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李遵顼绞尽脑汁在思考顾同这一步究竟是何目的的时候,在西夏、宋朝交界的杀牛岭前线,这个时候顾同正在率领一大批的军中将领勘察地形。
杀牛岭属于陇山余脉,阻梗在关中平原的西面,将强劲的冬季寒冷气流全部挡在了陇山以西,是以造成了陇山以东地区相对温和的气候。
不过积雪皑皑之中,顾同还有陈平等人,却都没有心思去探讨陇山的地理意义。
厚厚的积雪,让杀牛岭披上了一层银色大衣,积雪之下,也是有十几年几十年光景的乔木落叶,积雪加上落叶,让地面显得有些松软,人走在上面,难免深一脚、浅一脚,要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一脚踩空,从积雪坡头滚落下去。
亲身走在杀牛岭之中,顾同这才对边地将士们的生活环境有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了解。事实上像大雪覆盖之下,将士们还能忠诚的守护在这方圆百里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之中,单只这份辛劳,就不比参与战争的士兵们少。
“陈平,现在你是西北军军统使,要想办法改善一下这一带将士们的生活环境,刚才的几个哨所,你们也都看到了,好些将士手脚都有了冻疮,长久下去,如何得了?”
被顾同点了名,陈平心情却是十分复杂,按说这个时候如果能向顾同伸手讨要一批专项资金,自然一定会通过,可是一想到今年财政消耗巨大,来年‘新政’的几项大事也都要落实,他就不好向顾同提要钱的事情。
看了眼一脸复杂之色的陈平,顾同也就猜到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语气和善了几分道:“你能考虑到朝廷的紧张,这很好,但是也不能因为朝廷用度紧张就让将士们在这天寒地冻里面受苦受罪吧,这样吧,以后每一年,我都会想办法让户部腾出来一笔银子用于边防将士们的防寒事物上,这笔银子,要切实拿来为将士们置办御寒的衣物、防止冻疮的药材,要是让我知道那个人敢将手伸进这笔银子里面,我一定会将他放在冰地里活活冻死!”
听到日后会有专门经费用来改善边防战士的生活条件,陈平这个西北军军统使立即喜笑颜开,并且表示会将这笔银子一定全部用到每一个战士身上。
“你也不要高兴的太早,怎么样,从平凉府到杀牛岭西夏军营这条线路你也走了一遭,有没有信心在这大雪天里面打通这条路,将兵力投送到杀牛岭以西?”
改善边防将士的生存条件,不是此次顾同带领众将勘测杀牛岭一代地形的主要目的,走这条线路的头号任务是要趁着蒙古军队开进中兴府之前,将囤积在平凉府的西北军军力投送到杀牛岭以西。
只有打通了从陇山以东到陇山以西这条生死通道,那么西夏这盘棋就算是下活了。到那个时候,趁着蒙古军队和西夏军队交战之际,夺下陇西乃至整个银川平原也未尝是不可能的。
顾同想的很明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既然铁木真想要在西夏开疆辟土,那么索性他也参与进来,从蒙古人口中夺下这口肉,尽管吃相难看,可是这也好过让铁木真占领西夏的好。
没有了西夏这条南下的路线,蒙古军队只有向西,这也是顾同为铁木真留下的最后一条路。
陈平回想了一下方才走过的路线,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实事求是的提出:“主公,要说将西北军投送到杀牛岭以西,占领西夏军营,这不是什么难事,西北军的弟兄们大多数是这方圆百里土生土长的汉子,对于这里的地形再是合适不过了,可是末将就不明白了,这大冷天的,将十万将士投送到西边,目的何在?”
顾同一笑,断没有想到这厮竟然套起自己的话来了。进攻西夏这件事情他还没有对底下的将领谈起过,这件事情到现在也就只在他和陈季常、张复亨几个人之间知道。
暗自笑了一声,顾同叹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陈平啊,你也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既然你都猜到了,我也就不多瞒你。如果朝廷将进攻西夏这件任务交给你,你有几分把握大胜这场仗?”
“进攻西夏?”
随顾同一道前来的哲别、燕宁、陈锋等中央军区的将领们纷纷一惊,如杜谦、三娃子等人,更是吵着说道:“主公,这么大的一件事,交给西北军怎么能行,难道中央军就不出动吗?”
杜谦、三娃子都没有赶上宋金大战,是以看到建功立业的机会又要落到西北军陈平头上了,不能不心急啊。
诸路将领们的心思,顾同都只是淡淡一笑以应之,他看着陈平,继续问道:“有把握没?”
陈平听到顾同最后的坦白之后,内心是既惊又喜,惊的是进攻西夏一事,实在是牵扯太大,喜的是这件事情要落到他的西北军身上了。要知道大军出动,这可又是一件灭国之功,不知道一场仗打完了,有多少将领会因此升迁。是以在经过了瞬间的出神后,陈平连忙坦声说道:“主公放心,西北军一定不负众望!”
“好,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顾同一声长笑,然后当场下令道:“西北军军统使陈平听令,自即日起,西北军做好战斗准备,五日之后,从平凉府出发,翻过杀牛岭,趁着西夏军队撤回到中兴府参战的机会,我要你在十日之后,夺下西平府,如何?”
