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元军惊怒的大喊来大煞风景,众人倒是很乐意的观赏一番。
但是这一切只是在顷刻之间的事情,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潮州南门城墙,随着一声不甘心的巨响,竟然四分五裂的塌了下来。破碎的城砖夹杂着元军的尸骨,往四下滚去。一阵浓浓的烟尘过后,仿佛看见潮阳城内的景象。

第七十七章 困惑的张弘范

看见城墙塌陷了,姜明示意陈龙停止攻击。片刻后,在海面上又恢复了平静,但是潮阳城里却显示出一种沉默。在断裂处竟然没有元军露头,仿佛要放弃守卫一样。
由于这次主要是威慑敌人的水军,没有太多的准备,所以并没有随军带上蕃兵,否则,姜明不介意这个时候派上去一些,在潮阳城进行一番厮杀。
既然达到了目的,一时也奈何不得范文虎的水军,那也只好作罢。凭借出奇不意所的来的胜利,并不能维系的太久,这一点道理姜明还是知道的。
阻止了正在想方设法攻入内海的陈龙,现在维系在东南一带的胜利才是最主要的,通过陈壁娘的传书,得知元军已经进入了漳州,只是没有水军而拿陈壁娘没有办法,这证明了张弘范到现在还是依然十分的冷静。没有为自己的左右攻势而迷惑。
现在敌情不明,而张弘范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但是偏偏张弘范带领的大军才是真正的心腹之患。这次阻击虽然歼灭了近一半的对方水军,然而对于元军的陆上力量基本上没有半点伤害,最多是不能使其形成水陆两面夹击而已。
要是张弘范不为所动,一门。心思的直往福州而去,那么兴化、泉州等地都要陷入了恐慌之中,对于侯强虽然是有所把握,但是元朝会不会再从北方调集水军南下,这个是谁也不知道的事情。
单论地理位置的优势,姜明还是。比较倾向于福州的,因为福州毕竟是通往南方水运的咽喉,只要把握住哪里,对于元军对东南一带的掌控就起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遂决定回军澎湖岛观察动向。因为他们追击的有些太远了。
做出这个决定,还是由于兵力。的不足造成的。这一点,更加为姜明在东南一带打开局面坚定了信心,当下,命令蒲师文率领本部战船先行回到泉州,向其父报知这次战果,先稳定一下这个老狐狸再说。
然后命令分出一半炮船还是紧守潮阳内海的入。海口位置,然后另外一半炮船则是顺着韩水而上,直逼潮州,沿途两岸也没有收到抵抗,潮汕一带,近年来,接连被元军和宋军轮流占领和攻打,在不久之前,陈吊眼也曾经来过一次,所以对于彼此的征战厮杀,百姓已经陷入了麻木不仁的状态,看到这个情况,姜明也是心理颇为不忍,但是到了潮州海阳附近,却是见到没有元军的守卫,已经遵循张弘范的指令,远离沿海。在没有搞明白宋军用的是什么火器之下,暂时不与其正面交锋。
反正元军心里也是十分的明白,宋军暂时不敢上。岸与之厮杀,现在以水为界,双方相安无事,正是元军内心深处的想法。
无奈,只得又退回了海上,总不能拿着空荡荡的。城墙撒气吧,再说了,元军以骑兵著称,在以往的战役中,所到之处,将城墙立即拆毁,以免自己走后不防被敌人再次占领,没有城墙的存在,更利于骑兵的冲击。只是近几年来才改变了策略。
