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灵儿此时飘飘然犹如仙子一般,而沈继文整个人更是犹如漩涡一般,仿佛要将所有人全部都给吸引进去,那种魅力让人无法抵挡。
即使是此时的境界已经达到了苗疆蛊族历代的巅峰的族长哈巴茨,此时在沈继文的身上,也有一种想要臣服的感觉,沈继文仿佛与世界融为了一体,沈继文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沈继文。
终于,所有人集体拜倒在地,集体高呼道:“欢迎使者!!!”
哈灵儿呆住了,向前跑出了两步,惊讶的道:“啊,族长,你们……你们这是做什么?”
沈继文却是面带微笑的走了出去,只是伸出手,轻轻的向上一托,数千个苗疆蛊族中人集体的被托了起来,这种强大的力量,简直是骇人听闻。
哈巴茨看着沈继文,有些激动的道:“在我们苗疆蛊族的石碑上面记载,终有一人将会得到神之力量,而这个人还会指引我们苗疆蛊族走向光明的方向,我们将会得到此人的引导,他就是我们的使者。使者,今天您终于现身了!”
沈继文微微一笑,忽然之间,却见到沈继文缓缓的从地面飘了起来,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沈继文高高的飘了起来,苗疆蛊族的人心中一个个狂呼着,神迹,这才是真正的神迹啊!!!
沈继文俯视着下面的芸芸众生,在得到了这股强大的力量之后,沈继文也感受到了自己仿佛已经与自然融为了一天,此时此刻的沈继文,忽然生出了一种感觉,凡人的力量居然是如此的渺小,即使是现如今的哈巴茨,在曾经的沈继文的眼中也算是极其强大的可怕存在,可是在现如今的沈继文的眼中,却也是芸芸众生当中的一员,在他的眼中,哈巴茨的力量和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渺小,无非就是强壮的蚂蚁与弱小的蚂蚁的区别而已,强壮的蚂蚁和弱小的蚂蚁在一个人类的眼中又算的了什么?
沈继文缓缓的伸出手,一股澎湃的力量直接爆发而出,却见到远处的圣战轰隆一声,山头直接被削平,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切。
沈继文开口了,看着下面的人,缓缓的道:“在我的眼中,芸芸众生的力量早已没有任何的不同,同类之间的厮杀已经让我感到厌倦,我所云:万物即万物,众生即众生。生而死,死而新生。人之存在,就在于为了死亡,而死亡,则意味着新生。从此以后,苗疆蛊族和珞巴族将和平相处,反对者将由我亲手赋予死亡,以期待新生。尔等可有异议?”
众人共同匍匐在地,高呼道:“我等无有异议!!!”
自此日起,沈继文获得了超出人类的强大神力,这种神力早已经超过了人类的认知范畴,沈继文并未放弃如果强大的力量,依靠这种力量毁灭了一切反对他的力量,沈继文的存在被称为继二战产生原子弹之后,更强大的可以平衡世界各方力量以求达到和平的终极神力,自此以后,世界开始趋于和平,再无一国敢于侵犯他国,达到了人类诞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和平。直到一百年后,沈继文虽然渐渐地从人类的世界中消声灭迹,但是他的神迹和传说仍旧让世界的和平延长了数百年。
此日,被后日的历史学家给誉为创神日,人类的历史上,诞生了一个神的存在。
而在民间的野史上来说,由几十年后的一个著名小说家梁不凡创作了一部《沈继文传》,其中记载了沈继文在从迷雾森林当中出来之后,立即开辟了一个大小程度达到数千里的岛屿,而在岛屿之上,有着无数的动物们和平相处,无数的花果园林,还征集了数千的佣人以及士兵为岛屿服务,岛屿的主人是由数百个人组成的,其中的男主人就是沈继文,另外还有数百个女主人,而且女主人常常都在增多当中,小说家梁不凡借用金庸先生的一部武侠巨著,形象的将沈继文称之为‘超越韦小宝’,只是这部野史虽然被世界广大百姓们接受,但是却并不为官方所认同,官方们直至几百之后才终于将这个部分也载入历史,而前期不认同的理由,是担心会影响神之形象。
