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眼看着城头之上乱做一片,带领着敢死队担当主攻任务的者勒蔑当即也不迟疑,一挥手,就带领着麾下的健儿扛着云梯,向东城方向冲去。
城池之上,高逸的目光一直注视着者勒蔑这一队人的动作,作为历经沙场的老将,他怎么会看不出敌人声东击西的诡计?
更何况者勒蔑麾下的勇士,气度就非同一般,是以在者勒蔑的兵马出现在战场之上的时候,高逸就开始布置应对的方案。
眼见着者勒蔑率领兵马向东城墙发起进攻,高逸立即派遣高良惠率领精锐刀斧手五百,弓弩手一千到东城守卫。高良惠领兵到达时,者勒蔑的人马也三三两两的跃上城头,可是不等他们缓一口气,就发现了西夏人给他们准备了刀箭盛宴。
不消高良惠多言,五百刀斧手,一千弓弩兵,立即向蒙古人发起了铺天盖地一般的攻势,饶是蒙古人勇猛,可是在这样的攻势之下,也不得不抱头鼠窜,至于逃得慢一些的,几乎都成了西夏军队手下的鬼魂。
东城看似激烈的攻防战,其实也只是这场攻城战一个小小的插曲,眼见着者勒蔑的人马都退了下来,铁木真和木华黎都知道,想要硬攻下克夷城,完全是不可能的。
无法取胜的形势之下,铁木真只好鸣金收兵,和众将另觅良策。
一直都是铁木真的智多星的木华黎,这次也没有辜负众望,在权衡了一番目前两军的势力对比之后,木华黎向铁木真进言道:“听闻以前,中原秦国的军队想要进攻赵国,可是赵国守城的大将却是老将廉颇,面对稳重如山的廉颇,秦军无法取胜,于是就用离间之计在赵国散布谣言,用计谋将廉颇调离,并且换了赵国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不懂实战,到了前线,只知按照兵书排阵,到最后被秦国兵马于长平大败赵国。当今之计,我们也可以在中兴府散布谣言,让西夏皇帝李安全换掉老将军高逸,如此,我们定然可以取胜。”
听此毒计,铁木真当即一阵大笑,夸赞了木华黎一番后,便立即派人带上金银珠宝,往中兴府而去。
第481章 夏奸
铁木真派到中兴府散布谣言、离间西夏皇帝和老将高逸的人选正是其四子托雷。托雷尽管在铁木真四个儿子之中排名最小,但是不管是文韬武略还是心智胆魄,都要胜过他的三个兄长许多。
在当年术赤被送到顾同帐下作为人质之后,察合台、窝阔台、托雷三人,都得到了铁木真的大力培养,可以说现在的三人,和铁木真帐下的那些虎狼一样的将军们相比都不差诩丝毫。
就连铁木真麾下的第一谋士木华黎都感叹铁木真后继有人,总之,在排除了还在长安城中作为使者的术赤后,铁木真的继承人问题似乎显得很是顺利。
不过谁都知道,一旦顾同将术赤送回蒙古汗国的话,那么铁木真的几个儿子之间必将发生争斗,是以这么多年以来,在关于术赤的话题上,几乎所有人都明智的选择了闭口不言。
肩负着去中兴府做说客重任的托雷,顺着五虎山的山路,绕过克夷城守兵的重重设防,这才突破了克夷门的阵线,接着,又乔装打扮了一番,装作西域来的商旅,过省嵬城、摊粮城、定州城,这才堪堪来到中兴府城下。
望着城高池深,可谓之金汤之固的中兴城,托雷也不禁一阵感慨。攻城掠地,到底不像草原上的部落战争,就是这些城池,束缚住了蒙古骑兵的速度优势。
“总有一日,我要将中原的这些城墙都拆了,把中原的土地都改作草场,让我族中健儿纵马驰骋,哼!”
