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任志愿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杨勇上将和王平上将提出建议,将最后撤出日期订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纪念日——10月25日,此间,志愿军官兵还可以为朝鲜人民建设几个月。
2月19日,中朝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人民志愿军将于1958年底全部撤离朝鲜。
次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表声明,拥护自己政府的决定。
2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作出决定:
向志愿军致以全体朝鲜人民签名的感谢信;
在平壤修建中朝友谊塔;
各地修建所属地区的志愿军烈士墓;
建议向参加朝鲜战争的志愿军官兵授予“祖国解放战争纪念章”;
举行盛大纪念活动欢送志愿军回国……
朝鲜境内牺牲的志愿军烈士大都留在了朝鲜三千里江山之间。
1958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撤军回国。
3月9日,平壤6万群众举行盛大欢送会,100多名白发苍苍的阿巴吉、阿妈妮拥上主席台,将一束束鲜花献给了志愿军代表。
当他们驶入国门之时,丹东市万众空巷,欢迎子弟兵归来。
4月以后,第十六军、第五十四军、第一军、第二十一军相继撤军回国。
10月,志愿军最后一批部队撤离朝鲜。
21日,志愿军司令员杨勇上将、政治委员王平上将率总部官兵来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向留在这里的战友们告别。
24日,“朝鲜人民致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的感谢信”由朝鲜最高人民议会代表派专人送达北京。至8月底,这封信上已有682 700余人签名——这个签名人数,是当时北朝鲜人口数的2/3。
也就是说,除了婴幼儿,朝鲜北部几乎全体人民都签了字。
与此同时,志愿军全体官兵签名的“告别信”也装订成册,送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
平壤市群众隆重集会,欢送志愿军官兵返国。
25日,平壤市30万群众涌向平壤车站,欢送志愿军官兵。
那是一片鲜花的海洋;那是一片眼泪的海洋
不到两公里的街道,志愿军总部官兵们走了一个多小时,热情的北朝鲜人民就如同看着亲生骨肉的离开,场面感人催人泪下。
26日,志愿军部队全部撤出朝鲜境内。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名,随着她神圣使命的结束,成为了历史。
10月29日,首都各界群众在北京体育馆隆重集会,欢迎祖国的健儿胜利归来。北京市市长彭真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会长郭沫若将一面巨幅锦旗献给了这些“最可爱的人”:
“你们打败了敌人,帮助了朋友,保卫了祖国,拯救了和平你们的勋名万古存”
三十年后,朝鲜这片曾经洒满了那最可爱一代人鲜血的土地,依然是那一代可爱军人永远眷念之地。
朝鲜境内牺牲的志愿军烈士大都留在了朝鲜三千里江山之间,这里有战友的英魂,还有战友们的呼唤,汪洋携着赵晓燕重新来到了朝鲜半岛,而且再次走到了金城以南当年志愿军和北朝鲜部队的防御阵地。
在这里汪洋忘不了李中华、史东来、叶城、庄小来……
不过他最后一站却是到了一个无名的墓碑面前,之所以这个墓碑无名,是因为其实这是一个朝鲜人民军的女战士,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她牺牲之前他坚持要埋葬在志愿军的烈士园区,可是由于她的身份有异,让曾经帮她树立的墓碑的人民军战士不知道在她的墓碑上写上什么称呼,所以最后这张墓碑却是空白一片。
这个她就是……柔若希。
赵晓燕陪着汪洋来到了这里,当时朝鲜半岛上阳光明媚,密林中清朗的微风徐徐吹来,就好像是情人在呢喃,汪洋坐在墓碑的面前久久不能言语,他仿佛在这风声中听到了女孩的喜悦,还有女孩对他的倾诉,三十年过去,汪洋两耳间已见白发,可是当年的那个美丽女子依然俏丽当场,汪洋情动地在这块空白的墓碑上经北朝鲜方同意,写下了汪氏妻柔若希……
汪洋有种感觉,当年柔若希要求埋葬在这里,等的可能就是这一天,而让汪洋无比汗颜的是在中国经历了尽二十年的动乱让他只有在三十年后才能达成这个愿望,是他永远的遗憾。
面对汪洋的选择,赵晓燕一句话也没有说,她明白墓碑内这个女孩一生的愿望和真情所在,与汪洋相沫与共三十余年,酸甜苦辣都已尝尽,这一句简单的承诺却是他们三十年对柔若希的怀念和牵挂,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三十年前的赵晓燕无比宝贵的金达莱在柔若希的墓前化成了美丽的轻烟,仿佛代表着她和汪洋对这个美丽女子的挂念,如果可以她们希望这个美丽的女孩来生永远幸福安康,当时天很蓝,密林风若止,丛林间仿佛又听到了枪炮声响起,还有战士们的大声呼喊,热血沸腾的岁月仿佛重现眼前……
全书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