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既然是个合格的母亲,就要担起承认,多生几个,不要浪费了大好资源。
胤礽大悟,继而作腼腆状:“儿子知道了。”胤礽本在焦头烂额之中,实无心再去搞三搞四。再者,与太子妃结婚三周年纪念日还没过,两人精神交流也很舒坦,石家的感情他也要顾及。话又说回来了,多生几个嫡子,也是多一份保障不是?
父子间的情份很好,胤礽也就不去纠结兄弟们羽翼渐丰的事实。既然已经是事实了,生闷气是没有用的,不如想想怎么应对。与父亲继续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互动,正是应对的一个方面,而今天的谈话里又得出另一个应对的加分项,多生几个嫡子。
说来也巧,等他回到毓庆宫。晚间夫妻说话,他媳妇儿居然也说到了这个话题。
淑嘉心里拧着酸汁,嘴里发苦,还要问胤礽:“要大挑了……你……要不要……”
胤礽失笑,一把搂了老婆过来:“你要不要?”
淑嘉瞪眼,左右为难。这表情取悦了胤礽,喜欢她,什么表情都好看,做什么事情都能为她找借口。胤礽此刻心想:嘿,还是有点酸呢,还是舍不得我。
淑嘉期期艾艾地道:“问、问你呢,说、说我做什么。”身上没来由的燥热。
胤礽扳着人往床上一躺:“我倒想,”看着对方有些勉强的笑,捏着淑嘉的下巴,望进带着难过的眼睛,可怜巴巴地说,“可惜汗阿玛不给,夫人就勉强陪我一道胡混了罢。”
靠!
“喂,不带咬人的啊。汗阿玛不给,我只好来烦你的么……”
也许是这烦人战术生了效果,太子殿下造人成功。在被康熙谈话要求他‘努力’之后的第二天,太子妃确诊再次有孕了。
“你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儿?”
月信不至,淑嘉也略有所觉,口上却道:“这不是才知道么?这种事儿,不上两个月,哪能说得准?”
“嘿嘿,要是个闺女就好了。”胤礽觉得儿女双全才是圆满,揣小胖子那会儿是形势所迫,需要个儿子。现在吧,忽然觉得,他想要一个可爱的女儿。夭折过两女,未尝不是太子的一件憾事。
生个女儿吧,这样的人生就圆满了。女儿是小棉袄,贴心又温暖,不像某个已经开始露出不良习性的臭小子,昨天居然拿他那小胖爪子扯他阿玛的脸,一边一只手,往横向拉!
太子君完全忘了,小胖子的这个动作纯属模仿,模仿的还是他。他就是这么拉过儿子的脸的。
——————————————————————————————————————————
胤礽心情好,他的兄弟们的处境却不怎么好。这些兄弟,说的不是即将封王的,而是还在念书的。
康熙爷不知道怎么地,把徐元梦给调走了,入部当差。然后,给皇子们弄了个新老师来。
此君名叫——法海!
