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正在商谈,李鸿章的一名文案匆匆奔了进来,扑通跪道:“禀大人,曾相令人由安庆送来急报!”
李鸿章接过信,打开一看,突然神色紧张地坐直了身子,目不转睛地盯住信纸,众人发现他神色剧变,一时也都沉默下来了。
李鸿章不觉缓缓念出声来:“发逆重复昔日炽势,已有石达开、陈玉成盛时之气焰,官军万不可有疏失。。。。。。近日闻西北发逆一军又至麻城、红安,前锋直逼黄坡,以愚意测度,恐长毛欲据湖广与朝廷持久为战,湖广为西川之要道,若发逆图窜巴蜀,则湘、蜀震动,贼势益燎原矣!。。。。。愚已率军回援,望弟与少荃接信即遣军赴鄂,追剿之责,已交由僧王,万勿再为延误!”
读到这里,李鸿章和所有的人一起沉默了,内心着实被曾国藩的一席话震惊了!凭着他们多年和长毛作战的经验,如果长毛的战略意图是这样的话,后果将会是何等可怕?!
李鸿章跳起身来道:“沅浦,眼下形势危急,皖中既有僧王坐镇,我等即刻驰援武汉,不可再耽误了!”
曾国荃也急急地应声奔出,他何尝不知道,若武汉有失,湘军根基危矣!
看山楼中,三帅会谈随着突如其来的战局变化而结束,左宗棠看着两人急匆匆离开,脸上不由得浮起一丝幸灾乐祸的神色。。。。。。。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YD的军刀。。。。一个男人的成长里程~~
第九十章 僧格林沁
更新时间2007…6…21 17:00:00 字数:2211
烟波浩淼的巢湖,水天相连,一望无际。沿河望去,山岭新绿,湖水溶溶,湖面上粼光点点,湖风阵阵,被称之为“湖天第一胜境”的巢湖中庙就矗立在凤凰台赤砂礁岩上。凤凰台三面临水,风光无限。中庙建于东吴赤乌二年,以后迭遭兵燹,几次修葺。它背倚朝霞,面对老姥,东顾巢伯,西望蜀秀,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凤凰台的四周,从昨天晚上开始起,就布满了身穿轻甲的蒙古八旗兵。这些蒙古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对凤凰台方圆数里之内实行了森严的宵禁。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的亲王大帐就设在凤凰台上,按照蒙古的惯例,亲王大帐五百步内都是禁区,任何人都不得私闯,否则定斩不赦!
天光放亮,晨曦还没有散去,“咚!咚!”的号炮声就响彻了这片宁谧的湖滨,悠长而低沉的牛角号“呜嘟”响起,山坡上传来蒙古精兵洪亮的呼喊,那呼喊一声接一声,拖着长长的余音道:“王爷升帐咯!。。。”
亲王大帐中,僧格林沁正端坐在正中的锦礅上,接受帐下文武的朝拜,他生的颇为粗壮,浑圆肥大的面孔之上,横肉绽放,如扫帚般的长眉之下,一双小眼睛不时地闪烁着桀骜凶狠的目光,两腮尽是浓密的络腮胡,重重胡须遮掩着紧紧抿住的厚唇,乍一看去,有种说不出威严与阴狠之气。
他现在身着满翠龙文蟒袍,头带着红宝石顶带,插着三根孔雀花翎。补服前胸后背之上用金线织绣了飞龙图文,颈间挂着一串珊瑚朝珠,显得尊贵非凡。
