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怎么办呢?彻查禁军?禁军将领有一千多号人,怎么查得清?万一处理不当,会不会激起哗变?
    贾谧大摇其头,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他们不是指望复立太子来谋取富贵么?索性让太子彻底消失,绝了他们的希望,也就安分了。
    如果贾皇后警觉,就应该感觉这事很蹊跷,贾谧不是贾皇后,没有那些多而长的触角,何以知道禁军要造反?
    贾后只要一问,就可以知道贾谧的消息来自其实赵王,只要再召赵王进宫一询问,以赵王的智商,想必逃不过贾皇后的鹰眼。那么政变就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但此时的贾皇后心神大乱,无暇考虑许多,因此中了孙秀的借刀杀人计。
    永康元年三月癸未,黄门孙虑抱着个小坛子,从洛阳秘密赶到许昌。小坛子里面是太医令程据制成的“巴豆杏子丸”,巴豆可以“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杏仁有“润肠通便”的功效,二药合一,会使人剧烈腹泻,脱水而死。贾皇后命令孙虑把药丸混入太子的饮食,造成太子突发痢疾,不治而亡的假象。
    到了许昌之后,孙虑发现这个任务难度很高。太子从被废黜,一直防备着有人下毒,所以一切食物都亲自动手煮食。孙虑找不到机会下手,就请监督太子的治书侍御史刘振帮忙。惠帝任命刘振“持节”,实际就是给予刘振杀太子的权力,当然刘振没那个胆量,但是他可以像看守对罪人一样,任意地摆布太子。
    刘振把太子的住所搬迁到别宫旁的死巷子里,封锁住出口,断绝食水。他想以此来逼迫太子食用孙虑等人提供的食物,可是计谋没有得逞,因为不断有人从墙外面传递食物给太子。如此耗了几天,太子还是生龙活虎。
    洛阳贾皇后那边不停在催促,孙虑终于失去了耐心,他带着卫兵冲进小巷,强逼太子服毒,太子抵死不从,孙虑作势要强灌,太子逃出户外,又躲进厕所,孙虑追进厕所,用手中石制药杵将太子活活砸死,太子临死前的惨叫传出数里远,闻者无不动容。
    太子时年二十三岁。
    孙虑等人搞出这么大动静,不可能没有地方官员的协助,当时主持许昌军政的是东中郎将王浚。此人出身太原王氏,父亲王沉是司徒王浑的堂兄。
    王沉是曹魏时期有名的变节之人,他擅长作文,年轻时深受魏主曹髦的宠信,被曹髦尊称为“文籍先生”。当年曹髦密谋袭击司马昭,召来心腹王沉一同商议,王沉却跑去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因此被世人鄙视为不忠,但王沉不用顾忌这些闲言,他获得了实惠,从此深得司马氏信任。入晋之后,王沉正待飞黄腾达,可惜寿而不永,泰始二年就病死了。
    王浚是王沉唯一的儿子,可是一直被王沉所不齿,为什么呢?因为王浚是他擦枪走火造出来的私生子。当年有个赵姓佃户家的妇人出入王沉家,给王家打打杂,不知怎么的王沉就和这个妇女搞上关系,生下了王浚。本来这事无人知晓,现在可好,连儿子都有了,不是强奸就是通奸,铁证如山,所以王沉一辈子都痛恨这个儿子。
    王沉死时,王浚才十五岁,亲戚们共推王浚为嗣子,继承了父亲的博陵县公爵位。
    王浚的存在是太原王氏的一个笑柄,所以他一直被同族的人所轻视。从父王浑出将入相、从弟王济尚公主誉满天下,而王浚却始终无法靠近权力中枢。
    王浑、王济是齐王党人,王浚则投向了贾皇后,害死太子之后,王浚被任命为宁北将军、青州刺史,后来又转为宁朔将军、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因为远离中枢,所以王浚没有遭到清算,后来风云际会,此人成为晋末割据一方的实权人物,在八王之乱后期,王浚成为左右政局的重要人物,容后再表。
