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饕τ校褐贫ㄖ胃鄯桑晃畏ü偌安糠中姓僭保慌纪恋刈茫弧《宰锓父杼厣猓蛔橹姓帧⒘⒎ň郑瘟骄忠樵保涣斓妓姓佟≡钡取8鄱绞导嗜ㄏ薮笮。蛉艘蚴庇斜穑愀劭涸缙冢印⑸倘耸啤×艽螅鄱酵芷渲圃肌T诒臼兰停鄱讲拍苡行У刈芾看笕ā! ∽越鹞奶┖螅胃鄱蕉既≈泄拿郑蚴蔷】赡芊弦粢搿!∪绱笪馈ね罚渲形拿擂刃啪陀胍粢虢咏E矶ǹ翟鸆hris Patten, 初时译名柏顿,来港赴任就变成了与音译相去甚远,但又十分中国化的名 字。 现任港督月薪17。86港元,英内阁首相梅杰月薪折合港元9。9万元,两 者几乎悬殊一倍。港督除正薪外,还有诸多津贴。居住及服务人员费用, 交际交通费用,均由港府支付。另外,港督薪金收入可免交所得税。除港 督,港府有20余位高级官员的薪金超过英首相。 港灯、中电是香港电业双擘,两者实力相当,各据一方——香港电灯 公司负责港岛的电力供应,中华电力公司的地盘在九龙新界。 港灯的历史较中电长,但港灯是公众公司,潜入说起香港的电力大王, 毫无疑问是指中电的嘉道理家族。 嘉道理家族的先人,并非中电的创始人,嘉道理家族人主中电,有一 段曲折的历史。 沙宣洋行 嘉道理家族是英籍犹太人。犹太人没有家园 (国家),他们流落世界各 地,主要靠经商为生。犹太人的父辈经常向后代灌输处世经商之道,后代 长大涉世,很快就能在商场得心应手。自中世纪起,某些国家某些地区的 经济命脉,几乎被犹太人所垄断。这招致当地人的仇视,将其蔑称为“经 济怪物”。 人们往往忽视犹太人吃苦耐劳、克勤克俭的一面。19世纪初,嘉道理
… 页面 57…
家族的先人到中东巴格达谋生,从事种植并经商。当地人的歧视、恶劣的 气候、贫瘠的经济环境,使得一家人终年辛苦,仅够维持生计。 1879年,老嘉道理听说家族的远房表亲沙宣,在中国发了财。沙宣最 初在广东做鸦片生意,现在居然在上海开了洋行,成为上海犹太人的首富。 老嘉道理决定投靠远东的表亲沙宣,他怀里揣着一家人从牙缝里省出 的盘缠,带着他的长子艾利·嘉道理上路。父子俩走到波斯湾的法奥港, 搭上一艘去印度的英国船,然后再由孟买乘船去香港。 据口传下来的家族史,嘉道理父子于1880年5月20日到达香港。那情形, 就像穷困潦倒的难民。父子俩仅在香港作了短暂停留,又毫无留恋地乘船 去向往已久的上海。父子俩谁都没想到,香港才是家族未来的归宿,是香 港成全了嘉道理家族进入英国的贵族阶层。 犹太人以团结著称于世,别说是远亲,就是素不相识的同胞,也会暂 时收容下来,帮助他独立谋生。嘉道理父子在表亲沙宣家落下来,沙宣家 的豪华奢侈,使父子俩诚惶诚恐,恍若置身于神话中的世界。 老嘉道里轻声对儿子艾利说:“我小的时候,沙宣家跟我家一样穷。孩 子,今后努力干吧。” 艾利点点头,会意了父亲的一番苦心。这是犹大民族的遗传基因,使 得父子俩没有迷失自我。犹太人向来认为:财富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双手 建立起来的。 嘉道理家族后来者居上,成为在远东的超级犹太富豪,财富自然胜于 旱年发迹的沙宣家族。 远东的犹太人说:沙宣门下,出了两位商界怪杰,一是后来定居香港 的嘉道理,另一位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哈同。 1873年,21岁的犹太青年哈同流浪到上海,经人介绍进沙宣洋行做马 仔。哈同精明能干,颇得大班沙宣的赏识,沙宣让他打理鸦片生意。哈同 为沙宣赚了很多钱,同时也为自己赚来了贩卖鸦片的经验。几年后,哈同 独立门户做鸦片生意,开办洋行,财富成几何级数增长。到他死时,积累 下1亿元的家产。 在后人眼里,哈同留下的最著名的物业是哈同花园、犹太会馆。会馆 富丽堂皇,如宫殿一般;花园向游人开放,成为上海一景。 1949年,哈同家族的不动产全给政府没收,公馆改为上海市少年宫, 花园改力中苏友好馆。 嘉道理与哈同虽同出一门,但未同过事,哈同已独立创业,业绩下凡, 很令犹大商人们艳羡。老嘉道理常在儿于面前流露出对哈同的钦佩,但又 对儿子说:“千万别去做鸦片生意。” 在不少西人眼里,走私鸦片,井非一件光明正大的事。老嘉道理的话, 反映了这类西人的普遍心理。 嘉道理父子同在沙宣洋行打工。老嘉道理订理货仓,艾利做进出口贸 易。艾利每月的薪金是37印度卢布。那时沙宣洋行主要代理东印度公司的 远东贸易,现金多是印度卢布,故用来支付员工薪金。 37卢布仅够日常花销,为了攒下日后做生意的第一桶金,父子俩省吃 俭用,连西人津津乐道的吴菜馆都不敢光顾一次。老嘉道理对儿子说:“创 业难就难在创业的第一笔本钱。当年哈同比我们还省,他理发都是自己用 剪子胡弄的。现在,他有专门的理发师为他服务。”
