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门有两个守着的官兵,等马车驶到城门前,他们问都没问就放行了。可能是因为两个官兵早就认识赶车的车夫,就没怎么盘问。马车驶进城后,到了第一个街口那里,就把车停下了。车夫告诉坐车的人,下午要是回去,还可以来这里他的坐车。可不是,附近有三三两两的马车在路边等着,看来都是拉人的车。
李梅下了车,怔怔地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古风十足的小楼,乍一看,就像现代某处的拍摄旅游景点。不过片刻的工夫,李梅就缓过神来,这里没带有一点现代的痕迹,根本不是她去过的景点,而是实实在在的古代。虽说她已经想好安心在古代生活了,可现代的生活还是让她颇为想念,有的时候,她还是会经常想起原来的日子。
李梅沿着街道慢慢前行,路边的小摊位上什么都有卖的,胭脂水粉、头饰发饰、爽口小吃、木制玩具、各种花样编筐等等,都是一些很有特色的小东西,很吸引李梅的眼光。她看着这些小玩意儿,不禁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不可低估,在这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凭借双手就能做出各式各样的精巧物件,那得是集合了多少人、多少代的奇思妙想。这更让她觉得,古人也有好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李梅就这么一路看,一路买过去,有糖人、糕点、玩具、头饰等,没花几个钱、却很有特色的东西,她都想买回去给弟弟和妹妹。她又不是只会赚钱不会花钱的守财奴性格,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过得更好。现在她有了钱,当然会买一些改善生活的东西。
李梅转了一圈,觉得饿了,就找到一个路边摊去吃馄饨。馄饨摊的生意还不错,一直没有断人。李梅坐下等着吃馄饨,就在无聊到处乱看的时候,见到了一个不经常见到的亲人,就是她家那个不经常见面的三叔,他正忙着往一个店里搬东西。
这个三叔在李梅印象中不常见,就在过年的时候才见一面,但她还记得他长相。自从李家三兄弟分了家,兄弟们之间来往就少了。李梅她三叔和三婶出去盖了房子,后来在三婶娘家的帮助下,三叔一家去镇上开了个杂货店,好像生意还不错。忙活了几年后,他们又从镇上搬到了县城,混得算是不错了。只不过这个三叔不经常回去,李梅一家和他们没有太多接触。
李老太婆对这个在县城做生意的儿子赞不绝口,觉得三儿搬到是一件城里无上光荣的事,这也是她偏向三叔一家的原因。相比之下,老实的李老爹就显得更无能,更不得他娘的欢心了,好像就跟不是她亲儿子似的,偏心偏到底。
李梅认出了那个一年才难得见一次半次的三叔,根本没打算前去相认,因为他三叔是靠媳妇娘家进城的,所以三婶总是压三叔一头,她三叔有点“惧内”。三叔不经常在家,跟李梅一家根本不亲,而且三婶很瞧不起她家,谁让她家过得最穷,三婶就怕这穷亲戚上门借钱花。这样想着,李梅更不可能往前凑合了。
