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江路古城保护区已初步恢复了旧貌。
粉墙黛瓦的民居傍河而筑,一座座造型迥异的小石桥点缀在蜿蜒的小河上,桥边的合欢树倒映在水中,窗户里的灯光和天上的星星也映在小河中。叶蓓踏着灯光下满地婆娑的树影,闻着阵阵微风送来的花木的清香,心情一下变得悠闲自在起来。
叶蓓真的被这城市园林的清幽之气陶醉了。
这清幽之气来自小巷里散发出清韵的青石板,来自小巷里爬满青藤的石库门,来自石拱小桥倒映在水中的那个完美的圆,来自从这圆中划过的一片咿呀的桨声。
这冉冉氤氲在你四周的清幽之气,让你感觉到那是从许多宋版线装书中飘逸而出的,是从许多明清青花瓷器里盘旋而至的,是回环往复在昆曲悠长的笛音里的,是从那清韵远播的苏州园林里漫漶而出的。
在这里,你才能真正体味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神髓,才能领略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出的惊人之美。
叶蓓觉得任谁来到这儿,一颗追名逐利的心在这清幽之气中涤荡清洗,也会变得单纯和宁静。
叶蓓终于找到了“云儿和花”,痴痴地站在那儿,看着店门口那两株合欢树,含笑和伟都曾向她描述过的那个穿一身素色旗袍,梳一个横S型的发髻,眉毛弯弯的,眼睛清沏明亮,暗含一种忧郁的妩媚的女子婕,如今不在了。
户主说他姓孟,叫孟浩然,是原先的房主,后来把房子卖给了婕,婕不久前去深山里的尼庵修行了,指名把这处房产还给他。他运气真好,白赚了她20万元,按时下的价格,这处房产远远超过了这个价。现在苏州的房价一日千里,他这处房产又在古城风貌保护区,没有百把万不可能拍得到手。他说婕真是个好人。
叶蓓听户主兴高采烈地说着,也不好意思打断,好不容易等他停下话头,她见缝插针地问他,婕去何处尼庵了呢?孟浩然说具体的地方他也不知道,婕是个很神秘的人,他不想多管她的事,只要收回这处房产他就心满意足了。叶蓓见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就道了谢,准备往回走。孟浩然对她说,小明可能知道婕在哪里,她们原是一起开店的。说着,把小明的电话号码给了叶蓓。
周末,伟自告奋勇要和她一道去寻找已出家为尼的婕。
上山的道路十分清幽。公路盘旋而上,穿插在成片的榉树、槭树、枫香树、银杏和香樟林中,路上铺满五色斑斓的落叶。千年古藤宛若巨蟒缠绕着大树,野斑鸠、锦雉、百灵、长尾巴喜鹊和黄鹂,在大树和古藤间雀跃欢唱。
叶蓓双臂抱在胸前,一阵阵山风凉嗖嗖地钻进车中。
伟脱下衬衫给她,披上吧,别冻坏了。
她笑,不会是怕我春光乍泄令你把持不住吧。
他故意板着脸,小丫头可别玩火自焚啊。他望着她,露出男人才会有的复杂眼神。
她乖乖穿上衬衫,他的熟悉的体温让她陶醉。她感觉得出来,现在这个男人是爱她的。她也爱他。她虽然对他的一度背叛恨之入骨,但后来她慢慢地原谅了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偶尔的失足,不能铸成千古之恨。何况她也不是原来的冰清玉洁。人一生都会在各种各样不可预知的条件下犯错误,只要改了就是好同志。她不能像母亲那样,自己亲手把心爱的男人推入别人的怀抱。安曾谆谆教导她,男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别试图完全控制他。你只能精心地经营你和他的感情,把握这份感情的局面,千万别去经营他这个人。多情男人最爱自由,无论来自身体还是心灵的自由对他们都至关重要。事实上,女人对这种男人任何形式上的约束或放纵都是无效的,甚至有害。这同放风筝是一个道理,线拽得越紧风筝飞得越高就越不容易把握,不拽线,风筝就飞不起来栽倒在地。获得多情男人的感情是让风筝飞扬的过程,把握良好的分寸和力度,风筝就会在最好的状态下属于你。她仍旧喜欢这架风筝,她想把断了的线再接好,接得了无痕迹完好如初。
