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啊杀了向妖头,王爷千岁重重有赏。”无数的声音向向荣袭来。
“快撤,快撤。”向荣一拉马绳,也不管别人有没有听见自己说的,就向后跑去。
“保护大人。”这时冯子材带着几百弟兄,向向荣跑了过来。护着向一路向江边杀了过去。这几百弟兄是冯子材当初投降向荣的时候从山塞里带出来。可以说是自己的亲信部下,勇猛强悍。
好不容易,终于杀到江边,向荣也不管自己的马了,坐上木伐就跑。他一走清军也没有战心,纷纷开始抢占木伐跑路。那些跑得慢没有抢到木伐的不是被赶到水里淹死,就是被后面的太平军一顿乱刀砍死。
一场仗下来,向的人马损失了一半还多。顿时望江兴叹:“南干啊,悔不听你之言造成今日这败啊。”
“大人,为今之计,还是整肃人马,再与石贼一争长短。”冯子材郁闷地道。自己当初在广西聚众起事,失败后上山落草,可是心里想建一番工功业的他还是向前来围剿的向投诚了。向荣也很义气,对冯子材也很看重,一来便封了他个把总。正好当时太平军金田起事,向荣奉命剿贼。冯子材觉得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随着向荣一路拼杀,也混到了千总的位置了,只是向荣太草包了,每仗必败。怎么能不让冯子材心里郁闷呢。
“南干说的是。传令收拢人马,再徐图后事。”向荣心里那个悔哦,就别提了,早知道听冯子材的,派人先过去查看一下也不会造成今天这样局面了。
石达开在重创了向荣部后,集中精锐一口气向浏阳攻去。浏阳县令闻风而逃,浏阳不战而下。石达开留一部守浏阳,自己带着五千精兵不分日夜向洪秀全靠拢。长沙之战才正式开始。
摧荐同组朋友的书,是不一本不错的书,值得大家看看。《异史权命传》大家去看看,不会失望的哦。大虾在这里厚颜向大家讨要些推荐、收藏,谢谢大家支持了,大家的支持就是大虾的动力。希望一直支持的我朋友一如继往的支持,大虾一定会尽最大努力为大家献上最好的作品!
第十五章 长沙之战(三)
大仗一触即发。在长沙城南十里坡修整了一天之后,洪秀全率领四万余太平军将长沙南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对于攻打长沙这样重要的事,太平军里仅仅只派了萧朝贵和一千多人,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在得到长沙城还没有作好准备的情况后,洪秀全没有做出立即攻打长沙城的打算,也许他是在等石达开的穿插部队的消息,也许他的本意根本就没有在意长沙,而是另有他图。而不管怎么样,历史将为太平军这一点点的错误,见证一场血的教训。
长沙城内,左宗棠自从侥幸击退了萧朝贵所部的一千多壮家子弟的进攻后就开始为之后即将到来的太军大部做着准备。八千多绿营团练被分配到了四城进行防守。重点分在城南,因为左宗棠知道,萧朝贵的到来只是个前奏,城南才是太平军攻击的重点因此五千绿营有一半被分到了这里。分配好守军之后,左宗棠急急地赶到了督抚衙门。
“大人,下官已分发好防务了。”左宗棠来到堂上,长沙城的大小官员还没有散去,依旧在商议对策,只是商议了这半天却毛都没拿出来。
“哈哈。。。季高好手断啊,刚上任便立此大功,我当向朝庭为季高请功。”见到左宗棠到来,骆秉章忙迎了过来,面带喜色的道。其余的官员也都凑了过来向左宗棠道喜。萧朝贵的死已通过抓回来的俘虏传到了督抚衙门。
“呃,”左宗棠本来是来告急的,在整训城内绿营团练的时候,左宗棠看了直摇头,纪律太差了,八千人马整合了半天才算勉强整合好。在左宗棠想来,仅止城内的八千官兵根本就挡不住太平军的进攻。而且根据前方退下来的败说太平军人数达到了近几万之众。这样军纪差不说,以寡攻众,即使有坚固的城墙,能不能守住长沙还两说。
如果长沙失守,那么天下必将振动,朝庭也将陷入一场无休止的动荡。所以左宗棠此来是希望骆秉章能赶紧晓谕四方,赶来增援。不想这些长沙的大小官员居然正事不说,却这些没紧说,不禁顿了一下,焦急道,“大人,这点小功算不得什么,而且打死贼首的是城上的弟兄们,季高实在不敢贪功。季高此来是希望大人立即下令周边州府,满派兵来援。”
“怎么?”骆秉章一听不由惊了一下,他以为发贼已经被击退了,自然再不敢来攻长沙了。
“大人,刚才之敌止不过发贼前峰,真正的发贼还在后面呢。而且据来报,贼众有数万之多,如今城内守军不过八千,如何守城?”左宗棠真的失望了。到现了巡抚大人居然还不知道危机将至,幸好骆秉章为官还算正直,不像有些官员,听到这样的消息怕是心里早打起退堂鼓了。
果然,听左宗棠一说完,旁边的一些官员早已面带忧急,有的甚至开始急的得打转了,要不是骆秉章还在场,怕早就有人大叫着冲回家卷铺盖想走人了吧。左宗棠心底里长长地叹了口气,这大清朝的官员啊。平日里一副忠臣死士的嘴脸,真到了危难时刻却是这副德行,难道这大清。。。。。。
下面的他不敢再想下去了。不管别人怎么样,左宗棠是下定决心与长沙共存亡的,不说皇上不久前提拔了自己,就是自己所接受的儒学思想,忠君为国的思想,他也不会丢下这长沙自己逃跑的。这样他不仅对不起满城的百姓,更对不起当初赏识自己的林大人,更别说远在北京城的咸丰对他的赏识提拔了。
“这,这,这。。。”骆秉章在大堂上打了几个转,连说了几这都没说出个想法来。
“大人,快下令吧。季高兄,所说的有理啊。”曾国潘也有些后怕,毕竟现在的曾国潘还不是晚清那风口浪尖上的中兴名臣。
“对,对,对,来人。”骆秉章这才反应过来,忙对着门外喊道。门外冲进几个亲兵来,骆秉章也不等他们打千行礼忙吩咐道,“你等快出城向各州府报急,让他们速速派兵来援长沙。”
“喳!”几个亲兵忙打了个千,起身去了,不久便分别从四门快加鞭而出。
这里,骆秉章还想问问左宗棠还有什么地策,平时左宗棠就是骆秉章的第一智囊,如今更是掌管了湖陆军,多多少少算是个武将了。可是这时却从门外冲进一个军卒来:“报,报大人,发贼又上来了。”军卒急急地打了个千,等着这些大人们下令,该怎么处理呢。
所有人都惊慌了,没想到发贼来的这么快,这求救的人才刚出城门呢,后脚发贼就打来了。唯有左宗棠神情沉稳,冲那军卒道:“来了多少人,鲍将军可以场指防守了没有?”