    太子在许昌薨逝的消息传回洛阳,痛心疾首者不在少数,暗中弹冠相庆者也不在少数。
    一直在忙碌着,致力于拯救太子的司马雅与钟超心理遭到重创,觉得兵变已失去了意义,所以宣称身体不适企图退出兵变。而此前一直推三阻四的赵王司马伦此刻却热情空前高涨,大肆活动,孙秀前来说服司马雅:既然未能及时救出太子,那就替太子报仇。
    朝堂之上,官员们又为太子葬礼的规格起了争执。有人说太子已经被废黜,那只能按照庶人的规格下葬,这些人其实只是配合贾皇后唱双簧,因为贾皇后对死人一向宽大为怀,汝南王、卫瓘死后都恢复了名誉与爵位。果然,对于太子,贾皇后再次亮出了高姿态,她装模作样的上表替太子说情:“遹儿不幸丧亡,妾身为他生前的迷乱悖逆而痛心,也为他的短命早亡而哀伤,悲痛之怀,不能自己。遹儿被废黜之时,妾身原希望他能刻骨铭记这个教训,从此遵从孝道,妾身也将替他求情,恢复其嗣君名位。如今斯人已逝,此志难遂,更加令妾身哀恸。遹儿虽然罪孽深重,毕竟他是王者子孙,如以庶人的礼节送终实在令人怜愍,妾身因此乞求陛下天恩,赐遹儿以王礼下葬。”
    拜贾皇后的恩赐,太子最后按广陵王的礼节下葬在许昌。当初传说广陵这个地方有王气,所以武帝封太子为广陵王,以此来表明心迹,预订太子的皇嗣之位。现在盖棺定论,太子的悲惨命运实际就是从被封广陵王那一日确定的。
    太子死了,留在许昌别宫里的两个皇孙司马臧、司马尚从此失去了任何依靠。他们兄弟俩大概都只有四五岁,如果贾皇后不死,兄弟俩的命运岌岌可危。因为在晋朝,儿童夭折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两个小皇孙得个感冒误吃个巴豆,然后一不小心就病死了,到时候贾皇后在朝堂上为可怜的小孙儿流一把鳄鱼泪,谁敢怀疑这位恶毒的奶奶毒杀嫡长孙?
    幸好,政变在永康元年三月癸巳日傍晚,即孙虑前往许昌毒害太子的十二天之后,及时发生了。
    四、夜半刀出鞘
    司空张华是范阳方城人,父亲张平曾经是曹魏的渔阳郡守,可惜在张华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张华幼年家境窘迫,以至于不得不靠牧羊为生。张华爱读书,“朗赡多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爱书是他一生未改的爱好,他死后被抄家,“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他是靠学问起家的,“学业优博,辞藻温丽”,少年时写过一篇《鹪鹩赋》自励,结果大名士阮籍过目之后大为赞赏,称之为“王佐之才也”!由此一言荣身,张华声名鹊起,步入仕途。
    四十年光阴转瞬即逝,当年的掌权者还是文帝司马昭,如今掌权者已经更替了三代,张华也已两鬓斑白。他入仕虽早,却是大器晚成,此前有好几机会登阁拜相,结果都阴差阳错的失之交臂。
    早在武帝咸宁年间,张华就担任中书令这种重要职位,但不多久母亲病逝,他离职丁忧;咸宁末,武帝准备征讨孙吴,举朝反对,只有羊祜、杜预、张华三人竭力支持,平定江南之后,武帝论功行赏,大家都以为张华将被重用,谁料到他在齐王问题上站错队,被贬放幽州。
    幽州有鲜卑、匈奴,历来是不安稳的地方,但在张华的治理之下,“远夷宾服,四境无虞,频岁丰稔,士马强盛”。武帝晚年,念及张华的好处,打算托以后事,却又被政敌进了谗言。张华被召回洛阳,仅仅担任太常的职务,管理皇家的祭祀。不久祸不单行,太庙的一根大梁突然折断,太常失职免官。一直到武帝驾崩,张华的身份始终是一介白衣。直到元康元年,贾皇后上台,张华才真正进入权力中枢,左右朝政。