但是自毁城墙。的事情,姜明再也不会去做了,潮阳城的那个模样,已经使他有些后悔了。在那次的炮轰过程中,没有反抗之力的大多还是平民。
既然在几个方面都得不到明显的战果,还不如退军,只要扼守住台湾海峡,无论是潮汕之地,还是广州等地,都只能从陆上得到补充军需,已经是给他们造成了困惑,更何况只要防守的当,不让范文虎他们过去,将其紧紧困在漳州以西的地区,以后在随着自己军工的发展,想要消灭这股水军,简直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于是再不迟疑,三月初二的当天夜里,安抚了南澳岛上的百姓,并带走了一部分愿意随大军而走的青壮,边驱舟赶回金门岛,在那里驻跸,一边休整,一边注意打探着各方的动向,留意元军的一举一动。
而姜明则带了几艘战船,转回了澎湖岛,随时准备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
一晃眼,十余天的功夫已经过去了,在这期间,非但张弘范没有任何动作,就连攻破漳州的黄去疾也领兵而去,不过这次漳州没有迁移走的居民和富户倒是受到了殃及,黄去疾走的时候,竟然胁迫全程百姓一起北上,只留下一座空城给陈吊眼等人。
据斥候报告,说是黄去疾在华安一线驻防,而被迁移走的百姓,皆被安置在龙岩于华安之间,并且受到了很大的礼遇。元军不但分发给他们一些劳作工具,而且还供应粮食和财物,说是要补偿其在漳州的损失。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就没有了任何动静,中间,蒲寿庚亲自来到澎湖面见姜明,说是为了泉州防务,请求调拨一些火器给他,看来蒲师文回去的没有少夸奖炮船的威力。但是现在主要装备都是以赤红军为主,姜明那里舍得。
但是海都东征在即,所有的情报还要依赖于蒲氏的商队渠道,只得勉强从别的炮船上撤下了百余门飞雷炮给他们。但是至于火药包,却是却是借口产量少、成本高。只是有限的提供了一些。
久经商场的蒲寿庚那里不明白姜明心里所想,一听说成本高,马上说愿意出钱购买。明白真实产量的姜明,心里当然乐意,但还是沉吟了片刻。心道,蒲寿庚愿意花钱购买是一件好事,但是时至今日,重要的已经不是钱财的问题了,纵有再多的金银财物,又能如何呢?一年寻思着该让蒲寿庚用什么东西来置换,一边假做为难之色,说是马上命人核实成本和产量,可以适当的考虑。
见到姜明承诺,蒲寿庚也不着急,现在他们虽说表面是同殿称臣,但是两个人都有各自的势力凌驾于朝廷之上,却又巧妙的在一起合作,暂时不会有太大的冲突,何况,姜明和鸿儿的事情已经是天下皆知,就算是义女,其也被打上了蒲氏的烙印,更何况还要他蒲寿庚为他来牵线海都,对忽必烈构成威胁呢?
出于对宋室做过的一些事情的顾忌,蒲寿庚自己也要依赖于姜明来为其沟通皇室,以使能够名正言顺的树立旗帜,否则,就凭借朝中的那些老夫子,恐怕是宁死也不愿意承认蒲氏是大宋皇朝的一分子的。
当下也没有争执,就带着姜明调拨给他的物资回到了泉州,而姜明综合四处发回来的信息,仔细琢磨着元军下一步该怎么行动,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张弘范止步不前的同时,对于四处的危机视而不见呢?