李梅瞧出那家小店可可能就是三叔家开的杂货店,她认清地方,寻思以后绕路走。李梅就是这心思:我们家穷得时候,你们都躲着,行;等我们家有钱了,那我也会躲着你们,咱们谁也别想占谁的便宜。
李梅吃完馄饨,进了一家不起眼的布店。她身上穿的这一身有点寒碜,怕去太好的地方让人给赶出来,古人最讲究什么阶级地位。若是去太好的地方,被人当成要饭的赶出来,她可就丢人丢大发了,她可不想被人骂,被人围观。
李梅就抱着这样的想法进了门,就这样,她也没受到热情的对待。因为一看李梅那洗的颜色掉色的衣服,就知道不是个有钱的,这样的人能买多少东西。店里的掌柜牢牢地坐在椅子上,根本没有起身迎客的打算。
李梅毫不在意,不管老板是不是热情待客,他的东西总是要卖的,李梅就自顾自的看店里的布料。
布料有很多种,分麻、棉、绢、绫、绸、缎等。平常百姓人家,一般都穿棉麻布料,因为这个最便宜,老百姓穿着干活方便。绫罗绸缎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当然是达官显贵穿的。
此店不大,可比乡下的布店种类多了不少,让李梅一时看花了眼。有些东西李梅一时难以转换过来,比如说丝绸。在现代,若不是刻意去寻找这样的店面,平时一定很难见到。可在古代,这东西就多了,只要有钱就能买到。李梅看到几匹精美的绸缎布料心里痒痒的,觉得眼花缭乱,让她甚至有了伸手去摸一下的想法。可惜的是,现在她的钱还不够挥霍的程度,不能乱动,她买不起那些好看的丝绸,只能买些便宜点的棉布回家做衣服。李梅的眼神留恋的在那几匹好布上打了几转,压下心底的渴望,再去看别的合适布料。
棉布有好几种颜色,有天蓝、粉红、浅紫、藏青、黑白等色,李梅觉得古代的纺织、染色技术都不错,不过,棉布一洗容易掉色。李梅打算多买点布料,她觉得家里每个人都需要做新衣穿。反正李梅的花钱观念和古人不一样,她有了钱首先想到的是改变目前的生活;可依照李老爹的想法,肯定是把银子一钱不拉地存放起来更好。
“掌柜的,这种布怎么卖的?”李梅指了指粉红色的棉布,她想买一些给妹妹做衣服。
“十二文一尺。”掌柜的好像正在看账本,抬头看了一眼,他看了看李梅的穿着,觉得这姑娘不会买多少布。所以他的声音里有种不在乎的感觉,脸上一点笑意都没有。
“那藏蓝色的棉布怎么卖?”李梅又问起藏蓝色的料子,这个适合给弟弟和李老爹用。
“一样钱。”这回掌柜连头都没抬一下。
李梅根本不在意掌柜的态度,她开始讲价了,“便宜点行不?便宜点我就多要些。”
掌柜的想,看她那旧衣服,一看就不是有钱的人,买布能买多少,张口就说:“要的多了,就十文一尺。”
棉布这东西就是薄利多销,一尺布能便宜两文钱,那就不少了。
李梅觉得这价钱算是比较便宜了,更想多买一些。
“掌柜的,我粉色的要十尺、天蓝色要二十尺、浅紫色要二十尺、藏蓝色要三十尺。”李梅一连串把要买的布都报了出来。
要是每人两身衣服,她就得多买些布。她也不知道做一身衣服用多少布,而且古代织的布都窄一些,她就估摸着买。反正布料放不坏,要是剩下了,明年春天还可以做单衣穿。
掌柜的被她的豪爽给惊了一下,立马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满脸的惊讶之色全部显露出来,“姑娘,你……你真要这么多布?”
“当然是,不然我还来这里说笑话玩吗。掌柜的,我要这么多布,还能再便宜点吗?”