第六章 竹喧庵(2)
朋友的三菱吉普车停在半山中,上面的陡峭山路只能靠手足并举前行了。
来到山顶,豁然开朗。山顶地势开阔平坦,山上有一座颓败的古寺,门前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后来他们听山下的老人讲,从前有一位国民党的大官坐飞机途经此地机毁人亡,但也有人说那大官没死,留在山上当了和尚,修炼得五指禅功非常了得,直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才圆寂。据说此山有一奇特现象:飞机从山顶飞过,驾驶员感到飞机向下坠。据分析是山顶的磁场太强。曾经有八位风水先生拿着罗盘在山上转,结果发现有三处很奇怪,罗盘放在上面定不住方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一气功大师在山上考察了二十来天,终于找到了三个点。在这三个点上,罗盘确实定不了位。在这样的山中发生一些离奇的故事是不难想像的。
离古寺不远,有一片竹林,一座茅屋掩隐其中。茅屋东边有一块菜地,竹篱笆围着,里面长着青菜、油菜、西红柿和南瓜。茅屋西面有一个小水潭,只有1平方大小,水是山上渗出的泉水,清澈见底。屋前是一垄垄半人高的茶叶,葱绿滴翠。阳光洒满山顶,纯净透亮,空气清新,四周寂然无声,只有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时间在这儿好像凝固了一般,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站在庵前,一种远逝的有点朦胧的记忆飘忽而至,让叶蓓觉得是那样亲切、甜蜜,莫名的温馨……眼眶里竟然有了一汪热泪。
柴门上方有一块竹匾,刻着“竹喧庵”三个字。进入庵内,只见一几,一凳,一张挂着蚊帐的木板床。泥垒的锅灶,木碗竹筷。藤编的箱子上放着一盏油灯,油灯旁是一卷经书。
婕出家后法号清泉。
虽然穿着朴素的道袍,清泉的美丽还依稀可见。
清泉对远在芬兰的古丽并不关注,她清心寡欲,看破红尘,只希望在这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一心向善,修成正果。
清泉给叶蓓和伟泡了茶,绝妙的茶,沁人肺腑的一股清香扑面而来。这山顶的茶叶品质绝好,传说以前寺里和尚用一两茶叶可换山下一担稻谷。
清泉只管给他俩不断往杯里续水,叶蓓看茶水溢出杯外,终于忍不住说道:“已经溢出来了,不能再倒了。”
清泉说:“人生就像杯子。”
叶蓓瞬间明白了清泉的禅意:欲望涨满的人,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三人对坐喝茶,良久无语。
还是伟首先打破沉默,“三年前我考进苏大读研究生,十。一的时候骑着一辆自行车到处转悠;转到百合巷,看到‘云儿和花’的唐装店里有一个绝色美人,她穿一件淡紫的丝绸旗袍,冰肌雪肤,娇美如花,如今的她为什么跑到这深山老林里来苦修呢?她的生命中曾有过怎样不平凡的经历,要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来忘却抑或惩罚自己?”
清泉站起来,合掌俯首道:“善哉善哉,阿弥陀佛!施主还是请喝茶。”
叶蓓忍不住问道:“这儿安全吗?晚上你一个人不害怕?”
清泉道:“出家人无惧无畏,请女施主不必担心。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光景。
叶蓓想起此行目的,还是问道:“清泉师傅,你难道不给原来的好朋友古丽捎几句问候的话吗?她可是天天想念你来着,你难道一点也不想念她了吗?”
