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匏
米国深夜一点,结束庆祝后的杜鲁门刚刚准备睡觉时就被中东战局直接从浴室呼叫出来,三个小时陆军部不断传来坏消息,这让原本兴奋无比的杜鲁门老大转回了满脸愤怒的表情。
杜鲁门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后接通陆军部的电话问道:
“马歇尔参谋长,前方战局究竟如何,丘吉尔已经连续几次发电报催促我们拿出决定了,对前方局势你们有什么应对方案了吗?”
马歇尔在电话中沉声说道:
“总统阁下,在中东战区,因为仓促准备战争,盟军的各大机场因为物资堵塞跑道被灭日军把握时机突袭,造成所有机场和飞机全部损失掉;
根据前方汇报,灭日军正在对我们的后方防线进行规模巨大的轰炸,对前方所有炮兵阵地进行打击,估计我们的火炮阵地也完了;
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要想坚守土耳其这个中东最后的桥头堡,我们唯有将部队进行层层堵截,直到我们有后续空军部队对哪儿的部队进行增援,而这个时间最少都需要二十天以上,还得有充足的战机和飞行员。
不过我们对灭日军的情报依旧没有太多,所以我们对灭日军的进攻方案无从了解,不过参谋部得出的结果十分不好,预计灭日军将会在今天就
对盟军展开大规模的总攻,我们的部队能够坚守几天都是问题;
所以要想继续获得中东的利益,我们必须尽快做出决定,是支援土耳其还是重新选择决战战场?”
马歇尔依旧不怎么鸟杜鲁门,从开局的话之中直接指明战争为什么会遭遇这样大的困境,那就是杜鲁门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盟军在中东的布局提前准备开战,这给了灭日军最好也最有利的时机直接摧毁了盟军的空军;
没有空军的支援,打这样的战争简直就是白白送命,打坚守战和防御战阵地战,这对别的国家军队还可以,灭日军打仗的最大规则全世界都知道,饱和轰炸直到敌人的意志被摧毁,否则盟军那庞大坦克群也不至于避免炮击向战场后方撤退了;
这坦克部队是什么,那是进攻武器现在却只能躲避,这样的结果可不是盟军高层愿意看到的。
马歇尔的团队还是比较有能力,根据前线的战局就能得出灭日军下一步的动向,不过这些分析对中东盟军来说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更不用说能够帮助他们解除困境了。
马歇尔对杜鲁门不满,所以说起话来也顾忌少了许多,而杜鲁门对马歇尔同样心中不舒坦,否则后来的米国国防部和**的空军参谋部也就不会那么快出现制衡陆军部了。
ps:
求月票,主要的是订阅月票和保底月票,那个打赏月票从来不奢求,嘎嘎嘎。。。。。。为自己加油之中,努力码字早日完本。
第八百六十九章 撤军的打算
原本米国陆军部有**的战争指挥权,马歇尔可以不服从杜鲁门的指挥,可在中东的盟军部队直属于盟军最高统帅部指挥,也就是属于艾森豪威尔指挥,而最高统帅部却受到米英两国最高首脑的控制;
这场看似该完胜的战局还没开始却因为杜鲁门一再的要求变成了死局,直到现在盟军都不认为灭日军比他们强大,而是运气比他们要好,这就是西方国家的一贯做法永远不会改变。
马歇尔冷言嘲讽并没有让杜鲁门这个政客在电话中生气,不过要看到杜鲁门此时眼中的阴冷便能够明白他对马歇尔的不满有多少,他深深呼吸了一下沉声说道:
“既然前线无法守卫,你们是不是有什么办法将军队后撤,并且重新组建新的战线,至于开辟新的战场,这件事我还得和丘吉尔总统研究一下;
对了,今晚欧洲战场上艾森豪威尔将军在马奇诺一线展开对德军的总攻,苏俄重新到达波德边界开始了进攻,那里的消息怎么样了。”
马歇尔淡淡说道:
“参谋部在整个中东地区查看了一下,土耳其并不适合大规模军队进攻,原本的三处主要进攻点虽然有几个平原却根本无法迂回,对部队的撤退和进攻都没有什么好处;
在之前有着大规模空军支援下,这样的场地显示不出防御的问题,可现在丧失掉制空权,这些平原却成为灭日军封堵我们军队的最佳位置。
在埃及我们还有三十万军队,原本准备在海军舰队攻打苏伊士运河时反击哪里的灭日军,我们看了一下哪里的地形,除了少量的丘陵地区,大部分都是荒漠和平原。适合大规模部队进行决战;
不过想要撤离土耳其的军队就需要加快速度,以灭日军步兵全部是装甲车运输的速度,在灭日军全军突击之后我们将没有机会撤军,我们想要重新在埃及集结部队就将从本土调集。这可需要一个多月时间。对我们并没有多大好处。
盟军四个集团军群二百四十万人,飞机七千架。坦克六千辆,火炮六万门,现在已经布置到了前线,随时准备进攻;
苏俄重新补充的三个方面军二百二十五万人。飞机八千架,坦克七千辆,火炮五万门业已到达指定位置,只要时间一到就可以开战;
不过德军在两条战线上布置了超过三百六十万人,飞机一万三千架,坦克八千辆,各种火炮接近九万门。在马奇诺一线指挥的依旧是海因里希和古德里安,而在北部战线是凯尔特元帅。
按照情报部分析,德国的各大兵工厂重新启动,原本生活补给困难的老百姓现在却有着充足的物资。估计是他们的春季作物和轻工业提前恢复了,要想彻底打败德国,就只能将他们的战争资源耗尽;
