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近代国造舰船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缸卧式蒸汽机,主机转速每分钟100转,配套使用两座方形低压锅炉,单轴单桨推进,主机功率虚数80马力,实数350马力,设计航速9节。(16)
    “镇海”舰的武备配置形式和“湄云”一样,即一门换门架式大口径主炮配合四门次等口径舷旁列炮式副炮。主炮选用了一门普鲁士制造的60磅(口径约160mm)后膛炮,安装在军舰中部露天甲板上,紧紧挨着后方的飞桥建筑,作战时军官可以在飞桥上直接向主炮位发号施令。“镇海”的副炮是四门法华士40磅(口径120mm)后膛炮,分布在烟囱后方至船尾的露天甲板两舷。
    “湄云”改进型军舰两视线图,制图:'美'Dean Stehman。
    在船政代总工程师法国人安乐陶监工下,经过八个月的建造工作,“镇海”舰“所有船身、灰捻、钻孔、镶钤铁手及舱堵并船底包钉、铜片均已造竣”,当年的11月28日,代理船政大臣夏献纶率日意格等船政中外官员举行下水仪式,“镇海”舰成功下水,立刻开始各项舾装工程。
    “镇海”舰下水后的第三天,1871年12月1日,“湄云”级改型的第二艘军舰、船政的第九号轮船铺设龙骨开始建造,定名为“靖远”,后来北洋海军从英国购买的穹甲巡洋舰与其同名。与“镇海”的建造时间相近,花费了八个多月时间,1872年8月21日“靖远”舰成功下水,各种参数与“镇海”相同,火炮的型号略有区别,“靖远”的主炮是一门法华士60磅(口径约160mm)前膛炮,四门副炮则与“镇海”相同。
    “湄云”级改型的第三艘于1872年6月24日开工,定名为“振威”,船政工厂编号第十号轮船,各项参数、装备与“靖远”相同,1872年12月11日下水。至此“湄云”级别共造成五艘军舰,船政五年计划规定的80马力军舰建造计划提前圆满完成。和首舰“湄云”一样,这三艘军舰的人员编制也都是67人。但是相比“湄云”级的前两艘“湄云”、“福星”,后三艘改型军舰犹如捧月的彩云,并没有前两艘军舰那么多的史事,淡淡地虚化在“湄云”、“福星”的光环中。
    派拨北洋
    1871年,随着船政军舰越造越多,左宗棠创始时留下的后遗症——养船经费成了令人挠头的问题。同在闽浙辖下,巡抚又是左宗棠旧部的浙江省开创了调拨军舰的先例。
    近代浙江宁波、温州一带海面时有海盗出没,无论是官是商对此都畏之如虎,为求自保,商船大都被迫向海盗缴纳保护费,以求平安。后来船政的“万年清”、“长胜”、“华福宝”等轮船前往浙江用于缉盗后,立见成效,比起传统的水师战船来不可同日而语。浙江巡抚杨昌浚于是会商闽浙总督和船政,希望能调拨船政的“湄云”军舰到浙江,交给温州镇总兵吴鸿源统辖,往来宁波、温州海面巡弋,驻防期间的薪饷经费由浙江省负担,口粮供应则根据巡防的任务轻重一分为二,温州供应四个月,洋面辽阔的宁波供应八个月。(17)闽浙总督将此情况上奏清廷,清政府中枢对这种两得其益的提案大加赞赏,立刻予以批准,并在不久后传谕各沿海沿江省份督抚向浙江学习,按此模式调拨船政军舰。“湄云”可谓是船政军舰调拨制度的先行者。
    1871年4、5月间,吴世忠指挥“湄云”舰顺利抵达温州,开始在浙江服务,然而几个月后竟突生变故。
    1872年1月,军机处收到一份由闽浙总督上呈的奏片,内容是报告浙江巡抚杨昌浚以“湄云”不适合浙江海面使用为由,函商闽浙总督和代理船政大臣,要求调换军舰的事情。称双方已经商定将“湄云”舰从浙江调回船政,改派新造成的“伏波”舰前往浙江。(18)整个奏章言词平淡,一律是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如果不是格外用心,并看不出里面有什么蹊跷,同治皇帝批示“知道了”表示同意。不过事情并未就此结束,2月11日浙江巡抚杨昌浚突然收到了来自军机处的密函。(19)