清泉连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出家人无牵无挂,尘世的一切都与我无关了。”
两人也就不再问什么,只管低头喝茶。
喝过茶,辞别清泉,原路下山去。
叶蓓说,为什么叫“竹喧庵”呢?还不如叫古藤庵或者大树庵。
伟说,唐人有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处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庵名“竹喧”,法号“清泉”,看来都是取之于这首诗了。
叶蓓觉得伟真不愧是才子,出口成章,典故随手拈来。
山下是一个叫东村的小村落,有十几户人家,桑田阡陌,树木葱茏,鸡犬相闻,炊烟袅袅。
村前有一条从山林中流出的小溪,山泉长年不息地流淌,水中的鹅卵石被岁月冲洗得光滑圆润。小溪上用一块木板搭成桥,水声淙淙。伟走在上面不觉吟起了一首唐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桅子花。”
叶蓓看着他,眼睛里流露无限柔情。
过了小溪,进入一个山坳,是大片的果园,园中有几间护林工人的小屋。门口的场地打扫得明光如镜,场地边生长着三棵高大的香樟树,枝繁叶茂。篱笆围成的小菜园里翠色欲滴。这种家园小景让叶蓓又滋生出一种远古的思乡之情。在钢筋水泥堆砌起来的丛林中,乡愁都没地方生根。
第六章 竹喧庵(3)
果园旁边就是太湖。
湖面有人在布网,远处黛色的山,暗青色的水,头顶极辽阔的天空,湖上剪影似的人。
风吹皱着湖水,湖水一直起伏着,波浪一波波地拍向岸边。
他们住的农家离湖边不远,大玻璃窗朝向湖面,房间里挂着雪白的蚊帐,床上铺着全棉的白底红方格床单,鸳鸯戏水的大红织锦缎被面,手绣的带荷叶边的枕套,一晚上只收80元,还包括提供早晚餐。饭是新米,油汪汪的一股清香,湖里即时捕捞上来的活鱼活虾,菜蔬也是菜园里现摘的时鲜货。两人食欲大开,吃得有些狼吞虎咽。东家一个劲给他们夹菜,劝道:“多吃点,多吃点,看你们年纪轻轻的,就吃这么一点,瘦得像两只小糠虾。”东家的小女儿说:“城里人为了减肥来爬山,你还嫌他们瘦啊!”把大家都说笑了。
晚上睡在床上,听着哗哗的波浪声拍向岸边,看灰色的湖面上亮着几盏渔灯。这让她想起曾经在海边住过的情景,听海浪拍岸,枕海水入梦,如昨日般。昨日是否能够重来?
伟紧紧搂着她,又怕隔墙有耳,两人都尽量压抑着激情。
她枕着伟的胳膊睡去,睡得分外香甜。
清晨,叶蓓醒来,裹着被子,将下巴搁在床头上,以猫的姿势,盘在床上,看那面湖水。
天一点点亮起来,湖面的粼粼水色有了些光芒。云很厚,阳光从云的缝隙间顽强地穿透着,云的边缘便镶了一圈金黄的彩带。
雾霭轻曼地缭绕在山间湖面。
远远的山依然深沉,远远的湖面,波澜不惊,安详和美。
而近处,一波一波涌向岸边的湖水,哗哗地直扑岸边。
她说:“伟,我们就这样生活,慢慢老去,是不是很幸福?”
伟疼爱地搂过她,亲着她的耳垂说:“我会一辈子像这样爱你,让你幸福。”
她一下扑在他怀里,“从此以后,你只能对我一人好,不允许你向其她的女孩献殷勤。”
他郑重地点点头。
她突然间想起清泉溢出茶水的茶杯,可是她毕竟太年轻,就是参透了禅意,一时还无法做到。知道和做到,毕竟是两种境界。
叶蓓回到苏州城里,立即给含笑发了E…mail,把婕的现状如实地告诉了她。
从此,含笑就再没给她发过电子邮件。渐渐两人也就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