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幸福来敲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调就调,哪里有那么容易,你爸在那边好歹是个所长,这边人员满编,他们不调走,你爸怎么调得回来?”
“爸爸,我还看报纸上说国家的粮食统购统销规定已经取消了,那对你们会不会有影响?”
反正家里人也都知道李晓虹爱看报纸,上至国家大事,下至一些偏方都了解,思维清晰,与一般家的小孩不一样,都拿她当个大人看待。
“怎么会没有影响,原来粮食都由我们粮所购进卖出,这两年政策一放开,大家更愿意买外面的粮食,因为人家的品种多,还比我们的新鲜。虽然现在我们工资涨了,不过随着这个政策的变化,我觉得我们以后会不太好。”
爸爸眼光不错,这么早就有忧患意识了,事实证明,爸爸的担心不是多余。
1985年国家取消粮食统销统购,私人的粮食买卖开始兴起。
因为多种原因,在这方面,公家机构的竞争力远比不上私人的。1993年,粮票正式取消,大家不再受粮票限制,各地方卖粮的小店遍地开花,各地粮所粮店生意惨淡,风雨飘摇。
后来更是事实上解散,很多城市的粮店连地皮都卖了出去,曾维系国家几十年的粮食机构,消失在众人眼中。这样更好,爸爸见多识广,有了这种意识,更易说服他。
说起来,以后要过好日子,现阶段靠自己小打小闹是不成的,还是要靠爸妈的奋斗。
“爸,别人卖粮食有他们的优点,你们粮所有粮所的优势。你们是国家机构,在大家眼里信誉更高,天然更有吸引力。你们如果提前把要卖掉的粮食加工了卖,不就没有不新鲜的问题了嘛,你们储存的粮食多,这方面私人是很难比得上的。”
事实上,不管哪个行业,除非这种原材料是独家生产,最挣钱的永远都不是原材料提供者,而是把产品加工包装之后再推出的所有者。
并且,如果形成品牌并推广开来,其无形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不过,这个时候想那么多都是枉然,爸爸他们能把粮食粗加工已经不错。虽然挣不了大钱,但因为与每个人每一家都息息相关,其销量倒不用担心。
“人家是甘罗十二为宰相,我女儿也不差嘛。”李志军爽快地笑了。
他性格爽朗,爱好交游,思维也比一般人活跃,原来是没想到,现在国家鼓励私人买卖,听到女儿的话,哪不知道一个新世界的门正朝他打开。
他兴致勃勃地说:“咱们这里口味偏向北方,大家都爱吃面食,我们可以从开发面条开始。”
这与李晓虹想的不谋而合。这是现在最简单但又最适用的一个思路了。
直到二十年多年后,湿面条与挂面依然在超市占有一席之地,所以这可以当作长久的事业做下去。
如果可能,李晓虹更愿意爸爸私人去干这个事,因为一牵扯到公家,生意做不起来还好说,生意红火之后肯定会有麻烦。但想想不可能说服爸爸私人单干,粮所的工作在这时候还是很吃香的,爸爸一直为此自豪,自家也一直为此受到周围人的羡慕。
就是亲戚们又哪家没受过自家接济?妈妈在亲戚中的好人缘一小部分是因为她的性格好,待人热情,一大部分也来自于此。更别说,在爸妈的眼中,粮所那就是个金饭碗。而爸妈对自己和妹妹的期待,也不过是好好上学,长大后有个铁饭碗,不用再在农村受苦。
种种原因综合下来,不管是爸爸私人意愿,还是周围人的观念影响,爸爸这个时候都不可能专业去做生意,李晓虹就把这个思法压在心头,没有费这个口舌。
“原来还批林批孔呢,现在搞这个真没有问题?”张梅英有些担心地问。
“没关系,国家现在鼓励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田地都承包了,还怕其他?我看现在政策不一样了。再说了,我们这是公家,做的也是粮食买卖,不会有事的。虹她妈,你就放心吧!”李志军意气风发地说。
爸爸胆子真的不小,也很敢干。不然也不会在他十几岁吃不饱饭时自己偷偷扒车去参军,给自己找了一条出路。也不知道他一个近视眼当时怎么通过的审查。也不会在原来为别人担保贷款后来受牵连。一方面,他交游广泛,乐于助人,对人义气,从另一方面说,也是他不谨慎,过于信任别人,粗心大意。
不管如何,爸爸如今干劲十足,这是好事。也许每个男人心里都有个事业梦,自己不过是给爸爸推开了一扇门罢了。
“其实做挂面挺好,上一回咱二哥过年捎回来的挂面,细细的,像线一样,下出来配上菜,还怪好吃的。”
张梅英也提供着自己的意见:“现在周围基本每天都吃面条,但那是自己擀的。逢到农忙的时候,根本舍不得抽出时间去做这种费工夫的饭,基本都是蒸一大锅馒头,然后做些稀饭了事。可以想象,如果有挂面出来,能放得住,那些一样要下地干活的女人们该会多高兴,能轻松些,累死累活农活之后谁还愿意去费事?”
