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救助更多人的人。虽然电影的名字叫《约翰·拉贝》,但更多的还是一场场的群戏,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有很多安吉拉曾经用过的手法,综合起来却给了人完全不同的感受,她依然保持着那种让人惊讶的创作力。
无论如何,拉贝他们都应该得到尊重,不应该被遗忘。”
正如之前的安吉拉所预料的那样,人道主义抓到了美国人的目光,加上她在钢丝上走得很稳当,还有从911至今两国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从最开始就刻意的小心引导着舆论,让这部电影在上映后得到不亚于《钢琴家》的关注。即使影评人对某些地方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还是在人权以及人道主义上面的意见还是非常一致的。
“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只是拉贝等人仿佛无头苍蝇一样跑来跑去,凌乱的剪辑让每个人看起来都仿佛疯了似的,苍白的剧情、做作的表演,只有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表演稍微好上一些。不得不说这是部失败的作品,安吉拉彻底的选错了题材。”充满恶意的评论哪里都有,无论是那些心怀不轨的家伙还是长期以来为反对而反对的记者,都大肆地攻击着。但即使这样,他们也不能在电影主题上面指责什么。
不过,安吉拉虽然尽了最大努力,对于某些评论依然只能保持沉默。
“……作为曾在国际安全区工作过的一员,同样救助过许多中国人的刘易斯·史密斯在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差点哭出来,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中国政府口中的‘美国人点完名后,便由日本人进行处’那类人。还好他的中文教师安慰他,说‘南京城里的十多万人都知道你们所做的事情’,这真是荒谬而滑稽……”
这是《华盛顿邮报》上面的一片文章,其中列举了种种中国政府曾经因为意识形态的对立而抹黑那些曾在国际安全区工作过的美国人,而且不少资料还引用的是爱丽丝·张的那本书。虽然两个国家相互之间没少给对方抹黑过,但在这件事情上面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安吉拉自己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过“无论抱着什么目的,他们的确救了那么多的人”。
所以遇到这种问题她只能说很遗憾,然后将话题引开。
当然,这样的报道是不会在中国的主流媒体上出现的,即使网民通过各种渠道已经知道,他们精力都放在了宣扬电影获得美国媒体一致称赞之类的上面。
得承认,华谊在发行和宣传方面做得很不错,虽然大剪刀难免剪了几下,对剧情的影响不是很大。而且在这种宣传下,又是作为难得的和美国那边同时上映的电影——要知道其他地区还没有发行,而且根据太平洋上的换日线,中国甚至比美国更早上映。所以原本很多持观望态度的民众也按捺不住,在第一时间进入了电影院。
然后呢?中国的主流媒体的看法是相当出色的电影,完全不比安吉拉之前的那部《钢琴家》差多少。总之,基本上都是叫好的声音,除了网络上。
“这个女人把中国人拍得太没用,没有精神跟没有希望,在她眼里中国人就这德行?”
“说什么喜欢中国文化,还唱中文歌曲,结果拍成这个样子,太让人失望了。”
“什么跟什么啊,历史上的韩湘琳哪是这个样子,拍得也太窝囊太恶心了点吧?居然还让姜文那SB来演,什么狗屁的Miss Angel,也就这个样子了。”
“剪辑得要多烂有多烂,我承认那时确实有很多人帮忙救人,但是其他的中国人到哪里去了?中国人只是被救助者?而且明明电影叫《约翰·拉贝》,那两个美国人反而看起来更像是主演!所谓天才也不过如此,让人作呕!”
诸如此类的言论在网络上络绎不绝的出现,即使每次出现都被别人驳斥得体无完肤,可始终有人乐此不疲的发表这种言论,并与驳斥者连番争论。
虽然早在电影上映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安吉拉在浏览那些中文网页的时候依然忍不住磨着牙齿蹙起眉头。很正常,在网络中人和人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简介都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个性——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自私的表现,反正在网络里看不见对方的表情听不到对方的声音,所以只需要考虑自己的感受就行了。
尤其是在这个开放的世界里,任何的人的观点、言论只要放到了上面,都有可能被世界上所有人看到。很多人都会想要把自己表现得与众不同、特立独行,所以有这种出位的言行也就不奇怪了,尤其是头一次发现有人会听自己说话的中国人。
算了,何必在乎这些言论,在网络中这种争论永远不会有结果,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行。被勾起某些回忆的安吉拉在心里如此对自己说道,只是依然忍不住在心里轻叹了口气。
首映之后,她很快接受了ABC电视台的某个谈话节目的邀请——艾斯纳下台后新上任的CEO罗伯特很快做出了补救措施,迪斯尼和皮克斯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
这让很多人都小小的惊讶了一番,要知道安吉拉以前基本上也就出席下电影首映式,最后再录制些关于制作的访谈花絮,别的什么宣传工作一概不参加。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票房不理想的缘故,虽然《约翰·拉贝》在影评人当中的口碑还算不错,但是上映院数只有《钢琴家》的一半大约500家左右,这还是艾德沟通了许久以及院线的老板们看在天使小姐的份上得到了结果,毕竟这个关系其他太平洋那边那个国家的电影能不能赚钱实在很难说。
这应该是安吉拉的电影头一次在这么少的电影院中公映,因此票房也是头一次如此的少,首周不过300万美元。根据某些人的分析,如果一直这样的话即使最后上映院数能达到1500到2000家,最终票房也就投资差不多。加上作为美国电影最主要的海外市场,日本又拒绝这部电影公映,《约翰·拉贝》很可能将成为安吉拉首部亏本的电影,所以她才会这么破例的出来为电影宣传。
“你怎么看日本拒绝这部电影上映?”主持人这么问道。
“我大致能体谅他们的心情,”安吉拉微笑着说道,“虽然他们只是含糊地说什么不适合在日本上映,但我能猜出他们在顾忌什么,毕竟之前和南京大屠杀有关的电影也曾在日本公映过,所以在这方面不存在问题。所以我想他们会拒绝上映大概是因为电影涉及到了日本皇族,就是那位朝香宫鸠彦亲王。”
“就因为这个?”主持人微微有些惊讶。
“是的,因为在不少日本人心目中,皇族依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有资料显示以前的日本电影在涉及到天皇的时候,只会给出个模糊的背影。”安吉拉解释地说道,“所以他们拒绝《约翰·拉贝》在日本上映,我是可以理解的。”
“真不敢相信,在现在这个时代还有这样崇拜存在。”主持人要有感叹道,有些嘲讽又有些怜悯,“这么说以前的关于南京事件的电影都没有日本皇族的身影了?”
