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流御弟 [校对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子奋力呼救,没想到才喊了两声,就见有绳索扔了下来,女子拉着绳索爬上井口,见是一个陌生的男子,友好地看着她。女子道了谢,转身要走,男子的一句话却把她留了下来。”

“男子说了什么?”朱允炆突然问道。

沈洁微笑道:“男子说,我昨天路过这里的时候,看见你跳了进去,我知道这是口枯井,你死不了。女子生气道,为什么当时不救我,男子笑道,你若一心求死,我救你上来,你不但不会感谢我,还会继续寻死,女子想想,觉得男子的话没错,男子又说,所以我守在这里,等你呼救时再救你。其实我也寻过短见,我以前是个书生,读书非常用功,希望有一天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却因为大哥犯了事,受了牵连,取消了我乡试的资格,我当时真的觉得天空一片灰暗,再没有活路了。”

“后来呢?”见沈洁停顿了一会,朱允炆催道。

“那女子也问,后来呢,书生说,后来我上吊自杀,却没死成,活过来后便接手了大哥的生意,才发现原来人生不是只有考取功名一条路。女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是啊,天底下也不是只有书生一个男人。”

“女子后来嫁给那个男子了吗?”朱允炆忽然很八挂起来。

“女子嫁给什么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走出了井口那一小片天。”沈洁望着朱允炆,意味深长地继续说道:

“人们往往觉得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珍惜拥有的固然没错,但任何一个东西都不是生活的全部,天,是由无数个井口组成的。”

第146章 灵璧大战之劝降

朱隶站在看守平安的营帐里。看着虚弱无力地躺在床上的平安。

军士报告说,平安拒绝进食,已经三天了。

“平将军想明白了南军失败的原因了吗?”朱隶好整以暇地问道。

平安连哼都没哼,就像朱隶根本不存在,连空气都不是。

“末将问得多余了,平将军当然想明白南军失败的原因了。”平安的反应早在朱隶的预料中,朱隶不在意,自顾自坐在桌旁,给自己倒了杯茶。

“民间有句话,不知道平将军听说过没有,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皇上真算不上是个好统领。”

平安不屑地哼了一声。

“灵璧之战,表面看上是南军中了计,皇上误将徐辉祖兵力调回,致使前方兵力、粮草均不足,以致大败。实际上,末将认为,南军灵璧之败,败在了朝廷没有一个运筹帷幄的统帅,出兵无计划。无重点,无连贯性。”朱隶边说边暗暗观察着平安的表情,见平安虽然还闭着眼睛,表情却认真起来。

“其实,从削藩一开始,朝廷就存在这个问题,而且越来越明显,削藩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出现了问题应该如和解决,朝廷并没有一个人做一个这样的预测,也没有人事先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出现问题,就单一的解决问题,既没有连贯性,更没有统一性。开始可以用轻敌,看问题不透彻解释,可是靖难打了快三年了,从战役伊始的连续撤换统帅,到灵璧分不清轻重缓急,轻易中计,朝廷仍然没有一个全盘观念,这只能说明,朝廷没有一统全局的能力。”

平安的鼻子里又哼了一声。

“用好人来形容皇上太笼统了,皇上确实是个好人,但好人不一定适合做皇上,朝廷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根本原因是因为皇上不具备他应该具备的威慑力、号召力和凝聚力。致使民声不通、政令不达,皇上身边的几个辅臣,对皇上的衷心不可否认,却都不是治国的奇才,只知万事躬亲,却不懂拉拢指挥身边的武臣,整个朝廷如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国家在这样的皇上、这样的朝廷手中,失败是必然的,今天败在自家人手里不算什么,他日若败在外族手中,就是亡国。”

朱隶站起身来:“社稷为重,民次之,君为轻,平将军可否给自己一年的时间,看看当今皇上与燕王到底谁执掌大明朝,对社稷,对民众更有利。若一年后平将军仍然选择慷慨赴死,末将定将成全。”