预计三到五个月,德国的储备钢材等就会耗尽,至于油料补给这个问题却显得十分诡异,德军的战车和飞机这段时间好像不缺油料,难道他们国内发现大油田了?可是我们的情报人员却无从查探到。”
马歇尔在五角大楼陆军部眺望着外面的托马克河,银色的河面反射着天空中点点繁星,他心情却就像流动的河水一样不平静;
盟军在中东的失利责任无法归咎在他的身上,不过哪里的百多万米军官兵却属于他的部下,灭日军的行动高效而快捷,这也是自从在中东开战后参谋部研究出的结果;
没有那一场战争被他们拖延上三两年,哪怕在东南亚甚至在太平洋扫平日军占领的数万岛屿,花费的时间最多也就一年;
这样的高效战争是米军高层自己都希望的,每一场战争迅速结束,意味着投入的军备就要少许多,更不用说因为战争获得的红利也来得早许多;
中东开战开局就遭遇空军败北,第一次中东大战居然只维持了大半天就因为空军坦克全线失利蒙哥马利投降而结束,这第二次中东大战,还没等到盟军进攻,灭日军就依靠准确的情报直接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
失去了空军,地面部队又遭受大规模的轰炸,能够坚持多久?这个数据他和他的参谋们得不出结果,可他能够从蒙哥马利那个英军战神绝望投降中得出结果,盟军的惨败绝对会十分迅速,哪怕人数再多对灭日军来说也都是很轻松的事情。
他提出撤军和另选决战战场便是因为如此,他并不清楚就算战场选择得再好也无法抗衡超越他们军事力量许多的灭日军,可他现在的想法第一点就是要救出在土耳其战线中的所有米国士兵;
至于打得赢和打不赢,那是米英首脑和在哪里的统帅部的事情,他作为米国陆军总参谋长,他需要对士兵们的生命负责,否则士兵家属们闹事还是得他出面解决;
至于杜鲁门那种政客理论,骗得了百姓一次第二次就会彻底失效,现在除了撤军到埃及去,参谋部已经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马歇尔便静候着总统的回音,在白宫办公室中的杜鲁门也在纠结,撤军,意味着他的计划彻底失败,在他的政治前途上又多了一个污点;
不撤军,一旦盟军全线崩溃或者被围歼,那他的污点就是一大团了,是他强制要求按照时间发起进攻的,这一点统帅部和陆军参谋部包括丘吉尔哪里都留下了证据,他可不想成为被人轰下台的米国总统。
中东局势对他来讲已经是黑定了,只有选择黑一点还是黑一片,不过听到在德国的布置他还是稍微放松了一点,这二战的主要目标还有德国和日本,小日本他们根本选择无视;
至于德国已经被两面夹击,只要一方突破德军就会崩溃,只要拿下德国,那他杜鲁门的污点就会被洗去很多的,他考虑的事情依旧是如何在任上获得更多支持;
成为总统后他的想法也改变了许多,前任的罗斯福混了这么久的总统,他就算是没那本事也想多在总统宝座上呆上几年。
ps:
独孤求票
第八百七十章 机甲突击
政客们的思想是和普通人不同的,尤其是很有权利**的政客更是如此,后世朝鲜的金氏帝国便是如此,挂羊头卖狗肉的历史典故拿在那个地方就十分适合,明明是封建帝制王朝却还挂着某某社会骗人。z哋忚莒a
杜鲁门作为一个心思阴暗的政客,他想法总会掩藏在自己的面具之下,对于撤军和更换决战战场他已经心里确认了,可他依旧沉默了一下后才开口说道:
“对中东战局我还在等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电报,我会考虑撤军和另选决战战场的,参谋部计算一下,我们还需要征兵多少,装备还需要些什么才能满足埃及战场的开辟?”
杜鲁门的话音刚落马歇尔便回答道:
“我们已经计算出了数据,陆军两百万部署到埃及各处前线,空军战机最少两万架喷气机,轰炸机最少需要一万架,坦克五万辆,火炮十万门;
这些如果全部要我们米国提供的话将会十分困难,虽说我们的飞机坦克火炮有足够的数量库存,可我们的部队数量已经征召了许多;
至目前,我们已经有陆军七百五十万人在各大前线,海军部有将近一百六十万人,空军及地勤人员一百五十万,继续征兵的话我担心民众会开始抵制入伍了。”
千万大军,这个数据是米国几年前更不不会想到自己会有这样规模的部队的,想当初德国打欧洲。小日本占领东南亚时,米军的陆军不过十万人,海军也不过几个舰队;
几年时间暴涨数十倍的规模让米国成为了世界上军队最大的几个国家。当然他们不敢和苏俄与小日本比较,那两个疯子国家都是搞全民战争的狂人控制,不过和其它国家比较起来,米国投入的军力已经十分惊人了;
要知道灭日军秘密组建了九个集团军群也才四百五十万人,加上其它部队一共也不到八百万,和米军相比灭日军就少了不少,虽然米国和灭日军一样部队分散到各个战场;
比较起投入比来说。米国的人数还算比较有优势,却只是军队人数优势而已,灭日军没有到必须增兵的时候不会增加军队;
对比起领地人口。灭日军一点八亿还在随着国内移民持续快速增加,米国一点四五亿却会随着战局变化减少,灭日军之所以不担心米国搞大规模战争优势便在这些地方,只是徐飞依旧恨自己的领土上百姓太少太少。
马歇尔对局势的看法其实比起政客们清醒许多。不断的征兵并非好事。打德国借口打倒万恶的法西斯,这打灭日军一开始的借口已经被不断传播的消息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