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活着究竟为什么:聆听尼采的生存智慧-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近似狂热者,然而激起他们狂热的却不是他们的那颗心——而是报复。而一旦他们变得十分机智而冷静,那必然是他们的嫉妒而非精神促成的。

  他们的嫉妒引领他们步上思想者的蹊径,这就是他们嫉妒的信号——他们总是不知疲倦地前行,以至于因为过于劳累而在雪地中悄然入睡。

  他们的诉怨听起来仿佛是报复之声;他们的赞颂更像是在陈述罪恶,而倘若能像法官一样地去判断他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快乐。

  不过,亲爱的朋友,奉劝你一句: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惩罚欲很强的人!

  那些人是属于一个败坏的民族,他们的脸上隐含着刽子手和猛犬的凶戾之气。

  千万不要相信那些俗谈正义的人!真的,在他们心中所缺的不过只是蜜而已。

  顿 悟

  从报复他人的欲望中解脱出来是件很难做到的事,因为绝大部分人看到“敌人”都有除之而后快的冲动。但是,人和动物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动物的所有行为都依其本性而发,属于自然的反应;但人不同,经过思考,人可以依当时需要,做出各种不同的行为选择。

  保持本性与绝对的责任

  人类得以前进,得益于那些最强和最坏的天才人物,他们将昏昏欲睡的人们的激情再度点燃(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往往容易让人类的激情昏昏欲睡)——并一再唤醒人们的比较意识和矛盾意识,引起了人们尝试新事物、对未经试验的、冒险的事物的兴趣,迫使人们对各种思想和范例进行比较——使用武器,倾覆界碑,破坏虔诚,甚至借助新的宗教和道德的力量!

  而同样的“邪恶”也会在新事物的导师和宣传者身上出现,征服者也会因为它而变得声名狼藉;假如它不是立刻采取行动,而是表现得较为文雅,那么也许就不至于落个臭名昭著的下场!

  然而,无论如何,新的总归是恶的,是要被征服的,还要用以掀翻旧的界碑和虔诚;似乎只有旧的才是好的!每个时代的所谓好人都会对旧的思想刨根究底,从而获得思想的硕果,使之成为思想的耕耘者,每一块土地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土地最终都将干涸,“邪恶的”犁耙也必将光临。

  现在出现了一种备受推崇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错误的道德理论,尤其是在英国,根据这个理论,对“善”和“恶”的判断是以“实用”和“不实用”为依据的。所谓的“善”即是保存本性,而所谓的“恶”则是破坏本性。但实际上,恶与善的本质都是实用的、保存本性的、不可或缺的,只是它们的功能不同罢了。

  对人类的本性的保存需要有责任的支撑。所有人可能都觉得需要用最强烈的言辞和音调,最强势的姿态和表情,来影响和支配他人。革命的政治家、社会主义者、基督教或非基督的传道士,所有这些人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还异口同声地大谈“责任”,而且强调是绝对的责任。他们清楚地知道,假如没有“责任”的存在,是无法发出强烈的激情的!

  于是,他们想借助于习惯对某种绝对要求进行说教的道德哲学,攫取宗教中某种美好的东西,就像马志尼做作的将这二者融合在了一起。

  因为他们获得别人的绝对信任,就必须先绝对相信自己,其根据便是某些自身非常崇高但又不可言明的信条。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成为这个信条的仆从和工具,并且也下定决心要为主尽职尽责。

  在道德启蒙和怀疑那里,我们会遭遇很强劲的对手,不过他们毕竟不多;反而在任何以利益诱导服从的地方,会存在众多这类对手,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阶级集团。例如当一个世代王族的后代,想到自己要沦为一个君主或一个党派、组织,甚至是某个财团的工具时,他也会感到自己的人格被贬低了,然而,因为某些原因,或者为了个人,或者为了团体,而不得已作这个工具时,就必须要遵从某种矫揉造作的、时刻挂在嘴上的所谓绝对责任的原则,就必须不顾羞耻地屈从于这种原则,并且还要将这种服从完全展示在大家面前。

  紧紧依附于绝对的要求的一切奴性是那些决意要从责任中夺回绝对个性的人的死敌。而这些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受到正直,或许不仅仅是正直的影响。

  一个人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一切个性,尤其是当这些个性在周围环境里凸显出来的时候;可是,就个性自身来说,它也有其特有的发展规律,在有些时候,它过于细微,即便在最细心观察者眼前也是深藏不露,就如同躲在一片片迷雾后面一样,人根本无法意识到它,也无法了解它。

  这就如同在爬行动物鳞片上的精细雕琢一样,假如只是通过观察,简单地猜测这些精细的雕刻是一种装饰或者是武器,那就大错特错了。而我们可以通过人造的锐眼——显微镜来发现它,但是其他动物可没有这种锐眼!它们单凭自己的眼睛,将那鳞片上的雕刻看成是装饰或者是武器了。

  一些在我们看得见的道德,尤其是那些确信已经被看见的道德正在正常运行着;另一方面,那些不可见的、对于我们来说既非装饰亦非武器的道德也在正常运行着。或许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运行状态同那些精巧的雕刻能够带给一位拥有神奇显微镜的神明许多愉悦呢!举个例子,众所周知,我们有智慧、野心和敏锐的直觉,同时,我们也极有可能拥有另外一种更大的智慧、野心和敏锐的直觉,但是,这一切都不能被发现,因为察觉我们“爬行动物鳞片”的显微镜还没有发明出来!而直觉的道德之友会说:“太好了!至少,他认为无意识的道德是可能的,如此一来,我们就满意了!”——唉,你们这些容易满足的人啊!

