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能(1)
财富可能耗尽,权力可以失去,名声可以毁坏……比较而言,才能则是一种非常稳固的、难以被剥夺的资源,由个人拥有并随身携带。古人说,“家有黄金八斗,不如一技在手”;上世纪80年代,又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类的说法。
对大多数人来说,财富、权力、名声这些东西离自己较远,达不到可以拿来显摆的地步,但在个人才能上,即使是一个能力平庸之人,也绝不愿意说自己不行。因为才能是绝大多数人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与他人展开合作的前提。在这方面,炫耀、卖弄是永恒的、内在性的,谦虚是局部的、表面性的。
由于才能被隐藏在个人身体内部,不“说”出来别人就难以知晓,所以,对才能的炫耀比金钱、权力更加普遍。这种炫耀是对自我的广告,也是自己给自己的开价。
不仅要“说”出来,还要信心百倍地“说”、有板有眼地“说”。由于知识、能力难以量化和客观鉴定,拥有者与他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自信的表述将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和鼓舞他人,进而尝试认同你对自己的定位。人们会想:“这家伙如果没有那样的本事,可能就不敢说这样的话了。”“如果不接受他的报价,他可能不会乐意工作”。与此相反的状况是,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充分相信自己,别人怎么能相信你呢?
显示才能的最常规方式,就是公布获得的学历学位、职称、工作履历、社会职务以及获得的各种称号、奖项。学历、证书是知识的证明,履历、职务、业绩是能力的证明。虽然两者之间不能画等号,但有着正的相关性,人们在不知情的时候习惯于从这些信息中进行推断。在名片上印上博士、MBA、MPA、注册会计师、兼职教授之类的光辉头衔,在对外发送的简介中精心罗列在著名机构的工作经历、重要职务及所获奖项,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小布什在与戈尔竞选总统时,其宣传班子反复强调他此前的职位一直是正职,是独挡一面的领导者,而不像戈尔一直做的是副手。没有谁批评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出版专著、在媒体上发表文章或评论、公开演讲,是塑造自己专家形象、显示专业能力的有效方式。稍微有一点成就的管理顾问、营销策划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学者,无不在这方面耗费心力、不吝投入。为扩大摆谱的效果,这些成果与活动不能让它安静地躺在原处:书籍、杂志要摆放在办公室的醒目之处或家中客厅里,并给部分重要人物免费寄送;相关报道则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认识的每一个人;演讲要保留好照片或录像,适时地展示给相关的来宾。
不过,学历、工作经历、头衔都是抽象的,自我夸耀也是值得怀疑的。如果能通过某种具体的事例、细节性的行动展现才华,无疑是更有说服力的,效果更好。这样不仅可感(让人记得住并印象深刻)、可信(真实性强),还能让对方产生进一步的联想和期待,起到放大光环、提升形象的作用。最多被采用的方式是讲述成功故事。这是所有的经理人求职、服务性企业承揽业务都少不了的做法。唐骏最乐意给别人讲的故事,是他在日本留学时发明卡拉OK评分器并把它成功卖给三星公司的故事,这样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他不仅是一位管理者,本身还是一位技术发明的天才。
张艺谋对自己挑选新人的能力非常自信,认为自己的能力足以让没有任何拍戏经验的新人成名。有一次他拍汽车广告时选中了一个女孩,可是那女孩为了演一部电视剧放弃了。张导后来见到她便说:“你看××拍了那个广告之后,现在的戏一部接一部,多好的机会啊,你却错过了。”
另一种让人对其才能产生深刻印象的方法,就是在某个细部“露一手”。比如随口准确地说出个位数的、甚至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或者一字不漏地引经据典、引用某人原话,不光让人感觉记忆力强、做事严谨,还传递出非常在行、成竹在胸的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展示一项拿手绝活,故意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某项难题,都将让人对他(她)的能力产生深刻印象。
才能(2)
除专业才能之外,展露业余才能将使自己获得更多人的欣赏。人们会说,哇,这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在摄影和书法上非常投入,在别人称赞他学术精湛的时候,他说:“我的学术不算好,更好的是摄影”;北京书生公司创始人王东临的简介上,时常提及的是他曾在专业哲学刊物发表过一篇《逻辑学问题》的论文——这样的文章,不是一般的业余爱好者能够写出来的;著名作家海岩的真正职业是上海锦江集团副总裁、北京昆仑饭店董事长,他说自己最大的爱好是室内设计,并出版了一本《海岩室内设计》……
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谙熟各类内幕消息、马路情报,也是一种可以拿出来显摆的才能。哪家餐馆的风味独特,哪个酒吧新换了乐队,某某单位人事大变动,哪个楼盘销售出了问题……不管是声色犬马的消息还是有用的行业情报,经常能抖落出这样的信息总是受人羡慕的,说明你生活精彩、消息灵通,是会玩的主儿或者圈内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道德
