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奇人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李慕菊说道:“晕,这也太扯了吧。说成宋江了。对于,宋江这个人你怎么看?”

顾飞笑道:“那么多名人名家都谈论过宋江,我不敢献丑啊。”

李慕菊说道:“就说说你的看法。”

顾飞说道:“其实我没什么看法的,人活一世,到底是轰轰烈烈的活着,还是悠闲的活着都是定数。宋江这个人,本身身体羸弱,弱不禁风,却是黑道老大哥的位置,这个现象确实值得思考,为什么宋江这么一个不像黑道的人会混成老大的位置呢?”

李慕菊说道:“书上说他仗义疏财,号称及时雨,谁找到借钱他都借,所以他威信很高。”

顾飞说道:“宋江厉害就厉害在这里。其实宋江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淡泊的人,他应该做隐士才对。为什么呢?你看他号称及时雨。这个称号我认为比梁山一百零八将所有的称号都厉害。做到及时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你知道现在社会黑道里面的是啥规矩么?找哥们帮你打架可以,但是千万别提借钱。多少架都可以帮你打,但是钱是一分不借。为什么?道上混的人有很多都是借了不还了,因为借来的钱自己根本不会珍惜,吃喝玩乐打麻将,转眼就输出去了,你找他要也要不回来。所以现在借钱的是爷,债主是孙子。只要借了钱,在想要就难了。古今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古今在道上混的也都一样。找宋江借钱的人其实根本就没想过要还,就算是心里想还,钱早就出去了,也换不上。宋江本人呢?当然知道,自己借出去的钱都回不来了,但是他还找给不误。这一点谁能做到?所以评论宋江的人不要太理所当然,你要思量一下,这个及时雨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宋江跟世俗之人差别很大。”

李慕菊说道:“你这么一说,确实你那么回事,不是人人都把金钱看的那么淡的,嘴上说着容易,一到际上比谁都想钱,宋江的这个做法从古到今没有几人能比的上。”

顾飞笑道:“其实宋江这个人一开始也根本没有想造反的意思,道上的朋友找他借的钱他也从没想要他们还过,他根本没有目的性,他这个人做事根本没有任何目的性,他借钱不是为了什么义气,为了拉拢什么人心。你们以为他借钱是想在道上会,拉拢人心就错了。因为他本身其实并不想走黑道,他也不想当黑道老大,他活着其实没有什么很明确的目的性,我感觉他活着其实就是为了一个字爽。他是为自己活着的一个人,他其实没有什么朋友,虽然那些黑道上的人都拿他当朋友,但是他本人确实活的非常的孤单。哪怕就算是在梁山聚义,竖起替天行道四个大字的时候,哪怕是1o8好汉在一块喝酒的时候,他一样十分的寂寞。”

李慕菊说道:“宋江后来招安了,你怎么看,很多人骂他,也有很多人试着去理解他。”

顾飞说道:“我从他不爱财,不爱女色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宋江这个人不是一个很强的人,他不是那种想做江山,有野心当皇帝的人吗,说实话你给他皇帝他也不愿意做,他走到这一步完全是被生活,是被命运逼迫的,他适合当一个隐士,没事闲下来喝喝茶。他又是一个很单纯的人,他认为招安以后就没事了。可以过自己的生活了,因为他本身并不愿意当黑老大。总起来来说,宋江这个人一生都活在矛盾之中,自己不爱财却偏偏有财,把财随便像倒垃圾一样送给别人,别人反过头来逼自己做老大。老大做的好好的,朝廷又要招安,招安过去了,最后又要被杀头,宋江其实一直都过着身不由己的生活,这些生活都不是他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惜这些都由不得他。”v

255章 考据

255章考据

李慕菊说道:“其实历史的人物在后世往往被扭曲了,由于一些政治的原因,我们无从得知他们的本来面貌,我们所知道的人物不一定就是历史上真是存在的。”

顾飞笑道:“就水浒这部书,你知道虚构了多少人物么?宋江无疑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好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影响人物,却是虚构的,这点来说,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李慕菊说道:“你讲讲,都有哪些人物是虚构的?”

顾飞说道:“提起水浒,人们第一个印象可能就是武松打虎了。其实历史上倒是真有这个人,不过他的事迹来说,我看更加的感人,我想作者就是根据这段历史改编的。武松不是山东人,而是杭州人。据《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记载:北宋时代杭州知府衙门中有个提辖,名叫武松。他勇于为民除恶的侠义壮举,在当地广泛流传。上述史籍中说:武松是个浪迹江湖的卖艺人,怎么形容他的呢?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这个涌金门是杭州十大城门之一。过去古人建那么多城门,主要是为了军事上的意义。当时,宋江领诏征讨方腊,攻涌金门的一路,只能屯兵湖对面的北山。半个月里,毫无进展。水军将领张顺立功心切,想潜泅西湖,经涌金水门暗入城去,按掠城劫舍的惯技,到敌人后方去,纵一把火,城外的军队伺机攻入。张顺不等李俊上报宋江,藏一把蓼叶尖刀,饱吃一顿酒食,当晚来到西冷桥边,下了湖,横穿到了涌金门边。

水浒描写的很生动,浪里白条张顺这个人水性最好,他仗着自己的一身好水性,就想一个人透潜过去。但是古代城边的河都是护城河,防守森严,任你水性再好,也不容易过去。张顺伏在水里,见城墙上不见一人,便潜入涌金水门。他上下一摸,水门全是铁窗,里面有水帘护定,上有绳索,缚一串铜铃。张顺伸手去扯水帘,一时绳动铃响。城上的兵勇闻声下来,以为是条大鱼。张顺在水中又伏到三更,再潜向城边,爬上岸,摸一土块掷了上去。守城的兵勇又下来看了,说:怪了,定是个鬼!睡去,休要睬他说这话的人倒真是个鬼,暗中嘱咐众人伏在雉堞后面。张顺又把土石抛掷上去,不见动静,便手执城墙石缝,爬了上去。爬到一半,只听一声梆响,城上众人起喊来。张顺情急,跃身跳入墙外水池,城上强弩硬弓、苦竹箭、鹅卵石一齐射打下来。可怜,玩了一世水的好汉,就这么暴死在了水中。

