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听到销售计划没有完成,赵总顿时来了气,拍着桌子,大声喝道:“他还有脸向我要奖金?95%?为什么不能100%呢?你叫他马上给我写一份一万字的检讨,明天早上交上来!”
果然,电话中李四的声音已经发抖了:“好、好,我写、我写。”
放下电话,张秘书“扑哧”笑了起来,其实,办公室里根本没有赵总,赵总刚刚出差了,要一个月才能回来,赵总的声音是张秘书捏着鼻子装的,想到李四今晚熬夜写一万字检讨的惨状,张秘书暗笑不已。
第二天早上,李四毕恭毕敬地把检讨书交给张秘书,让他转交给赵总。李四刚走不久,张秘书就把检讨书烧了……
(题图、插图:安玉民梁丽)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03月 TOP 故事会
故事会 》》》 2008年第13期 3分钟典藏故事 作者:佚名 字体:
向鸡蛋敬礼
在物理课上,老师正手拿一个鸡蛋给同学讲授力学,他说,把一个鸡蛋放在一只手的手心里,如果不用指甲抠,任凭你的力气再大,也无法将这个鸡蛋握碎,同时他还继续说:古代武士就是依靠这种手攥鸡蛋的方法来练习拳术的,如果谁能手里攥着一个鸡蛋攻击敌人,成功击中敌人而鸡蛋不碎的话,那么,此敌人肯定会被重创。
讲台下,全体同学一起欢呼,争相表示要学习古代武士的精神。
这时候,一个女同学突然站起来,向老师质疑:“我们为什么只重视拳头的力量、却忽略鸡蛋的意义呢?同样一个鸡蛋,如果为凶悍尚武的拳手所用,就成了杀人致命的武器,但是,鸡蛋首先应该是一种食品,一个美食家和一个刽子手站在一起,我们更欢迎哪个呢?”
课堂上顿时安静下来,老师两眼呆滞,无言以对……
下课时,不知谁在黑板上留下这样一句话:“伸开握紧的手掌,向鸡蛋敬礼,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力学!”
(作者:李开崖;推荐者:阿彬)
猫眼如此大
一位在小学教语文的女教师经常带学生的作业回家批改,有一次,她看到一个学生是这么描述他家的宠物猫的:“我家猫猫的眼睛非常大,我拿馒头一比,它的眼睛比馒头还要大,真是太大了。”女教师看了,笑得直不起腰,她在那篇作文后加了这样的批语:“猫眼大过馒头,太夸张了,观察动物要细致,请改正。”
过了几天,那学生的母亲来到了女教师的家,她说:“老师,您错了,我家孩子说的馒头,指的是旺仔小馒头,您的评语让他难过了好几天呢。”
成熟未必正确,稚嫩未必谬误,思维定势会让我们作出50%的错误判断。
(作者:但 纯;推荐者:向天歌)
装修字条
老王买了一套二手房,邻居们早已入住多年,老王几经思量,便用极其温和的口气写了一张字条,写明装修时间和“多有打扰”、“多多原谅”之类的话,并留下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复印多份后贴在每层的楼道里。
开工没两天,电话纷至沓来,全都是埋怨、责怪老王家的装修影响了他们正常生活的,老王不得不低声下气地道歉,又立刻跟包工头联系,并经常来现场“督阵”……终于熬到装修结束,老王想,我几乎把每个邻居都得罪了,该如何和邻居们重新修好呢?
可出人意料的是,邻居们的电话依然纷至沓来,可这回的情形却大不相同了:有邀请他打麻将的,有因为要买一个空调而请他出主意的,老王俨然已成为邻居们的老友,更出人意料的是,不久后,他被全票推举为单元里唯一的业主代表……
这一切让老王如坠梦里,后来一个邻居道破了其中的玄机:老王来之前,单元里的住户都是各扫门前雪,互不相识,老王装修时贴的字条让大家都认识了他,通过装修时和他打交道,大家都觉得他为人很真诚,于是才一致选了他……
(作者:刘晓先;推荐者:老北)
老 等
生活在黄河边上的人,都知道有一种水鸟叫“鹳雀”,可它又有一个不太文雅的名字:“老等”。
一天,一个作家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了如此一番景象:鹳雀们正在捕食,它们的队形很是分散,每只鹳雀的间距大约有三四米远,显得零零落落,但又互不干扰。它们久久站在水渚边,默默而又耐心地在等待,几个小时一动不动,不论惊涛拍岸,还是细流缓动,甚至河面上穿梭来往的船只,也丝毫影响不了它们的耐心。
那个作家恍然大悟:这就是为什么把鹳雀称之为“老等”的缘故了,他不禁感叹道:多少年过去了,一代代的鹳雀依然在黄河边耐心地等待,它们没有一点点寂寞,鹤雀的子孙们也因此有了一笔宝贵财富:只有坚韧不拔地耐心等待,才会等来灿烂明媚的早晨!
(作者:张达明;推荐者:默默)
(本栏插图:安玉民梁丽)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03月 TOP 故事会
故事会 》》》 2008年第13期 一面之交 作者:刘黎莹 字体:
我和李军是多年的酒肉朋友,我们在一起时,除了喝酒以外,是从不谈生活中的任何问题的。那天,李军又打电话让我去喝酒,喝酒的时候,我发现酒桌上的几个人全不认识,李军说全是他的好朋友。当时,虽然李军做了介绍,可我一个也没记住他们的名字。席间,李军这家伙一个劲地吹,把我吹成了大老板、亿万富翁,还硬是从我上衣口袋里掏出几张名片,顺手分发给在座的每一个人。这个晚上大家都喝得很尽兴,喝完,是李军让他的一个朋友开车把我送回家的,我当时迷迷糊糊地在车上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后就什么也不记得了,我当时做梦都没想到那个送我回家的人有一天会忽然来找我!