    十年之后的永康元年,张华已经是一个六十九岁的老人。那些曾与他一起仕途跨越魏、晋两个朝代的政坛元老,大多已经作古入土。这些人曾经在朝堂上与张华争议过或唱和过,制造过阴谋也曾被阴谋造访,枪林弹雨中,下场各不相同。
    有的始终身居高位,寿终正寝,并且身后享尽哀荣,如羊祜、杜预、山涛、裴秀;有的显赫一时,然后中道废黜,默默老死,如任恺、和峤;有的生前权重一时,死后背尽骂名,如何曾、贾充;还有的最不幸,遭罹惨祸不得善终,如杨珧、卫瓘。
    不知道张华可曾预测过自己会以哪一种结局收场,有一点可以肯定,经历了宦海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张华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意气风发百折不挠了,他的内心是悲观无奈的。
    儿子张韪劝他退位免祸,张华说道:“天道玄远,惟修德以应之耳。不如静以待之,以俟天命。”这说明当时他已经很消极,听天由命了。
    而命运容不得他消极怠工,在严酷的政治环境里,被卷入其中的人是不允许中立的。沉默就意味着不合作,不合作就意味着是敌人,这种混账逻辑直至今日还大有市场。
    永康元年四月癸巳,垂垂老矣的张华又一次面临决定生死的选择。右卫督司马雅再次找到张华,对他说:“今社稷将危,赵王欲与公共匡朝廷,为霸者之事。”
    司马雅的措词是十分不当的,什么叫“为霸者之事”?那意思就是说,赵王司马伦要灭了贾皇后,自己当“霸者”。所谓“霸者”,就是像春秋五霸那样号令天下的诸侯。这似乎不是一个忠臣所应该说的话。
    赵王这人朽木不可雕,是不可靠的,张华仔细思量后,拒绝与赵王合作。
    司马雅本怀着一片好意前来,哪知明月照沟壑,他勃然大怒,说道:“刃将加颈,而吐言如此!(真是不知死活!)”说完转身愤然离去。
    张华没有想到,刚才的选择已经判了自己死刑。他有昼卧的习惯,结果当天就做梦梦见房倒屋塌,把自己吓醒。几个时辰之后,政变就发生了。
    政变经过周密的部署。孙秀早就和通事令史张林、省事张衡、殿中侍御史殷浑、右卫司马督路始接上了头。这些文武官员职位都不高,但都在心脏部位的殿中任职,他们的背叛都很致命。
    此外,赵王还策反了翊军校尉齐王司马冏和右卫佽飞虎贲督闾和,这部分兵力再加上赵王麾下的右军,司马雅麾下的右卫督,还有士猗麾下的殿中虎贲,洛阳禁军半数兵马参与了进来,禁军名义上的统领北军中候王衍与中护军赵浚已经被架空。所以严格来讲,这是一场以禁军中下层将领发动的兵变。
    兵变时间定于四月癸巳丙夜一筹,即4月4日凌晨。当夜,赵王招来右卫将军麾下的前驱、由基、强驽三部司马,假称奉了惠帝诏书,说:“中宫与贾谧等杀吾太子,今使车骑入废中宫。汝等皆当从命,赐爵关中侯。不从,诛三族。”
    三部司马一看,连顶头上司、右卫司马督路始都已经参与,哪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于是“众皆从之”。
    赵王率领着禁军赶到宫城,早有人替他把宫城大门打开,兵变的部队消无声息地进入宫城,陈兵列队在御道南侧。
    然后,赵王命令侄孙齐王司马冏率领三部司马进殿去废黜贾皇后。
    为什么要派齐王出马呢?这是有原因的。
    参与兵变的禁军将领出身都很低微,平素也是任由贾皇后指使的,这些人做惯了奴才,此刻只是想趁机赌一下富贵,未必能镇得住皇帝皇后。贾皇后可不像杨骏那样无能,以她的手段,万一说动这些将领反水,不仅兵变胎死腹中,赵王等人也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只有能派与贾皇后分庭抗礼的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