“回大人,发贼密密麻麻,至少有好几万人马,鲍将已赶到城南去了,特差小的来请示大人。”小卒抱手道。
“各位大人,季高这便去御贼了,还望各位大人安抚好百姓,莫让城中匪类趁机作乱。”左宗棠听完小卒的禀报,返身对众人正色道。
“季高尽管放心,为兄定会帮助巡抚大人,安抚好民心,以免季高之后顾之忧。”曾国潘忙站出来道,其实也没有其他人出来了,都还没回过神来呢。
左宗棠也不管这些了,双手抱拳,躬身一礼,便大步走了衙门。脸上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情。当他来的城南的时候,太平军已经做了进攻前的准备。鲍起正在巡视官兵见左宗棠到来,忙迎了上来,脸上却是一副担忧之色。
“鲍将军,情况如何了?”左宗棠一边径直走向城垛查看城外的情况,一边询问道。毕竟他不是一个职业的武将,很多事情还是从鲍起这个真正的武将处打听。
“大人,末将查看过了,只有城南有发贼,其余三门没有发现。城南的发贼怕有近四万余人。看情况马上就要攻城了。”鲍起一脸凝重地随在左宗棠后,说道。
“哦!”左宗棠也是一脸的凝重之色。如此之多的太平军,而且从昨天日太平军的战力来看,比之城内的绿营团练来还有强上很多。这城不容易守啊。
鲍起早已收起了对左宗棠的轻视之心,作为一个文人,能做到像左宗棠这样临危不乱,还如此镇定,实属不易了。而且从昨天看来,左宗棠对打仗还是有一套的。作为武将,虽然自己实力不怎么样,但此时城外城内的情况,他也是能看出一点的,要靠自己手下的那些兵丁守住长沙,成功的机会几乎没有,现在只希望其它地方的援军能早日到来了。
城外,洪秀全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身旁是东王杨秀清等人。杨秀清看了一眼长沙城的城墙的情况,心里有些失落。好兄弟西王就阵亡在这座坚城之下,而且从守军的情况看来,早已严阵以待了,凭借自己这些人要想攻下这样坚固而又有准备的城池,难度是可想而知。作为太平军中地位几乎与天王洪秀全齐平的东王,自然对太平军真正的实力了然于心。
别看前段时间太平军攻城掠地,势不可挡,人数也由原来的两万人增加到五万之众。其实杨秀清心里明白,人数是增加了,可是战力却是减弱了。那些前来投靠的天地会,能说得上可用之人,十中不到其一二。也就是说现在除了石达开带走一五千余精锐之外,长沙城外的能用来攻城的只有不到一万来人。
“清胞,准备的怎么样了。”洪秀全意气风发的转头对旁边的杨秀清问道。自从四次落榜之后,洪秀全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完了,回到家里心灰意冷,大病一场。不过似乎天无绝人之路,自从自己看到了《圣经》之后,洪秀全心里就有主意。大清不是腐败无能吗?大清不是卖国求安吗?大清不是不让自己中榜吗?
那自己就推翻了他,自己来做皇帝,做皇帝可比做个秀才有地位多了吧,风光多了吧。不过这门买卖风险还是很大的,刚刚在永安被围的时候洪秀全也曾害怕过,不过随着后来一连患的胜利,洪秀全变得开始牛气起来。看看身边这几万大军吧,他们都要听自己的调遣,他们的命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是一种至高无尚的享受!
“王兄,小弟还是。。。”杨秀清有些担忧地说。
“不用说了,难道你不想为萧胞报仇吗?”洪秀全知道杨秀清想说什么,也只有杨秀清敢置自己的命令,这让洪秀全心里感到很不舒服,这成了洪、杨两日后矛盾激化的最终原因。知道杨秀清又想阻挠自己决的心思,洪秀全很不悦地挥手打断了杨秀清的话,转过头去有些冷冷地接道,“此战定要血洗长沙,为萧胞报仇。”
“天王,万万不可啊。”见洪秀全这样说,杨秀清心里跳了一下,血洗长沙,那以后太平军的日了可就不好过了。太平军打的旗号可是为百姓谋福,这样血腥地滥杀无辜,必会让百姓对太平军恨之入骨的,那以后还有谁会加入到太平军中来。
“混帐!”洪秀全真的气极了,刚刚对这种至高无尚的享受上瘾的洪秀全气极了,这个杨秀清每次都和自己唱反调,这太平天国到底谁说了算了。“不必再议,准备攻城吧,赖汉英何在?”不再理会杨秀清,洪秀全背过头对后面矗立在身后的太平军将领们发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