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财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苦练内功的范无病听到自己老爸当上了主任的事情以后,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似乎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自己不顾被当作妖怪的风险,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总不可能徒劳无功才是。

范无病现在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自己快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了。

怎么办?这是个问题呦!

想到自己将要同一群拖着长长的清鼻涕的近乎白痴一样的无知幼童们被圈养在幼儿园里,接受怪阿姨们的蹂躏,范无病的心里面就有些百感交集了,考虑了很长的时间以后,他觉得自己又该为此做点什么了,总不能受这个折磨才好,好歹自己也是重生人士不是?

范无病在发愁的同时,范亨和张梅也同样在为范无病是否该上幼儿园而大感头疼。

自己家的儿子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夫妻二人自然是非常清楚,一生下就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长到现在就像个小大人,而且,这家伙居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并能够对大人的事情做出分析评判和建议!范亨和张梅想一想都觉得有些可怕!

如果把一只小绵羊放到狮子群中生活,那么绵羊有可能会受到狮子的影响而脱离懦弱得到性格上的升华,反过来若是把一只小狮子放到绵羊群中生活,那么狮子除了变得像绵羊一样温顺外,决不可能比之以前更有出息。

范无病的情况就是这样,范亨和张梅商量了半天,都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是有一点是两个人都非常明确的,将范无病送到幼儿园去的话,只能是毁了这孩子!

“可是不送到幼儿园去又能怎么样呢?你的假期就快结束了,总不能不去上班。”范亨有些为难地跟张梅说道。

他们两个都是相应国家建设军工企业的号召,孤身来到这个新建的城市里面的,不可能再有家人照顾孩子,如果说非得将范无病养在家里的话,那只有一个办法可想,就是让张梅辞去现在的工作,毕竟长期请假不是个办法,单位也很为难,群众也有意见。

“不用担心,我跟着妈妈上学好了。”夫妻二人正在苦恼的时候,从外面跑回来的范无病一句话就解决了两个人悬而未决的难题。

第九章 春天渐近

范无病的算盘是打得很精明的。

他自然不可能让老妈张梅放弃工作而专门伺候自己,这样的话,失去了工作的老妈恐怕在以后会后悔不已。

现在的物价非常平稳,市面上的消费品也少,仅仅靠范亨的工资就可以让一家人过上平淡的生活,但是范无病很清楚地知道,几年之后,由于经济的转轨,以及方方面面的各种因素,整个国家会经历一段儿较为困难的时光,而国有企业受到的冲击更是空前巨大的,很多企业会濒临倒闭破产,工人下岗,国有资产会流失,这将成为一个阶段的普遍现象,把家庭的担子都压到老爸一个人的身上的话,未免有些太残酷了。

范无病的心中虽然有一本帐可算,也有靠着先知先觉来赚一笔钱的想法,但是自己现在毕竟有点儿太小了,有些想法还仅仅只能停留在脑袋里面而无法实现,因此他不得不作万全的考虑,老妈的工作,是绝对不能够因为自己的存在而丢掉的。

因此一九七八的开春儿,范无病就跟着妈妈张梅来到了学校。

此时范亨已经担任总装配车间的主任大半年了,也算是步入了领导岗位的正轨,不但要负责车间的工作,也要经常跟厂领导一起到外地出差,因此家里面的活计都是张梅在一力支撑,好在范无病的哥哥姐姐都能够脱开手了,范无病又是一个出奇的不用操心,因此张梅感到家里面的事情其实并不很麻烦。

只是学校的老师们见到张梅将自己两岁多点儿的孩子带到了单位,都觉得非常好奇。

“张老师,这个,把孩子带到教室里,会不会影响教学?”校长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张梅。

校长看了看张梅的小儿子,虽然长得很喜人,现在看起来也很乖觉,但是谁能保证他上课的时候不会哇哇乱哭而影响教学呢?现在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是越来越关切了,如果因为老师带自己的孩子进教师而导致学生们的成绩下滑,家长们会怎么想?学校该怎么办?这个话还是不得不说在前面的。

还没有等张梅开口,身边的范无病就抢先说道,“校长爷爷您好,您尽管放心,我是不会违反课堂纪律的。妈妈带我来,只是想让我感受一下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学点儿东西。”

校长顿时呆住了,虽说两岁多的孩子确实可以跟大人交流很多东西了,可是像张梅家小儿子这么口齿清楚表达明白的例子,自己可是从来没有见过啊!