本书完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71章 军器局(一)
南京工部军器局,往日各种暄闹的声音全然不见,变得异常安静,军器局的大大小小头目毕恭毕敬的站在门口,伸长着脖子向前张望,好象要迎接什么大人物。
一队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士出现在军器局门前的大道上,各个大小头目连忙整了整衣裳,等这队骑士来到面前时,一起跪了下去:“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前面的骑士连忙一分,露出一名身穿便衣,神色威严,身材有些福态的中年人,这名中年人无疑就是现在的大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前世叫王福之人。
穿越数月来,王福一直忙碌不停,先是组建羽林卫,接着诛杀刘良佐,刘泽清,又御驾亲征,击败了左良玉,如今刚凯旋归来,终于抽出时间来军器局视察。
王福的身材比起以前来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了,身上的肥肉减少了不少,脸上也显得年轻了一些,只是比起常人来说依点肥胖,他跨下那匹全身雪白,找不到一根杂毛的白马汗液明显比其他人的马要多,要知道只有王福身着便衣,其他人为了保护皇帝,已经穿上了盔甲。
两名侍卫跳下马,小心的将王福扶下来,王福一下马,驮着他的那匹白马口中打了一个响鼻,仿佛一下子高了不少。
看到皇帝下马,其他侍卫明显松了一口气,皇帝好好的马车不坐,非要骑马去军器局,虽然皇宫中御马不少,而且皇帝前一段时间也有练兵骑马,可是一路上侍卫们还是提心吊胆,生怕皇帝骑不稳或者马儿受惊,好在一路都平安无事。
还是头一次骑马这么长时间,王福只觉得大腿内侧火辣辣的痛,这完全是自己自找苦吃,可是骑马自己是必须学会的,打量了跪了一地的军器局处大小头目,才抬了抬手:“都免礼吧。”
“谢皇上”一群人已经快跪得发麻了,心中当然不敢埋怨,一个个堆起了笑脸,大明工匠地位低下,连他们这些管事也没有多大地位,别说是皇帝,只是工部大员也难得来到这里。
“哪位是宋应星?”
一名五十多岁的干瘦老头迈了出来:“回皇上,微臣是宋应星。”
宋应星已经被锦衣卫找到了,不过,当时王福正在御驾亲征,听到锦衣卫的汇报后心中大喜,马上将宋应星任命为工部员外郎,员外郎为正五品,宋应星担任过毫州知州,也不算越级提拨。
只是这个工部员外郎却和羽林卫的陈瑞一样,喜欢待在军器局,要知道军器局的大使也不过是正九品,宋应星更是管着军器局。面对两个级别远高于他们的官员,军器局的大小头目只能当祖宗一样供着。
王福点了点头:“那由你带朕到军器局转转吧。”
“是,微臣遵旨,只是微臣也是刚来军器局不久,许多地方并不熟悉,臣想请陈瑞陈大人也一同陪行。”宋应星与陈瑞两人志趣相投,虽然刚认识不久,很快就打得火热,加上他确实对军器局不熟,才会作出推荐。
宋应星这么一提,王福顿时想了起来,这个陈瑞好象对火器很有研究,点了点头:“准。”
对宋应星,陈瑞两人能伴驾,其他军器局的大小头目只有羡慕的份,却没有人敢争抢,看着两人带着皇帝走进军器局大门,其他头目也赶忙跟着。
