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妞妞看到了他的脸。应该是不认识的人,但是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忽然,妞妞看着刘静安的脸,醒悟到什么——那个人的眉眼表情,跟刘静安简直就是神似啊!
天哪,那个人不会是刘彦昭吧?
这个想法虽然匪夷所思,不过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就可以解释刘彦昭当年为什么没有死,却又没有在平判后及时出现。
因为他是辽王那一伙的。当时他肯定知道辽王不会来救梁州,所以他先安排爱妾幼子逃跑,随后自己也找了个替身替死,来了个金蝉脱壳。而且,他肯定是跑去找辽王了,随后就没料到晋王能这么迅速平判,所以没能及时回到梁州。
找个替身是很容易的事,因为辽王当时在鲁王府里,就是用侍卫的尸身换上鲁王子孙的衣服来顶替鲁王子孙。这方法如出一辙,说不定辽王就是听了刘彦昭的主意,才替换鲁王子孙的尸身呢!
可如果刘彦昭当时就在鲁王府里,那么鲁王子孙被害死,肯定也有刘彦昭的份儿!
如此说来,胡图不是刘静安的杀父仇人;但是刘静安的父亲却是杀害胡图兄长子侄的仇人啊!
不过,在时空崩塌的时候,那个戴银面具的人死了。就算他真的是刘彦昭,刘彦昭也死了。
这其中的曲折,还有必要跟刘静安说吗?
妞妞皱着眉毛,一脸担忧地看着刘静安。
刘静安说:“太平,我知道你们一家都是善良的人。但是我怕这些年来,我们都认错了人。”
“不!”妞妞下意识地叫了一声。停顿了一下,她看着刘静安的眼睛,对他说,“安哥哥,凭着你、我、胡图,我们三个这么多年的友谊,你能相信我吗?”
“如果你告诉我实情,我当然相信你。”刘静安说。
“好,那我告诉你——郭大侠和胡图在鲁王叛乱之时出现在梁州,真的是种巧合。他们不是机关营的人,他们对鲁王也没有任何好感,他们甚至不知道鲁王会叛乱。而且他们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你们家,以及梁州城所有百姓的事情。”
刘静安和妞妞无声对望着。
刘静安看着妞妞目光中流露出的真诚,迟疑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说:“我相信你。”
妞妞点点头,说:“谢谢。”随后她的嘴角慢慢上翘,面上露出甜甜的微笑,她问刘静安,“安哥哥,我的图图会回来的,对不对?”
刘静安伸出手,摸了摸妞妞胖嘟嘟的面颊,说:“是,他会回来的。”
就在这时,在梁州城的忠义侯府里,刘静安的谎言已经穿帮了。
因为秦氏和林二郎想他们的宝贝妞妞了。秦氏就寻思,自己跟兰香是姐妹,自己打着看望兰香的旗号,去侯府里看看妞妞,总不会暴露妞妞的行踪吧?
于是秦氏就跑到忠义侯府里来了。哪知到侯府里一打听,完全没那么回事,妞妞和小翠、大娃等人,根本没到府里来!
PS:
感谢热恋^^朋友打赏,么么,爱你哟!
第220章 黎府的家务事
当下众人可慌了,都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找这几个孩子。
却是徐夫人比较镇静,因为她了解自己的儿子,自己儿子不是莽撞之人,其中肯定有什么隐情。于是她叫大家不要声张,先暗中打听一下。
就在这时,刘静安带着三个孩子回来了。
刘静安这时已经编好了谎言,他对大家说,他带着三个孩子去兴隆镇了。因为现在正是皇帝去兴隆镇秋狩的时候,兴隆镇上特别热闹,说不定还能见到皇上呢!几个孩子好奇,便偷偷跑去了。
秦氏恨恨地在妞妞屁股上打了一下,说:“要去兴隆镇你明说啊!那是你外祖家,你若是跟我说了,我就叫你表哥他们跟你一起去。”原来,秦氏的娘家就在兴隆镇,秦氏哥哥家的俩个孩子正在茶楼里跟林二郎学打烧饼的手艺。
妞妞捂着屁股说:“不是怕您不让人家去吗?”