“这孩子长大以后一定很有出息!”校长摸了摸范无病的脑袋,一针见血地指出。

张梅早就见惯了范无病的本事,看到他摆平了校长,倒也省了自己的口舌,于是便带着儿子同校长告辞,进教室去了。

果然如范无病所说,他的到来只是让孩子们新奇了一阵子后,就适应了。因为范无病从来不在课堂上有所影响,他只是将妈妈张梅的教学参考书和课本翻来翻去而已,没有人知道他认识上面的字,也没有人会有这种想法。

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未经教育就会读书识字,这个消息若是传了出去,恐怕会吓倒一大群人,范无病很自知地保持了缄默,闷声看书而已,好在现在的这些书本真的很简单,经过一个时期的酝酿之后,他终于可以对老妈说,这些书本上的东西,他已经完全掌握了。

“能给我从图书馆里面找点儿书看吗?”范无病是这样要求的。

张梅是五年级的语文老师,而且是学校里面教学成绩比较好的那种,因此除了在担负本职工作以外,还得额外担负一点儿其他的工作,比如说为学校写点儿文字性的材料之类的。

原本她也只是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有点儿天才,心智发育较早而已,可是现在范无病居然说自己把五年级的书本都学完了,这实在令她有些接受不了。

结果是,当张梅将书本上面的问题拷问了范无病一次后,就再也没有想法了,十五张小考的卷子,范无病做得一点儿不差,甚至纠正了其中的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张梅再也没有说什么,直接从图书馆里面抱回来一大堆书给他看。

从此以后,学校五年级的教室里面,就多了一个编外学生,老妈张梅在讲台上面教学生们功课,而范无病则自顾自地坐在教室的最后面翻书,各不相扰,这种情况在几年之内,也成了学校里面的一道奇特风景线。

四月的时候,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要求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科学文化的教学水平,指出教育事业必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师的质量。这篇讲话,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范无病在博览群书的同时,也非常注意时事新闻,学校订阅的各种报纸无一疏漏,在他看到邓公已然出任全国政协主席,并且频频在党政军各种会议上露面之后,便知道属于他的春来快要来了。

紧接着,五月十一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当天,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十二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文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看着报纸上黑色的标题,范无病忽然觉得这些平面媒体虽然粗陋,却是如此地可爱,他完全可以想象到,一场思想上的巨大变革就要爆发了,人们终将从思维束缚中挣脱出来,进而迈向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春天的脚步,越发地迫近了。

第十章 “逆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在公开发表之后的一段儿时间内,所造成的影响是空前巨大的,以至于范无病一家人也被卷了进来。

当时文革的影响还在,虽然四人帮已经被批捕很久了,但是上层对于文革的认识或者说对于前任的历史遗留问题的认识,还是存在一定的分歧的。

这篇文章一发表,立刻就招来了部分人的反对,认为这是对于传统认知的颠覆,是要彻底否认前几十年的辛苦奋斗,是极端危险极端错误的!

某权力人物指示中央宣传部门的某些负责人,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表态”、“不卷入”,更有人在不少场合指责这篇“文章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毛主席思想的”,责问“这是哪个中央的意见?!”加以压制。

范无病知道这篇文章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成功启动的一个前奏,也是一次舆论思维上的大碰撞,在这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确定了今后数十年的主基调,可以说,这篇文章是应运而生的,至于细节问题,当时他太小,还没有明确的认知,至于后来,也没有对这个时期的细节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因此,他看到了报纸上面的原版文章之后,结合自己后来所知道的事情,忍不住动手写了一篇评论文章。

因为是一时兴起,所以范无病对于这篇写过的文章并没有在意,顺手就扔到一旁了,卷进了报纸堆中。

学校里面是经常要出一些黑板报的,这一周的周末恰好轮到张梅她们班出,这种事情一般都是让学生干部来抄写的,一来是为了锻炼学生,二来也有各班互相比较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的良性竞争局面的意思。

“张老师,今天的板报我们出什么内容呢?”班长林苗苗跑到办公室请示张梅。

时值周某,张梅正在会议室跟同年级的老师们讨论下一周的活动安排,因此听到林苗苗的话后,只是停了一下,然后对她说道,“苗苗,你去老师的办公桌上翻一下,就在报纸下面,我已经写好了一篇稿子,你拿去抄一下就好了。”

“是,老师再见。”林苗苗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

谈完事情之后,张梅就回家了,这事儿她完全没有记起来,因为林苗苗办事相当让人放心,出板报的事情她只要备好稿子就可以,插花儿什么的都不用操心。

谁知道张梅这么疏忽了一下,就闹出了一场风波来。

周一因为张梅有事儿外出,班里面的语文课由数学老师给代了,她完全不知道此时的学校里面已经吵翻了天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早已经被传得沸沸扬扬,但是在人们由于惯性的束缚而畏惧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某个县级小城市的军工企业的子弟小学的黑板报上,居然出现了对于这篇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评论性文章!

“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十几年来年来最响亮、最具关键意义的口号。文革以来,一句顶一万句的‘最高指示’成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来没人敢提出:用什么检验‘最高指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口号的提出,并不是单纯地向毛泽东不容置疑的权威提出挑战,而是向新的探索扫平道路。”某位教师读出了黑板报上一笔一划写得整整齐齐的内容,不由得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

“这么反动的内容,是怎么写出来的?!”有人立刻大发雷霆。

在几十年的舆论宣传之下,领袖的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在某些人的眼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