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声一叹,收起思绪之后,铁木真又将目光投放到了战场之上,不管术赤的问题多么让他艰难,可是那都是远话,只有在击败眼前的西夏人之后,他才有资格去和顾同谈判!
就在这边大战难分胜负的时候,被铁木真留在五虎山的失吉忽突忽这个时候也开始出动了。
一万兵马,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但是相对于只有五千多人守城的克夷城来说,一万多的将士似乎显得绰绰有余。
尽管克夷城有城墙作为屏障,可是毕竟城墙是死的,不能活动。是以当一万多的蒙古军队在云梯、攻城车等攻城器械的帮助下开始进攻克夷城的时候,克夷城就已经处在了万分危急之中。
留守克夷城的西夏军队,尽多是老幼病残,战斗力十分有限,加上五千兵力,孰难做到全面防守,是以在经过了两轮攻击之后,蒙古军队就已经登上了克夷城的城头。
有了一队蒙古军队登临城头,战况迅速就发生转变,失去了城防优势的西夏军队在如狼似虎的蒙古人面前,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儿,不到片刻时间,整个城头就都落入到了蒙古人手中。
失吉忽突忽登临上城墙之后,也不废话,一面派遣将士打开城门,迎接大部人马进城,一面将城头上的西下军旗降下,换上蒙古汗国的苍狼旗,这也标志着,僵持了将近一个月时间的克夷城争夺战,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
克夷城失守的消息,经过溃逃出城的西夏守军,很快就传到了前线,当前线的西夏军队收到克夷城失守的消息之后,纷纷慌做一片,此时,关于战争如何进行,也有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意见。
昧克极力向李承祯建言道:“殿下,克夷城已失,事到如今,唯有击败蒙古军队,方能挽回败局”
“不要说这些话了,城池失守,我们回去的道路就这样被敌人掌握,这如何了得?必须撤兵,攻夺回克夷城,在图其他!”李承祯这个时候明显已经乱了心智,一双目光之中,尽是恐惧。
“殿下,不能啊,此时退兵,前进不能,后退亦不能,那是我军将面临蒙古军队两面夹击,情势会相当”昧克意欲再言,李承祯却是丝毫不给他机会,直接打断他的话,对着左右旗令兵下令道:“传我军令,命令全军撤退,夺回克夷城!”
李承祯一声令下,西夏军队顿时全盘散乱,部分将士想要撤退,但是这边一退,本来稳定的阵线立即就松动了,其他的将士还没有机会后撤,就被蒙古骑兵分裂了开来。
几十万的军队,这个时候完全的散落在了一起,也只有彼此的装束可以区别敌我。
利用骑兵的高速度,在察合台、窝阔台、托雷还有其他的蒙古将领的一马当先的鼓励之下,蒙古军队几纵几横将残余的十几万西夏军队分割成了一块一块。
李承祯的马快,逃开了蒙古军队的分割包围,可是这个时候也没有谁去在乎他的死活了,对于铁木真这种战略高手来讲,只有彻底的将眼下的十几万西夏军队吃掉才是最合实际的。
蒙古人的务实,让西夏军队的最后一丝逃脱的机会也失去了,经过了一个下午的屠戮,十余万西夏被包围的军队,除开四五万人投降,其余的都被杀死,甚至好多人都已经放下武器投降了,可是最终却也没有躲过被屠杀的机会。
二十万西夏大军兵败黄河之滨,克夷城失守,几乎就是变戏法一样,几天之前还占据优势的西夏军队,一败涂地。
击败了李承祯的军队之后,铁木真大军在克夷城休整半日之后,乘胜继续出发,短短一天之后,摊粮城失守,摊粮城之后,就是甯子宁驻守的省嵬城,亏得这位老将军有先见之明,严守城池,这才将蒙古人的步伐再次阻挡了下来。
第491章 兵临城下(一)
尽管早就料到克夷城在李承祯的手中保不住,可是看到二十万军队,一夜之间,尽数被屠,克夷门天险,就这样落入到蒙古人手中的时候,甯子宁还是差点被气晕。
甯子宁算是看清楚了,克夷城有今日之下场,是离不开朝廷之中太子和齐王两派关于储君之位的争夺,如果此二人能够在国难之前,放下龌龊,克夷门一战焉会败得这样惨烈?