“是啊,开始咱们先对准乡里,可以以自己家的粮食换挂面,这样估计换的人比较多;另一方面,对准城里,生产些比较标准精细的挂面来。”
“我爱吃西红柿鸡蛋面。”李晓路看大家讨论得热烈,也不甘示弱发言。
“没问题,我们路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好不好?”李志军高兴得把小女儿一把举了起来,接连举过头顶,引来李晓路一声声兴奋地尖叫。
“除了鸡蛋面,还可以做很多别的口味,比如红薯面、绿豆面、蔬菜面等等。”
李晓虹想到后世超市的挂面,提供自己建议,“还有爸爸,城里人爱干净,如果要做食品,卫生方面你可一定要严格要求,不然被别人知道了,会影响整个生意。”
大家一边说,李晓虹拿个笔,一项一项都记了下来,回头递给了李志军。
李志军把李晓路放下,拿过来一看,整洁秀丽的小楷,看着就让人悦目,不由道:“好,我闺女的字不错,比你老子的好。”
“这就叫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李晓虹做个鬼脸说,引得几人笑了起来。
“你这个闺女,惯会作怪。”张梅英嗔怪道。
太不容易了,终于把这个想法推给爸爸,并且引得爸爸兴趣要做事了,这可真是自己家的一大步啊。
一家人刚说完,就有人在外面叫:“老张,老张!在家吗?”“在呢,进来吧!”
“你们家有什么好事了,在外面都听到一阵笑声。”随着话音,村里王叔走进了院子。
他个子不高,人精瘦精瘦,是爸爸的老棋友。
“要吃面。”李晓路插话道。
“吃面就这么高兴?你爸回来了还不让你去吃肉?也太抠了吧。走,跟叔叔走,叔叔带你去吃肉好不好?”
李晓路低着头,好像在想要不要跟人走去吃肉,然后在妈妈怀里扭了扭,把头歪到了一边,给王叔了一个后脑勺:“不去!”
“哈哈!你家路路被人骗不走了啊。老张,乘晌午休息,咱俩儿来杀一盘?”
“今天不行了,这次都是我请假回来的,我得赶快回粮所去!”