徐夫人忙在拦住秦氏,说:“好在是虚惊一场,秦娘子也别吓唬妞妞了。”又说,“这群孩子里面,数静安年龄最大,分明是他领着头儿淘气,回头还是让我教训他吧。”
刘静安也主动承认错误,他说因为听同窗们说,都要去兴隆镇看热闹。而且从梁州到兴隆镇的道路通畅,又因为是皇帝出巡之时,治安也比较好,所以就忍不住就带他们去了。
既然徐夫人母子这样说了,秦氏也不好再追究,她便带着妞妞、大娃和小翠回家了。
众人散去,徐夫人留下了刘静安。她问儿子:“你说实话,你们究竟做什么去了?”
刘静安看了看母亲,说:“太太,我跟您说实话吧——那张大人说。在宋家庄发现了杀害老爷凶手的线索。所以我带着妞妞一路追踪了下去……”他把这几天的经历,跟母亲讲了一遍。
徐夫人听呆了,她没想到,这几个孩子瞒着她,出去经历了这么一场冒险。
“我真不想怀疑自己的朋友,可是……”刘静安欲言又止,他答应过妞妞的啊,却又把自己的怀疑讲给了母亲听。
“你不必怀疑胡图。”徐夫人说道,她很果断地说,“他不是杀害你父亲的凶手。”
“真的?”刘静安奇怪地看向母亲。好奇她怎么知道。
徐夫人说:“当时我请忤作验过你父亲的遗体,他是被人当胸一剑刺穿心脏而亡,不是短箭杀死的。”
“当时真的请过忤作吗。怎么我从没听说过?”刘静安诧异地问。
“你当时太小,怕跟你讲了实情让你过度伤心,所以没告诉你。”徐夫人说。
“如此说来,妞妞说的是真的。”刘静安顿时高兴起来。他想到胡图还是他的朋友,就比什么都高兴。
斗转星移。一晃数年过去,刘静安长到二十一岁了。他读书刻苦,在国子监成绩优秀,在京城内已经小有才名。加之他相貌清秀,身材颀长,便成为众多闺秀注意的目标。
可惜的是。据说他早就订下姻亲,只能让人感慨“恨不早相逢”。
徐夫人掐指一算,三年后便是秋闱。刘静安肯定是要参加这场考试的。那黎念慈年纪也不了,不如就给二人完了婚。儿子婚后,有媳妇照顾着,也可安心在外面做事情。
徐夫人有这想法后,便遣兰香去城守府。探探南夫人的口风。
兰香仍然没有嫁人,仍然在侯府内伺候着徐夫人。这天。她带了两块尺头,来给南夫人请安。
城守府的人都认识兰香,知道她是徐夫人的心腹。一见她来了,不敢怠慢,忙向里通传。
南夫人平时对兰香也是极热情的。但今日不知何故,南夫人没有传她进屋,而是让身边的一个大丫环,名叫芸烟的,出来招待兰香。
兰香有些奇怪。
芸烟把兰香让进西厢房,笑着说:“可别挑我们太太的理,我们太太正烦着呢。”
兰香本不想打听别人的家事,但是听芸烟开了话头,便顺着问下去:“这是为什么啊?”
