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呼——吃”,150毫米口径的炮弹在身管里就不断地在收缩自己的口径,包裹在白烟中的反坦克炮弹顺着膛线飞旋而出,不过1600米的距离,3秒的时间不到,就直接砸在M5D观察口上,65磅重的炮弹毫不费力地就撕开了装甲薄弱的步兵战车,狠狠地扎在主炮塔上。强大的动能和炙烈的高温不是自动灭火装置可以阻挡的,还没有等哭叫着的驾驶员开门跑出来,一声闷响过后就是接踵而至的响彻云霄的爆炸声。可笑的是,轻装上阵的华军士兵用来击毁美制步兵战车的同样是来自美洲大陆的产品,如果五角大楼的大员们看到了这一切必定会发狂的,就是不知道,是会竭力称赞自己的矛利还是斥责制造商提供的装甲太薄?
看见加拿大人正在向四周逃散以防止自己被弹片炸伤,少尉满意地拍了拍手,又带着自己剩下不多的炮弹向右边移动,准备去袭击下一个目标。
被突然出现的爆炸吓了一跳的加拿大人已经判断出来袭的炮弹就是美制的AY…15,在痛斥该死的美国人和以色列人的时候,剩下两辆战车急忙掉转炮口向反坦克阵位上倾泻25毫米的机关炮弹,同时也向后边机动边撤退。
“这些该死的胆小鬼!”,看见负责帮助B连防御宽大正面的装甲车向后逃走了,维伯中尉虽然抱怨着却也没有什么有效办法,只好急忙命令一个排补充上来防止阵地被突破。而战场上的空隙稍一露出,已经被暂时压制在洼地里面连头都抬不起来的战士立即乘机从地上跃起,用手中的重机枪来反击阵地上还正在射击的加拿大人。
5组也迂回到了加拿大人的最右翼,32个士兵小心谨慎地向前葡伏,在爬到距离1200米距离上的时候还是被哨兵发现了,加拿大人惊恐地开枪示警。这让正在督促阵地的特雷泽少校简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三个方向上都有敌人出现,应该把自己的主要力量放在哪里呢?
“皮尔中尉,现在没有办法了,只有让你和督战队去支援公路检查站(东南方向)了,一定要把中国人击退”,那里的重要性谁都知道,公路检查站要是丢了话和南面的美国人将断绝地面联系,要是……
不过特雷泽少校还是不明白,自己的士兵和中国人装备是几乎一样的,自己还占据了比较有利的地形,怎么400人到了自己手上就连一个连的中国人都比不上呢?看来,不仅是作战指挥上的问题,关键的原因还在于士兵和指挥官的素质上,看看自己的这些兵,奇*書网收集整理吃喝玩乐,上战场也当作是度假一样的,让他们跟在美国大炮和坦克后面还可以耀武扬威一下,可真到了和敌人面对面作战的时候,可能连人家一个手指头都比不上——的确,正如少校所思考的问题一样,160个华军士兵正在依靠自己的绝对勇气在不断地逼近加拿大人的一线阵地,虽然他们的火力和人数上都比加拿大人要少,但对于短兵相接的陆军阵地战来说,论战术素质和攻击速度,天下无可出华军之右的地面部队。
9分钟的时间,从1900米的距离上发动冲击,5组华军战士以牺牲16人受伤41人的代价直接将负责守备阿德萨拉的加拿大第3师17营两个连斩成三断,在占领清真寺外围后把最左翼的A连隔断在镇西两个小村外。指挥官特雷泽少校与维伯中尉率领的B连面对3个组的压力被迫退回邮电局和小学坚守,皮尔中尉的督战队60多名士兵虽然守住了公路检查站,但第5组的战士立即向其右翼移动,转移到北面堵截住了B连溜出包围圈的可能。
局面全乱了,华军包围了特雷泽少校,而东北和西南的两股加拿大人也反包围着中间的华军士兵,真正是犬牙交错的场面……这不仅出乎特雷泽少校的意料,也是陈锐中尉没有预计到的情况。要是不能立即解决掉中间的B连,华军士兵将遭到加拿大人的三面冲击。
把手枪插入套中抄起自动步枪来,陈锐中尉急切地命令道,“乱就乱吧,告诉各组,现在这样的情况还不错,至少加拿大人的炮火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了,特别告诉第4组和第5组,一定要把两边的敌人给我拦住罗,剩下的三个组立即展开全面攻击,10分钟内把中间的这股敌人给我消灭了再去收拾其他的”
巷战……是残酷的,不到100名士兵主动向180人的B连发动攻击,这样的差距应该损失很大,但是对于已经经历过中东战场上的华军士兵来说,还有什么比从世界顶尖巷战高手以色列人枪口下活下来的士兵更能体会到应该如何去保护自己,杀伤敌人呢?