心中装着凌云壮志的托雷,发了一番牢骚之后,这才带着随从,往中兴城中走去。
和托雷想象中的一样,此时中兴城守卫及其森严,尤其是对待外族商旅的盘问更加的严密。好在托雷早前就听说过中原的王朝,不管是多么高的官儿,只要有金银开路,那么就算是十恶不赦的杀人犯,也会照样无事。
果不其然,当守城校尉被拉到一旁,塞了几锭银子之后,对方的态度,立刻变了。
“这位小公子,不好意思,叨扰了你的时间,您这边请。”校尉很是识趣的将托雷请进了城,然后又不动声色的让其他卫兵搜寻托雷身后的马车上有没有兵器。尽管有银子开路,不过校尉依旧不敢大意。
得到没有兵器的消息,守城校尉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的向托雷道了一声不是,然后命人让开路,送托雷进了城。
托雷笑看着眼下发生的这一切,心中更觉西夏无药可救。不过对于那个叫吴庸的守城校尉,他却是分外的感兴趣。直觉告诉他,吴庸这个人,定然会成为他这一次中兴府之行的一个帮助。
进入中兴府,托雷并没有着急的进行游说活动,他先找了一家客栈,然后就休息了下来,当然,这期间他并不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就在他进城的时候,跟随着他的其他蒙古密探已经藏匿到了中兴城中打探消息去了。
当晚上托雷吃过晚饭,装作无意的走出客栈,游逛中兴府的夜景的时候,探子们立即从四面八方,就探寻来的消息,汇聚到了托雷的手中。
握着探子们得到的消息,托雷却有些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下手的切入点了。
根据探报,西夏国主李安全,现在身居后宫,朝政大事,基本上不怎么理会,正是由于李安全撒手,是以西夏朝廷之中,隐然形成了两股势力。
一方,是以太子李承祯为首;另一方,却是以齐王李遵顼为首。
二人在朝廷之内以及西夏军中抢夺势力,莫不是为李安全之后的皇位爆发争夺。
按说李承祯作为皇太子,是有先天优势的,但是李承祯为人自大、目空一切,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储君,加上李安全对李承祯有些失望,是以齐王李遵顼才能以藩王的身份,和李承祯斗得不相上下,甚至,要比李承祯的势力还要大一些。
李承祯的主要势力,集中在朝廷内,而李遵顼的力量,却是以军中为首,李遵顼本人就是掌管西夏各路军司的大都督府大督主,在军中根基十分深厚。
要说这两个人,可以作为游说切入点的,李遵顼是最佳选择,不过托雷却知道,只怕这个李遵顼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如果抛开李遵顼,那么就要去游说李承祯,托雷也十分有把握可以成功的说服李承祯让其将克夷城守将高逸父子调开,但是托雷又对李承祯能否插手西夏军中的能力感到怀疑。
瞬时之间,托雷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之中,他知道自己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如果找错了人,那么到最后不但偷鸡不成,反而可能会蚀一把米。
“先去将消息传出去,就说克夷城守将高逸父子,蓄意造反,在克夷城按兵不动,就是在和蒙古成吉思汗商议结盟的事情````其余的事情,容我在想一想。”
吩咐完手下人之后,托雷就回了客栈。
一夜的时间,等到第二天天一亮的时候,不知道从城中什么地方宣扬起的消息,总之,整个中兴府,上至王侯将相,下到贩夫走卒,却都口口相传大将军高逸蓄意谋反的消息。
