坐在梯子上。众人看得清楚李重九手中的油灯,正照着地图上高句丽的地方。
  “参见陛下!”六人一并向李重九参拜。
  李重九道:“不要多礼了,朕有意攻打高句丽,你们怎么看?”
  话音一落,六名大臣都是对视了一眼,姬川先问道:“陛下要怎么打?秋季马上就要到了,此去出兵准备动员一个月,大军至辽东时,已是天寒地冻,如何攻城?”
  王珪也道:“是啊,陛下,我军五军府兵,有三军驻扎在洛阳,山东,陕西,眼下手中可以调动的只有翊卫,武卫两军,虽说郭都护在松漠大胜,拓地数百里,但是突厥仍在,若是我们这时候调动番军攻打高句丽,难保突厥这时候有什么异动啊。”
  李重九听姬川,王珪坚决的反对,丝毫也不意外,笑着向其他大臣问道:“你们也是这么看的吗?”
  “微臣心知,想乘着这一次攻下乌桓山,将突厥高句丽孤立后,全力收拾高句丽,但微臣觉得太操之过急了,”温彦博开口道:“无论是幽京府库中储备的财力和物力来看,都不足以支持我们现在发动一场大战,就算要打高句丽,至少也要等山东战事胜负的结果出来后,再作定夺。”
  张玄素道:“陛下,据说辽东细作禀告,高句丽在千里长城方向屯驻了最少十万以上的兵马,日夜防备我军,另外又在辽水边修筑近百座烽火台,我军一旦有在辽水渡河的意图,高句丽立即会知道。陛下,这几年来,高句丽对我大赵一直处心积虑,高句丽努力结好突厥就可以见一般。”
  虞世南眼睛一转却道:“温宰辅,陛下这么说肯定是有陛下的道理。”
  魏征横了虞世南一眼道:“汝身为臣子,可不,能一味逢迎君上,陛下这时候攻打高句丽,胜算在哪里,请恕微臣看不到。赵国今年四面作战,击退突厥后,又进行南征,返回幽京,山东又陷入战事,这马上要过冬了,陛下还要在这时攻打高句丽。”
  魏征一面数落虞世南,一面反对李重九,而虞世南被魏征一斥当下大是不快。
  李重九却哈哈大笑,当下从梯子上噔噔地走下来。李重九目光扫过众臣,热闹后道:“你们都不看好,我这一次攻打高句丽能够成功,那么高句丽也断然不会以为朕会在这时候出兵讨伐了,对吗?”
  “那么若是朕率军从海上突袭平壤,直捣高句丽心腹之地,你说高句丽人会有如何反应?”
  众臣听了都是讶然。“不走陆地,而走海上?”
  “没错。”李重九点了点头
  “高句丽自持有千里长城为屏障,又有突厥为奥援,屡次进犯我辽东故地,去年朕灭王世充时,高句丽渡过辽水,杀我军民三千人,此事今日想起来朕都动怒,”李重九道,“与其集结主力攻打辽东城,倒不如直捣心腹,平壤乃是高句丽京畿,附近又是高句丽农业发达之地,这一次秋季,高句丽地里收成应该不错,朕准备给高句丽人帮帮忙,免费替他们收割。”
  一直不发言的张玄素这时候也开口道:“攻下平壤,胜过于攻下十座辽东城,若是能一战克之,高句丽上下皆胆寒矣。”
  虞世南赶忙道:“陛下此举必然大出高句丽人的意料啊,实在是大大的高招。”
  魏征问道:“此计听起来是出乎意料,但陛下可有成算?但渡海远征,风险不小啊。万一赵军不能攻克平壤城,高句丽从辽东前线调兵返回,那么我军反而会被歼灭城下。”
  “所以利在速战速决,杨仆,来护儿当年都可成功,朕又岂能不成功。”
  李重九当下将方才的大赵的优势尽数道出。众臣听了也是纷纷点头,认为机会不小。
  张玄素道:“以微臣看来,此次攻打高句丽,能否获胜,在几个要点,一是渡海大军必须平安抵达平壤,再从平壤平安返回,路途上不能遭遇艰险。二是新罗军是否能配合。三就是高句丽人有无防备。”
  “第一点问题不大,有海商在,海路实无风险。”
  “第二点联络新罗人,则势在必行,此可以通知金春秋,元晓,他们都是新罗的主战派,一定会配合我等之事。”
  “第三点守秘,确实重要,我们幽京城内焉知没有高句丽人的细作。”
  李重九听了点点头。
  “另外还有一点,我军要渡海作战,但是海上风浪颠簸,我两军步卒跨海而战,恐怕战斗力大减啊。但若是水军下船陆战,恐怕也很难胜任攻坚战役,特别还是平壤这样的坚城。”温彦博言道。
  温彦博的担心并非是无的放矢。
  三岔河口。一艘一艘战船,浮河而下。战船上满载着赵军士卒。
  
  第六百五十二章假道伐虢
  
  在三岔河口海湾上。
  大海如镜,阳光照射在海面,漾起层层金光。海上几处黑色礁岩裸露在海面上,海鸥从礁岩上乍起,沿着海面低低翱翔,飞了一圈停在了战舰的桅杆上,好奇地打量着船上的陌生人。
  上百艘赵军战舰,陈列于海面上,一面白帆如云的景象。
  水手们高声地叫着,大声道:“满风,下半帆!”绳索的索索声响起,在船帆下的战舰甲板上,满满都是身着皮甲,持戈而坐的赵军士卒。此刻不少人脸上都是面色铁青。
  海风骤起,海浪疾卷而来。
  “呕!”
  陈阿四忙脱下头兜,对头兜大呕。
  不是陈阿四一人,他一旁武卫军的弟兄们也是如此,各个手捧着肚子在船上大吐。
  “他妈的,我真受够了。连隔夜饭都吐出来了。”
  一人用手擦了擦嘴,破口大骂,话刚说完,又是大浪打来,这人好容易才止住的,又伏在船舷上大喷起来。
  “这海面上比河面上果真更难十倍,不是一般人可以待的。我是不行的。”
  “这百钱我是不拿了,我要下船,我要下船。”
  “我宁可少一只胳膊,也不遭这罪啊。”
  噗!
  面对赵军士卒的呼应,海浪重重地拍击在船头上,带着咸味的海水,迎面浇灌在赵军士卒的脸上。甲板上一片狼藉。
  在不远的赵军旗舰上。
  李重九在甲板上,见着满船东倒西歪的武卫军士卒,不由笑着对一旁的虞世南,张玄素道:“依你们看,朕的武卫军。廷卫军里两万士卒,这一次可以随朕渡海而击平壤的,能有几人?”
  虞世南面色苍白,倚在栏杆上呕吐,没办法答李重九的话。
  一旁的张玄素却是衣冠整洁。云淡风轻般站在船头上言道:“陛下,武卫军廷卫军的士卒都是北方人,在江河之中随船都是不济,到了海上恐怕是更难了。依照微臣这么看能有五千士卒,就算不错了,但若是再在海上操练二十日。再有三千士卒也是可以。”
  “这么少,那为何朕和张卿你却是没事呢?”
  张玄素笑了笑道:“微臣也不知为何,微臣自小体格就算康健,平日坐船行马也都是习惯得很,至于陛下乃是九五之尊,上天庇佑。区区风浪又怎能侵袭得陛下你。”
  李重九哈哈笑了笑,不过看向船上晕船的将士却道:“我看是不是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