特殊的训练,体能上的优势,身体上的灵巧,本来就高涨的士气和特别制造的手雷,大威力的自动步枪,不少部队专门列装的枪榴弹,无所不在的阻击手,再加上从土而其和以色列一路杀过来的宝贵经验都让华军士兵先天上就比加拿大人要占据着无以伦比的优势。
往往就是,华军士兵依靠自己的腾挪和快速移动三下两下就跑到加拿大人的射击死角上,用整齐的手雷向敌人进行抛投,一个战士即便被击中也要再次使用自己的步枪吸引敌人的火力注意,给战友们创造出更有利的机会。
5分钟不到,两个班的加拿大人举起了手,整个小镇上最高的建筑邮电局大楼(只有三层)被占领,制高点的丢失,提前宣告B连的末日已经到了(后来,被俘的特雷泽少校还在战俘营中不断地进行着审慎的推算,他认为,如果自己当时稍微清醒一点就应该亲自带领一个排去守备邮电大楼,最少还可以坚持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从而完全避免B连的覆没,因为美第402团在B连投降以后不到30分钟就赶到了。甚至自己将可能有机会改写整个东非战役的结局,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加拿大第三师的损失不会这么大了)
在顶端架起迫击炮的陈锐中尉命令示威性地向困在学校里面的B连发射出了几发炮弹,看见加拿大人不断地从被炸倒的空教室里面逃出来,又用机枪封锁住三个出口然后才派人向里面喊话,要求B连投降。听俘虏说里面的人还挺多,强行进攻的话,自己的损伤也少不了,还是尽量减少损失最好,何况外面的两个组还正在艰难地阻挡两个方向挤压过来的加拿大人。
失去制高权的B连两个半排,出路被完全堵住,躲在学校里面坚守却又只能是挨炸,听到外面中国人并不难以理解的宣传和呼叫,士兵们都看着自己的长官。
一个少校,两个中尉都相对无言,外面的战斗的确还很激烈,猛烈的枪声能够充分说明A连和督战队正在拼命地想解救自己,通讯器里面也能够得到美国人正在靠近的消息,但是如果两分钟的时间一到而不选择投降的话,这里的120个士兵就可能要先葬身在这个不知名的小学校里面了。
没奈何。
经过三个军官的简单商议,拒守学校的B连两个半排117名士兵宣布投降,附带着华军得到了最希望得到的6门火炮,整个接收行动不到10分钟,华军得以抽掉兵力去拦截正在拼命向中间进行攻击的两部分敌人。
A连和督战队本来已经凭借兵力优势向前突进到了距离学校不到500米的地方,但17点23分他们得到了B连已经投降消息,立刻就丧失了继续向前发动进攻的勇气,同时还发现华军士兵正在向自己的侧翼运动,急忙退出小镇并保持对华军的压力以等待增援力量的到来。
17点31分,第221团1营顺利到达,附近的敌人立即主动后退向各自方向上的援军靠拢,阿德萨拉就此完全落入华军之手。随后,华军第371旅主力经过艰难的跋涉全面进入阿德萨拉地区,5000华军将在这里牢固地建立起一道钢铁屏障,东北方向阻挡加拿大人的溃退,西南方向阻截美第402团的增援。东非战场上加拿大陆军第三师和澳大利亚第17旅的最后一条退路也被宣布截断了,3万6千溃兵已经惶惶不可终日。
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华军总攻击行动对加拿大人来说是一场“炼狱”,16点31分,第三师指挥部就发现面前正在进攻的敌人特别强大,不仅是在全面突击,而且火力也异常的凶猛,400多门重炮不断地在收割加拿大士兵的生命。
这样下去不行啊,内格默特觉得自己面临的压力实在有点过强了,5个团的第三师已经不能有效地抵抗3倍于自己的敌人。在不断向第一军请求帮助的同时他也在默默地思考问题,不过现在要内格默特少将立即下达撤退命令也有点强人所难,因为就在不久前他还向国内发出了“18点以前得到援军就撤退”的请示,如果现在就提前撤退是不是有一点儿戏的感觉?