    密函恰恰就是针对“湄云”一事而来,直截了当道出目的,询问为什么“湄云”在浙江不适用。而且颇有引导意味的称,“窃意‘湄云’一船必有不能应用之处,一船如此,他船可知”,“诚恐日意格等未肯将外洋轮船之制尽泄其秘,而该厂提调委员等复不能悉心讲求,广咨博采,以致虚糜巨帑,徒成粉饰之观”(20)。给浙江巡抚出了道命题作文,即“湄云”在浙江不适应肯定是质量有问题,就此题目展开论述,对此稍谙官场诀窍的官员想来大都会依意照办。一场暴风雨,正要降临到船政。
    1871年末、1872年初,可能是看中了当时船政大臣沈葆桢因父亲病故离职守制这一机会,由大学士宋晋为首,清政府高层顽固派主要针对福建船政,顺带而及江南制造局,向这两家洋务典范企业展开了一场大攻势。宋晋,字锡蕃,江苏溧阳人,当时官至内阁大学士,与大学士倭仁等同为反对洋务的保守派领军人物。宋晋的奏折主要从经费出发,认为福建船政“靡费太重”,称船政建造军舰的目的是为了制夷,但是当下二次鸦片战争已经结束,继续造军舰已经没有必要,“此项轮船将谓用以制夷,则早经议和,不必为此猜嫌之举”,另外无来由地称船政所造的舰船质量有问题,“且用之外洋交锋,断不能如各国轮船之利便”,要求将福建、两江的造船企业立刻撤停。(21)
    清政府中枢对此拿捏不定,军机处内部意见也不统一,遂通报各省督抚大员一起会商。恰好在这个关头,浙江冒出“湄云”事件来,对清廷中枢持撤停船政意见的大员而言,简直如同久旱逢甘露,想要借此大做文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3月27日,朝中一些人望眼欲穿的复信寄到。浙江巡抚就“湄云”为什么不能用于浙江一事进行了非常详细的答复,但是内容却让保守派大失所望。
    浙江巡抚杨昌浚,湖南湘乡人,早年随左宗棠的楚军攻入浙江,建功立业,是左宗棠的亲信属下。对于军机处来函中的某些暗示,杨昌浚居然视若无睹,直接就事说事,叙述了“湄云”到达浙江后不久接连发生了两件大事,并指出自己要求撤回“湄云”的真实原因。可以设想,倘若当时主政浙江的是保守派官员,将会产生如何的后果。
    杨昌浚复信里说的是两件“湄云”到达浙江后不久发生的事件。首先是1871年5月25日浙江水师提督黄少春乘坐“湄云”出海巡洋,在将近崇明岛海面时,“湄云”的轮机突然发生故障,遂折回宁波镇海关前停泊修理,不能如常工作。当“湄云”紧急修理时恰好有艘英国商船入口,随之“湄云”受损一事被这艘英国船传得沸沸扬扬。这样的故事显然是保守派喜出望外的,但是杨昌浚话锋一转,称事发后经过询问“湄云”舰管驾以及代理船政大臣等官员,都说新轮机在使用时发生故障是各国通见的正常现象,需要随时发现、调校、修理,以求磨合。
    鲜为注意的是,杨昌浚转引的船政提调的解释中,实际有几句非常可怕的错误。当时船政大臣沈葆桢因为父亲病故,再次守制,船政事务由原船政提调夏献纶代理,在解释轮机事件时夏献纶急中出错,竟然将“万年清”和“湄云”搞混,称“湄云”1869年北上天津检验时并未查出轮机有问题,以此为据,论证轮机故障事发突然,并非是采用了二手旧货所致。1869年末“湄云”舰才刚刚下水,根本没有可能北上航行到天津接受检验,船政历史上惟有的建成完毕后前往天津候验的军舰是“万年清”。