那天我听见有人在敲门,声音不大,时断时续的。我从猫眼里往外看,见是个男人,有点眼熟,但又想不起在哪见的面,不过有一点我敢肯定:这个人和我并不是很熟悉。
我隔着门问他:“你找谁?”
他迅速说出了我的名字,他说他是李军的朋友,我一听只好开了房门。他说:“那天你喝多了,是我把你送回家的,你还记得我吧?”
出于礼貌,我只好说:“记得。”
其实那天除了李军在酒桌上把我的名片分给他,自始至终我连句话都没和他说过。
看他的样子像是很急,他顾不得坐下,就那么站在我的对面,神色张皇地说:“我一直在打李军的手机,可一直是关机,只好来求你了!”
我觉得这个人很好笑,我和他只不过一面之交,他竟登门来求我办事,可我碍着李军的面子,再加上他那晚送过我,便装作很热情地问他:“你要我帮你做什么呢?”
他马上脱口而出:“你能借我十万元钱吗?”
乖乖,他真把我当作亿万富翁了!我连他姓什么都不清楚,他竟开口向我借十万,现在社会上骗子这么多,我凭什么相信他呢?也许他发现我一脸的不悦,马上解释说:“对不起,我实在是没办法了,我因为在外边打工,把我女儿留在老家让我母亲看着,不料女儿被车撞了,撞坏了肾,急需换肾,好不容易有了肾源,可我手里的钱实在凑不够,我借了一部分,可还差十万实在没处借了……”
我不等他说完,就拿出手机,给李军打电话,李军的手机果真一直在关机状态。会不会是李军和这家伙联合起来骗我?为什么平时李军的手机不关、现在却关了呢?看样子他还想作进一步的解释,而我却一脸的不耐烦了,我说:“我刚好最近生意不顺,真的没有钱,不要说十万,就是一万我也拿不出来。”说完,我就做出送客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悲伤地站在我的对面,眼睛久久地凝视着我,然后,竟有两行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在那一刻,我几乎被他的眼泪打动,如果他再坚持用那种悲伤的眼神凝视着我,哪怕只是再维持一小会儿,我可能就会答应他的请求了,可是,遗憾的是他没有再坚持下去,他朝我客气地点点头,就走出了我家的房门。
那人走后,我再一次拨打李军的手机,依然是关机,我要是知道李军的家在哪儿,我一定会找到他问个明白,可我平时和他很少联系,除了打电话别无他法。我不安地坐在沙发上,没心思干别的。不久,我的老父亲从外边下完象棋回来,看我像是有心事,就问我,我便把那个陌生人借钱的事说了,父亲听完,说:“我觉得这人不像是个坏人,他可能真的是女儿有病,你要想法再在朋友圈子里打听一下李军的家在哪儿,然后你要去找一下李军问个清楚。”
我说:“我为什么要这么关心这件事呢?我和这个人只不过是一面之交。”
父亲沉吟片刻,缓缓地坐下来,随后就给我讲了个“一面之交”的故事。他说,早些年有一个做小生意的人去乡下亲戚家喝喜酒,喝完回来没几天,又到一个乡下小镇上去做一笔生意,一共去了五个人。吃饭的时候,饭店跑堂的小伙子进来倒茶水,小伙子对其中的那个生意人看了又看,当时那生意人也没在意。过了一会儿,生意人到院落里解手,那个跑堂的小伙子跟过来,悄悄对他说:“你快跑吧,再不跑,过一会儿你就没命了!”
生意人一脸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要告诉我?”
跑堂的小伙子说:“前些日子你在亲戚家喝酒时我们有过一面之交啊!”生意人仔细端详这个小伙子,这才想起在乡下亲戚家喝喜酒时确实见过这个人,那真的仅是见过一面而已,点点头,连话都没说一句。生意人想了想,说:“我去告诉屋里的几个朋友,一起走。”跑堂的小伙子说:“不,你不能回刚才的房间了,你必须赶紧离开这里!”
生意人原本想把这消息告诉同来的几个人,但又怕这个跑堂的说话不实,或者是和他恶作剧、开玩笑,那样的话一起来的几个朋友就会笑话他,所以,生意人将信将疑、迟疑不决,可小伙子显得十分焦虑,一个劲地催他:“你快走,快走!你要是不信,可以过一会再过来看看!”
就这样,生意人只好一个人先走了,他在小镇的街头转了好几圈,越想越觉得那个跑堂的是在耍他,就再也不想在街上闲逛了,于是他就回到了刚才吃饭的小饭店,一看,吃饭的包间里血流成河,几个同来的生意人全被砍死了……
我问父亲:“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父亲看着我,看了半天,一字一句地说:“千真万确,我就是那个被救的生意人啊!”
我明白了父亲的意思,我说:“这几天我正在忙一笔生意,实在不能耽搁,过几天我忙完了,一定会过问这件事的。”
三天后,我忙完了手头的生意,便又找出李军的手机号,想打电话问问他,如果那个人确实是女儿有病,我准备把钱汇给他。不料这次一打就通了,我在电话里说了我的想法,李军听罢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那几天刚好我和老婆吵架,一气之下我就在外边混了一段日子,我怕老婆找麻烦,一直没开机……其实当时他实在是走投无路,他连续几天四处求人借钱,甚至向几个仅有一面之交的人借,因为他听爷爷讲过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