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逐一考察各种实体;他显得只是把各种不同的实体一一列举出来加以考察,而不是把它们组织在一个系统里。这些实体里面主要的有下列三种:一,“感性的可感觉的实体”

    ②按照那个具有一种质料的形式,这只是有限的实体;这里形式是与其质料有别的。而且是在质料之外的。

    一般地这就构成了有限的实体的本性:形式、外在的东西与质料的分离,对于质料,形式也是作用者,活动性属于形式,——不过此处它乃是外在的,是与质料区分开来的。

    “感性的实体,”亚里士多德说,“是具有变化的;不过这变化乃是使它转化为对方。对立面之一存留着,另外

    ①同上书,第一卷,第七、九章。

    ②“形而上学”

    ,第一二卷,第一——二章;第七卷,第七章。

…… 328

    一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523

    一个则消灭了;这两个对立面之外的第三者,那保持不变、在变化中继续存在着的就是质料。“

    他所说的“主要范畴分为四种,即:(甲)本质上的”——即(理念)

    、目的、简单的规定;(乙)

    “性质上的”

    ,更进一步的特质;(丙)

    “或者量上的;(丁)或者地点上的”。这样就有了这几个范畴:(甲)

    “本质上的发生和消灭”

    ,即一定的存在的发生和消灭;(乙)

    “量上的增加和减少;(丙)

    性质上的变化“

    ——即′πι方面的变化;C F(丁)

    “空间的运动。质料乃是”僵死的基质、主体、“基础,变化就发生在它上面,”质料承受变化。

    “变化乃是自己从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可能的白色变为实在的白色。不是事物偶然地从无中产生;而却是一切都是从一种存在物产生,”

    ——这就是同一性。

    “因此可能者本身就是存在者;”它既然本身是普遍存在着的东西,就带来了这些规定,而不是其一规定产生自其他规定。

    “质料是简单的东西,——可能性”

    ,更确切点说,“仍是同一东西,不过作为对立面;质料在现实性中成为某物,此物也不过是质料按照可能性说原来已经就是它的那个东西。”因此,就设定了:(甲)质料,普遍的存在,变化的基质,它对于各个对立面是中立的;(乙)规定性,相互的否定;(丙)推动者,纯粹的活动性。这样,感性的实体的各环节就显出不同,不过还没有向自身的回归,而活动性则是否定者,它在其自身里以观念的形式包含着对立面(其一被扬弃)

    ,——同时也包含着那将要生成的东西。

    二,较高的一种①实体是包含有活动性在其中的东西,有。。。。。。。

    ①“形而上学”

    ,第九卷,第二章;第七卷,第七章;第一二卷,第三章。

…… 329

    62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能力、一般的活动性(actus)

    、抽象的否定者,不过这否定者乃是包含着那将生成的东西;它的感性的形态只不过是它的变化方面。因此就活动性包含着那将生成的东西来说,它就是理性(~)

    ;理性的内容就是目的,而目的则是由活动性、F C R O能力设定来加以实现的。

    如果把这些环节进一步加以规定,则质料就是变化的主体,——这样我们就有了质料、διαμι(可F O能性)。两个极端就是质料(可能性)和思想(效果、作用)

    ,——一个是消极的共相,另一个则是积极的共相。

    在这两个环节本身里面,没有变化发生;因为它们是自在的存在、在对立形式中的共相。

    “被变化的是某物”

    (规定性)

    ,“它从一物转化为他物”(为对立物)

    ,“为他物所推动;在其中”

    (场所)

    ,“即在质料里面变化:而所变成的某物——理念”

    ,目的,共相。

    (这个共相就其为推动者而言,就称为原因、HρηG Q〔原理〕,但就其为目的而言,就称为根据、αHια〔因S B由〕。)

    ①——但形式乃是这两者的统一,由质料或基质和活动性所构成;亚里士多德没有进一步说明它们如何统一于活动性,——它们乃是作为将被扬弃的东西和将被确立的东西而对立着的。那积极活动者把它的内容实现出来,内容是前后一样的。但此处还有质料,它是与活动性不同的,虽则两者是联结着的。在感性的实体那里,那积极活动者还是完全与质料不同的。

    但~(理智)

    却是自在自为地规定了的,这F C R O个内容将变为actus(实在)

    ;但理智仍然需要质料,虽然它和质料还不是同一的,——它却把质料当作前提。在亚里士多

    ①“形而上学”

    ,第五卷,第一、二章。

…… 330

    一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723

    德那里通常称为能力的,也被称为“隐德来希”。这个“隐德来希”其实就是和能力相同的范畴,不过是就其为自由的活动性而言,就其具有目的于自身之中、为自己设定目的、并积极为自己确立目的,——就其为规定、目的的规定、目的的实现而言,就叫“隐德来希”。灵魂本质上就是“隐德来希”

    ,“逻各斯”

