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来堵住攻击。
时间。在这个战斗节奏下稳步的向前走着,孟昭成这里阻击了近一个小时,敌人虽然越聚越多,但依旧没能靠近第一道阵地二百米内。
就在这时,一阵马达的轰鸣传来,随之,以来那个量坦克出现的树林里。铁道上,轰隆隆的驶入了战士们的视线。
“艹!坦克!!”
“没有炮啊!!”
所有的战士看到坦克的时候,都一阵无力。他们就没有反坦克炮。
孟昭成没有迟疑,直接明码呼叫,请求反坦克炮支援。
狗蛋听到呼叫也不由暗自责骂了自己一句,太大意了,居然把这茬忘了。他紧急下令,让‘安加尔斯克’送去二十门反坦克炮。以便对付已经靠近的坦克。
可是,现在运送已经晚了点,坦克在轰隆隆的马达声中,已经可以看到前方的阵地了,于是,六七百米外,一辆辆坦克停止了前进。紧接着轰轰的炮声中,一枚枚炮弹飞向了第一道防线。
“艹!欺负老子没炮是吧!!!”
剧烈的爆炸声中,孟昭成咬牙咒骂着,紧接着下令道:“撤出第一道阵地。反坦克组潜伏!!”
没有遮拦的阵地哪里能够挡住敌人的炮轰?那绝对是无谓的牺牲,放过步兵靠近,就算进了第一道防线,也会轻松夺回来。
战士们在爆炸中快速后撤,但动作再快也成挡不住炮弹那狂暴的冲击波,一个个战士在撤退的途中被炸飞上天,紧接着被弹片撕碎,洒落漫天的血雨。
此时,大家没有人停下,他们除了搀扶受伤的战友外,均都是快速的向后运动,短短不足一分钟,就撤到了百米外的第二道防线上,将第一道防线扔给了苏俄士兵。
轰轰的炮轰让被压制的苏俄士兵狂喜,郁闷尽吐,在坦克停止轰击的一刻,乌拉声中,扑向了阵地。
坦克随之向前移动,跟着狂冲的士兵身后,耀武扬威的哒哒扫射着,向前开去,一路毫无阻碍的靠近了已经被占领的阵地。
就在这时,雪地里一个雪包突然鼓起,紧接着噗的一声,一枚枪榴弹就击中了一辆坦克炮塔的接缝,紧接着轰的一声巨响,炮塔就歪向了一边,里面浓烟冒出中,坦克停止了前进。
随着第一声爆炸,接二连三的爆炸在苏俄士兵的眼皮子底下频频暴起,让刚刚占领敌人阵地的几千苏俄士兵恐惧的可那寻找袭击者,或者说袭击来自何方。
很快,那些冒着浓烟的坦克不远处,他们发现了异状,随之,砰砰的枪声响起。
那些袭击坦克的战士还没来得及再装上枪榴弹,就被密集的子弹击中,直接趴在了雪下,了无声息。
“杀回去!!”
百米外的第二到阵地上在十几辆坦克全部停下的一刻,爆发出震天的吼声,一片黑压压的物体飞出的同时,人潮蜂拥而起,直扑近在咫尺的第一道阵地。
轰轰的剧烈爆炸粉碎了苏俄士兵还想坚守的念头,到处肆虐的钢珠击打的苏俄士兵无处躲藏,没等钢珠肆虐过去,哒哒的密集枪声随之响起,一片弹幕立刻将阵地上的苏俄士兵笼罩,随之,成片的跟割麦子一般的倒下。
刚刚到手的阵地在短短不足一分钟的时间里,再次易手,虽然疯狂的抵抗了,可莫甘对上ak就是个白扯,短短一个冲锋,苏俄士兵就潮水般的被赶出了阵地。不过,他们向跑已经不易,密集的弹雨让放弃抵抗的苏俄士兵倒在了逃命的路上,鲜红,立时染遍了洁白的大地。
随着一挺挺德普被架上,溃逃的苏俄士兵还能够跑动的几乎没有,满山坡的尸体,都被留了下来。
先遣军的战士在夺回阵地的一刻,纷纷奔到坦克近前,一枚枚的手榴弹扔进坦克,随之寻找那些留守攻击坦克的战友。
一番寻找,三十几个战士一个没有幸免,全部被密集的子弹击中,但他们还是完成了任务,十六辆坦克一辆没有剩下,均都被击毁。
这也是没办法,穿甲枪榴弹的射程不超过一百五十米直瞄,要是曲射,准确低不说,威力也会因为击中的部位不见得是薄弱处而减轻,这才让战士潜伏,留下坦克,再夺回阵地。
第298章 跟老蒋谈买卖?