大明工部所辖四司、二所、一院、五局、其中五局包括皮作局、鞍辔局、宝源局、杂造局、军器局,其中最重要的两局就是宝源局和军器局,宝源局是制钱,军器局制兵器,单以人数计算,军器局比其余四局的人加起来还要多数倍,占地当然更是广阔,整个军器局的房屋一片连着一片。
眼下的军器局简直是包罗万象,什么都生产,冷兵器的刀、枪、剑、戟……十八般兵器,各种铁甲、棉甲、弓箭、盾牌;热兵器的火枪、火炮、弹药……
陈瑞泡在军器局已经三个月了,对军器局了若指掌,哪里生产刀、枪、剑、戟、哪里生产火枪、火炮都清清楚楚,带着皇帝一路行来,先从生产刀、枪、剑、戟等冷兵器的地方看去,往日这些地方都有无数的工匠劳作,此刻却是空空荡荡的,各个位置上只有稀稀疏疏的人影,隔着老远就跪在地上。
皇帝要过来,军器局的头目难得给工匠们放了一次假,王福虽然更想看工匠们打造兵器的情景,下面的人却不敢造次,这里到处是兵器,而且工匠们平日劳作繁重,所得又不足养家糊口,难免有人心中有怨气,若是有人乘着皇帝过来趁机闹事,这些管事们的脑袋就别想要了,宁愿皇帝有可能生气,还是保住自己的脑袋要紧。
王福在军器局外面没有听到什么声音就猜到了,对于这种行为也是颇为无奈,毕竟下面的官吏也是为自己的安全作想。
各个制作台上还摆放着没有完工的各种兵器,只是炉火却熄了,留下来的都是一些白花苍苍的老工匠,这些老工匠有儿有女,年龄也大了,相对来说也说军器局的头目放心,王福本来想询问一下他们一些事务,只是几人说话根本听不清,王福只能作罢。
“到生产火枪的地方看看吧,这里朕就不看了。”
“是。”陈瑞应道。
火枪生产处的人员更稀少,只有五个年迈的工匠在那里等着,见到皇帝和一群侍卫过来,连忙下跪。
“都平身吧,去,拿一枝火枪给朕。”
一名侍卫很快将一支火枪递过来,这是一支刚完工不久的新枪,整个枪身油光鉴亮,枪管厚薄一致,无疑是一支质量非常好的火绳枪。
“这样的火枪一月能生产多少?”
陈瑞回道:“回皇上,大约二千支左右。”
一月二千支,一年就是二万四千支,以这个速度即使是要给羽林卫全部配上火枪也需要二年多的时间,这期间火枪还不能损坏,王福摇了摇头:“太慢了,有多少人制作火枪?”
“回皇上,共有三千一百五十人。”
三千多人一个月才制造出二千支火枪,平均一人一月不足一支,这个速度让王福更加无语。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72章 军器局(二)
看出皇帝的不满,陈瑞解释道:“皇上,火枪构造精巧,共有数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不能马虎,稍有偏差,整支火枪便报废,要先产出十支合格的火绳,光是报废的火枪差不多也要十支,这还是要有五年以上经验的老工匠,如果不足五年,报废的火枪更多。”
王福打量着手上的这支火绳枪,确实是非常精巧,光滑的木头侧面上光是铜部件就有七八个:机座、待发面、击锤轴、火绳击锤、击锤弹簧、套帽……每一样都打磨的如同艺术品,加上前面的枪管,一个多月时间就能生产出一支合格的火绳枪来,确实不能算慢。
“为什么不把每道工序分解出来,一人只负责一道,这样再组装起来就可以了。”王福淡淡的道。
流水线生产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早在秦朝就开始使用,秦军纵横天下,将六国数倍于几的大军击败,除了秦军的骁勇善战,和背后有一支高效率的兵器生产线是分不开的,秦军连年作战,兵器的消耗远大于六国,人力却只要六国加起来的几分之一,以六百万人左右的国力支撑着百万大军的作战,秦军却从来没有为兵器发过愁,除了用流水线,别无办法。只是不知为何,这样的流水线生产在秦之后却消失了,再也没有人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