对于西夏来说,克夷城不仅仅是一座守护北疆的门户,更是一座军事要塞。
囤积在克夷城内的粮草器械,足足可以让蒙古人全副武装起来,凭此在西夏停留半年也不会出一点的问题。拥有了精良的攻城器械,蒙古兵定然要在后续的攻城战中增添无数的优势。
可是这一切得失,举国之内竟然没有几个人看得到,国都之内,笙歌依旧,战争,对于权贵来说似乎那么遥远,但是失去了克夷门的西夏还能够阻挡蒙古骑兵的步伐吗?
甯子宁满嘴苦涩的站立在城头,望着城下蒙古军营整齐有度,阵势俨然,虽然在省嵬城被围之前,他就已经让人将克夷城失守的消息带回了中兴府,可是这份战报能不能引起朝臣们的重视,甯子宁心中却是丝毫没有底气,他已经让朝堂之内那些丑恶的嘴脸恶心到了,他再也不对衮衮朝臣抱任何的希望。
国家倘若交在这些人手中,必然会是灭亡的下场。
但是凭借一己之力能否守得住省嵬城,凭借一个省嵬城,又能否阻挡住蒙古人的步伐,甯子宁却有一点的信心也没有。
他只有两万不到的军士,这是克夷城大战之前李承祯怄气赠与他让他离开克夷城的礼物,却没有想到今时今日却也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四方城门都安排好将士了没?”
收回思绪,甯子宁放心不下,又向副将询问起城池的防御来。
副将晓得自家大帅这两日脾气不太好,所以带着几分小心谨慎回答道:“大帅放心,四方城门都已经派了精兵把守,各处城墙也有安排,城中的青壮男子都发动起来了,正在校场抓紧时间训练呢,一旦蒙古人攻城,就会立即投入到防御中。”
听到自己吩咐的几件事情副将都有条不紊的安排妥当了,甯子宁的脸色这才渐渐好转,但是民夫壮丁到底不是军中将士,是以甯子宁又沉声安顿道:“告诉守城的将士,我们是军人,平日吃穿,皆赖百姓,今日敌人攻城,我们要是守不住城池,就是对不起供我们吃穿的百姓,哪怕再难再难,也要给我坚守三日,三日之后,一定会有援兵前来!”
关于援兵的话,甯子宁完全是杜撰出来的,事实上从战争一开始他就没有考虑过援兵的事情,都到了目前这种境地,朝廷又怎么会将兵力‘浪费’到省嵬城?
就在甯子宁内心苦笑着筹划城防的事情的时候,中兴城里,此时正一片大乱。
克夷门失守,二十万军队兵败被杀,怀远大将军昧克战死,太子李承祯失踪这一系列的惊天消息好似一瞬间爆发出来的,让人难以置信。
可是看着城内军队调度紧密,大都督府前聚将鼓敲得一阵比一阵密集,谁又敢怀疑这些消息?
三通聚将鼓毕,中兴府内大小将领悉数到达大都督府,一路之上尽管有的将领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方才进入大都督府的时候却也听别的将领说了克夷门失守的消息。
一想到蒙古军队将会长驱直入,直抵中兴城的时候,各路将领,纷纷议论不止。
就在前厅之内各路将领就如何抵御蒙古军队议论纷纷的时候,后堂之中,李遵顼还有高逸二人也正在争论不下。
当然这个时候高逸是没有心情指责李遵顼一手推动让局势变得这样艰难,目前指责谁人错、谁人对,这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内斗已经让西夏在克夷门一战失败了,高逸不想让克夷门一战的结果延续。
抛开克夷门一战失败的根本原因,高逸直抵目前战局,言简意赅的向李遵顼说道:“大督主,目前甯子宁将军以省嵬城为凭,拦住了蒙古军队的步伐,这正是我们挽回败局的最佳时机,还请大督主发兵,增援省嵬城,只要将省嵬城守住,然后以省嵬城作为反击点,依托地形上的优势,我军完全有机会击败蒙古军队,收回北方失地啊!”