“这么急啊?太可惜了,好长时间没跟人下棋了,跟其他人下都没和你下有意思。”
呵呵,李晓虹在一边偷着乐,两人都是臭棋篓子,正是势均力敌,不相上下。但她嫌下棋太闷,总是看一会儿就不看了。
“下次吧,下回我回来了咱们再好好杀几局。”
“那你可快些啊!”王叔眼巴巴地说。
“没问题。”
李志军说完,推出他的凤凰自行车,洒下一串车铃声。几人在路边目送他骑着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爸爸的事业之门打开了。今天会比上一天的收藏多吗?正在做梦的作者想。

、过年

1986年这一年,李晓虹觉得过得特别的快,也许正常的日子就应该是这样,时光背后就像有一个人拿着鞭子,在不断催着它向前一样,不知不觉中,1987年春节快要来到了。
这天,张梅英依然早早做好了饭,把家里厨房的东西都聚在了一起,用一张塑料薄膜盖上。二十三了,是给灶王爷祭灶的日子,家家户户要打扫房间,为新年做准备,中午还要吃灶糖,炕烧饼。
从这一天开始,村子里开始断断续续响起鞭炮的声音,那是调皮的小男孩们在扔着玩。
有大人在一旁教训:“小兔崽子,都给我小心点!谁敢把红薯穰垛给我点着了我剥了他的皮!”可即使装出一脸恶狠狠的样子,也掩盖不住那满面的喜气。
小孩子们更不怕这色厉内荏的吼叫,一个个笑嘻嘻地跑开了。
跟着妈妈忙了一天,两人总算把家里大扫除做完,顺便把床单、被罩全都换成了新的,原来的洗出来。
虽然不是主力军,李晓虹也累得腰酸背痛。心想,幸好家里现在已打了压井,地下水洗衣服又不凉,要是和原来一样吃大井里的水,自己还要去担水,就太痛苦了。 
“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贴画画,二十九,去灌酒,大年三十,吃扁食儿(饺子)。”
说是二十六,去割肉,但过年走亲戚断断续续都要到正月十五左右。怕放不住,还是到二十九这天,李晓虹家才去买了半扇猪肉。三十都没有人再杀猪,大家都在自己家做好的吃了。
“妈,咱家今年要这么多肉啊?”
张梅英笑着轻敲了下她脑袋,“你这个孩子,这么聪明怎么就记不住呢?过年可不能说多,年年有余才好呢。”
李晓虹记得小时候每一年妈妈让包饺子都是做很多,剁一筐萝卜,掺些肉馅,饺子从年三十吃到初五都吃不完。
那时也没冰箱,吃到最后馅都酸了,妈妈也不舍得扔,再加上过年家里好吃的多,饺子又菜多肉少,妈妈调味的水平也一般,到最后吃酸饺子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今年,妈妈买这么多肉,李晓虹觉得自己还是要劝劝妈妈不要像往年一样才好。
看着妈妈脸色红润,一脸满足的样子,李晓虹伸手抱着她:“妈,以后我每天都让你吃肉。”
“哪儿能天天吃肉,就是城里你二舅,也吃不上呢,就这生活妈就很满足了。”
“妈还不相信我吗?以后我会让妈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
张梅英明显不把李晓虹的话放在心上,只当是一个孩子的愿望,但又不愿意打击自己女儿,顺着话意就对女儿说,“怎么不相信?那说好了,那我就等着享我闺女的福了。”
“那今年咱家的饺子馅我来做吧,不过剁肉还得妈妈你来。”
“没问题。”日常农活忙时家里的饭也是李晓虹做,张梅英也觉得自己做十几年的饭了,还没有女儿做的饭好吃。不亏是自己女儿,就是聪明,做什么都比别人好,就是做饭那也是顶呱呱。
她却不知道,现在的女儿早不是那个真正的稚儿了,见多识广,自然比从吃都吃不饱年代过来的她做饭要好些。
说好,两人分工,张梅英剔骨头剁肉,她来洗萝卜。
用家里的推红薯片的推子把洗干净的萝卜推成薄片,然后切成细丝放进大锅里煮。
“妈,今年咱家买的肉多,我们做馅时多放些肉吧。”
“没问题。”张梅英大手一挥,全放权给李家虹。
最后,李晓虹调的馅用了三分之一的白菜、三分之一的萝卜加三分之一的肉。
其实做肉馅,自家吃的一半肉一半菜最好,肉太多了柴,菜多了不香。平时没有这么大的油水,李晓虹怕猛一吃肉多吃伤了,最后才用三分之一的肉。这样腌肉的时候又加进去一个鸡蛋搅拌匀,肉和菜更黏乎。馅拌好后,闻着就香气扑鼻。
李晓路站在一边,手指头伸进嘴里咬着,哈水都快流下来了。“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