僧格林沁是科尔沁亲王,自努尔哈赤立国以来,满清皇室同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部的关系就一直亲密无间。格林沁的嗣母(PS:生母是生身之母。乳母也叫奶妈或奶娘。喂孩子奶的奶妈,称为乳母。嗣母是指旧社会本族本姓亲属无子女,过继给他们做子女的,子女称其过继父亲为嗣父、称其过继母亲为嗣母。),是清朝嘉庆帝的女儿。满清皇室一直与科尔沁蒙古贵族联姻,借以维系满蒙间的共同利益,因此科尔沁一族倒是出过不少的皇后、亲王和福晋,但清朝两百年来,这些蒙古族亲王中,因立下军功世袭亲王爵位的就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乾隆年间参与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的超勇亲王策凌,另一个就是咸丰年间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僧格林沁了。
咸丰五年,僧格林沁消灭了太平天国的北伐军,俘获北伐军主将林凤祥、李开芳,荡平北路,肃清京畿肘腋之地的威胁,他也由科尔沁札萨克多罗郡王一举晋封为博多噶台亲王,咸丰皇帝又加恩世袭亲王惘替,并亲自在养心殿召见,行抱见礼,科尔沁获此殊荣者,仅僧格林沁一人而已。
同治元年和同治二年,僧格林沁在山东、河南、安徽等地肃清捻军,朝廷奖励其忠勇,命他统辖山东、河南军务,连同直隶、山西的各统兵大员也尽归他节制。他还亲自带兵攻陷捻军的根据地淮北雉河集,大败捻军十余万人,活捉了捻军盟主张乐行,捻军各旗或败或死,皖北一扫而平,紧接着,他又剿灭山东淄州刘培德、邹县白莲池宋继明、皖中苗沛霖等各地义军。
僧格林沁只轻轻地挥挥手,算是受了礼,司仪在旁边大声喊道:“免礼!”文武官员们慌忙爬起身来,在帐前按品级高低排成长长的两列。
“禀王爷!”一个负责处理文书奏折的官员出列禀告道:“今晨朝廷上谕已至,诏令我军分兵一部于皖中布防!务必要于皖中截住湖州北窜长毛与霍山、五河、六安之处的西北发逆合流!另诏告湘军刘连捷、淮军刘铭传部率军前来助战!”
“额?”僧格林沁从鼻孔里冷哼一声:“这对付长毛残逆,有咱八旗蒙古兵就够了,要那些汉人过来做甚!这些汉人向来无用!湘军收复金陵,淮军克定苏常,不过是他们占了咱家在皖西抵住西北长毛的救援!否则,这五十多万长毛一旦直抵金陵,能否拿下金陵,我看也未必!他们有屁的功劳!这帮汉人只配给咱蒙古八旗提鞋子!传老子令,立刻起草奏折,要朝廷收回成命,咱这里名将颇多,五虎上将均能独挡一面,用不上这另名湘淮军将领!叫他们滚的远远的!什么狗屁‘国之长城’,这些汉人只是一群酒囊饭袋而已!”
那文书噤若寒蝉,连声应喳,弓身退下。
僧格林沁环视一眼帐下浑身不自在的汉人官员,冷冷的目光令一众汉官胆战心惊,僧亲王的残暴之名可是早有耳闻,一个不好,他老人家眉头一皱,自己就有性命之虞,于是纷纷上前阿谀逢迎,一时之间谀声四起。
僧格林沁靠在礅背上,半闭着眼听他们大拍马屁,心中着实受用,等他们说完,他睁开眼道:“诸位不必为湖州一战吓倒!此次本王置重兵防务皖西,阻西北长毛于霍山一线,主力驻守皖中,迎头痛击湖州长毛!只要摸清贼匪之虚实,就能不为所动,以不变应对万变,进退之如!”
他起身指着帐中悬挂的巨幅皖省地图,以马鞭指着岳西、龙关、桐城一路移过来,口中不无得意地道:“长毛逆匪兵锋直指宣、芜、铜,意欲破长江而入皖中,本王座下六员大将,以苏克金守铜陵、巴扬阿守芜湖、舒伦保、恒龄守岳西、庐江、桐城,舒通额与陈国瑞随本王坐镇巢湖,再有湘军曾老儿部属驻守安庆、池州,本王倒要看看,沿江一线封锁严密,这长毛如何能破我防区与西北逆匪合流!本王早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只要长毛敢来,定叫他有去无还!想要从本王这北上,简直是痴人说梦!”