ps:鞠躬感谢赖皮周周童鞋投来的宝贵月票,拜谢拜谢!!!
轰杀了冲上来的苏俄部队,孟昭成没有欣喜的感觉,他深深为没有更好的反坦克武器感到缺憾,要是有反坦克武器,他这边也不至于扔下数百战士的生命了,而且还是用敢死队的方式打掉的坦克,这些牺牲的优秀士兵让他心疼,但也没有办法,急行军,连铁拳都没有带,不过,就算铁拳也不比枪榴弹射程远,还是需要更远的单兵反坦克武器。。ysyhd。
原唱武器没有让他等太久,半个小时不到,二十门反坦克炮被松了过来,不过,暂时用不上了,因为攻击的都是一的人潮,骑兵。炮弹到是没闲着,只是打不着坦克了。
他这边稳稳的卡主通往安加尔斯克的道路,后面的物资抢运也一刻没有停止。在远处的枪炮声中,大队的苏俄俘虏已经全部离开城镇,向蒙古境内进发。物资,在一支支马爬犁的运送下,赶奔恰尔兰、土尔塔。
这些物资里让狗蛋比较兴奋的是安加尔斯克的二百七十三辆坦克,其中24一百四十辆,炮兵坦克九十辆,还有改型的快速坦克,这些都是熄火停放在空地的,显然是运送物资滞留下的,还没有来得及乘坐火车到‘依兹别斯克’。
“把坦克、卡车顺着公路开到恰尔兰,这批坦克我们留用了!”
狗蛋兴奋的在刚刚架设的电话里喊道。
于是,一溜钢甲车队轰隆隆的驶出了‘安加尔斯克’,直奔恰尔兰而去。
卡车无法在大雪里行进,只能满载着物资,顺着公路开向恰尔兰。
狗蛋此时放弃了继续攻打蒙古全境的打算,因为,蒙古境内的苏俄部队都已经接到了命令,向一起集结,准备集团作战。
在一个团跟大批苏俄部队和骑着马匹的蒙古兵遭遇。虽然全歼了敌人,但也损失惨重后,狗蛋命令所有部队收缩回占领的那些大一些的镇子,进行强制管理,并等待苏俄部队和蒙古军的攻击。
此时,他的力量在抢运物资上,虽然有四万余的马爬犁。但物资的数量太多,他要在天黑前必须运完,否则有危险让大军陷入胶着,撤不回蒙古境内。
同时,那些卸下来的火炮全部运往了指定地点,从满洲里开始。一个个防御点被设置了出来,尤其是贝加尔湖沿线的一百多公里,更是设置了五十几个炮兵阵地,构筑出了一个完整的炮火阵线。
这些火炮大多是苏俄的重炮,期间在重要地点放上了日本的105加农炮,这样,射程上就足以比老毛子的短距离大火力的火炮有优势了。一旦出现炮战,这边能打到老毛子,老毛子却奈何不了先遣军。
拦截阵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拉越长,不说另一面,就孟昭成这里,已经由原来的一公里多的阵线,拉开了三公里开外。牢牢的挺立在如潮的攻击中。
在临近下午的时候,大批的苏俄部队涌来,连续猛烈攻击了三个小时,在天快黑的时候也没能攻进孟昭成的防线。
连续大战,让孟昭成的部队快速减员,要不是中途又来两个旅增援,孟昭成的阵线就会因为兵力不足而被攻破。
一个师的兵力。将近两个旅的战士负伤离开了阵地,另有超过三个团的战士长眠在了阵地上。
战斗打得非常惨烈,但苏俄部队愣是没能突进防线,直到天快黑了。狗蛋撤退的命令才到达。
孟昭成在一个师的接应下,撤出了激战了一天的阵地,除了留下难以计数的苏俄士兵外,就是阵地上那厚厚一层的子弹壳。
孟昭成在中途没有停留,一路率队撤回了土尔塔,进行休整。激战了七八个小时,他们已经疲惫不堪,一路疾奔返回土尔塔后,直接进入了给他们准备的民居里,匆匆吃饭,倒头就睡。
交替掩护后撤的部队在苏俄部队紧逼中,慢慢的撤回了土尔塔。而苏俄部队在他们撤退的时候并未放弃进攻,一节节的抢占先遣军放弃的阵地,不断的向前直追。
他们追到了烈焰熊熊的‘安加尔斯克’,看到火势已经无法控制,看到周围原本堆着物资的空地比舔的盘底还干净时,他们的愤怒可想而知。
历年,历代,只有他们抢黄皮猴子的,什么时间轮到被枪了?