他不知道,其实驻扎在龙岩的张弘范,也是有苦难言。
奏报于二月底就发往大都,现在已经是三月中旬了,连一点音讯也没有得到,虽说是路途遥远,而水路又被宋军控制,所以皇帝的批示会晚一些到达,但是在大都的亲人要是得到消息,也会利用各种渠道给自己透露一些消息啊。
但是张弘范感到自己仿佛和大都失去了联系一般,心中那个坎坷不安的焦躁情绪,一直都没有得到缓解,刘俊也从广州被带了过来,但是姜明的出现,始终是朝廷上层的事情,对于一直隶属于张世杰部下的他来说,知道的还是太少了。
不过算是知道了姜明的许多往事,诸如突然的出现,还有献计十字门一战。但是至于这个国师去了广州之后的事情,就不太清楚了,由于张世杰对于姜明的忌讳,在人前很少提及,而刘俊在当时苏刘义、陈宝和张达等诸将光芒的掩盖下,并不算是张世杰的心腹。所以知道的并不多,再往下就是在崖山的相遇,和姜明有去广州,至于皇上随他一起出海的事情,虽然刘俊知道,却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台湾在那里,应该就是琉球一带吧。
得知这个消息的张弘范,借着禀报敌情的理由,又写了一份奏折,命人快马送往大都,然后下令黄去疾暂时放弃漳州,守在那里也没有什么意义,还要时刻防备宋军从海上发出的攻击。而且在漳州附近已经或不得任何的粮草补给,只能靠南下运过去。所消耗的不是一个小数目。
从各种迹象上看,宋军在海上凭借火器占有了绝大的优势,那么在没有探明敌情之前,还是尽量的把防线收回到内陆比较好一些,至少,没有听说宋军的步卒在大范围的攻击各地,不但是漳州,就连惠州、广州等地张弘范也做好了随时撤离的准备,潮州那边,要不是有水军在内海中被困着,恐怕第一个想到将战线内迁的就是那里了。
没有得到大都方面的消息,已经算是没有完成使命的张弘范陷入了困惑,本来想到快些把崖山平复之后,然后直奔福州,把南方的事情处理好以后,就可以回到大都和家人团聚了。
但是没有想到,几年来,顺利的从长江北岸打到了海边,一路上都没有遇见什么大的阻挡,偏偏就在最后的关头卡住了脚步,难道真的是自己无能吗?张弘范这样问着自己,殊不知,远在大都的忽必烈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

第七十八章 忽必烈的困惑

张弘范真的是那么无能吗?
焦躁不安的忽必烈此时在行宫里面仔细的考虑着这件事情。从张弘范的奏折送到大都,已经在朝堂之上引起了渲染大波。
但是忽必烈知道,朝堂上诸人的反应之所以激烈。未必是真的朝着这次的平叛波折而去的。因为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宋朝已经不存在了,从临安打开城门的那一刻,已经是不存在了。而现在张弘范的行动,不过是在追杀前朝余孽而已。
当然,这种行动是要尽快进行,但是没有人拿他当做一件重要的事情,而张弘范的失败却成为了朝臣们互相指责的借口。
当然,作为张弘范的推荐人伯颜现在已经离开大都,回到岭北和林一带驻防,随着春天的来到,草原上发出的勃勃生机,在牛羊看来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又不必为了水草烦恼,但是对于大元,却是产生了无穷尽的危机。
拖拖木儿、昔里吉和撒里蛮等分别在石河磨刀嚯嚯,看样子马上就要南下,虽然去年将其击败,但是其势力仍然不小。吉里吉思处于叛王的控制之下,外剌等部、盘踞按台山以西的窝阔台系宗王拖忽等也支持昔里吉这个叛徒。特别是海都这个喂不熟的狼崽,从各种情况侦知回报上看,都有西来的打算。
从某种渠道上得知,海都还。和宋朝余孽不知道怎么联系上了,双方已经相互约定,在南北遥相呼应,这个也可能是到如今宋人还在坚持的原因吧。
想着想着,忽必烈就跑神想到了。别的地方,回过头来仔细分析一下现状,别说张弘范的推荐人伯颜现在不在大都,就算是在,也没有人敢向他发难。
而这次朝堂上争议的主要矛。盾点好像都是指向丞相阿合马。上次董文炳的战死是一个导火索,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董文炳的死和阿合马有关,难道不知道董文炳是朕派去的吗?
其实没有张弘范的奏报,东南一带的危局也已经。传到了忽必烈的耳朵里面,已经传召了王积翁询问东南一带的详细情况,其实也怪不得张弘范的轻敌。原来那一带本来就是民风剽悍,素来不服管教,莫说是大元在那里,当初就是宋人在那里治理,也是诸多问题。
张弘范的奏报,只有一点让他有些意想不到,就是。原来那个伪帝已经离开崖山不知所踪,据降将说应该也去了东南一带。就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