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举杯回应:“谢过太子哥哥。”竟然是微微一笑,显得腼腆害羞。
李世民指着小儿子说:“雉奴、雉奴,看看你这点出息!区区一个武家小娘子,就让你乐成这样子?”
高阳听不下去了:“父皇这话说的,元华怎么不好了?我觉得她就和雉奴很相配,虽然……年纪是大了一些。”说到最后,高阳也觉得元华的年纪比起雉奴,确实是大了一些。
晋阳公主却说:“高阳姐姐此言差矣,那日龙首原赛马,我倒是无意看见雉奴哥哥与元华姐姐一处说话,看着倒是显得差不多大小哩,画面真的很美!”
不论怎么说,小九定下的妻族实力不雄厚,李承乾觉得松了一口气。已经有一个野心勃勃的青雀了,如果雉奴也生出夺权的心思、或者是站到了青雀那一边,自己的太子之位就岌岌可危了。
如今看来,要好好拉拢雉奴才是。李承乾一口闷干了杯中酒,眼神阴郁。
☆、第三十二章
李世民倒是没有注意到自己大儿子千回百转的心思,他只看到一副兄友弟恭的场景,不禁感叹:“若是青雀也在,就更好了。”
此言一出,不只李承乾差点黑了脸,就连兕子都微微皱了皱眉。
显然,兕子公主是聪慧敏感的小女孩,她柔声安慰李二陛下:“父皇,等到腊月里,青雀哥哥必定会带着嫂嫂回来的。没多长时间啦。”
高阳公主也不是个笨的,连忙岔开话题:“父皇,你就给元华家里下了赐婚的旨意,可是雉奴大婚的时间还没有定下吧?”
李世民对方才的暗涌全然不知晓,点点头说:“雉奴如今还小,过两年再定日子吧。倒是袁天罡那人,还想巴巴地给雉奴算一算吉日。雉奴,那袁天罡从前三番五次说想要收你为徒,怎地你就是不乐意?”
虽然李世民早先代替李治、李明达拒绝袁天罡的收徒要求,可是若是儿女真的喜欢,他也是不会反对的。没想到从前一直抄写道家经典的李治却拒绝了袁天罡。
李治乖顺地回答李世民:“儿臣只是单纯觉得道家经典颇为玄妙,并无入道之心。”
李世民点头:“你做得很好,如今佛门、道们争端初显,身为皇族,一举一动皆是代表了朝廷风向,虽然咱们李家是老子之后,但是道家壮大,也是不利于民生的。”
就说那东汉末年起义的张角黄巾军——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一大家子其乐融融,谈天说地,没想到再过半年,这样美好的场景却是不复存在了。
…………………………
话分两头。
小相氏得知自己的夫君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心里很是忐忑。
终于某日在给杨氏请安的时候,瞅准了武颜和武颖也在,装作不经意地说笑:“元华的福气是顶个顶的,就是不知道婆母给元芳看中了怎么样的人家?”
杨氏最近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两个儿媳妇儿对自己的态度是恭敬了许多:“元芳年纪还小,我打算再留一留。”
其实杨氏也曾考虑过,就剩下小女儿的婚事未决,要么就去娘家找一找有没有般配的小郎君。可是娘家还没给消息答复。面对小相氏不知是闲聊还是有意的提问,杨氏打了个太极,没有回答。
武颜却并不觉得大嫂会闲得关心小妹的婚事,其中必定是有什么缘故的。
至于内情是什么,武颜想要靠自己的手段去挖出来。
…………………………
自从过了贞观十二年,进入贞观十三年之后,长孙皇后的身子便开始不利索起来。
病急乱投医的李世民先是把太医们折腾得半死;然后是一直要求袁天罡做法,袁天罡叹息:“此乃天意,恕贫道无能为力。”
于是李世民准备下诏修复天下名胜古寺为皇后祈福(1),御史劝诫、魏征血谏、太子哀求,直到最后昏迷的长孙皇后苏醒过来制止了李世民的疯狂举动。
长孙皇后的苏醒自然是李治促成的,可是仙气吊命不救命,终于……
贞观十三年四月,年仅三十九岁的长孙皇后病逝于太极宫立政殿,回光返照之际,千万恳求李世民,勿要对着自己的娘家人委以重任,以免外戚尾大不掉,又要李承乾好好照顾好弟弟妹妹。
千古一后没熬过贞观十三年的清明节,李世民遵其遗愿,营山为陵,是为昭陵。谥号文德皇后。
…………………………
“那群和尚们,该气坏了吧?”虚空之中的七点大神挑眉笑道。
jj大神一如既往地傲娇:“自诩为老子后人,偏生要修建庙宇为自己妻子祈福,李二他不就是脑子有毛病吗?”
“所以现如今你对陈静姝和陈祎还算满意吗?”
jj斜睨了一眼:“为什么要告诉你,我满意不满意?下头那个小和尚满意就足够了。”
“绿jj,你总喜欢恶声恶气的做好事吗?还是不留名的那种?”七点大神取笑。
“走了,三千界破事儿那么多,在此逗留这么久干什么?有陈祎在,这里出不了岔子。”jj大神顾左右而言他。
…………………………
守孝不守孝,对于李治来说区别不大。从前做和尚茹素许多年,即便是如今能够面不改色地吃荤了,也不会如武颜那般馋肉。
不过长孙皇后的去世,还是令名义上的父皇李世民消沉了许久,他因未能修建庙宇替长孙皇后祈福之后,便开始在宫内修建观望台子,这便是“望陵毁观”典故的由来。
不仅如此,李二陛下再次想要寻访高人,为长孙皇后祈福。
李泰便是建议在洛阳龙门开凿石窟,修建佛像,为母亲追福。
太子李承乾不甘落后,也提议在长安修建庙宇,供后人缅怀母后。
…………………………
武颜看到皇室这一系列可谓是疯狂的举动,终于明白了,自己和陈祎来到此间的部分深意。
若是没有历史计划外的这二人,如今大唐正是佛教开始兴盛的起/点,及至玄奘法师归国、正史上的武则天登基,佛教在民众之间会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现代社会大唐出土的很多文物都是与佛教事物有关系的。
也许jj大神想要的是一种平衡而非某种宗教的一家独大。
以上,是武颜胡乱琢磨的,并不知道是不是事情的真相。
但是要她相信自己这次的穿越仅仅是大神给的奖励,却是太过牵强了。
jj大神不可能无缘无故做这么没有意义的事情。
是夜。
李治守孝中,与长孙皇后这五年的相处,让他体会到了很久之前就已经忘记的亲情,因此,他是虔诚地守孝。
武颜对着玉叶说:“你最近还好吗?”