这位跟金山寺的那个光头没什么关系,倒与康熙有些关系。他是佟国纲的儿子,康熙的表弟。这位当老师,身上还隐约带着一层‘长辈’的光环,康熙对佟家的偏袒是有目共睹的。这个事儿……有点儿不妙了。
以往,皇子们只要把功课学好,见了老师都不用行礼的,还要老师反过来向学生行礼。遇到一个有礼貌的学生,对老师比较客气了,那可真是侥天之幸了。现在这一个,他向你行礼,你倒是‘坦然受之’试一试。
小皇子们很苦逼。这种情况与弘旦小朋友面临的情况很像,一直有人帮你穿衣服,突然让你自己穿了,不是什么大事吧?依旧觉得心里很委屈、不大适应。
他们的哥哥们却顾不得他们的痛苦,大号的几个忙着试衣服呢。尤其是胤祉,侧室田佳氏的产期又近,称得上是双喜临门。这不,三月初八,田佳氏给他生了个儿子。胤祉喜不自胜,对这个儿子不由高看了一眼。
这一眼看坏了,第二天,孩子挂了……
连名字都没有的小孩子,又在要分封的大日子之前夭折,几天后还是康熙的生日,丧礼就只有非常简单了。虽如此,却给乾东二所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灰色。
康熙的万寿节,自是热闹异常的,大家默契地不提三阿哥次子夭折的事情。把这事儿往心上一放的大概就是荣妃、田佳氏、胤祉都只能算半个。女眷们陪着皇太后开席,席间董鄂氏脸上淡淡的,心里不是不松一口气的,却要表现出悲恸来,又因是万寿节,还不能太过份。这个度掌握得实在是辛苦。
淑嘉识相地不去多招惹她,反多与大福晋说话:“大嫂好了许多,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呢。”
大福晋这两年日子倒好过了些,行事也去了焦躁,恢复了往日的从容:“也是汗阿玛恩典呢。倒是太子妃,又怀上了,才是遇上了喜事呢。”一语双关,还带着点儿俏皮。
淑嘉但笑不语,心里却想,正好给小胖子断奶!
小胖子不知道已经被狠心的妈算计上了,他还乐呵呵的,胤礽亲自领着三个儿子给康熙拜寿。他已经跟着兄弟那一拨拜过了,这回不过是因为小胖子太小,小短腿儿走得慢,他又有点儿被迫害妄想症,非眼盯着儿子不可。
把儿子们领到场地,嘱咐道:“弘暘,打头儿走。弘晰看一下你弟弟。弘旦,仔细着别跌跤,不要怕。”他才溜回来。
出乎意料的,弘旦一点也不怯场,大大方方地跟地哥哥们身后,到了位置站定了,迈着小短腿,与弘晰一左一右站到弘暘旁边,像模像样地给康熙行礼,恭祝他们的祖父万寿无疆。直把康熙高兴坏了!
胤禔脸颊抽动了一下,他儿子弘昱现在还叫保姆抱着上前行礼呢。本就比小胖子小半岁,对于小孩子来说,半岁是小胖子生命的四分之一、弘昱生命的三分之一,你就知道六个月其实是个很大的差距了。又叫老二抢风头了!真是要闪瞎人的狗眼!
闪人眼的非止一桩,比如说,小胖子就被康熙留下来抱着了,真是引人侧目!直到底下人过来上寿进酒,康熙才把小胖子交给乳母。再比如,小胖子压根不要乳母抱,自迈着小方步,晃悠悠地踱到他爹那里跟他爹会合,乳母只能弯着腰跟着,显得矮豆丁气势十足。
太讨厌了!
——————————————————————————————————————————
太讨厌了!
胤礽老大不高兴,老大封王了,宫里喜气洋洋。胤礽还要面上装作很高兴的样子给胤禔道喜!康熙封皇长子胤禔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俱为贝勒、皇八子胤禩为贝子。后面这四个就没有吉号了。大家私下称呼起来,标准的说法就是禛贝勒、祺贝勒,等等等等。
当然,如果你想拍拍皇子阿哥的马屁,也可以尊称一句‘四王爷’、‘五王爷’等。
不过就是有人不买账!
胤禛的脸黑得像锅底,严肃地瞪着来人:“汗阿玛并未封我为王,我今为贝勒……”
马屁拍到马腿上,真是件倒霉的事儿。倒霉催的是,你还不能说他说得不对,还得老实听着。旁边路过一人,你都恨不得把脑袋钻地缝里去……
不严肃的人也是有的,胤禔对于大千岁啦、王爷啦这样的称呼倒是坦然受之。他心里在扒拉着小算盘。封王分府,不但有正在建设中的邸,还有一次性的安家银子二十三万,此外还有京郊不远的庄子数座,又有铺子若干。
胤禔有些手痒,琢磨着,手上有钱了,是不是要修座庙?不能总叫老二讨好卖乖的。就叫报恩寺好了,为汗阿玛祈福用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为什么我点直接发表,它给我抽进了存稿箱子?!!
