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发出著名的长电报,讨论如何对付苏联的野心,它代表美国围堵政策的正式开始。
① 编注:实为《大事长编》中的说明文字,非蒋之日记。
② 秦孝仪,《大事长编》卷六,1946年3月7日,p。2819。
3月11日,马歇尔在回华府向杜鲁门报告之前,再度向预备前往东北检查违反停火事项的三人小组(国、共、美)代表队,出示他的指示草案。这份指示表明共军应退出“(东北)一切地方,交政府军重建主权”。这些规定符合周恩来已同意的停火协议。它们也反映出马歇尔持续相信:共产党真心要在蒋介石之下求得民主的解决;一旦这个条件确立,他们自然愿意与政府合作,从苏联手中收复东北,并且解散部队。这一次,蒋很快就同意派调査小组赴东北,也同意马歇尔的指示方针,可是周恩来现在却反对了,调査小组的出发遂告延搁①。
① Bland; Papers of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pp。497。 501。
中国政府旋即正式要求苏联红军立刻全部撤出东北,但是马林诺夫斯基拖了20天,硬是不答复。在这关键的20天里,也就在马歇尔回华府的3天之后,苏联秘密通知中共:苏联红军即将开始撤出沈阳、哈尔滨和其他城市——甚且又说,中共部队应紧随在后开进这些城市①。林彪部队因而进驻苏军已撤出的若干城市,也部署到接近其他大城市的市郊。在乡村地区,苏军打包走人之际,干脆就把行政权交给中共业已成立的地方当局②。中共新增大军涌入东北南部地区,不过重点仍摆在北部地区。斯大林希望在苏军最后一辆坦克跨过苏中边界之前,毛泽东至少要牢牢掌握住东北北部地区。马歇尔离开之前,周曾说明,共军部队在东北的一切调动都只是为了维系乡村地区的安定③。
① Sheng(盛慕真),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p。132。
② Levine; Anvil of Victory; p。80。
③ Sheng(盛慕真),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p。132; 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1946年3月19日,p。2828。
马歇尔回到华府,似乎忘了东北及邻近的山东有军事危机上升之势(国共部队在山东爆发激烈新战事)。事实上,他的言谈举止俨然是调处任务已经必定成功。他公开宣称,国共双方“现在正在进行复员大量军队的工作,把剩下来的部队再整编纳入中央军”。他说:“我们能解决此一似乎不可能的状况,着实很不简单……如果没有我们,什么事情都做不了。”①
① New York Times; March 17; 1946; p。26。
当苏联红军迅速从东北南部地区撤军、林彪部队开入之际,杜聿明所部也在空中支援下迅速推进,在若干大城市和铁路沿线建立政府监管。国共第一次大规模交战,孙立人率领的新一军把共军逐离沈阳市郊,于3月13日进城——前一天苏联红军才刚退出沈阳。蒋认为“今后艰险更大”,他必须“不慌不忙,循序渐进”耐心地推动他的目标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March 13; 1946; box 45; folder 4。
两周后,苏联大使馆终于照会中国外交部,苏联红军将在4月底以前退出东北①。当时仍在华府的马歇尔听到这个消息,他开始相信苏联事实上没要在中国追求霸权。因此他开始不再从围堵苏联的脉络去思考中国问题——与上年12月和杜鲁门谈话时的想法大不同。他开始觉得中国陷于内斗泥淖,最迫切需要安定。在他看来,中共最多只能被责怪在和国民党暴力相向时也有责任②。蒋感受到此一转变,也开始忖思马歇尔是否愿意放弃美国在华战略利益,以便安抚苏联。他也听到令人不安的消息——马歇尔想在国共两军开始整编之前就提供美国的军事训练和武器给共军;马歇尔也打算裁撤驻华美军总部,把美军陆战队撤回美国。蒋担心马会因本身的声名考量,极力推动他的和平解决大计划③。
① Chiang Kia…ngau(张嘉璈),Last Chance; p。300。
② Dorothy Borg and Waldo Heinrichs; Uncertain Year: Chinese American Relations; 1947…1950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0); p。10/
③ Chiang Diaries; Hoover; March 31 and April 1; 1946; box 45; folder 4; 5。
同时,毛泽东交代林彪,中共必须制止蒋介石必会做的光复长春之举;长春现在只有聊备一格的国军,以及若干残余的苏联部队①。4月14日,马林诺夫斯基率领最后一支部队退出长春;约有2万名八路军部队(现已配备新型日式枪械)、也有一些大炮,立刻攻打长春城7000名国军。绝大部分政府军丧生。500名守军在中央银行大楼建立“阿拉莫式的防卫”誓死固守,最后才在指挥官率领下,逐一冲出银行旋转门②。东北现在实质上已分裂为两块:南部名义上由国民党治理,但遭中共大量渗透;北部则完全由共产党主宰。蒋命令孙立人立刻向北推进,抢回长春③。
① Sheng(盛慕真),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p。135。
② New York Times; April 30; 1946。
③ Blang; Papers of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pp。525; 530。
美国国务院1949年《中美关系白皮书》谈到中国沦陷时,称中共夺占长春是“公然违反停止敌意的命令”,但是报告执笔人并没说它威胁到国共和谈。他们反而下结论说,此举所制造出来的大麻烦是,强化了国民政府内“极端反动派”的声势。但是感到苦恼的不仅是国民党的“极端反动派”,蒋介石的确必须考量到和战议题牵动的派系变化,但是1945年后对东北的决策却是由他乾纲独断①。