芸烟用手指指西边,放低了声音,说:“还不是那位,又在太太屋里闹呢。”
兰香明白,芸烟比这手势,指的是赵姨娘,因为赵姨娘的院子在西边。
兰香对于黎府后宅的情形,多少知道一些。
这黎汉卿大人,跟他儿子黎念恩的脾气可是不一样。黎念恩还未娶妻,却已经纳了数房侍妾。而黎大人的后宅里,只有一妻一妾。而且他的妾室赵姨娘,还是他早年屋里的通房,年纪已经老大了。
黎大人是个重感情的人,虽然赵姨娘年长色衰,他却没有弃赵氏不顾。
而南夫人则很庆幸,丈夫官位不小,却没有纳许多年轻貌美的小妾来给她添堵,所以她对于赵姨娘也一向宽容。
只是南夫人骨子里是瞧不起赵姨娘的,所以南夫人手下的芸烟等人,对赵姨娘也没什么尊敬之心。所以芸烟才敢跟兰香议论赵姨娘的是非。
兰香此时听说赵姨娘在南夫人房里闹,觉得奇怪。因为她知道赵姨娘是个老实人,年纪大了也不会争宠,平时就是关起门来做针线,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芸烟是个多嘴多舌的人,她以为兰香不是外人,便把嘴巴凑到兰香耳边,跟兰香说悄悄话:“还不是为我们大小姐……”
原来,黎府里除了念恩、念慈之外,还有一位大姑娘名叫黎念德。
黎大姑娘是赵姨娘所生。虽为庶出,却是家中长女。而且黎汉卿只有这么三个孩子,他对这三个孩子都很娇宠,所以黎大姑娘从小也是娇生惯养的。
黎大姑娘正当适嫁年龄之时,黎大人正在湘中做官,而且回京无望。黎大人怕耽误了女儿的婚姻,便在当地寻了一户富足人家,把女儿嫁了。
当时黎大人是湘中的地方长官,地位还是比较高的。黎大姑娘虽为庶出,却是正妻,丈夫是本地一位姓陶的富商。而且因为父亲的关系,她在婆家也颇受宠,后来又生了一儿一女,日子过得不错。
可是后来黎大人一调任,情形却变了。
黎大人虽然升了官,但是梁州距湘中遥远。常言说“远水解不了近渴”,黎大人对黎大姑娘的照顾便少了,而那陶家人的商人势利本性便表现了出来。
黎大姑娘她受不了婆家的势利眼,便时常跟公婆、丈夫吵闹。吵闹之后,便写信向赵姨娘诉苦。
赵姨娘虽疼爱女儿,但是也无奈何。她想女儿毕竟已经出嫁,而且给人家生了一对儿女,女人一生的根本还是婆家,所以她只能劝女儿多加忍耐,同时找黎大人托付湘中的同僚多照顾一下。
可是那黎大姑娘在婆家的关系却是越弄越僵。最近这次她来信说,她丈夫竟然弄了一个什么“平妻”娶进门,那女人是湘中当地另一家富户的女儿,进门后竟然要跟她这正室平起平坐。她受不了,干脆把她丈夫告上公堂。
原来,大周朝虽是男权社会,男人可以娶多个女人,但是妻妾地位分明。而且按大周朝律法,男人只可以娶一妻。所谓“平妻”只是民间说法,却不合律法。
所以这黎大姑娘一较真,她丈夫便要被官府抓去按“有妻更娶”,也就是重婚罪判刑。
黎大姑娘这次来信,便是要父亲说动湘中的地方官,狠狠整治她丈夫和她的婆家。
赵姨娘一读来信便着了慌——试想如果真经了官,这夫妻以后还不反目成仇啊?
所以赵姨娘急忙来找南夫人,让南夫人派人去湘中,好好管一管女儿的家务事。
南夫人一听黎大姑娘这些事,也觉得挠头——不是她不肯管,是那黎大姑娘性子倔,那陶家人做得也过分。而且这轻不得、重不得的,管到什么程度算合适啊?
兰香听说南夫人正为家务事烦恼,徐夫人交待的事情也不好说。她把两块布料交待给芸烟,略坐了坐便走了。
芸烟拿着两布料回了上房。赵姨娘还没走,正在南夫人旁边的脚杌上坐着,拿手帕子着抹眼泪。
南夫人扶着额头,一副无限烦恼的模样。听到芸烟进来,她抬头看了芸烟一眼,问:“兰香来有什么吗?”
芸烟说:“没旁的事。表姑太太叫她送了两块料子来,说是让咱们姑娘做件衣裳,预备过生日的时候穿。”
黎念慈听到了,从里屋走了出来。她接过芸烟手里的布料看了看——到是上等的丝绸,花样也是今年顶时兴的。
不过她还是有些奇怪,说:“我过生日还有三个月,这么早送料子来做什么啊?”
芸烟说:“做衣裳总要容功夫啊,若要做细致点儿,三个月也不算长啊。”又打趣道,“这会儿送来,说明这布料不是敷衍的,是我们表姑太太实心实意给姑娘的。”
黎念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