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霸主(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晋文向他描述的工业化前景是非常美妙的。有了化肥厂,全省的粮食产量能够轻而易举地实现翻番,困扰北方省多年的饥饿问题将得到解决。有了水泥厂,道路和住宅的建设都能够加速,北方省的城乡面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机械厂,北方省将能够自己生产柴油机和水泵等农业机械,不再需要花费高额的外汇从国外进口了。

    形成这些工业能力,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一个贫困落后的非洲国家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业成就。

    不需要20年了,只需要给我5年时间,我就能给选民们一个奇迹般的北方省哈罗雷兴奋得眼睛里都要放出光芒来了。

    在哈罗雷高兴的同时,站在周围的各厂代表们也都在强行地压抑着内心的喜悦。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套1万吨级的小化肥设备居然能报出80万美元的天价,这不是把白菜当成猪肉卖了吗?

    买的人觉得便宜,卖的人觉得贵,这就是传说中的双赢了。

    此次的报价原则,是林振华在出国之前就与朱晋文商量定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各种设备在国内的销售价格乘以2,然后把人民币三字换成美元。一套小化肥设备,在国内满打满算也到不了40万人民币,但到了这个展会上,它的价格就是80万美元。

    “小林,你说咱们这样报价,合适吗?太黑了吧?”一位企业的销售代表偷偷地对林振华说道。

    “黑吗?要不你去跟朱司长说说,你们那套设备降价80。”林振华说道。

    “那可不行”销售代表急了,“你们都能这么黑,凭什么我们不行?”

    林振华呵呵笑道:“这不叫黑,这叫做合理利润。你没看这位黑大叔脸上乐得都黑里泛红了?”

    这一次参加装备展的中国企业,也是搭配得非常合理的。汉华公司的主打产品是化肥设备,其他一些企业则分别生产各种机床、发电机、水泥厂设备等等。总体来说,一个解决方案中间所包含的所有装备,在这个代表团里都能提供。朱晋文与哈罗雷签下的这个订单,最终是要分解到各家企业去完成的,谁都能捞着一块肉吃。

    最为难得的是,中国代表团不是简单地提供装备,而且向缺乏工业建设经验的客户提供完整的建设方案。西方厂商的做法是不卖对的,只卖贵的,而中国代表团恰恰相反,所推荐的所有装备都是最经济适用的。

    “整个项目总金额,1140万美元,略微超出了一点点。”朱晋文算完之后,用抱歉的口吻对哈罗雷说道,“你看,主要是有些设备是为你们量身定做的。比如这台低热值燃烧炉,主要是考虑到你们当地产的煤炭热值比较低,用普通的锅炉难以产生指定的压力……”

    “我明白。朱先生,你完全没必要解释,事实上,你们为我们提供的方案是非常适合我们的,而且充分考虑到了我们的支付能力。”哈罗雷感激地说道,“像你们这样服务周到的供应商,在全世界也是找不到第二家的。”

    “呃……其实我们做得也很不够。”朱晋文觉得有些脸红。他给哈罗雷提供的,可都是国内的淘汰技术啊,有些设备甚至于就是各厂的积压产品,放在仓库里好几年,只差被当成废铁卖掉了。现在一张嘴就跟人家要几十甚至上百万美元,人家还千恩万谢,这让朱晋文情何以堪啊。

    “朱先生,我想……”哈罗雷支支吾吾地问道,“我想问一下,按照你们的方案,除了这1140万美元的设备之外,我们还要不要支付其他配套设备的费用?”

    朱晋文点点头道:“这是肯定的,我们销售的只是设备本身,配套肯定是不含在内的。”

    “什么”哈罗雷慌了神,他想起日本西乎公司的伎俩了,一台5万美元的机床,要配上7万美元的稳压器,这不是坑人吗?

    “朱先生,你能不能再帮我算一下,我们还要花多少钱来购买配套设备?”哈罗雷问道。

    朱晋文皱了皱眉头:“这个可不好说,这取决于你们国内的价格吧?这个配套,主要是土建工程,你们国内建房子是什么价,我可不太清楚。不过,就一个单层厂房,我估计花不了多少钱吧?”

    “你是说,这些配套不是要购买你们的产品?”哈罗雷问道。

    “当然不是,所有需要购买的产品,都在这个清单里了。只要你们把房子建起来,把电线拉好,装上我们的设备,就可以生产了。”朱晋文说道。

    “难道不需要别的什么,比如说,在你们的清单里,有台精密磨床,要不要为它配上一个稳压电源?”哈罗雷启发道。他倒并不是真的想买稳压电源,而是想通过询问这方面的价格,看看中国人在提供配套方面是什么样的态度。

    卫景文在旁边听不下去了,直接插话道:“我觉得用不着吧?你们当地也没什么高耗能的工业项目,电网应该是比较稳定的。当然了,如果你们心疼设备,愿意给机床配上稳压电源,也是可以的。至于规格嘛,我觉得有50千伏安的应当足够了。”

    “那么,这种50千伏安的稳压电源,需要多少钱呢?”哈罗雷继续问道。

    “这个花不了多少钱。”卫景文道,“你实在想要,我利用业余时间给你绕一个吧,不会比市面上卖的差。你出个材料费,也就是200块钱吧。”

    林振华在边上捂着肚子直乐,这位卫老师实在是太实诚了,他做技术是把好手,但如果让他去做经营,非得把企业赔得当裤子不可。不过,林振华也没去制止卫景文的话,一个稳压器的确不是什么大钱,就让卫景文用他的真诚感动哈罗雷一回吧。