① White Paper; p。149。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558639351。jpg〃/''/p'
二战结束后,马歇尔出任美国特使,来华调停国共内战
4月18日,马歇尔偕妻子凯撒琳一起回到重庆;她接受宋美龄之邀来华作客。马歇尔夫妇座机在重庆降落时,气温高达华氏100度(近摄氏38度)。马歇尔夫人说,尘土、燥热和恶臭“无法形容”。回到重庆后次日,马歇尔就和蒋介石长谈4小时,对话十分坦率,次日在黄山官邸又继续谈①。马歇尔责怪蒋及其政府使和平进程困难重重,他也指责说,南京政府原本有机会在东北建立和平,但没有好好掌握好机会。他提出一长串清单,指出蒋很差劲的顾问们犯了这些错。这些过错包括:寻求单方面掌控东北、关闭共产党报馆、派战斗机侵扰延安、部队违反停火协议在中国本土调动。马歇尔形容这些都是“愚蠢行动”,无益于政府,严重时甚至会刺激中共对“政府意图的质疑”②。
① Bland; Papers of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p。528。
② 同上注。
马歇尔确切地提出警告,中共会利用局势占便宜,日益强大,而国民政府军事上处于很危险的地位,防线拉得太长、兵力越来越分散①。蒋也提出一长串中共违反停火的事证,指控1月13日停火以来,中共已发动287次攻击,占领13个县、29个城镇。他说,占领长春、造成数千名政府军阵亡,是非常严重的违反协议之举动。但是,蒋无法说服马歇尔相信中共也应该为和谈破裂负起部分责任②。
① White Paper; p。151。
② 秦孝仪,《大事长编》卷六,1946年4月2、3日,p。2848。
马歇尔后来和周恩来见面时,没有批评中共抢占长春、也没责备任何其他行动;周也向他担保,中共“不欲垄断东北,而希望国际合作”。他表示,中共希望停止交火、立刻开始谈判①。根据中共的文件,周建议向马歇尔施压,以逼蒋接受停火——必要时不惜在谈判时与美方陷入“僵局”。可是,毛泽东指示周要尽可能和美国特使维持友好关系,使国民党“无隙可乘”②。
① Bland; Papers of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p。529; White Paper; p。151。
② Zhang Baijia(章百家),〃Zhou Enlai and the Marshall Mission;〃 p。221。
在后来的会面中,蒋告诉马歇尔,如果中共悍然违反三边协议之后美国还曲意宽容它,就不可能达成妥协。他说,他愿意谈判和东北有关的问题,但条件是中共先退出长春。这代表在国共和谈中,他第一次透露愿意谈判在长春以北设下停火线,让中共实质上可以控制东北一半以上的地域。同时蒋也清楚表明,早先马歇尔和美国政府已接受的原则——也就是东北主权全归国民政府所有——是他的底线①。他说,“唯有美方坚持积极协助我政府之政策,方能达成消极‘容共’的目的。”这正是4个月前马歇尔本人曾建议并得到杜鲁门认同的对华政策②。后来蒋写说,在和马歇尔交涉时“自我固应有一定之政策,但对彼应以至诚示之”,马歇尔说不定会因而改变观点③。
① Bland; Papers of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p。534; White Paper; 151。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April 19; 1946; box 45; folder 5。
③ Chiang Diaries; Hoover; April 26; 1946; box 45; folder 5。
这一次谈话,尤其是蒋愿意把东北北部让给中共的暗示,对马歇尔起了作用。他重回任所以来,第一次跟周恩来说硬话,他告诉周,委员长有关交回长春后可恢复谈判的提议,可使中共占领东北北部,乃是一项“重大让步”,但是中共的行动却“严重妨害”他说服蒋合作的努力。他暗示,倘若中共不接受蒋的提议退出长春,他将认为自己再也无能为力做调人。马歇尔向他叙述这番对话经过,蒋听了十分高兴①。4月28日,苏联把哈尔滨交给中共;次日,苏联红军派到东北的正规部队正式退回苏联。
① Bland; Papers of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p。535; Chiang Diaries; Hoover; April 28; 1945; folder 5。
一
5月3日,国民政府正式迁回南京。马歇尔夫妇也乔迁,搬进前德国驻华大使的漂亮官邸。马歇尔夫人在南京可比在重庆高兴多了。蒋夫人和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几乎天天和她见面,隔几天就聚在一起。凯撒琳写信给友人说,她和委员长“一见如故”,虽然他只会说“好、好……然后微笑”①。乔迁次日,马歇尔在新居请《时代》杂志前任特派员贝尔(John Robinson Beal)吃午饭;贝尔在华府建议下出任蒋的顾问,负责与新闻界打交道。蒋亟需贝尔这样的人才,因为蒋不知如何与新闻界来往,甚至根本不知道还需要和媒体打交道。马歇尔向贝尔说明局势之际(当然几乎都是周恩来那一套想像力居多的解释),中共红军政委们因国民党反共分子煽动要控制东北而鼓噪了起来,中共遂以抢占地盘、违背1月的停火协议回敬。午餐后,两位美国人喝着古典调酒,马歇尔竟然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证释,声称由于他“找不到俄国政府(有协助中共)的公然动作”,他认为是地方上的苏军指挥官自作主张——换句话说,违反斯大林的命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