  顿 悟

  人类本性的保存需要责任支撑。尼采认为,是责任让人类得以保存其本性。责任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必不可少,唯有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才能支撑起自己的一片天地。

  恰逢其时的死去

  有许多人死得太晚,而有些人则又死得太早。不过最让人感到怪异的还是这句格言:“人——要死得其时!”

  要死得其时——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事实上,那生得不其时的人,又怎么可能会死得其时呢?像这样的人,最好是他不要生!——我对多余之人是这样奉劝的。不过,这样的人把死看得很重而煞费心机,就像最空的核桃也想让人敲破。

  每个人都把死亡当作一件大事,然而,死又称不上是什么重大的庆典节日,因此,人们还不知道该怎样来安排举办。

  在此,大家一定要搞明白,什么是圆满的死亡,明白了这点,那对活着的人便是一种鼓舞与允诺。

  那些有成就的人志得意满地离开人世,一些满怀希望与信誓旦旦的人则围绕在他的身边高唱赞歌。

  一个人就得学习这样的死亡。倘若一个人的离去无法使活人的誓言获得神圣的敬意,那便自然不会有任何庆典了。

  这样的死是最有价值的,其次是死在战场上,因为在那里能将一个伟大的灵魂奉献出来。

  能让人们赞美的死亡,那便是自愿的死亡。自愿的死亡惟有在你需要的时候,它才会到来。

  那你什么时候需要死亡呢?——那有目标、有继承者的人,只在为达到目标和让继承者接替时,才需要它。

  为了表示对目标和继承者的尊重,他绝不会将已经枯萎的花环悬挂在生命的宝殿上。

  还有许多人在自己的真理和胜利面前变得老朽不堪,一张没有牙齿的嘴对于一切真理没有发言权。

  对于那些追求盛名的人来说,应当在合适的时机舍弃那些虚浮的荣耀,而表现出难得的见地——便是及时而退。

  当一个人正在享受最为香甜的东西的时候,就要谨防他人的偷享——这个道理对于那些想要受人长久喜爱的人都知道。

  有很多酸涩的苹果,它们的命运无疑是得等到深秋的最后一日——那时,它们都已成熟,然而却也是枯黄而干瘪了。

  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心先老,还有些人则是精神先老。有些人年纪轻轻看起来老态龙钟,然而,有些年轻人却能永葆青春。

  对那些危害社会的人来说,他们的存在是生命的一种失误——他们的心灵被毒虫所掌控。因此,不妨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死等于是一种成功。

  有许多人从来不会变得对这个社会有益,他们甚至一出生便开始危害这个社会,贪图安逸、享乐使得他们紧守生命而不甘自愿死去。

  像这样苟且偷生的人实在太多了,真希望刮来一阵正义的旋风,将这些腐朽的生命彻底摧毁。

  说真的,那个被长生之说教者所尊敬的希伯来人(耶稣)死得太早了,他的离去,对于众多的后人则是个大不幸。

  他应该留在荒野,并远离那善人君子的!这样,或许他早就学会了怎样生活和热爱大地——以及如何发笑!

  亲爱的朋友们,愿你们的死并未渎及人类和大地,愿你们的精神与道德在死亡中仍能像黄昏的落日余晖般照耀着大地,倘若不能如此,你们的死亡便没有任何意义。

  顿 悟

  对那些危害社会的人来说,他们的存在是生命的一种失误——他们的心灵被毒虫所掌控。如此,不妨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死等于是一种成功。

  “上帝死了”

  最近发生的最轰动的一件大事就是:“上帝死了。”基督教所崇拜的上帝不再值得我们相信。

  当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最先受到影响的是欧洲大陆,不管怎样,至少对那些用困惑的眼光来审视这场戏的人来说,太阳如同陨落了一般,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信任变成了谎言,这一切注定我们的世界将走向黑暗,走向衰弱。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件事情过于重大,几乎超越了大多数人的理解范围,因此他们从未触及过这些,自然也就无从明白由此带来的后果,以及随着这一信仰,哪些东西将会消失,例如,整个欧洲的道德观念,原本是依附于这一信仰的。

  破败、沉沦、毁灭,这一系列即将出现的后果,又有谁能够对眼前的状况作出充分的预测,才不愧于成为宣布这种可怕的逻辑的导师呢?才不愧于宣布这种从未发生过的日蚀和阴暗的预言家呢?

  人类是天生的释疑者,置身高山之巅期盼着未来,身处于今天和未来这两者的矛盾之中,就好像下一个世纪的第一胎婴儿一样。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见那很快就会笼罩欧洲大陆之上的阴影了,但是究竟因为什么,我们对这些阴暗没有丝毫的同情?而且丝毫没有担心过自己的安危,反而期待着这场阴暗的到来呢?可能是因为我们深受这些事件的影响吧!可能这些影响同人们估计的恰恰相反,不是悲伤和沉沦,而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新的明亮、幸福、愉悦和勇气……

  是的,只要哲学家同“自由自在的天才”听到“上帝已死”这个消息,就会立刻觉得整个身体沉浸在新鲜的朝霞之下,我们的心便会流露出感激之情同期待的洪流。最终,我们的视野越过障碍。尽管这时的视野并不非常明亮,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