独自在指挥部里面来回踱步,相对于美国人的现实主义思想,可怜的加拿大人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国内或者美第一军普林斯中将下达一个“立即撤退”的命令了。科马上校则尴尬地站在一边等待将军的最后命令,他自己现在也觉得很不舒服,这是不是需要由自己来承担一个判断失误的责任?
不过天上还是会掉下点什么东西的。
16点43分,原本守备阿勒扎尔大清真寺和汽车站的澳大利亚17旅在不经意间就给了加拿大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达尔准将向加拿大人呼救说,当面中国第37师正在向自己发动强力进攻,敌人以3个团的兵力在向自己两个团的部队发动“一浪比一浪都要高的攻击”,17旅已经快顶不住了,希望立即得到援军或者可以后撤20公里重新组织防线。
援军?
加拿大人会把自己的部队送上去帮助可怜的澳大利亚人防守阵地吗?
显然,内格默特少将不愿意这么做,也不准备这么做。
“命令他们,也顺便告诉他们,澳大利亚第17旅是一支光荣的盟军部队(在太平洋战争中曾经”跟在美国人后面“击退过日军的进攻),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们完全可以击退中国人一个半装师的进攻,而且我们的美国盟军第2师正在向他们积极靠拢,要他们一定要坚守阵地,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眼珠不知道转了几下的加拿大人下达了命令,也不说明是否可以撤退。
如果澳大利亚人不能坚持下去的而选择后退的话,那末放弃阵地的责任就应该由达尔准将来承担了,呵呵……我可真聪明啊,一旦澳大利亚人撤退,哈哈,我也就可以借口防线被突破而“被迫”向东南方向撤退了,黑锅也就由你们来背了,“科马上校,我的参谋长先生,你认为澳大利亚人能够顶得住吗?”
“不,肯定不行,一个满装澳大利亚第17旅也不过才7000人而已,将军,请恕我直言,现在就是半个中国B等师也可以轻松地击溃他们的防线,我个人认为,最多半个小时这些澳大利亚人就会主动宣布撤退的”,科马上校给了澳大利亚人一个非常准确的评论,对于现在的局势参谋长当然有自己的判断,从对方的眼神和语言中他已经敏锐地发现了师长的企图,虽然这有那末点不够君子和盟友的作风,但是现在也顾不了这么多了,他非常默契地选择了配合将军。
“对!你说得非常正确,我个人也认为他们顶不住,从道理上说我们应该立即去支援他们,可是现在哪里还有部队呢?两个团正在守备核心阵地,他们的压力也很大,一个团正在向阿德萨拉增援,剩下两个团也需要保护向东和向东南的公路通道,我们的兵力实在是缺乏啊,哎——”,少将甚至有一点鳄鱼眼泪一样的心情,还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