选秀引发的问题
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话放到康熙三十七年的紫禁城里,似乎不那恰当。许多喜事一齐涌来,也许某一件事对此人是好事对彼人却是坏事,然而加加减减地平均下来,居然有很多人都能摊上个两三件。
首先,秀女大挑。已知的九阿哥、十阿哥是必有个正式的侧室的,这还保不住康熙一时兴起给其他的儿子再添几个侍侯的人。淑嘉虽不用担心,不过在一众有些脸色不太好的妯娌堆里,还是要克制一下不要表现出来的。而据不可靠消息,康熙也有可能再添一二妃嫔。
其次,诸王分封,雨露均沾,乾东五所与乾西的八阿哥处都是喜气洋洋。
再者,八阿哥的大日子也要到了,封爵加上娶媳妇儿,也是双喜临门了。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集体怀孕’事件了。说来也怪,这一年年初,从太子妃到三福晋,还有五阿哥的侧室刘佳氏,前后脚地诊出了身孕来,实实在在地为皇宫平添了几分生气。
在这样喜庆的时光里,秀女大挑的复试开始了。通常来说,皇子福晋,哪怕是太子妃,对于大挑这事的事情也是没什么发言权的。淑嘉只是每天到宁寿宫的时候,听大家说起,今天看了正黄旗的秀女,模样儿倒好,明儿再把她们看一回,定下留宿的名单,云云。
她倒不甚在意,只要自家后院不起火,怎么着就成。她还有一虑:如果真指了人来,也是要放到撷芳殿那里去的。她管不着后宫分配什么样的人给她,撷芳殿离得又远,所谓天高皇帝远,一个不留神怕不就要出差错?如今短时间内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可不就放松了么?
留神听佟妃向皇太后报告:“这回秀女人数不少,可挑拣得也多,外头王府里适婚的孩子倒是不少,也要拿人来配。初定了两百一十三人留宿查看,满洲一百零七人,蒙古五十四人,汉军五十二人……”
汉军旗果然前途黯淡的哩!
皇太后听得很认真,又问:“内里可有宫里主子的姐妹亲戚?”有时候这样的候选人不当妃子也可以指到王府等处当媳妇儿的。宫妃们在宫中的表现,直接影响BOSS对其家教的评判,这个评判可能会影响一家子人的前程。
佟妃的堂妹就在其中,大大方方地说:“奴才的堂妹,佟国纲之女也在其列。”
皇太后又问淑嘉等孙媳妇:“你们呢?可有姐妹亲戚待选的?”大福晋拿眼睛看淑嘉,淑嘉道:“近支的还没有,再远一些儿的我们还年轻,也闹不大清楚呢。”大福晋这才道:“我们这回也没什么熟人。”三福晋、四福晋、五福晋、七福晋本次也无近支在选。
皇太后有点遗憾地瘪瘪嘴,几个孙媳妇她看着都不坏的,要是家里有姐妹就好了。却不知几个孙媳妇不免啼笑皆非,当初她们参选的时候祖宗八代、街坊四邻差点儿没叫都翻出来,这才多久啊,皇太后就忘得差不多了。
德妃轻声道:“这回的姑娘有点儿多了,怕住不大开呢,房舍得仔细筹划了。”可不是,空出两所宫殿来给秀女们住,一座要住上百号人呢。
不过这不是淑嘉要头疼的,她乐得旁观。皇太后是没有主意的人,她就适合当个橡皮图章,很适时地发问:“你们怎么看的?”
妃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插话,惠妃道:“要不就把年纪小的先留了牌子,叫她们明年再来。”
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宜妃倒宁愿再多看一看,除了九阿哥,她还希望给五阿哥再添一侧室,此时反说:“不如再叫进来看一回,拣略有不足的撂了牌子。不然今年留的人,过三年又回来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