    ,——普遍的规定,自己设定自己并自己运动的东西。

    三,最高之点却是可能性、现实性和“隐德来希”都被。。

    统一了的地方。绝对的实体、真理、自在自为的存在,在亚。。。。。

    里士多德①那里进一步被规定为“不被推动的、”不动的“和。。。。。

    永恒的“

    ,而同时都又是“推动者、”纯粹的“活动性”

    、。。。actus

    purus。这就是普遍的环节。要是说在近代,将规定绝对的存在为纯粹的活动性看成很新鲜,我们可以知道那乃是出于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无知。

    经院哲学家把这个视为神的定义,乃是对的;神是纯粹的活动性,是那自在自为的东西;神不需要任何质料,——再没有比这个更高的唯心论了。或者另外一种说法:他乃是那在自己的可能性中就具有实在性的实体,实体的本质(可能性)就是活动性自身,在这活动性中,可能性和实在性不是分开的;在它之中可能性不是与形式不同的,它乃是自己产生自己的内容和自己的规定的。

    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就不同于柏拉图,他从这个理由出发来进行论战,以攻击数、理念和共相,因为“如果这东西”是不动的,是自在自为的,“不是被规定为活动性、实效性的,就没有什么

    ①同上书,第一二卷,第六章(参看第九卷,第八章)

    ;第一二卷,第七章。

…… 331

    82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运动了;“

    它不是被理解为与纯粹的活动性同一,而却是被理解为静止的。

    柏拉图的静止的理念、数不能实现什么东西;绝对者在它的静止中同时也是绝对的活动性。亚里士多德也把能力称为“隐德来希”

    ;它自身有一个目的,而不仅是形式的活动性,在形式的活动性里面,内容是从别的地方来的。

    “很可能,具有可能性的东西”

    (就可能性说存在着的东西,自在之物,——亚里士多德完全不谈这些空洞的抽象物)

    ,“不是活动的(实在的)

    ;所以,将实体永恒化,像柏拉图的理念“

    和毕泰戈拉派的数,“乃是无补于事的,如果没有一个能推动的(能规定的)原理包含在里面。如果(原理)是不动的,它就不是活动的,它的实质就只是一种可能性;那就可能性说是存在的东西,也可能不是实有的。因此,必须有这样一个原理,它的实质必须被理解为活动性(运动)

    ,“实效性就是它自身所具备的;所以在精神那里,能力就是实体自身。

    “这个最高的实体并且是没有质料的;”因为质料作为质。。。。

    料乃是被设定为被动者,变化就发生在它身上,因此它并非直接地(简直)就是与纯粹的、本质的活动性相同。在这里正像在别的地方一样,又是另一个“否认一个谓语”的例子,但他认为是真理的,却没有说出来;质料是不动的存在的那个环节。

    “但这里好像就发生了一种疑问。

    因为一切活动的都是可能的,但并不是一切可能的都能积极实现出来;因此,好像可能性才是第一性的,“

    ——可能性才是普遍的。

    一切有能力的都有可能性,但却有些可能性并不具有能力;这样,人们就会认为可能性的地位比较高些。

    “但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存在;因为很可能一件东西虽有存在的可

…… 332

    一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923

    能,却并未存在过。能力较之可能性是更高的,在先的“

    (prius)

    ,关于这点亚里士多德这样说:“因此就不应该像神学家一样,说在无限长的时间里最初是一片混沌”(Kronos)

    “或者黑夜”

    ,——质料是最初的存在物——“或者像那些自然哲学家一样,说最初一切的东西都同时混在一起。因为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就现实性说是原因,怎能够有某种东西存在?

    因为质料自己并不能运动,而是匠师使它运动。留基波和柏拉图都说,运动是一向存在着的,但他们没有说明理由。纯粹的活动性先于可能性,不是就时间来说的,而是按本质来说的。“——时间是一个从属的、远离那普遍者的环节;因为绝对的最初的存在乃是”那个在相同的实效性中永远同一的东西。“

    假定一个混沌等等为前提,就会说定了一种作用于他物而不是作用于自身的实效性;但混沌只是可能性。

    因此,就必须把那自己在自己中、“圆圈中运动的”

    ,设定为本质、真理;“而这不单在思维的理性中显得如此,而且在事实上也是如此,”

    ——也就是,它在可见的自然界里面存在着、实存着。把绝对的存在规定为活动者、实现者、客观化者,就必然达到这个结论。

    作为可见的自身等同的东西,这个绝对的存在就是“永恒的天”

    ;表述绝对者的二种方式,就。。。。

    是思维的理性和永恒的天。

    天被推动,但自身又是推动者。

    因为球体乃是“推动者和被推动者,因此它是一个中点,它推动,但却不被推动,——它同时是实体和能力;”这个中点,亚里士多德认为规定了那自身回归于自身的理性的圆圈,——这和近代的规定在意义上是相同的。不动的推动者,——这是一个伟大的规定;那永远自身等同者、理念,推

…… 333

    03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动着而自己却只对自己发生关系。

    他以下面的话来说明这点:“它的推动是以下面这种方式来规定的:被渴望和想念的,就是推动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