李治有些怔忪:“我掐算过了,长孙皇后今生行善积德。来世必定投身于积善富贵之家,五福俱全,能够寿终正寝。”
李治的回答和武颜的提问是完全不相关。
可是武颜就是明白了他要表达的意思:“我懂的。你不要再介怀于没能为长孙皇后延长寿命了。你已经做了所有你能做的事,天命并不是那么容易就改变的。”
李治轻叹:“我以为,能够更久一点,再久一点,可是……”
武颜很想摸一摸李治的头,但是可惜对方此刻并不在自己的面前:“李治——陈祎,你曾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成佛,你有慈悲心肠我知道,可是人生本就是如此短暂的,对于长孙氏而言,她最放不下的就是她的孩子。我知道你和李承乾、李泰并无什么深厚交情,唯独晋阳公主和你算是这几年里相伴长大的。既然皇后娘娘担心孩子,你就再为她做一件事吧。历史上的兕子是十二三岁就病逝了,据说是遗传皇后娘娘的气疾。如今你一直帮着兕子调养,兕子的身体底子该比你当初刚接触的长孙皇后要强得多。在长孙氏身上没有做到的事,也许在晋阳公主身上能够做到。如果你能让兕子健健康康长大,想必长孙皇后泉下有知也会欣慰的。”
李治犹豫地问:“可以吗?我真的可以这样做吗?”
武颜无比肯定地说:“逝者已矣。从生到死,我们会经历很多,回想你曾经经历这些事情时候的心态,你就会看开了。”
李治想到从前被和尚庙的老和尚收养,老和尚年迈老去之时,自己悲伤的心情;踏上取经之路,见惯了妖孽肆虐,危害人间造成的惨剧;一朝回神,发现取经并不像自己想得那么简单……其实世间之事从来都是这么残酷,只是自己变得软弱了一些。
“我……明白了。”李治的心智何其坚定。不然前世也不会千难万险去取经了,方才只是一时迷惑,因为这五年安逸生活让他变得更加的多愁善感并且心软起来。
如今回过神,觉得自己需要向武颜学习的地方实则是还有许多。
不得不说,这两个人,真是互补的性子,都能在对方走进岔路的时候去唤醒彼此。
这是不是天造地设的意思?
武颜没有把近来自己遇到的麻烦告诉李治,因为他还需要时间平复心情。
至于诚郡公武元庆那样子的蠢货,完全不需要李治出手用法术去教训。
武颜前一阵子从下人的口中探出了武元庆打的主意——自然不是直接探听出来的。
武元庆确实是把“要将武元芳许配一个相氏家族的小郎君”的消息瞒得死死的。
可是看多了宅斗宫斗小说的武颜怎么会不知道,一个大宅院里,消息最灵通的,就是下人了。
如今的武颜不缺金银、更有身份,有很多下人来示好。武元庆频繁宴请相氏的人这一事情自然是被武颜得知了。
☆、第三十三章
武颜用食指轻扣桌面:“你说,最近我大哥总是在前院宴请大嫂的娘家人?”
“对啊,小姐,这是咱们院子里的椿儿和奴婢说的。椿儿的干娘的小孙女今年六岁,在郡公爷的院子里当差,是个小丫鬟。有一日躲在柜子后面躲懒,听到了几句话。小丫头不知道其中厉害关系,但是听到有提及小姐和三小姐的名讳,就回家对着她老子娘学嘴了。”青桐恭敬地汇报。
武颜心想:就凭便宜大哥的智商,还真的是奔赴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复还!自己现在在别人眼里也算是香饽饽了,偏偏他要卖弄一下阴谋诡计,显得足智多谋似的。可是他不想想,要左右武颖的婚事哪里是这么简单的?莫怪乎小相氏也要暗地里来示好。我看他们一大家子里面,也就是小相氏和武宜安是个聪明的。
武颜心头一番计较,面上滴水不漏,对着青桐说:“这件事情你做得很好,以后继续替我留意着府里的风吹草动。去奶娘那里支些银钱给椿儿买零嘴,另外对那个小丫鬟的娘说一句,他们家是个好的,现在我不能明面上打赏,但是我这里先记下了。”
青桐牢牢记住小姐的吩咐,又看到小姐伸手从匣子里取出一对丁香耳钉对自己说,是赏给自己的。
青桐连连拒绝:“奴婢本就是小姐的丫鬟,这时候没什麽功劳,怎么能凭白接受这个。”
武颜笑笑:“你和翠柏跟着我这么多年了,我是什么性子还不知道?你做事谨慎细心、翠柏泼辣干练,都是我的心腹。你们也知道我是个手宽的,对着椿儿我都能打赏,为什么就不能打赏你了?”
青桐最后无法,还是收下了这一对金耳钉。
青桐和翠柏都是杨氏陪房的孩子,在武府算是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