大军匆匆在‘安加尔斯克’停顿了几分钟,就呼啸着继续狂追,誓要咬住敌人的主力,等待再有三个小时就可以抵达的大军。
此时,‘依兹别斯克’的‘斯科伊诺维奇’大将率领着二十五六万的大军正火速赶来,先头的火车已经抵达‘古西塔奥通尔斯克’附近,后续的部队在三小时内将到达大半,足以跟敌人展开一场大战。
可就在他们狂追了十几分钟后,愕然发现敌人不见了踪影。之前一路阻击的枪声也没了,让他们在追赶中总有点发虚,不知道夜幕降临中,敌人跑到哪里去了。
他们并不知道,那些交替掩护的先遣军在脱离战斗后,快速撑动滑雪板返回了土尔塔,已经领先追兵十余公里的路程,根本不是他们两条腿能够撵上的了。
大军撤回,狗蛋是已经做好了关门打狗的准备了。温都尔汗此时集结着三个团的蒙古兵,一个团的苏俄部队,正对温都尔汗发动攻击,大军返回,都没有停留,而是各自奔袭自己的目标,实施快速围剿。
韩杰的一个师顺着土尔塔一路向北,直奔新疆地域,他的任务非常简单,清扫沿途已经设置火炮阵地的地段周围的残敌,连夜绞杀,避免大战中敌人再来捣乱,并在一些关键的位置留下哨卡,监视苏军的动静。
追赶撤回土尔塔的苏俄部队大致有两万多人,这些都是一天的时间,从附近赶奔来,并在激战中活下来的。他们紧追了十几分钟后,依旧没能见到人影,追击的速度渐渐放缓,担心数量并不少的敌人再来个包围。
可就在这时,一阵炮弹的呜咽声传来,随之,天空中出现了渗人的呼啸。
咻
炮弹带着刺耳的尖啸轰然落下,巨响中,一片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刚刚拉开的夜幕。
炮弹是效力射,这是这里苏俄部队不曾见到过的,一炸一大片,追赶的队伍立时被掐断,一片直径几十米的空白地带中,之前的人影一个不见,在火光消失后,似乎都随着火光消失了。
诡异的炮击没等再来一下,追赶的苏俄部队立时潮水般的后撤。他们只是步兵,没有坦克,没有火炮,让他们怎么进攻已经有火炮阵地的敌方阵地?那不是找死吗?
恰尔兰那里一样,在追兵靠近阵地五公里后,两轮效力射,就摧垮了俄军追击的念头,纷纷撤回了火光熊熊的‘古西塔奥通尔斯克’烤火去了。
狗蛋并不担心现在苏俄就进攻,而是忙碌着将大批的俘虏就地野外安置,没有房屋,暂时就地篝火取暖,并发放粮食,安顿他们,等明天会建立起集中营,将数量超过十万的苏俄俘虏收入集中营,等待进一步的安排。
董库在接到汇报后,笑着对柳败城说道:“老张的手下其实真的适合打仗,这种以战养战的劫掠习惯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远比新兵要熟练。”
“哈哈!土匪出身的老张当然劫掠成性,他手下的兵有这种习惯并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