幸亏这一重大纰漏未被不关心船政事务的保守派发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湄云”在宁波的第二桩特殊事件发生在1871年6月28日夜间,当时“湄云”舰停泊在宁波,船上部分水兵放假登岸,未料与驻在宁波,由海盗招安而来的绿营水师广东籍水勇发生口角,几乎形成械斗。幸亏“湄云”轮水兵人单力薄,随即躲避,没有酿成大祸。杨昌浚之所以称“湄云”不适用于浙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此事,担心“湄云”舰此后与浙江水师无法和睦相处,所以要求更换一艘其他军舰。(22)
    保守派在“湄云”事件上没有抓到一丁点把柄,而洋务派在撤销船厂问题上的反击力度倒是越来越大。创办福建船政、江南制造局的中兴功臣们群起反击,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等大员纷纷上奏辩论,最终撤废一事不了了之。
    在浙江碰壁的“湄云”舰有些无精打采地回到船政,管驾吴世忠被调任新造的“飞云”舰管带,由都司杨益宝接任“湄云”管驾一职。1872年应盛京将军申请,“湄云”舰拨往奉天牛庄口岸(营口港),所需经费、薪粮从牛庄海关四成洋税项下支应。1872年8月13日,杨益宝管带“湄云”从马尾出发,首先渡海至台湾基隆装载燃煤,19日装载完毕后鼓轮北上,23日抵达上海购买各项物料,30日从上海起行,于9月4日到达牛庄营口港。盛京将军为训练人员,专门从八旗水师中调出50名旗兵编入“湄云”舰,从此“湄云”舰成为北洋的一艘巡防炮舰,(23)后来以在北洋海面捕获巨盗而闻名。
    由于北方海面冬季冰封,按照三口通商大臣等的安排,“湄云”舰每年冬季按例返回福建船政维修保养,到次年开春再北上。正因为此,仿佛与这艘军舰冥冥中有种缘份,曾经的湄州营游击、“湄云”首任管驾吴世忠后来又有了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这艘军舰的合作。
    1879年3月13日,运送官盐的商船“金长成”号在马江口外的赤屿洋面遭遇大风,桅杆折断,船内漏水,被迫驶入附近的松下港口(在今天福建长乐境内)避风待救。得到警讯,为了拖出这艘商船,船政派已升任提督衔记名总兵、船政舰队督操(即船政舰队司令),兼任“扬武”舰管驾的吴世忠设法前往救援。由于松下港口水浅,以“扬武”的吃水根本无法靠近,于是吴世忠改挑选南下过冬的80马力军舰“湄云”,亲自上舰督率前往。
    “湄云”冒险到达松下港口,海上狂风恶浪连日不息,无法拖带商船返回。在港口中被迫等待了数天之后,看到商船船员焦急万般,19日午后,吴世忠命令起锚等待风浪稍定就立刻拖带商船返回。根据当时同在“湄云”的“扬武”舰大副邓世昌报告,恰在此时,吴世忠突然中风,不省人事,不幸在“湄云”舰上去世。(24)
    “湄云”到达北洋驻防后不久,她的身影便不再孤单。“湄云”的改型姊妹“镇海”于1872年7、8月份竣工,北洋大臣李鸿章立刻洽商船政,要求将“镇海”调拨给北洋,由陆伦华管带于当年9月25日抵达天津大沽,李鸿章亲自阅视表示满意。与同在北洋的“湄云”不同,“湄云”舰当时隶属于奉天牛庄,而“镇海”虽然是经津海关拨用的,但实际却用于北洋海防,成为北洋水师创建初期重要的舰只,无论是旅顺基地的营建还是历次朝鲜事变的平息中,都能见到“镇海”舰的身影,“该兵轮常年巡防转运,实与北洋海军各船无异”(25)。1889年,鉴于“镇海”舰长期使用老化严重,“该船锅炉烟管及船身龙骨均已损坏”,经李鸿章筹款进行了一次大修,原配的方形低压锅炉被撤出,更换成两座新式的圆形锅炉。(2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