这个情况说明两点,第一点是固定的护城河防守严谨,而现在早就没这个概念了。第二点,那就是善游者死于水。什么时候都不要太得意忘形,往往最后败就败在你最擅长的东西上面。

水浒的作者一定非常熟悉杭州这个古城,能写的那么形象。而武松呢?正是杭州当地非常有名气的一名壮士。当时的杭州知府是高权,他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就请进府中来,委他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升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洌В彩歉龃蠹槌肌K姓谈盖椎娜ㄊ疲诤贾萑紊匣龉昝瘢傩赵股氐溃顺撇啼'为‘蔡虎‘。武松对这个奸臣恨之入骨,决心为民除害。一天,他身藏利刃,藏匿在蔡知府门前,等到‘蔡虎‘外出回来,刚刚落轿,就冲上前去,向蔡洌痛淌叮峁怂男悦J涛烂堑奔捶溆滴Чノ渌桑渌芍找蚬巡坏兄诙还俦痘瘢以庵匦蹋烙谟小5钡亍傩丈罡衅涞拢嵊诤贾菸縻銮排稀笕肆⒈庠弧我迨课渌芍埂�

这才是武松故事的真实版本,武松不是山东人,不是什么武大郎,至于打死没打死过老虎那就无法考证了。不过古人精通于武艺,徒手打死老虎我认为很正常。现在的人身体主要是用脑,身体都退化了。“

李慕菊笑道:“我现在就已经到了武松的程度了,一拳打死一只老虎不在话下。你提到的历史上真实的武松确实是忠良之辈,怪不得水浒里面他的笔墨很多,写的都很精彩。”

顾飞笑道:“下面该说重头戏了,那就是小说里武松的哥哥武大郎,还有武松的嫂嫂潘金莲。”

李慕菊笑道:“这两个人知名度高,在水浒和里面都提到了。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两个人?”

顾飞长叹一声,“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却跟书里面的相反,最冤枉的就是这两个人了。一只蒙受着别人的嘲笑和羞辱,死了也不安宁啊。”

在小说《水浒传》和中,武大郎被描写成“三寸丁,谷树皮”的丑陋形象,随后,武大郎更是窝囊废的代名词。而在清河县,在武氏家族中,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与《水浒传》和完全不同的故事。相传,武大郎少年时因家境贫寒到潘家染坊做徒工。潘掌柜见武大郎聪明好学、人品正直,起了惜才之心,资助武大郎读书,还把爱女金莲许配给了武大郎。武大郎在明初永乐年间中了进士,曾任山东阳谷县令。在任时,武大郎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

武大郎的一少年同窗,赌博败家,又遭火烧了房屋,无奈到阳谷投奔武大郎。武大郎安顿同窗住下,又悄悄差人到清河为同窗修屋置田。同窗在阳谷住了一段时间,见武大郎一直不提资助之事,不辞而别。回家路上,他编排了一段污蔑武大郎的故事,见人就讲。等他回家看到武大郎为自己修盖的新房时后悔莫及。后来,他编排的故事被民间艺人四处传唱。再后来,故事被同代的施耐庵写进《水浒传》,并把历史背景移到北宋,由此铸成了武大郎的千古冤案。

顾飞长叹了一口气:“武大郎堂堂一个官员,潘金莲更没有招惹谁,就因为一个同窗的一时误会,编造了武大郎的一段故事,流传了开来。编写这个故事的同窗才是最可狠之人,武大郎不愿意张扬,暗地里偷偷的做好事,却被人误会,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这个同窗就算后悔也晚了,小说流传的太广了。我这里可以不是信口胡说,武家那村《武氏宗谱》“文革”时被焚烧,所幸武大郎第24世孙武双福等人,保存下了本支脉的家谱。家谱记载是一致的:他们的祖先武大郎明初随母自山西迁徙至清河县孔宋庄(今日之武家那),配妻潘氏,中年中进士,曾任阳谷县令。

离武家那村3里远的黄金庄是潘金莲的家乡。这里的潘姓人家都知道,他们的老姑奶奶嫁给了武大郎,武潘两家是姻亲。据老人讲,黄金庄是集市所在地,商贩在自家门前摆摊做生意,要收摊位费。但武家的人来摆摊,不但不收摊位费,还要敬烟送茶。上世纪7o年代,一个外地说书艺人在黄金庄开场说书,因说的是武大郎、潘金莲的段子,被潘姓人砸了场子。

这件事情大家可以亲自去河北省清河县武家那村查证一下。

李慕菊说道:“真的没想到,武大郎和潘金莲竟然跟小说差距那么多,后世人往往只是通过小说听来的就信以为真,而历史上真正的人物到底是什么样的?历史记载的好人就真的好么?历史记载的坏人就真的坏吗?现在看来真的是不可信啊。”

顾飞笑道:“正式的史书记载一般情况下问题不大,当然就算是正式的史书很多人物争议也很大,但是野史和小说就不可信了,可信度太低,往往都是古代文人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过的,根本不是纪实的,这里面很多都是参杂着个人的感情的,对谁不满意,怀恨在心,就把谁写成坏人。谁对自己好,就写成好人。所以很多野史和小说不能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