从平凉府到西夏的西平府,间距不下四百余里,抛开前五天的准备时间,实际上留给陈平进军攻打西平府的时间只有五天,不可谓不紧张啊。
可是决心已下,陈平焉会临阵害怕,当即他就单膝跪地,领了军令,并且拍着胸脯保证,十日之后一定让顾同坐到西平府,坐看西夏人和蒙古人的战斗。
“你这厮,等你的兵马翻过了杀牛岭,要是蒙古人和西夏人能打起来,就怪了,还是好生将战事安排好吧!”顾同笑着说道。
如此,当顾同决心介入到西夏、蒙古之间的战争之时,西北军也就立即动员了起来,此次顾同不仅下令西北军十万精锐尽出,同时也让中央军区的十余员猛将悉数参与战事,如此,既能让大多数将领见识到蒙古军队的作战方式,同时也能缓和中央军区这些闲得发慌的兵痞们的求战之声。
顾同回到长安城中做最后的战争动员的时候,举朝上下,也都知道这一战是避无可避了。好在经过了几次较量之后,朝堂上也没有几个人敢质疑顾同的决断了,如陆从权这样坚定的反对派,这时也只能在一旁说两句‘穷兵黩武’一类的风凉话,更不要提其余官员对于参战的看法了。
不过好在这只是一场‘局部战争’,动员的也只是西北军一军,对于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国家大局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波动,是以朝堂之上具有话语权的各方大佬们,也都点头同意参战。
丞相府内,上上下下的也都忙碌了起来,谁人都清楚,这次对西夏之战,自家老爷可不仅仅是要去西夏皇宫里面灭西夏皇室,还要从西夏皇城里面迎娶那位西夏郡主呢。当然,这样的话下人们也只敢在心中说一声风流,其他的话,他们可不敢乱传。
倒是顾府的夫人们,在这件问题上看的十分通透。尤其是顾家长妇芸娘,摆出夫人的架子,让顾同这次无论如何都要将李嵬儿带回长安,不然日后就不要进门。对于夫人的耳提面命,顾同自然是欣喜不已,只好在出战之前,努力用行动证明自己再多一个老婆也绝对不会亏欠家中的夫人们。
道不尽的一夜风流,顾大人在闺房之中,上斗天、下斗地的时候,得到宋军参战的消息后,西夏、蒙古两方却是心思复杂,不知高如何应对了。
第494章 兵临城下(四)
“大汗,这个时候顾同出兵西夏,明摆着是要横插一杠,这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得知宋军十万兵马越过杀牛岭,正一路攻城掠地往中兴府这边杀来,号称蒙古三勇的速比来当即怒气冲冲的来到铁木真的汗帐,表示要提一路精兵,前去会上一会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宋朝军队。
“速比来将军请息怒,宋朝此番统兵的乃是顾同麾下的猛将陈平,此人一向稳重,你若贸然前去,说不定会中了他的奸计,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木华黎从旁加以劝阻,目前宋军摆出来的架势是对着西夏的,要是贸然进攻宋军,岂不是引火上身,自讨苦吃?
铁木真也正在为顾同这突如其来的一下子恼火不已呢,可是恼火归恼火,他还没有不明智到故意去拉仇恨,将宋军的攻击矛头引到自己这边。
“木华黎说得对,宋军来势汹汹,不可轻视,况且他们的进攻方向乃是西夏,如果贸然将其惹怒,害的宋人和西夏人联手对付我们,那可就是太不明智的一件举动了,还是等一等,等一等再说吧!”
为今之计,于铁木真而言,也只有坐等局势变化,否则让他就这样退兵回草原,他也会不甘心。
“大汗说得对,宋军此来,最着急的我想一定不会是我们,此刻中兴城里面怕是坐立难安吧,哼,说不定我们可以在一旁坐山观虎斗,坐看西夏人和宋人先打起来,到那个时候我们成为渔翁也未尝不可啊!”木华黎轻轻一笑,宋军来势凶猛,是危险,却也是机会,如何趋利避害,变不利为有利,对他来说才是最有挑战的事情。
“你可有什么妙计不成?”听到木华黎有了计较,铁木真当即向其询问道。
“大汗何不与西夏皇帝写一封信,说我们此来只是求金银财宝,只要他肯给我们足够的财富,我们蒙古人愿意退兵,将战场留给他们和顾同,呵呵,我想依照目前的局势,西夏皇帝一定会同意这个提议,等到咱们拿到西夏给的金银,就可以先且暂避一旁,等着西夏军队和宋军大战,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到那个时候我们重新围困中兴府,您说,西夏焉有不灭亡的下场?”说完,木华黎从旁一笑,似乎是在笑自己计谋的高超。
“妙啊,木华黎你不愧是我的智囊,好,就按照你说的办,我们先拿到西夏国库里面的金银,在来灭西夏皇室。”早一时、晚一时,于铁木真来说都不是那么重要的,有着克夷城内的粮草还有即将到手的金银财宝,这场仗对他来说已经够本钱了。
西夏朝廷之内,谁也没有想到蒙古人竟然显得这么‘识趣’,只提出索要黄金十万两,白银两百万两的退兵费就愿意退兵,可是对于面临宋军不日就会攻打到中兴府的西夏来说,似乎蒙古人走不走都没有什么意义了。对于西夏这艘破船来说,多一个人围城少一个人围城,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督主,陛下怎么说的?”
见到李遵顼走出宫门,高逸、嵬名令公等军中将领一下子就都围了上来,询问李安全的意见。
“陛下说,一切都由我们商议着看,还说,除非中兴城破,其余事情,都要我们不要去打扰他养病。”李遵顼苦涩的叹了口气,怎么也没有料到,到了这个时候做皇帝的竟然先不管事情了。
“啊?”
听到李安全竟然在国难当头之前,撒手不管事了,高逸、嵬名令公等人莫不气愤,可是对方毕竟是皇帝,君臣有别,在是愤怒,也只能在心里面骂几句。
皇帝不管事,众人只好将目光放在李遵顼身上,事实上随着李承祯消失,李安全不理国事,西夏国政都落到了李遵顼的身上,所以危难当头,李遵顼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