众汉官互相看了一眼,赶紧低下头来,大声地恭维起来。
“王爷神机妙算,令人感佩。。。”
“有王爷在此地,我大清即有柱国长城。。。”
帐中一时轰然,溜须之辞不绝于耳,僧格林沁看着帐下一片磕头虫般的官员,不由得放声狂笑起来!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YD的军刀啊!超级无耻!!!
第九十一章 空城计(一)
更新时间2007…6…21 21:00:00 字数:2441
僧格林沁帐下第一虎将二品统带苏克金策马横刀行走在大队蒙古骑兵阵中,踌躇满志地看着手下这些军容严整的蒙古骑兵部队朝着狮子山方向缓缓开进,心中满是说不出的豪情壮志。此次王爷将军中三万余最精锐的蒙古八旗兵交由自己统带,可以说是对他莫大的鼓舞。他有信心在这里打上一场漂亮的歼灭战,让这些个长毛知道科尔沁强大的蒙古骑兵可不是那些湘、淮军之流可与比拟的!
强悍的骑兵,锋利的战刀,凶猛的战技,让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希望。
他是在率兵到达铜陵之后接到巡城马的快报方才准备主动出击,予敌以迎头痛击的,巡城马报之,长毛数万人业已攻下青阳、南陵一线,锋芒直指芜、铜,现长毛攻城力疲,正在两城休整。苏克金深知此时是绝佳机会!铜陵离青阳不过数十里,如己方军队能连夜杀至青阳,乘长毛休息之时,猛然攻城,定可一战获胜!于是略一思忖,便做出了骑兵夜袭的作战计划,铜陵城中留下一万人驻守,其余两万精兵由他自己亲自率领连夜绕过狮子山往青阳县城直扑过去。
沉沉夜色,笼盖着铜陵四野,天上没有星光,狮子山附近除了这些蒙古骑兵行进时的火把光亮,到处是漆黑一团。远望踊跃起伏的连山,模模糊糊地隐在夜色里,令人无法窥其一斑,高耸的山峦处,仿佛有千军万马在那里隐藏着,山道两侧高大的树木和低矮的灌木,或如青锋破空,或如刀戈横卧,令人不寒而栗。
苏克金亲自率领着两万蒙古精兵,在左右众将的护卫之下,一路奔走不息,沿着狮子山摸至青阳境内。这蒙古兵生于广袤无垠的科尔沁草原上,对于行走山路甚感不习惯,苏克金见全军疲劳至极,便传令原地休息,喝令边马速速探听青阳虚实,并撒下游哨四处巡看,防止为长毛侦知己方动向。
过不多久,边马飞骑回报,到了苏克金面前,急促地道:“禀统领大人!青阳城头灯火通明,人影绰绰,似有无数兵马住手,青阳城外牌坊头等地附近均发现长毛踪迹!”
听了边马的急报,苏克金不由疑惑起来了。这长毛大军驻扎在青阳县城,诸如牌坊头、木镇前哨之地应该驻有小股部属才是,如今青阳城中倒是严阵以待,这些前哨却毫无防备,是怎么回事呢?
看到统领迟疑,身旁的副统领哈斯额尔敦在马上弓身道:“统领大人,更深夜暗,敌情不明,长毛又奸狡至致,若有伏击,于我不利,不若我军暂且驻扎牌坊头,待天亮之后再决定下步如何举动!”
苏克金怒道:“我堂堂科尔沁蒙古精锐,难道还会怕长毛不成?!想我苏克金跟随王爷南征北讨,历经大小血战两百余场,从来不敢堕我蒙古汉子的名头!今日你哈斯额尔敦竟然长长毛志气,灭我蒙古精锐威风!我看你还是回去铜陵,找两个女人,躲到她们怀里去吧!你这个胆小鬼!”
被统领痛骂一顿,哈斯额尔敦顿时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含羞退了下来。
苏克金压低声音道:“牌坊头不是没长毛驻扎吗?那么我们先到那里集结,然后再连夜攻城,我们大蒙古的汉子,是不会被草扎的老虎吓倒的!我们的身上流淌着蒙古人的血,长生天会保佑我们的!传令,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