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外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于捉摸不定的外交政策。
斯大林对这群人人自危的听众演说的基调,跟1934年没有两样,
都是以苏联在险恶的国际环境中希望以和平为诉求。不过他在结论
中,明显地偏离前次党代表大会上所主张的集体安全概念。他等于是
宣布苏联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冲突保持中立:
“苏联的外交政策清楚明白。我们主张和平及加强与所
有国家的经贸关系。这是我国的立场;只要各国与苏联维持
同样的关系,不致企图侵犯我国的利益,则我们将固守这个
立场。”
为了让迟钝的资本主义国家领袖务必了解他的观点,斯大林又几
乎是照本宣科地把《新闻纪事报》那篇文章重复一遍:鉴于各民主国
与德国的社会结构相似,因此德苏之间的差距不会比其他资本主义国
家与苏联的差距来得更大。简言之,他表达了决心保留行动自由,并
打算在任何可能爆发的战争中,把苏联的友好态度出售给出价最高的
一方。在一句事后看来颇有所指的话中,他保证“会小心谨慎,不让
我国卷入好战者挑起的战端,好战者总是要他人为其收拾残局。”其
实,斯大林正是暗示纳粹德国开个价。
他的新政策主要的不同之处只在于重点不同。即使在斯大林最拥
护集体安全及“联合阵线”的年代,他也总是逃避任何承诺,以便保
留在战争开始后另行交易的选择权。如今,时值1939年春,捷克余
下的部分尚未被德国占领,斯大林却更进一步。他开始为苏联制造在
战争爆发前进行交易的机会。没有人能怨斯大林秘而不宣;民主国家


之所以大惊失色是由于他们未能了解,斯大林虽是个热情的革命家,
但更是个冷静的谋略家。
在布拉格被占领后,英国抛弃对德的绥靖政策。英国内阁此时又
过度夸大纳粹威胁的迫切程度,与当初低估其威胁如出一辙。英国认
为希特勒会在灭亡捷克后,立即展开另一波攻势,其对象有人猜是比
利时,有人猜是波兰。1939年3月底,又有传言说是与德国非邻国的
罗马尼亚。可是那么快就攻击另一个不相关的目标,太不符希特勒的
作风。他更典型的战术是,设法使前一次攻击的冲击能够让下一个侵
略对象丧失斗志,然后再动手。不论如何,我们从事后知道,英国其
实有太多的时间来规划其策略,但英国领袖却迫不及待。再者,英国
内阁若曾仔细分析斯大林在十八大上的讲话,就会领悟到,英国越是
积极组织反希特勒联盟,斯大林就越会袖手旁观,好增加他与两方面
谈判的价码。
英国内阁现在面临着一个基本的策略抉择,不过我们看不出它有
这种认识。为对抗希特勒,英国内阁必须决定是要以建立集体安全制
度,还是要以缔结传统联盟为基本方针。若选择前者,就必须广为邀
集各国加入反纳粹势力;若选择后者,英国就必须有所妥协,以便与
可能结盟的国家如苏联调和彼此的利益。
英国内阁选择了集体安全。3月17日,英国向希腊、南斯拉夫、
法国、土耳其、波兰与苏联征询,假定罗马尼亚受到威胁各国会如何
反应——其前提是各国必须认同共同的利益,并保持一致的态度。突
然间英国似乎一反自1918年以来的立场,变得愿意保证东欧所有国
家的领土。
各国的反应再次突显出集体安全原则的弱点,即假设全体国家,
至少所有可能受害的国家,都有抵抗侵略的共同利益。但每个东欧国
家都认为自己情况特殊,都强调本身的顾虑而非集体考虑。希腊表示
其反应将视南斯拉夫的反应而定,南斯拉夫则询问英国的意图何在,
使问题又回到原点。波兰表示不会偏袒英德任何一方或介入罗马尼亚
保卫战。波兰与罗马尼亚不同意让苏联参与保卫其国家的行动。苏联
的回答则是建议在布达佩斯召开会议,由所有被英国征询的国家参
加。
这一招极为高明。若会议得以举行,对那些害怕苏联不亚于畏惧
德国的国家,苏联便可取得参与其防务的根据;若这个提议遭拒绝,
那克里姆林官就有借口置身事外,并着手它的如意算盘,试探与德国
合作的可能。苏联等于是请东欧各国把德国当做威胁其生存的头号敌
人,并且在苏联露出真正意图前就先向德国挑战。但东欧没有国家打
算这么做,因此布达佩斯会议始终未曾举行。
各国冷淡的回应促使张伯伦另谋他法。3月20日他建议英、法、
波、苏发表宣言,表示将在任何欧洲国家的独立遭到威胁时,“针对
采取共同行动”相互咨商。这仿佛一次大战前的三国协约又重生,但
建议中并未谈到万一吓阻行动失败,应该采取何种军事策略,或波、
苏是否有可能合作,因为这一点是被视为理所当然的。
至于波兰,它凭空过度地高估了自身的军事实力,而英国似有同
感。波兰拒绝与苏联采取一致行动,使英国不得不在两国之间做一选
择。若英国对波兰提出保证,斯大林参与共同防御的意愿便会降低。
而波兰又位于德、苏之间,在斯大林还无须做任何决定前,英国已先
有作战的义务。相反的,如果英国着重于与苏联结盟,那斯大林必会
索取协助波兰的代价,要求把边界向西移,接近寇松线。
在民意激愤下,英国又相信再退让将更难坚持立场,因此内阁决
定不再容许牺牲任何国家,全不顾地缘政治的要求。另外,英国领袖
也误以为波兰的军力多少胜过苏联,而且红军缺乏攻击力。在苏联军
事将领刚历经过多次大规模整肃后,做如此判断似乎颇合情合理。更
主要的是英国领袖极端不相信苏联。张伯伦曾写道:
“我必须承认,对俄罗斯怀有非常深刻的怀疑。我认为
即使它有心也无力于维持有效的攻势。我也不信任其动机,