说罢,朱隶并未停留,转身出了营帐,该说的他都说了,平安这样的老臣,相信他听得懂,如果依然坚持一意孤行,非要愚忠,朱隶也没有办法。

掀开帐帘,朱隶一眼看到燕王正默默地站在帐外,不禁一愣,方要开口,燕王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转身走了。

朱隶连忙跟上。

“朱允炆如果有你这一番见识,本王也不会有机会起兵。”走在前面的燕王沉声说道。

朱隶没说话,如果当时他辅助朱允炆,燕王确实没有起兵的可能,不过,就算朱允炆一开始依赖他、信任他,一旦国家稳定下来,免不了还是会杀他,皇上是不会允许一个比他能力强的人活着的,这是必然。

朱元璋一直想杀他,就是出于这个理由,倒不是因为朱元璋认为朱隶比他强,跟朱元璋这个大学生比起来,朱隶顶多是个初中生,但和朱允炆这个小学生相比。朱隶就强多了。

燕王呢?朱隶看着燕王的背影,燕王算是个高中生了,而且是即将进入大学的优等生,朱隶相信燕王最终,将是一个比朱元璋更优秀的大学生。

燕王也没有在说话,他一直在沉思朱隶对平安说的那一番话,朱隶是个军事奇才已不可否认,燕王没想到朱隶在治国理论上,也很有一套。

两人默默地向山上走着,从这里向下俯瞰,是著名的乌江,一千八百多年前,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就离这里不远。

“为什么把沈姑娘送到皇宫去了?本王接到你的信,立刻派人去追,但没追上。”燕王走到一处悬崖,面对着滔滔的乌江,沉声问道。

朱隶站在燕王的身边,想象着近两千年前项羽别虞姬时的悲壮场面,心生感慨,听到燕王的问话想都没想,很自然地说道:“猜到四爷会担心沈洁的安危。派人阻拦,所以晚送了半个月的信。”

“你不担心沈姑娘的安危吗?”燕王显然听出了朱隶话出自真心,语调微微缓和了一些,当日收到朱隶的信,称请左都督徐增寿将沈洁接到皇宫。燕王立刻遣冯三虎漏夜返回北平,想阻止此事,将沈洁孤身送进皇宫,一旦身份暴露,后果不堪设想,朱隶到底怎么想的。

不料几天后冯三虎回报说徐增寿已经带着沈洁走了半个多月,追不上了。燕王听后大发雷霆,朱隶也学会先斩后奏了!!

然而一个多月前燕王看到朱隶一身疲惫地回来,递给他的却是一张南下的资料图时,窝了几个月的火瞬间消失了。沈洁的事也一直没问,直到今天,听到朱隶劝降的一番话,才把沈洁的事情重新提出来。

“很担心,但这事也只有沈洁能做。”朱隶的思绪仍在两千年前徘徊,顺口回答。

“你是担心本王破城后伤害朱允炆的性命,让沈洁呆在朱允炆身边,想让本王有所顾忌?”燕王终于将心中的不满说了出来。

顾忌?朱隶听得心中一惊,立马收回了思绪,坏了,这事考虑得太不周全了,让沈洁去皇宫的计划早在三年之前就定下来了,可惜这其中的原因不仅不能对燕王说,就是说出来,燕王也不会相信,不说原因,燕王当然会有此误会。

朱隶心思一转,侧过头微笑地看着燕王:“当日王爷曾说过,如果破城,朱允炆由阿四负责,王爷对阿四从未失过信,阿四怎么会用沈洁来掣肘王爷?!送沈洁进宫,是阿四觉得应该在宫里安排个人手,以便将来攻城之时,内外有个照应,而这个事情,交给沈洁最合适。”

燕王闻言暗暗吃惊,靖难打到现在,燕王也是走一步看一步,虽然他对胜利充满了信心,但他很清楚地知道,光有信心是远远不够的,一天没有迈进南京城,就一天不能妄言此战结局。而朱隶将沈洁送进皇宫时,燕王还没有想到绕开济南,直赴南京。