“是这样,我想《约翰·拉贝》是第一次在这方面提出疑问的。”安吉拉摊开手。
“是什么让你想要尝试着将这些被忽略的东西重新展现出来呢?”主持人忽然露出好奇的目光。
“是责任,”安吉拉简短的回到,然后做了个手势:“发现错误就要改正,不能因为涉及到某些事情而把它藏起来。就像南京大屠杀一样,有多少人曾知道几十年前和我们并肩作战的盟友身上曾发生过这样的人道主义灾难?又有多少人知道有一群人曾为了救助灾难中的人们而付出了什么?我们的确曾经遗忘过,但是现在已经找了出来就不应该再忽视!”
安吉拉才不在乎票房什么的,参加访谈的目的只有一个——在某些地方小小刺上几下,不疼但是难受,让人不得不去注视。事实上,这种做法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关于是否刻意遗忘又展开了一次辩论。
“想想那些中国人曾做了什么!”有人忿忿不平的如此说道。
“但我们将这些束之高阁,不去碰触不去理会却是事实!”有人这样反驳。
总之,这样的争执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参加了脱口秀节目之后安吉拉也不再谈和这个有关的东西,所以反而让更多的人走进了影院。
最为郁闷的应该是日本人,不承认有过南京大屠杀?怎么可能!他们最多也就在数字上有所出入,但正如安吉拉之前所说的那样,即使降到了1万,难道就不是屠杀了?至于美国人的那些惊讶、嘲弄和轻视的目光,虽然让他们恼怒可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难道抗议安吉拉对天皇皇室不敬?她可是连英国现任女王的电影都敢拍的。所以还是保持沉默比较好。
至于中国国内,票房倒是一路走红,都在华谊的预期之类,某些东西依然无视好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吉拉迎来了2004年的圣诞节,这应该是她过的最为无趣的一个圣诞节。虽然外公的庄园中依然非常热闹,可她无论做什么都一个人,一个人骑马在庄园里飞奔,一个人呆在房间弹钢琴或者写写画画,即使是和她最为亲密的安妮也被拒之门外。
“难道我想一个人呆着也不可以吗?”面对询问自己的母亲,安吉拉很无辜的摊开双手,于是在伦敦的大部分时光都是这样度过的。
尤其是当夏夏像以前那样过来做客的时候,她更是早早的跑了出去,在庄园外面呆了一整天。夏夏为此郁闷了许久,被露露安慰了半晌才好过了些。
只有安妮知道安吉拉是怎样的状态,她记得那天安吉拉神色恍惚的坐在钢琴面前对她说:“没什么,我只是想要把脑袋填得满一些,仅此而已。”
安妮只能在心里无奈地叹息,虽然艾莉婕不止一次对她说那是安吉拉自找的,可她始终放心不下,毕竟她对她是有过承诺的。
终于,又一个2005年来到了安吉拉的生命当中,在纽约度过新年后她随即匆匆的回到了洛杉矶。和在伦敦的时候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在房间里呆着,要不就到木人桩前打到香汗淋漓为止,即使丽芙和斯嘉丽都给她过电话。
“我只是想要发泄。”面对爷爷的询问,她如此回答道,“您知道,我最近又不能出门了,那些记者总想从我这里掏出点什么。”
的确如此,大概是因为那些无休止的争论,加上假期快要过去,人们也可以抽出时间看看那些不需要全家人一起去看的电影,《约翰·拉贝》票房开始慢慢往上冒了起来。之前三周多的时间里总票房不过3000万左右,可新年刚过票房忽然就涨了1500万,已经超过了某些人给出的预计。
“这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了,我第一次只是好奇,想要看看安吉拉为什么会千里迢迢跑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拍这样一部电影。看完之后我非常的惊讶以及非常好奇,那场灾难具体是怎样的?拉贝、威尔逊以及魏特琳他们出了电影中的那些还做了什么。当我查阅了无数资料才知道我们遗忘了什么东西,这是实在太过分,怎么可以忘记魏特琳他们这样伟大的人呢?!”这是某个电视台记者在街头采访时,一位差不多二十到三十岁的影迷的回答。
这样的回答基本上可以代表很多人的态度,尤其是很多年轻人的态度,他们在博客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自己的偶像,安吉拉积累的下来的影响力在这一刻开始充分的发酵,一家媒体甚至半开玩笑的写到:“真可惜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