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谢尔盖耶维奇看了看周围的一片狼籍的战场,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就解下身上的武装带交到我手上,说了一句我听不懂的话就带着一众手下离开了。
接着就是苏军把大批大批的步枪和子弹堆在了我们的面前,接着再扶着伤员垂头丧气的走出了山谷。
后来我从拉吉尔那知道……谢尔盖耶维奇当时说的话是:“它归你了,但是总有一天,我会要回来的!”
第八十八章 忘恩负义
接着就是游击队队员们的一阵欢呼,当然也免不了朝天的一阵空枪以示庆祝……
虽然游击队队员里头有些人对我们这么轻松就放走了苏联人有些不满,但在这场战争以苏军的完备划上句号时,当看到苏联人像是斗败的公鸡似的灰溜溜的离开时……他们心里的那一点不满早就飞以九霄云外了,取而代之的就是热情的与中**人相拥,不断地对我们说道:“谢谢你们,中国朋友!”
“是你们帮我们打败了苏联人!”
“是你们守住了希杰奥山谷,保护百姓的安全!”
……
看着这一幕我就知道……我们在希杰奥山谷已经扎稳了脚根,现在就算是佩素尔重生也没有办法把我们从这山谷里赶出去了。
游击队们很快就把兴趣转移到了苏军留下的装备上……于是场面很快就乱了起来,有的拿步枪有的命机枪,更夸张的是还有一些游击队爬到装甲车甚至是坦克里去企图据为己有……就算是哈桑冲着他们大声命令也起不了作用,游击队们依旧我行我素……你喊你的,我挑我的,还有些人甚至因为同抢一件装备而争得面红耳赤!
看着这一切我就只有苦笑,游击队就是这样……特别是阿富汗游击队内部还有自己的势力,他们大多时候最先考虑到的总是自己的利益。
不过这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在战场上打仗的人嘛,装备好不好用往往会决定自己在下一场战斗中的生死,这会儿看到苏军留下那些装备谁又能不动心?!
但对他们的做法我却不赞同……
我拔出了手枪“砰砰”的朝天放了两枪。这才使游击队安静了下来。
“听我命令!”我说:“谁也不许擅自更换装备。违反命令的踢出部队!”
这一来游击队就愣住了……这个希杰奥山谷可是个能扛得出几个团的苏军进攻的地方啊。而且我们这支部队也可以说是常胜部队……所以谁都不希望就这样被踢出去。
于是游击队队员们就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把抢来的装备放了回去……
紧接着我又大声命令道:“哈桑组织游击队把轻武器运回防空洞,二连负责把坦克和装甲车开进哈维山谷!动作快!”
“是!”哈桑和刀疤应了声,一招手就把部队带了上去各做各的事。
不用说也知道我在担心什么了……苏联鬼子可不是什么好人,别看他们表面上是被我们给打得服了,可是一转身只怕又会搞什么花样了。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安排的受降地才会是二号山谷……
一方面二号山谷附近就有许多防空洞,而且距离哈维山谷也很近……防空洞是以前佩素尔修筑的,主要是为了让百姓躲避苏军的炮弹和空中力量的威胁。但自从我将希杰奥山谷的百姓迁走一大批后。大量的防空洞就空置出来……这其中有一部份被我们改造成了防御工事,还有一部份就正好用于存储这些装备。
至于那哈维山谷吧……那是三号山口前的一个天然狭谷,从远处看这个狭谷就像是一座山裂开的一条缝……宽度仅能容两辆坦克并排进入,顶部更窄,就像一线天似的,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苏军的空中力量……要是苏军能把炸弹准确的投入这条又深又窄又弯曲的裂缝底部的话,那也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了。
于是这个狭谷就成了一个很好的装甲车掩蔽所。
另一方面……我并没有让苏军马上离开,而是安排了几队游击队在一号山口处以检查苏军是否有携带其它装备为名延缓苏军出谷的速度。
其实……我们又哪里会在意苏军偷藏了点什么武器,我真正的目的是为我们争取一点时间……只要苏军没有出谷,那么他们的运程炮火和空中力量就不敢对我们希杰奥山谷进行轰炸。
果然不出我所料……我们才刚来得及把装备搬进防空洞。空中就响起了炮弹的呼啸声……从越南战场上下来的我很容易就分辩出那是苏军的火箭炮,它精度虽是不好但却能够在短时间内朝目标打出大量的火箭弹。而且几乎就是地毯式轰炸。
于是只一瞬间02号山谷就被炸成了一片烟雾……这还不算完,紧接着就是几枚燃烧弹打了下来……那是由大型运输机投下的烈性航空燃烧弹,这一爆开整个山谷都成了一片火海。
好在我们之前早就有所准备……要防这种航空燃烧弹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说简单吧……这燃烧弹的火焰会到处乱窜,常常会喷进防空洞里十几米深,对里头的烧伤虽然有限,但却会在短时间内把防空洞的空气给抽干造成里面的人窒息而亡。
说难吧……我们在越南战场上那可是老打躲在坑道里头的越军,他们用于防火的方法我们自然是一清二楚……只需要事先在防空洞洞口准备一些沙袋就可以了,人一躲进去就用沙袋在防空洞里头用沙袋把洞口堵上,如果必要的话在里面再弄上一层新土,最好再泼上一点水,如果没时间的话盖上一层打湿的棉补也行……这样就能十分有效的防止火头倒灌进来把防空洞里的空气抽干。
至于防空洞里的空气不足吧……只要空间够大,撑到外面的火势变小的时候完全没有问题的。
“营长!”在漆黑的防空洞里,赵敬平打开了手电筒心有余悸的说道:“还真让你给猜准了,苏联鬼子果然是翻脸就不认人的!”