朱隶确实是目光远大,一步一步都做好了计划。

他怎么能想到朱隶虽然对靖难的过程一无所知,却对靖难结束的时间知道得清清楚楚,更想不到预测未来的能力是朱隶在明朝最大的优势。

“把燕飞留在南京,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朱隶心中苦笑,将燕飞留在南京,纯粹是为了燕飞身体考虑,但燕王此时这样问,朱隶却不得不点头。

“小四,你认为我们很快就能打到南京吗?”燕王问的轻松,朱隶却听出燕王声音中微微的颤抖,可以想像他心中的期望。

“四爷,阿四这一圈走回来,知道民众最盼望的一件事情,就是结束战争,他们并不在乎谁来当皇上,京城中也是一样,没有人愿意再打了,灵璧一战,朝廷已经大伤元气,短时间内没有能力征集军队与我们对战。只要我们能够尽快攻到南京城下,这场战役是该结束了。”

如果历史不会改变,燕王进京不过是几个月以后的事,朱隶当然能肯定。

燕王闻言兴奋地拍着朱隶的肩膀,充满豪情地说:“明天大军继续南下,目标淮安。”

***

淮安距离灵璧两百多里,隶属凤阳,由朱允炆的姑父,驸马爷梅殷驻守。朱元璋驾崩前,曾嘱咐过梅殷,让他辅助年幼的朱允炆。

梅殷是朱元璋次女宁国公主的驸马,汝南侯梅思祖的从子,所谓从子,即梅思祖哥哥的孩子。梅殷十几岁便跟着梅思祖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同徐辉祖一样,梅殷也是一位难得的将才,而朱允炆对待梅殷,也如同对待徐耀祖一般,始终没有将他派往前线。

宁国公主是燕王疼爱的妹妹之一,也许是因此原因,朱允炆不愿意看到燕王与梅殷对战沙场。

翌日一早,两支队伍同时出发,燕王、朱隶带领大军渡乌江,直赴淮安。

张辅带一万人押送灵璧降军回北平,同时送信给仍在北平四周担任保卫任务的朱高煦,通知他南下,北平的保卫任务,暂时就由返回北平的张辅接任。

平安躺在马车里,也在遣送回北平的降军当中。

朱隶的一番劝降,终于起了作用,当天晚上,军士报告说,平安将送进去的食物都吃了。

“王爷有令,善待平将军。”朱隶特意吩咐道。平安那臭脾气,不特意吩咐守卫军士,到不了北平就有可能被整死了。

***

“小四,你觉的驸马爷梅殷对我们会是什么态度?”燕王骑在马上,问并肩而驰的朱隶。

“不会打,也不会降。”梅殷这个人朱隶从徐增寿的口中了解过,武将出身,不苟言笑,肯打硬仗,很受朱元璋赏识。

“为什么不会降?”燕王感兴趣的问道。

朱隶沉思了片刻,说道:“梅殷只是梅思祖的从子,可以想象在梅家必然会受到梅思祖子女们的排挤,他表现得越出色,梅思祖的子女们就会越嫉妒她,因而养成了梅殷冷淡、孤僻的性格,这个性格的人遇到真正赏识他的人,必然会感恩图报。

朱元璋正是充当了这一角色,不仅赏识他,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还临终托孤,将朱允炆托给他,这样的人当然不会投降。”

“嗯,”燕王的点点头,“为什么不会打呢?”

朱隶嘿嘿笑了:“因为公主的原因吧。”

燕王也笑了,宁国公主小她四岁,是燕王在皇宫有限的几年中相处最好的几个妹妹之一,一直到靖难之前,他们一直还有书信来往。

梅殷不会降是可以肯定的,不会打,朱隶和燕王心中都明白,这只是他们的希望,梅殷是否会出兵,全在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