甚至,有些传闻传的有板有眼,有人甚至说他亲眼看见高逸之子高良惠进入了蒙古可汗铁木真的营帐里面。
谣言止于智者,对于聪明人来说,一眼就看出了这里面的玄机,甚至都能猜想得到,这一定是蒙古人在高逸手中吃了亏,然后命人来使离间计。
不过就算有人看出来了其中蹊跷,却都聪明的选择了闭嘴,因为围绕着这件事情,太子李承祯和齐王李遵顼,有一次的爆发了争斗。
争斗的缘由也很简单,李承祯言说高逸父子不可信,和蒙古人暗中有所勾结,想借此打击李遵顼,高逸父子乃是军中支持李遵顼的得力助手,打击高逸父子,其实就是在打击李遵顼。
李遵顼自然耻笑李承祯中了蒙古人的奸计,并且怀疑李承祯是不是暗中和蒙古人有什么勾连。总之,两人好不容易找到了新的斗争点,自然都不会轻易的放过机会。
但是当李承祯和李遵顼的权争传到了托雷的耳中的时候,托雷立刻就有了决断,无疑,找到李承祯,然后借助李承祯的手,将高逸父子调离克夷门,定然是一条最合适的道路。
不过心思缜密的托雷也知道,如果这件事情自己亲自露脸,那么肯定会坏事,是以,他还需要找一个代理人出头。
在西夏朝廷内的文武大臣之中搜寻了一圈儿,还真让托雷找到了一个可以充作说客的最佳人选,此人不是其他,就是中兴府守将吴庸。
要说这吴庸,其实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此人乃是兀刺海城的镇守将军,当年顾同率五千精兵夜袭兀刺海城,抓了西夏怀远大将军昧克、黑水镇燕军司指挥使罗世昌等大小将领,其中有一人就是怀远大将军昧克的副将吴庸。并且吴庸还成功的帮助顾同散播了利于释放嵬名令公的言论。
不过兀刺海城失守,这样大的一个罪名,也让吴庸北贬谪到了中兴府做了一个小小的守城校尉,当时做出这个判决的正是大都督府大督主李遵顼。
是以当托雷挑明身份,并且许诺重金让吴庸作为说客去太子李承祯那里帮忙说项,让太子想办法调开高逸父子的时候,吴庸几乎没有做什么抵抗就答应了下来。
吴庸心中也明白,托雷敢亮明身份并找到自己,那么就说明他的家人已经被人家控制,如果这个时候他要是不答应,恐怕一家里靠小肯定会遭殃。
加上吴庸自觉在西夏朝廷之中难以有出头之日,相反,却觉得或许蒙古人哪里会给他一个好的位置,这才点头答应了和托雷的合作。
顺利成为了‘夏奸’的吴庸,在和托雷暗中商议了一夜之后,就有了一个完全的可以令李承祯中计,并且成功可以使高逸父子离开克夷城守将位置的办法。
“小王爷,李承祯此人一直想找机会重新树立他的储君形象,如果我暗中告诉他,蒙古军队‘不堪一击’,他只要去了克夷门亲自镇守,一定可以建立不世功业的话,想必李承祯一定会动心。只要李承祯定下心思,要亲自坐镇克夷城,我想说不定不用费什么劲,李遵顼都会同意让高逸父子离开克夷城的。”吴庸一脸谄媚的对着托雷言说道。
听到这番话,托雷不解的问道:“吴将军,这是为何?”
吴庸一脸小人得志的模样回答道:“小王爷,您想一想,李遵顼想要取代李承祯当上储君,可是李承祯又是李安全的亲生儿子,这一点哪怕李遵顼军功在高,也难以改变,您说,如果出现一个可以让李承祯死在疆场的机会,李遵顼会放过吗?”
同样作为‘皇子’的托雷,瞬时之间就明白了吴庸话中的意思。诚然,对于李遵顼来说,克夷城固然重要,可是比起储君的位置,克夷城的地位肯定要往后排了。
“哈哈,吴将军计谋高超,本王佩服,放心,只要我父汗拿下西夏,我一定让他封你一个大官当。”心情高兴之下,托雷不忘对吴庸许以高官厚禄。
听到蒙古汗国四皇子的亲口许诺,吴庸一高兴,当即拍着胸脯保证了一番,就往太子李承祯府中做说客去了。
第482章 离间(上)
当吴庸进入到太子东宫求见的时候,李承祯也正在和自己的心腹礼部尚书李东元以及怀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