“这还用说吗?”教导员接嘴道:“苏联鬼子怎么会甘心那么一大批装备落到我们手上,那都可以装备一个团了,而且还有几百辆坦克和装甲车!”
“早知道就不该放他们走了!”阿杜扎伊在一旁狠声说道,似乎在怪苏联人忘恩负义。
我不由笑了笑,战场这个地方……从来都没有恩义这些东西的立足之地。
第八十九章 整训
战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训。
之所以这么急着整训的原因,一个是因为我们刚刚打了胜仗……哈桑和阿杜扎伊对我的这个命令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打了胜仗还要急着整训呢?战后第二天就开始了,战士们连个庆祝的时间都没有。更何况……战士们才刚刚取得一个这么大的胜利,也该让他们休息休息啊!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我这么急着整训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打了胜仗。
打胜仗这种事我们二连是经历过太多了……在越南战场上一次又一次的以少胜多,除了几个小的挫折比如被越军特工偷袭而遭受损失外,其它的几乎都是胜仗,甚至可以说我本身就是其中的一员,所以很清楚打完胜仗后战士们的心态是怎么样的……
“好不容易打败了敌人,我们现在是功臣了,这下可以好好享受下一番!”
“那些没上过战场的……你们知道你们现在的生活都是老子在战场上用命换来的吗?所以现在该是你们补偿我的时候了!”
“老子在战场上差点没把命送掉,下次还说不准要什么时候上战场……趁着这会儿打胜仗休息的时候就好好享受享受!”
……
于是这时候各种居功自傲、各种纪律问题就出现了……更棘手的是这些纪律问题还常常没办法处理。
因为他们的确也情有可原……就像我们在国内出现的“战争能”一样,老子在战场上是跟越鬼子拼命的,回来坐公交又怎么了?看几场电影又怎么了?
所以上级对这些事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些有许多的确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功臣。为这点事就处分他们的确有点说不过去……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纵容。于是“战争能”很快就在全国开始扩散!
因为有了这个教训。所以在阿富汗这个地方我才不敢有半点松懈……因为我很清楚一点,阿富汗游击队本来就是个纪律松懈的部队,他们甚至都可以说没有国家法律和军规的约束……国家法律的确是有,但国家和政府都被苏军占领了,所以法律就成了一纸空文,对游击队没有任何效力。军规吧……要说有也的确有,各族有声望的长老用一些不成文的口头规定就算是军规了,但各族的军规都不一样……甚至有些游击队还规定。在战场上如果看到有其它游击队的军火库,就要尽可能的占领或是摧毁。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游击队之间才会常常打来打去的……很多时候游击队之间的斗争都是因为地盘和军火。
当然,这种现像在哈桑的部队里已经很少出现了……原因不用多说,自然是因为我定下了要加入我们就必须得服从哈桑的指挥这个规矩有关。
但问题是……这段时间我们游击队扩张速度大快了,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哈桑的游击队就由最初的几百人变成了上千人……这个过程还算好,因为我们中**人就有几百人,那时还可以很有效的对这一千多人进行有效的训练和监控,所以一直以来也没出什么乱子。
然而在进入了希杰奥山谷前后……人数却突然猛增至三、四千人……于是游击队内部就出现了好几个势力,这其中最大两个的就是以阿杜扎伊为首领的希杰奥山谷的原班人马和哈桑代表的外来游击队两个派系。其它的还有塔吉克族、哈扎拉族……等等十几个让我名字都记不全的族。
这些族多有几百,少的就就只有十几个……这不禁让我对阿富汗游击队暗暗佩服了下。他们就算是只有十几个人也有办法形成一种势力而不融入其它游击队中去,所以这时我还真相信佩素尔说的……阿富汗人不是不团结,而是太团结了,他们这些族人就算是在不同时间段甚至互相之间完全陌生的加入游击队也有办法很快就凑成一堆组成一个小团体。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游击队内部不可避免的就有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像教导员所说的,游击队之间是“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不断”。
但我却觉得……游击队内部这些问题不仅仅只是小问题,事实上大问题已经有了,就是内部各种力量没能整合在一起,无法发挥出团结的力量。只是这个问题还没有暴发出来而已。
至于为什么没有暴发吧……我想那应该是因为我们在面对苏军的时候屡次打胜仗,在这个前提下各势力都看到了利益:能够生存,能够打击侵略者壮大自己的势力……因为有这个共同的利益,所以才把他们给暂时联系在一起。
但是……
毫无疑问的是……这样的部队是只能打胜仗而不能打败仗的。
原因很简单,既然把他们联合在一起的因素是胜仗……那一旦这个因素不存在了,也就是说我们打了败仗甚至仅仅是因为在战场上出现不利的形势,这些势力很快就会分崩离析。
对这种后果我是无法想像的……真到那时候,那我们这个希杰奥山谷还会剩下什么呢?也许就只有我们中**人和哈桑手下的一些游击队会在这里死守,而其它游击队都不知道跑到山区里的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