李遵顼似乎是被高逸的话刺激到了一样,目光阴沉的一如秋水一般,直视着高逸,然后一字一句的答复道:“高老将军,守住省嵬城,我来问你,省嵬城有什么条件值得防守?你要清楚,省嵬城不是克夷城,没有地形之险,蒙古军队完全可以绕过省嵬城攻打我中兴府,可是他们至今为何没有这样做,反而是围困住省嵬城?铁木真就是想借省嵬城来诱使我们出兵救援,要是我们派出援兵的话,只怕正中了蒙古人围点打援的奸计!”
克夷城失败让李遵顼的内心蒙上了一层阴暗,尽管那个结果是他想要看到的,但是李承祯却失踪了,这就让克夷城的失守变得失去了意义。
是以李遵顼不能容忍自己有任何的失败,他不能做李承祯第二,哪怕战术上保守一些,他也不敢冒险,一旦对战蒙古军队出现失败,那么躲藏在暗中的李承祯完全是可能东山再起的!
高逸哪里料到都到了这个份上了李遵顼的内心竟然还死死地盯在储君位置上,如果他要是知道李遵顼内心的这些想法的话,只怕早就和这个人一刀两断了。
眼见难以说服李遵顼,高逸只好寄希望在过一会儿的全体将领议会之上,自己一个人难以说服李遵顼,那么多一些人来说,肯定还是有希望的,高逸如此想到。
当高逸和李遵顼两个人带着各自的御敌方案进入到议事厅的时候,议事厅内的大小将领们也正吵得气势汹汹,要不是有人看见李遵顼到达,只怕吵闹声还要大一些呢。
“啪!”
随着一只水杯落地带来的清脆声响,所有的吵闹声立即消失,众人看着一脸怒气的李遵顼,哪里还敢多说话,纷纷找到自己的位置,就乖乖的坐到一旁。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在刚才,有好几个消息都是说齐王故意使坏,让太子李承祯在克夷门兵败,以致丢了克夷城,对于这样的说辞,虽然众人不好多说,可是毕竟都在心中有了一些想法。
李遵顼却也没有想到,竟敢有人将这些话带到他的大都督府里面说,这不是存心给他添堵吗?
可是生气归生气,李遵顼却又不能表现出来,至少不能表现出是因为这个事情生气,尽管他摔水杯确实是因为听到有人说是他故意陷害太子,才让克夷城成了牺牲品。
理了理心绪,李遵顼斜视了众人一眼,然后十分不满的训斥道:“国难当头,蒙古军队不日就到城下,尔等不思退敌之策,却在这里咆哮乱言,怎么,是不是都被蒙古人的刀枪吓坏了胆了!”
众将自然是不敢反驳什么,只得低头聆听训斥。
高逸看得出来李遵顼动了怒气,怕他为此坏了大事,是以连忙接过话头,对着众将介绍了一番目前军情,最后又说道:“目前甯子宁将军镇守省嵬城,阻挡蒙古军队南下步伐,我方才和大督主商议,要不要增援甯子宁将军和省嵬城,现在众位也都拿出一个提议来吧!”
进入到正题上,众人也就不好闭口不言了,纵然很多人也说不上一个什么好的建议来,可是在增不增援这个问题上却都显得格外的一致。
“大督主,不管省嵬城能不能抵挡住蒙古军队步伐,可是于情于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