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关于审批工业用地问题,按照当时的国家规定,到达一定限度的招商后的工业用地,即使在园区范围,都必须报上级甚至是中央审批,但苏州后来到国家那儿争取到了比浦东还特殊的政策。这项特殊政策让新加坡的李显龙特别高兴,有一次他听吴克铨介绍后,惊诧地问:你这么一说,我们园区每次仅有批60公顷土地的权限?吴克铨告诉他:没错。李显龙又问:那是不是我们每天可以批几次“60公顷”?吴克铨又答:是这个意思!李显龙于是大笑,连赞中国政府太“够意思”。
在项目管理上也是这样,国家对外商数额超大的项目都需要北京方面的批准,即使浦东也不例外,但国家对苏州园区的规定是:只要符合国家对园区的政策要求之内的项目,园区自己就可以审批。
比如还有诸多涉外的事务,园区通过外交部给予了特殊的外事审批权,即园区内可以直接办理护照,商务出国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来去方便……
凡此种种,也就是朱镕基所说的:你们苏州园区虽然不是特区,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意思是:你虽然不是浦东、深圳一类的特区,但却享受着许多特区的政策,而且你有的比特区还特。
正是这“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特殊政策,苏州工业园区才使新加坡的“软件”能够得以平衡顺利地落户在美丽的苏州金鸡湖。
所有这些“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政策,都体现在国务院1994年2月11日《关于开发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的“国函〔1994〕9号”文件之中。苏州人将其简称为“9号文件”。
这个“9号文件”来之不易,听当事人讲这个文件的形成过程令人难忘:
“这个‘9号文件’形成之前是需要我们起草的,起草成功后就是提交国务院会议上正式审批通过,但这个过程很复杂,你不能等着开会时让领导举手就行,我们请求国家优惠政策中有许多内容不是所有的领导一下能理解和支持得了的,这就需要事先向这些领导介绍情况。我们事先知道这事会涉及到18个相关领导,于是我们就带着草案稿,一一上门向他们汇报。记得当时只有宋健同志没走到,其他领导我们都走到了,并且通过介绍,他们全都原则上同意,有了他们事先的了解情况,这文件就很快进入了中央领导手里。”周志方是当年的文件起草人之一,他十分自豪地告诉我,“文件是1994年的除夕送达北京的,李岚清副总理是大年初一签的名,然而传到朱镕基副总理手上,再传到李鹏总理手上,最后是江泽民总书记‘画了圈’。江总书记是年初二圈阅的,你可以想想,这份苏州工业园区的‘出生证’在中央领导手中是何等高效地被批复的!”
所有的苏州人都感谢党中央、感谢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人对苏州工业园区的关怀之情。据说后来李鹏同志到苏州视察时提起这事时说:“类似9号文件,以后不会再批了!”可见这“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分量。
这年2月26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隆重的中新两国就《借鉴新加坡经验,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问题签订了正式文件,李岚清副总理和李光耀资政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协议上签了名,李鹏总理和吴作栋总理出席。苏州人民政府和新加坡有关方面同时还签订了《关于借鉴运用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的协议书》及《商务总协议》。江苏省负责同志和苏州市领导都见证了这一历史事件。
3月16日,江苏省领导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省级机关3000人参加的领导干部会议上强调: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是江苏省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江苏省当前改革开放的头等大事,是江苏省经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据说,当时南京人民大会堂掌声雷动。
在苏州更不用说了,当国务院“9号文件”下达之后,往日宁静和萧条的金鸡湖畔,顿如春雷响起——千年古城仿佛再次迎来新生,人们期待中的“洋苏州”从此揭开它那神秘而妩媚的面纱……
5月12日,在一片锣鼓和鞭炮声中,“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开工启动!