不管是正人君子还是黑帮地痞,在台面上,道德总是占据着价值的制高点——尽管他们的道德标准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在道德上走在前列的人一般都会受到广泛尊崇,并获得显著的话语优势;另外,由于道德主体不分贫富贵贱,任何人都能够拥有,标榜道德成为人们内心普遍的欲望。###在获得“上海首富”的称号后,当有记者这样称呼他时,他面带谦虚地说:“我不是上海首富,上海的有钱人多的是,我现在想的不是怎么赚钱,而是怎么做人。”可见,在道德品行上受人尊重,是比首富头衔更大的满足。
有两类人是标榜道德的主要人群:大富大贵者和贫弱者。对前者来说,道德标签是最耀眼的光环,是名成利就之后的最大满足,如果不能得到社会对他道德上的肯定,注定将成为终身的遗憾;对后者来说,由于在其他方面一无所长,道德是最后一根能够让自己获得身份优势的稻草,“我虽然无钱无权,也没有大的本事,但我行得正坐得直,以德服人,照样可以昂首挺胸”。
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及鉴别的困难,口头上标榜道德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行为。不过,正如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衣食足而知廉耻,仓禀实而知礼节”,“无恒产者无恒心”,成功者的道德标榜更容易让人相信。事实上,不管是因为手中已握有大量的资源,还是出于赢得更多的机会和利益,成功者更愿意在道德上进行投入,为道德追求而牺牲其他利益。
道德有不同的领域,如政治道德、商业道德、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等,又有高中低不同的层次。当一个社会某种道德要素最匮乏、公众关注度最高时,炫耀这种道德要素最能引起人们的正面反馈,这样的做法也最普遍。在中国传统社会,淡泊名利、超凡脱俗具有极大的道德正当性,这培养了一大批著名与非著名的隐士。像赫赫有名的陶渊明先生,六出六隐,数番折腾,一会儿称贫出仕,一会儿因酒归隐。
在崇尚竞争的现代商业社会,归隐已显得不合时宜,道德标榜也不断转换它的主题。由于当下社会还有欺诈行为,还有商业行贿,诚信、公平、社会责任就成为成功人士和企业家们争相炫耀的焦点。
王石公开宣称自己“不行贿”,“不做暴利项目”的商人。在行业论坛和大学演讲等多种公开场合,他一再表示这是自己多年的底线,“我做万科20年了,别的大话不敢说,‘不行贿’这句话我敢说,这条底线我是把持住了。”“万科的项目赢利不超过25%,拿到的地都不好,逼迫经理人在产品、营销、服务上创新。”这种说法尽管遭到很多人的怀疑,但也让很多人记住了这一点,敢于公开站出来说自己不行贿、不做暴利,毕竟也是需要勇气的。
王志纲说得更“直白”:“下海10年了,我可以自豪地讲,我们工作室从来没有收过任何人的回扣,也从来没有给任何人回扣。
“很多人都问,到底老板们向王志纲工作室买什么?老板们的回答是:买信心,买方向,还有买公信力。我们向老板推荐规划设计、园林景观、广告代理等下游公司,从来不要任何中间介绍费,如果哪个员工敢这样做,不管是谁,我一定要他走人。
“我们的做法恰恰相反,‘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们比别人高尚,只表明我们彼此之间算账的方式不同。”
在各种财富排行榜纷纷出炉,贫富悬殊引起社会热议的时候,同情心、社会责任也成为老板们的口头禅。比如在《福布斯》2006年度全球富豪榜出炉时,曾连续三度上榜的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我不在乎富豪榜,但想进入慈善榜和纳税榜。创造财富是一种责任,使用财富也是一种责任。”
出身(背景)(1)
在出版了那本《我的非正常生活》之后,年逾40的洪晃突然吸引了相当数量的都市白领和文化人的注意。许多人获悉她是著名文人章士钊的外孙女、著名外交官章含之的女儿(中国前外长乔冠华是其继父)、著名导演陈凯歌的前妻;另外还知道,早在1973年,12岁的她就在美国受教育,获得学位后又在国外工作了近15年。洪晃顿时成为名人。
对个人背景——包括家世、出生地、早期生活和求学经历、师承、工作资历——的看重,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奇特的现象。对那些有显赫背景与资历的人,人们总是另眼相看,并给予更多的尊敬、信任,更好的条件与机会。以洪晃为例,虽然她经常大声疾呼“我不靠家庭背景吃饭”,但如果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与传奇性的留洋经历两大光环,她的受关注、受欢迎程度会弱化很多。
不能说这种社会心理完全没有道理。比如某人家底丰厚,他担任领导职务时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动力可能会少一些;某人祖辈、父辈是社会名人,他在担任公职时可能会产生某种“不辱家风”的使命感;某人曾在某个重要机构任职,可能说明他具有一定的素质、能力,也可能他从中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和人际关系。但很多时候,这种观点纯粹是出于“想当然”的推断、“爱屋及乌”式的情感转移,以及存在于人们心中天然的等级观念,似乎上等人(哪怕跟上等人有一点关系的人)理所当然应该受到优待——“人家是名门之后啊!”比如,某人在“文化大革命”时曾为某中央首长担任保卫,某人原来的单位领导是一位大人物,某人的爷爷是有身份的人,这样的人在职场上就享受到某些优先权利。与此相对的是,那些所谓“刚刚洗脚上岸的农民”、“前不久还在为一日三餐发愁的暴发户”、“没见过外面世界的土鳖”,则是很多人轻视、怀疑的对象。
有这样的社会心理做基础,也就怪不得那些有着光辉背景的人克制不住向别人显摆的欲望。尽管他们有时装出要刻意隐瞒的样子,但仍然时不时会透露一点儿,内心的优越感溢于言表。这些信息无不在提醒着他人:我“出身名门”,我是“有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