    “朱先生,现在我完全相信了,中国人的确是我们非洲人最可信赖的朋友。”哈罗雷握着朱晋文的手,由衷地说道。

    涉及到签合同这方面的事情,朱晋文可不擅长,高祖兴安排了两名外贸部的工作人员负责与哈罗雷进行洽谈,撰写具体的合同文本,还有涉及到运费、保险费、预付款之类的事情,这都是需要专业人员来处理的。

    在哈罗雷带着随从们兴高采烈地离开时,林振华对他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哈罗雷部长,请回去告诉非洲兄弟们,中国人来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非洲海岸架起几台机床就可以奴役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哈罗雷道:“林先生,你放心吧,我用不着等到回非洲去,我马上就可以去告诉我的朋友们。这一次和我们同机来法兰克福的,还有非洲很多国家的工业部长,他们的情况和我们是一样的,我这就去告诉他们,中国产品才是最适合我们的,中国人才是非洲人最好的朋友。”

    哈罗雷的确有着非洲人的憨直,他也不避讳什么,直接就在展区里向自己的黑人兄弟们展开了广告宣传。非洲各国搞工业的这些人大多和哈罗雷一样,是在欧洲留过学的,互相都有一些联系。听到哈罗雷绘声绘色地介绍自己如何用区区1000万美元就买到了全套工业装备,大家都心动了,纷纷从展厅的各处向着中国展区涌去。

    “高部长,不行了,我们招架不住了”朱晋文满头大汗地向高祖兴求救。在他的身边,挤满了非洲、西亚、南亚以及太平洋小国的客商,他们有些人是像哈罗雷一样需要全套的工业装备,有些则是需要某个行业的单件装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囊中羞涩,西方大公司的装备对于他们来说,是绝对的奢侈品。

    高祖兴也没见识过这样的场面,不过,他毕竟是部长,有些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心理素质。他迅速地交代手下去租了几间会议室,然后把客商们都带到了会议室里,分门别类地安排人予以接待。

    朱晋文有在地方经委工作的经验,自然是负责向客商们介绍全系列的解决方案。有了给哈罗雷讲课的经验,他的讲授更加有条有理了,把他的讲话记录下来,几乎就是一本如何穿越到明朝去建立一个完整工业体系的教科书。听完他的讲解,就不用再看《临高启明》了。

    其他厂商的代表们则负责向有专项需求的客户介绍本领域的装备情况。涉及到化工设备方面,自然就是林振华和韦东齐的任务。在这方面,韦东齐的知识远比林振华要丰富得多。


230 韦东齐的舞台

    230 韦东齐的舞台

    站在会议室的大黑板前向各国采购商们介绍着化工机械产品的韦东齐有一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感觉,本来以为此生已经与化工无缘了,谁知,林振华却给了他一个更为宽广的舞台,让他的人生能够再一次绽放出光彩。

    韦东齐从石化机跳槽到汉华重工,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在这个过程中,谢春艳、范世斌等人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韦东齐是50年代的大学生,学的就是石油化工专业。大学毕业之后就分配到了石化机工作,见证了石化机的辉煌与落寞。石化机放弃压力容器转产冰箱的时候,他也在暗地里偷偷地落过泪,但并没有动过要跳槽的心。他已经是奔五的人了,再熬上十几年就要退休,不想再折腾了。

    听到汉华机械厂从泰国拿到四套大化肥订单的消息,韦东齐的心里酸溜溜的。10万吨级的大化肥设备,在韦东齐的眼里,勉勉强强算是一个值得去施展一下身手的项目,可惜这个项目不是他的,而是范世斌的,他只有看热闹的份。

    韦东齐与范世斌学的是相同的专业,又在同一个系统工作,私交不错,相互之间也比较了解。韦东齐的专业水平比范世斌要高,这在轻化厅系统是公认的,范世斌自己也承认。可是,现在范世斌在轰轰烈烈地玩大项目,他韦东齐只能去设计个冰箱拉手之类的小玩艺,这让韦东齐如何能够接受。

    上一次林振华带着范世斌等人去石化机拉走闲置设备的时候,像是不经意一般向韦东齐撂下一句话,说未来要去中东卖炼油设备,这一句话,就把韦东齐心里早已熄灭的火焰又给点燃了。

    林振华走后,韦东齐度过了若干个不眠之夜,终于耐不住性子,私下里跑去找范世斌打听,汉华机械厂是否真的有搞炼油设备的意向。范世斌早已得了林振华的密旨,也不更多废话,只是把韦东齐带到浔阳化工设备基地的土建现场去亲身感受。

    规划中的容器车间此时还刚刚在挖地基,但韦东齐从那地基的面积和深度就能够看出来了,这座庞大的车间,绝不只是为10万吨化肥设备准备的,林振华的心比他想象的还要大得多。

    “老范,你们林经理不会是想重新拣起11万吨乙烯的项目吧?”韦东齐怯怯地问道。

    11万吨乙烯,是韦东齐年轻时候的梦想,也是他心中的痛。早在70年代中期,国家在引进三套年产11万至30万吨乙烯设备的同时,开始着手安排乙烯成套设备的国产化。当年血气方刚的韦东齐也被国家计委抽调到了东北,参加国产化攻关。

    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攻关小组的工程师、技术员和工人们没日没夜地奋战,向着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突进。然而,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的难题多得像一座山一样,而攻关小组能够得到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却非常有限。乙烯裂解炉的焊接工艺和相关装备,乙烯三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