掌柜的陪着笑说:“姑娘,你说笑了,我从没见过像你一下子买这么多布的人,这已经是我给你最便宜的价钱了,真的不能再便宜了。”
掌柜的一算,他一尺布能赚两文钱,卖给这姑娘的布比人少赚一半,早知道就不说这么低的价格了,谁知道她买这么多,真是人不可貌相。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好在这姑娘要的多,就当是薄利多销了。
李梅算了算,一共八百个铜钱,她就说:“掌柜的,你就卖我七百五十文好了,你卖的便宜,下次我还到你这里来买布。”
买东西吗,当然是越便宜越好。可是掌柜的脸快黑了,他卖得够便宜了,还得便宜十文钱,他还能赚多少。
“姑娘,真得不能再便宜了。”
“掌柜的,我可是要买这么多布,多了你还不痛快点卖,那我就去别家问问了,再说了,我以后还会再买别的布呢……”李梅这话让人产生无限遐思。
“行了,要是你愿意,七百八十文卖给你了,看你这姑娘,年龄不大,倒是挺会讲价钱。”掌柜的怕这个大客户给得罪了。算了,便宜就便宜吧,下次她再来买布,一定不能再便宜卖给她。
又便宜二十文,还行,可能这是最低价了,要不掌柜露出肉痛的神色呢。李梅想着就满足了。
两人银货两讫后,李梅看着一大堆布料发愁,这可怎么拿回去。她眼神四处一扫,发现柜台上有块脱色的包袱,“掌柜的,你看这么多我也没法拿,不如你给我用那包袱包起来吧。”
掌柜的只能苦笑,这姑娘简直是雁过拔毛,太厉害了,一个旧包袱,他也不好收钱,罢了,布都卖了,包袱就让她拿去用吧。
掌柜的摆摆手说:“姑娘,你拿去用吧,我说你这姑娘真是……哎,我都要赔钱了!”
掌柜的一边给李梅包布料,一边唠叨:“这位姑娘,你下次再来大叔这里买布料啊,我这里东西最便宜了……”
大叔不知道是觉得亏了,还是咋的,啰啰嗦嗦跟李梅说了不少废话。
李梅看大叔肉痛的样子,暗自发笑,她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心情很好,不禁觉得自己到了古代也是杀价无敌。不得不说,她得意了。
35、【更新】 。。。
李梅提着沉甸甸的布包袱出了门;往前走了一段距离,就拐进一个小巷子中;确定四周无人后,把布料放到了空间里。她出了巷子;马上就去了另一家布店,又买了不少棉线和棉花。同样,她又躲起来放到了空间里。
最后,李梅去了一家看起来铺面大些的药铺;买了一些她知道的可以做调料用的药材。买完后;她就转到另一条街上往回走,生怕被人看出什么异常,这还是她第一次在街上使用空间;生怕被人看不她的不同之处;把她当做妖怪抓起来。不管怎样,小心为妙。
李梅看东西买得差不多,不打算再逛了,准备就这样回去。她怕被不怀好意的人盯上,那样的话,她就悲剧了。
李梅这次出来就是随便转转,观察一下风俗民情,考察一下市场,看看以后该怎么赚钱比较好。她四处看了一下,发现此路两边的宅院比较精致,路上还有坐软轿的人,路边的店面看上去也很雅致、井然有序,一点不见忙乱的样子。这让李梅觉得,这里可能就是“富人街”了,不然房屋哪能如此整洁大气。
看来,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贫富贵贱之分。有的人为了能填饱肚子而奔波忙碌,有的人却为晚上是吃鱼还是熊掌而纠结犹豫。不过,李梅觉得这些和她都无关。“穷则独善起身,达则兼济天下”,她还是先把自己的家安置好,才是目前最要紧的事情。
李梅提着一部分东西,回去做了返程的马车,很快就到了镇上。这样,她只能走着回家。出门基本靠走这事,看来她得习惯才行。她今天买了不少东西,心里很高兴,看路上没人,还哼着小调慢慢走。反正离太阳下山的时间还早,她不着急。
可巧的是,林家老二他婆娘回娘家,和李梅走一路。这不,到了个拐弯的地方,两人就遇到一起了。从此处到林家,只有一里多路;而到李家庄,还差三里多路。
李梅乍见这个老二家的,立刻想起集市上发生的一切;接着,她就撇过头去继续往前走,不打算理这个搬弄是非的胖婆娘。因为她俩根本不是一路人,无话可说。
李梅是不想惹麻烦,可不代表别人想放过她。
“哎呦,这不是咱家那个命硬克夫三弟妹吗,怎么又闲工夫出来了。不对,现在不是三弟妹了,是林家的下堂妇。三弟可是给你写了休书的,幸好三弟英明,提前写下了休书,要不家里有个这种命里带衰的人,指不定多晦气呢……”
李梅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