●耀眼而奇迷的风雨彩虹图
有一块地方很美丽,
美丽的地方是苏州,
苏州有个金鸡湖,
金鸡湖畔有我新家的一个大花园,
那花园里有高鼻子蓝眼睛无数,
无数的高鼻子蓝眼睛撑起一座座现代化厂房,
那厂房如大花园里的一个个花坛,
花坛里长出的财富故事和引领世界潮流的传奇,
组成了我姑苏时尚而奇迷的新曲……
这首小诗是在工业园区一个不起眼的一块宣传窗里读到的,作者是位在外企工作的苏州姑娘。她在小诗旁还配发她在金鸡湖留下的美丽倩影,很美、很优雅,也很浪漫。她的身后的金鸡湖上端,一道七彩长虹环形地成为她照片的背景,我站在这幅照片前有些入迷……
其实,今天到苏州的游人,除了游古城的小桥流水和虎丘、观前街及那些园林外,不游金鸡湖畔的园区美景,最多只能算他游了半个苏州。
苏州城现在可游的地方至少有三大处:古城风情,还有真山真水的“新苏州”——高新园区,再者就是美伦美奂的“洋苏州”——工业园区。
在我们传统的概念里,工业区和开发区,除马路之外,便是厂房和机器轰鸣及来来往往的汽车及推土机一类的嘈杂与高入云霄、极度污染的烟囱。但在苏州工业园区,你看不到这些,你所能看到的是各式各样名贵草木组成的大花园,古朴风情与时尚元素融合的各种建筑构成的大景区,以及由不同主体表达的一个个文化广场……
厂房簇拥在绿树和花丛里,即使进了厂区,你也以为是到了某一个主题公园。
沿途的路、灯、杆、椅,甚至是垃圾箱,都有独特的表现艺术造型。
工业园区里有世界一流的高尔夫球场,有沁心怡人幽雅恬静的公寓别墅,更有苏州水乡风格的廊桥石亭、浅滩水景……
总之,苏州工业园区其实与它字面理解的名称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据说这也是李光耀“新加坡软件”的重要内容。
“我们的工业园区是以人为本的,企业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人的舒适的生活之上和环境之内的,因而它是美丽和恬静的,同时也是时尚和漂亮的。”李光耀曾在多种世界论坛上宣传他的这种“软件模式”。
“在中国,在苏州,我们的软件获得了最完美的表达。”李光耀十分自豪地说,“苏州人把工业园区说成是他们的‘洋苏州’,我为此感到欣慰。”
毫无疑问,从中新两国共同缔造的“苏州工业园区”在美丽的古城苏州崛起的那一天起,它就像一颗异常璀璨的明珠,辉映在地球上,尤其让世界经济界的人士瞩目和期待,好奇而关注。有人希望从中学到经验,也有人暗中期待两个东方友好国家为这打架吵闹,最后怒颜分手……
一切都有可能。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和不同制度下的文化差异,中新两国催生的“宝贝儿子”能不能健康、强壮地成长,世人注目。
按照中新两国政府的协议,和苏州与新加坡有关方面签订的《商务总协议》,初始的园区,中方的任务主要是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新方则侧重招商引资。在这期间,新方在招商和引资方面的真本领让苏州人学到诸多宝贵的经验,而中方的勤劳、智慧和开放姿态又让新方强烈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与文化魅力。
1994年5月开工后的园区,每天都处在巨变之中,尤其让苏州人惊叹的是:在这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园区内几乎每开辟建设好一片,就有外商落户置业一片……这功劳理当首先归于新加坡有效地在世界各地推广宣传苏州工业园区的行动。令苏州政府官员感动的是,新加坡政府从总理到总统,从资政李光耀到经发局官员,他们无一例外地亲自到世界发达国家去游说,去动员那些富商来苏投资。
1995年10月初,中新第二次理事会在苏州召开。中国副总理李岚清和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坐在一起,在园区3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内绕了一圈,俩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李岚清比李显龙笑得更开心,他对新加坡客人说:你们的“软件”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引进和学习。李显龙则说:再好的“软件”也需要有适宜的平台,中国的苏州是我们“软件”的最好平台。这一次会上,苏州市长章新胜向两国副总理汇报道:园区的3平方公里启动区基础设施基本完成,9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3万平方米的商住楼也全部竣工。园区的招商引资成果显耀,来自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的企业已有45家入驻园区,投资总额14。2亿美元。
“园区才刚刚出个雏形,就引来这么多国家的公司投资!值得庆贺!”宴会上,李岚清同志频频向李显龙等新加坡客人敬酒,祝贺他们的辛勤工作。
李显龙特意走到苏州市委书记王晓堂和市长章新胜面前,举杯道:“我得感谢你们两位和全苏州人民对园区的支持!”
王晓堂和章新胜则微笑地回应道:“园区是我们共同的‘宝贝儿子’,我们苏州有责任让这个宝贝儿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李显龙说:“我们这个宝贝儿子还小,越是小的时候,越需要一张适宜他成长的温床,你们苏州给了我们的宝贝儿子一张最好的温床,要不韩国的‘三星’不会那么容易来这儿落户的。”
王晓堂和章新胜笑了。因为他们经历了李显龙所说的“三星”落户园区的全过程——这是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亲自出面招来的商户,为此王晓堂书记亲自到了韩国与“三星”集团的李老板商谈。
李老板一见中国人来谈项目,就有些皱眉头,说:“我不是不愿到你们那儿去投资,而是在你们国家办下一个投资项目,光审批就要几年时间,我‘三星’耽误不了那么长时间。”
王晓堂向韩国老板拍胸脯说:“这你放心,只要你答应投资,我保证半个月之内就能把项目审批手续办下来!”
“三星”的李老板将信将疑道:“那就试试看吧!”
这一试不要紧,苏州客人才离开韩国六七天时间,“三星”老板就得到来自苏州的一个重要消息:“三星”意向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的项目已经中国政府正式批准!
一星期!一星期他们就可以办完审批手续了?!“三星”老板大惊,他从此相信在苏州工业园区是不会有“官僚主义”了。事实上,园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在他们那里,即使再大的投资项目,半个月之内都能审批下来。这就是“中国速度”,连新加坡人也深感苏州人的“亲商精神”。
“三星”作为入驻园区的第一批外资企业,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已经中国化的“新加坡软件”的魅力,因此由起初的1。5亿美元的投资,最后发展到10多亿美元的投资,仅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三星”企业现在就已经有六七个了,2007年“三星”在韩国境外的企业,只有在中国苏州的是盈利的,如今“三星”集团连自己的研发中心都搬到了苏州金鸡湖。
“三星”的“苏州缘”后来成为诸多外国企业入驻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个范例。
事实上“三星”不是惟一的依靠苏州工业园区这个平台实现企业大发展的。目前世界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