在我看来,苏联的动机似与我国的自由观念毫无关联,而且
一味只想挑拨离间。”
英国自认为时间极为紧迫,自凡尔赛和约以来它一直吝于对承平
时期的欧洲提供任何保证,此时却毫不犹豫地投入其中。由于德国即
将对波兰发动攻击的报告频传令人忧心,张伯伦甚至未先与波兰商谈
双边结盟,就自行在1939年3月30日亲自草拟了对波兰的单方面保
证,次日便向国会提出。这项保证只是为一时应急,先阻止德国的侵
略,虽然后来证明那情报错误,此时德国尚无此意。张伯伦并计划将
来要更从容审慎地建立广泛的集体安全制度。对波兰提出保证后不
久,英国又在同样的考虑下向希腊与罗马尼亚提出单方面的保证。
因道德激愤及策略混淆,英国就此偏向战后历任首相所一概坚持
不行也不愿保护的国家,对它们提出保证。凡尔赛和约后的东欧实际
情势距离英国其实已极为遥远,以致内阁连自己所做的决定反而会增
加苏联对德国的选择余地,同时使苏联更易于退出英国主张的共同阵
线,都还浑然不觉。
英国领袖认定斯大林会参与其策略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他们很有
把握认为时机及范围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外相哈利法克斯主张将苏联
备而不用,只在“某些情况下以最方便的形式请其给予支援”。他心
中的盘算是请苏联供应弹药,而不是把其军队开出国境。但苏联为什
么会愿意扮演如此辅助性的角色,他不曾说明。
事实上英国对波兰及罗马尼亚的保证,已使可能促使苏联与西方
民主国家认真谈判结盟的诱因荡然无存。一则,英国的保证涵盖了苏
联与所有欧洲邻国的边界,仅波罗的海三小国除外,因此至少在书面
上阻止了苏联的侵略野心,当然其效用是跟阻止德国的野心不相上下
的。(英国居然忘了这最现实的一面,由此可见“爱好和平国家的联
合阵线”这个口号在西方是多么深入人心。)但更重要的是,英国的
单方面保证斯大林正求之不得,因为在任何从零开始的谈判中,而且
大多数谈判都是如此,斯大林所能要求的最大空间现在都因英国的保
证而唾手可得。若希特勒向东进,斯大林现在即可确定,在德军距离
苏联边境尚远时,英国就已经势必要介入战争。因此他实质上享有与
英国的同盟,却不必做对等的承诺。
英国对波兰的保证是基于四个假设,但事后证明全都推断错误:
波兰的军力庞大,或许还超过苏联;英法联手便足以打败德国不需其
他盟国协助;苏联有意于维持东欧现状;德苏之间的意识形态鸿沟永
远不可能化解,因此苏联迟早会加入反希特勒的行列。
波兰固然英勇,但称不上是军事强国。而且由于法国参谋总部令
波兰对其真正的打算有所误解,以为法国有可能采取某种攻势,使波
兰更未能及早预做准备。法国实际上实行的守势战略,将迫使波兰单
独面对德国大军的进攻,而西方领袖早该知道这是超出波兰能力之外
的。但波兰也不可能被诱使接受苏联的协助,因为波兰领袖认为(事
实也证明他们是对的),任何苏联“解放”军都会变成占领军。而民
主国家的评估是,即使波兰被打败,他们也能靠自己战胜德国。
苏联志在保持东欧现状的立场在俄共十八大时结束,事实上它是
否曾有此意还值得商榷。要紧的是,斯大林的确可选择要不要转向希
特勒,而在英国向波兰提出保证后,他更可相当安全地打纳粹牌了。
西方民主国家不肯认真了解他的策略,使他更可来去自如,换成黎塞
留、梅特涅、帕默斯顿或俾斯麦等人,必然早已洞悉一切。斯大林的
策略其实很简单,就是务使苏联一定是最后做出承诺的大国,以便保
留在一场拍卖会上最大的行动自由,不论苏联的合作或中立都可卖给
出价最高的一方。
在英国对波兰的保证之前,斯大林必须担心如果向德国示好,可
能使民主国家对东欧撒手,留下他一人面对希特勒。但有了英国的保
证后,他就有把握,不但英国会为苏联的西边疆界而战,而且战争会
自六百英里外的德波交界处开始。
现在斯大林只剩下两个顾虑。一是他必须确定英国对波兰的保证


十分肯定;二是他必须了解对德国那方面的选择是否真正存在。矛盾
的是,英国越强调它对波兰的保证,而为了吓阻希特勒英国不得不如
此,斯大林就有更多对德运作的空间。英国希望保留东欧现状,斯大
林却以争取最大的选择空间和推翻凡尔赛体系为目标。张伯伦要防止
战争。斯大林认为战争已不可免,只想自其中获取利益而不必参与其
事。
他长袖善舞地周旋于两方之间。但到最后西方根本不是对手。只
有希特勒有资格满足他想要的东欧领土,而为此他很乐于付出让欧洲
陷入战争但苏联得以豁免的代价。4月14日,英国建议苏联单方面宣
布:“一旦有任何对苏联欧洲邻国的侵略行为,而受到该邻国的反抗,
苏联政府将援手。”斯大林拒绝作茧自缚,不愿做这种天真的单方面
的提议。4月17日,他提出三点相对的意见:苏、法、英缔结同盟;
签署军事公约使此同盟产生实际效力;对所有位于波罗的海及黑海之
间的国家提供保证。
斯大林必然知道如此建议一定不可能被接受。首先是东欧各国根
本不要这种保证。其次是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谈判详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