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不再提蒋在前一天所谓的意见大翻转。11月26日上午,蒋的确和史迪威以及一群美国将领会商“驼峰运输议题”;蒋记下,“气氛”很好——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听到”罗斯福前一天晚上与一群美国人会谈时,称赞他的“能力”。史迪威则说蒋终于接受,美方将领只能试图符合他的运输量目标的承诺①。

  ① 关于“气坏了”,Stilwell; Papers; p。232;关于“能力”,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27; 1943; box 43; folder 10;关于“运补数量”,见Stilwell; Papers; p。233。

  据蒙巴顿的说法,罗、邱听到蒋对前一天的结论全盘翻案后,于11月26日下午不备纪录人员,与蒋氏夫妇茶叙。蒋记载,他在下午3点拜访罗斯福,讨论了美国贷款给中国、外蒙古和西藏的议题。至于英军两栖作战登陆的议题,蒋只写罗“再次同意”把日期提前,只有邱吉尔不同意。蒋认为他和罗意见完全一致——的确如此。同时,联合参谋长团在下午2点30分开会,中方没参加,会中马歇尔表示,两栖作战(海盗行动)的进行有其“必要”,因为兵力不是问题,而且它攸关太平洋作战之成败,“中方接受”这个行动,而且“基于政治理由,此行动不能被抵触”。这是支持蒋、罗计划的坚决表态。罗斯福总统的工作日志记载蒋、罗11月26日只在下午4点39分碰头一次,那是三巨头、蒋夫人和其他人一起出席的会议,会中通过了公报内容,也讨论许多议题,如中国的经济状况、太平洋战后的安全、给中国90个师的装备、战后国际组织等。会后,邱吉尔和蒋夫人告诉蒙巴顿,蒋对每一点都同意;其实他自昨天与罗斯福会谈后,就一直是如此①。

  ① 关于“意见完全一致”,Chiang Diaries; November 27; 1943; box 43; folder 10;关于“强烈表态支持”,FRUS(1943): The Conferences; p。364;关于“每一点都同意”,FRUS(1943): The Conferences; p。366。

  史迪威次日的另一个怪异说法,有助厘清这一团疑云。蒋氏夫妇11月27日早早起床,匆匆参观金字塔然后径奔机场,取道印度展开漫长的回国之旅。可是登机前,蒋嘱咐史迪威留下来,出席联合参谋长团批准两栖作战的正式集会①。客气地送走蒋委员长夫妇后,史迪威赶去找蒙巴顿。根据东南亚司令部日记的记载,史让蒙巴顿“吓了一跳”,因为史说他奉命“留下来抗议。我必须坚守‘斗牛士’(空降攻打瓦城的计划代号)(Toreador),以及每月(驼峰运载量)1万吨”。蒙巴顿在其日记转述由他助手记下的主张;详细主张比上述还广泛。在这个版本中,史迪威说他奉命“对每一点都取得全盘翻案”,这几乎就和蒙巴顿前一天听到马歇尔所说的一样。这次对蒋又全盘翻案的指控,完全就是直接出自史迪威,而史在其日记中,压根都没提当天早上他听到蒋要“每一点”都翻案,或者他曾向“吓了一跳”的蒙巴顿提及此事②。

  ① Mountbatten; Diary; p。35; Stilwell; Papers; p。233。

  ② Mountbatten; Diary; pp。35; 36;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m; p。65,引用东南亚委员会(SEAC)战争日记,1943年11月29日。

  蒋很欣慰,回国途中在日记写下,开罗会议是他一生“革命事业”的“重要成就”。他很自豪自己的事前准备,以及“各种交涉之进行,其结果乃能如预期”。完全没有在最后一刻交代史迪威去要求什么的记载。很明显的,在这两天的任一天里,蒋在实质上或事实上都不曾改变想法①。

  ① Chiang Diaries; November 27; 1943; box 34; folder 10。

  有人认为,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答应击败德国便加入对日作战,让罗斯福对蒋以及中国在战争中角色的兴趣迅速消退了①。但是,主张若苏联宣誓要攻打日本,中国是否留在战局中就无关紧要的人,是邱吉尔、不是罗斯福②。罗斯福从来没这么说。事实上,他警告邱吉尔,他们不应认定击败德国之后,苏联就一定会履行承诺③。好几座大型机场即将在四川省动工兴建,华府对中国的战略兴趣一点也没消退。罗斯福对儿子艾略特评论蒋的部队在中国“不打仗”,又批评这位国民党领导人的国内政策,但是关于蒋对世界局势和全球战略的分析(包括缅甸),对此,罗斯福在开罗留下的评语却是正面的。有人曾写说,罗觉得他和蒋的会谈“令人沮丧”;两人对战后去殖民化,以及以新的世界组织促进全球和平的看法,却完全一致。罗斯福特别钦佩的是,当他问蒋中国是否“想要中南半岛”,这位中国领导人立刻回答“绝不”。罗也认为蒋答应与中共成立联合政府是个历史性的成就④。

  ① Tuchman(杜希曼),Sand; pp。407; 521。

  ② Sherwood; Roosevelt and Hopkins; P。431。

  ③ FRUS(1943): The Conferences; pp。705…710。

  ④ Stilwell; Papers; p。238; Roosevelt; As He Saw It; pp。164; 204;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p。2282。

  德黑兰高峰会后,罗斯福和邱吉尔飞回开罗,准备敲定缅甸战役计划。照罗的自述,他代表蒋“像一头骡子般顽固地(和邱吉尔)奋战”,争取英国海军支援作战。霍浦金斯指出美方“强烈觉得蒋的要求应被兑现;不能口惠而实不至”。缅甸的海军登陆战只需动员18至20艘登陆船舰,但是大规模的反攻欧洲之战几个月后就要开打,邱吉尔拒绝投入任何英国船只到缅甸战役①。尽管曾给予蒋无条件承诺,罗斯福勉为其难地忽视美方联合参谋长们的意见,最终同意英国人把两栖登陆作战延后一年②。

  ① Sherwood; Roosevelt and Hopkins; pp。395; 396。

  ② FRUS(1943): The Conferences; p。681。

  回国途中,蒋氏夫妇在印度蓝伽短暂逗留,检阅由史迪威的僚属在当地训练的国军部队。这支驻印度的国军部队(X部队)人数约3。3万人,全都体格强健,且每个人都配备现代武器——对国军来说,这是很特别的体验。蒋对这支斗志昂扬的部队训话,也对美国军官保证若有人员伤亡,会立刻补足。梅瑞尔(Frank D。Merrill)将军麾下3000名美国特种部队已准备好支援中国人。盟军有了喷火式战机(Spitfire)及其他新型飞机,现在终于在缅北掌握了全面空中优势,包括有能力以空投方式补给整个师的需求,和破坏从曼谷到仰光的铁路交通。蒋相信,不久后英国海军也将控制缅甸海岸之进出。这一切和史迪威1942年春季攻势前的情势,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126838561。jpg〃/''/p'

  1943年蒋介石与宋美龄前往埃及开罗与美总统罗斯福(左二),英首相丘吉尔(左三)进行高峰会,蒋认为这是“中国一大胜利”

  然而,和第一次缅甸战役相似的是,情报工作依然很烂。孙立人的国军新38师若干营,将已从印度雷多开始兴建的新补给线又往前推进了约50英里,却在胡康河谷遭遇日本精锐的18师56团守军。然而,史迪威总部(全是美国军官)没给孙立人任何日军在本区活动的情报。孙部呈报发生激战,代理史迪威职务的波特纳(Hayden Boatner)将军还不肯承认当地有火力强大的敌军①。原来,波特纳是受到参二情报处的误导,低估了日军的实力——参二处是由史迪威的儿子小史迪威(Joseph W。Stilwell Jr。)中校负责。经过又一次遭遇战后,孙部退回原有防线,等候史迪威将军的归来②。

  ①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m; pp。41…42。 提到驻印国军(CAI; Chinese Army in India)总部此次失败以及其他失败时,军事史学家经常用中文发音称这个由史迪威指挥、美国人担任幕僚的机构为“指挥部”(Zhi hui bu),而不是用英文“headquarters”这个字。在驻印国军的编制表上,也只用中文发音的指挥部标示,因此让人搞不清这个驻印国军总部完全由美国人担任幕僚。许多读者可能以为“指挥部”是个中国单位,尤其是蒋介石的单位,因此情报失误全是蒋不好。

  ②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m; pp。46; 123…124。

  12月1日,美、英、中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正式公布。在各种历史性的声明当中,它宣示将把日本从中国窃占的一切领土(最重要的是东北和台湾)交还。12月3日,蒋写下“全世界视开罗为中国一大胜利”。蒋委员长夫妇和罗斯福、邱吉尔合照的照片让中国人民万分动容。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和西方列强领导人平起平坐。蒋将功劳归给蒋夫人,因为她每天工作12个小时,还亲自出马和罗斯福进行一项重要的财经交涉(只是,后来的成果并没有蒋氏夫妇当时认为的那么好)。委员长把中华民国最高荣誉的青天白日勋章颁给她①。

  ① Ray Huang(黄仁宇),Chiang Kai…shek; pp。53…54。

  这桩财经大突破发生在开罗会议的最后一天。11月26日,宋美龄奉丈夫指示单独拜访罗斯福。她和罗斯福达成多项协议,让委员长兴奋到忘了自己曾发誓不向美国领导人要求财务援助;他派太太去问罗斯福可否贷款10亿美元以解决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回来后,美龄向蒋表示罗斯福说他“完全了解中国经济的恶劣状况”,“爽快同意”蒋的请求①。委员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和中国是如此幸运。他立刻在夫人陪同下去向罗斯福表达谢忱。一向和蔼可亲的罗斯福在会谈中的发言,让蒋氏夫妇深信未来将有一笔贷款②。

  ① Chaing Diaries; November 26 and 27; 1943; box 34; folder 10。

  ② Chiang Diaries; November 26; 1943; box 34; folder 10。

  可是,罗斯福12月6日回到开罗时,却对史迪威有另一个讲法。他说,蒋氏夫妇要求贷款10亿美元,但是他告诉他们,那恐怕很难得到国会的同意。他告诉史迪威说;他计划以5。5千万至1亿美元购买中国法币,来抑制中国的通货膨胀①。我们只能猜测罗斯福告诉蒋氏夫妇,他觉得再申请一笔贷款的主意不坏,但也提醒说,恐怕很难得到国会和财政部的同意——蒋氏夫妇则认为,既然罗个人原则上同意支持申贷,就一定会成功。

  ① Stilwell; Papers; p。237。

  史迪威12月6日和罗斯福的见面,只有20分钟。可是,他在日记里形容罗斯福是“轻浮的傻子”①。据史迪威的说法,罗斯福突如其来地问他:“你认为蒋还能撑多久?”史答说:“情势很严峻,若去年五月(日军进攻)的情况再发生一次,蒋可能就垮了。”罗于是说:“那我们就应该找别人或一群人来顶替。”史对此表示:“他们可能会来找我们。”罗说:“是啊,他们会来找我们。”②史迪威在两张纸上写下他对总统想法的印象,一张说:“让中国留在战局。我们必须保住我们的侧翼阵地。”另一张说:“如果蒋介石翻船了,支持别人。”③

  ① Tuchman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