… 页面 58…
艾利大约干了5年多,就离开沙宣洋行。他离开的原因,不是攒足了做 生意的第一桶金,而是呆不下去。 艾利做贸易业务,常在沿海的商埠跑。有一次,艾利去宁波时,正遇 到当地发生瘟疫。善良的艾利就把沙宣货仓的一桶消毒剂拿出来,擅自给 了当地人消毒防疫。分行经理知道后,就严厉训斥艾利,艾利不服,就与 经理吵起来。经理说:“我这就去跟大班讲,除你的名!”艾利说:“不用你 讲,我办完公干, 自己会辞职。” 艾利去福州、广州办公事,回到上海,才知经理并未在沙宣面前告状。 但主张已定,艾利不想在沙宣洋行再呆下去。 艾利与父亲商量,说这样呆在表亲家打工,一辈子不会有 出息。老嘉道理觉得儿子的活很有道理,就把父子俩一道攒下的钱, 全部给了艾利。艾利没要,留给父亲养老,带着正怀孕的妻子去了香港。 老嘉道理仍在沙宣洋行守货仓。 电的梦想 嘉道理家族在远东的第一项生意,是艾利·嘉道理在香港开办的股票 经纪行,开办经费,是向犹太朋友借来的500元钱。这在当时下层的西人眼 中,算一笔不小的数字。犹太人有资助同胞做生意的传统,犹太人极讲信 用,即使是父辈欠下的债务,后代也会努力偿还。 那时香港的股票市场很不成熟,股票经纪生意清淡,还常常会招惹麻 烦。一些经艾利之手买下股票的人蚀了钱,就把怨气渲泄到艾利头上,以 英格兰人的固有偏见,骂艾利是个狡诈的犹太佬。 艾利的经纪行维持了两年多,就关门大吉。经纪行除了聊以生计,只 是略有小赚。艾利仍用那500元钱为资本,做他轻车熟路的贸易。到世纪末, 艾利已是小富翁。 艾利或许该以贸易为终身事业,但电的出现,使艾利改变初衷,愈来 愈执迷。 1887年5月,太平山出现了山顶缆车。那时香港还没发电厂,缆车的动 力,是缆车公司自己的蒸汽机发的电。这事在港岛十分轰动,许多人跑到 太平山来看这神奇的庞然大物,巨大的车厢不用马匹就能向山顶缓缓移动。 缆车的收费昂贵,乘客全是太平山居住的富人以及登山游览的山下富 人。艾利为了省钱;从山麓的花园道出发,沿着轨道,一路攀上太平山顶 看稀奇。艾利惊叹电的伟大,真是个不可思议的东西。 1889年工月,赫赫有名的遮打爵士创办香港电灯公司。发电厂设在湾 仔永丰街尾的山脚,装有2台老式蒸汽发电机。1890年12月发电,随后架设 电线,到次年岁末,已有600户家庭用上照明灯,另装有75盏路灯和一台山 顶水塘电动抽水机。 为装电灯,艾利与妻子就费用问题商量了许久。家庭才刚刚进入小康, 妻子主张等手头宽裕了再说。艾利说:“我昨夜做了一个梦,梦到我开了一 家电厂。当然,开电厂,对我们这小商人来说,大概永远是一个梦。但我 敢打保票,我今后能赚到毫不费劲供一盏灯的钱。” 虽然是梦,这个梦时时紊绕艾利心中,促使他努力赚钱,以求梦想成
… 页面 59…
真。 1904年初,香港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开通,线路仅从铜锣湾到中区一 段。当时只有两辆电车,单层无蓬,连外壳也没有,仅用铁链拦住防止人 摔下去。艾利花了5仙钱,坐二等车厢兜风。那心旷神恰的感觉,晚年时的 艾利还常向他儿子罗兰士 (又译罗伦斯)谈及。 电,正在彻底改变这个世界,艾利觉得电是一门很有发展前景的事业。 他发誓,待攒足了资金,一定投资电业。 也正是这一年,艾利涉足与电密切相关的山顶缆车实业。 山顶缆车公司大班是史密夫,但在公司未注册前,创始人却是上海大 亨沙宣。沙宣以2000港元的代价向港府购得经营权。进入实施阶段,沙宣 发现工程浩大,建成后很难在短期内收回成本,故在未破土动工前,就把 经营权卖了。时间是1885年,其时艾利还在沙宣手下打工,正准备脱离沙 宣门庭。两人虽是表亲,但地位悬殊,沙宣就没与艾利道起这件事。 沙宣的经营权被史密夫和基利买下,他们投入资金,终于使山顶缆车 开通。 1889年,弗德利·沙宣来香港公干,便把表亲艾利·嘉道理叫来,一 道登山游览。两人坐在空荡荡的缆车厢,沙宣为自己当年放弃经营权而自 鸣得意。沙宣对艾利说:“史密夫一定会栽到缆车下。” 上了山顶,遇到史密夫,史密夫谈起现状面有难色,向沙宣讨教扭亏 之策。沙宣赞叹史密夫为香港开创了一项伟大的事业,鼓励史密夫道,坚 持下去,只有坚韧不拔的人才会有转机。 沙宣事后对艾利说,史密夫撑不下去的,你若有机会,就把他的股份 买下来。我相信你有办法将它经营成功。 艾利叹服沙宣的城府与韬略,含而不露,实则比钢刀利剑还厉害。 果真,史密夫就像落水呛得晕头转向的人,听人指点,反而向水深处 游去。缆车公司正一步一步向灭顶之灾滑去,濒临倒闭。 1891年,缆车公司为摆脱危机,把公司的大部分股票按予中国信托贷 款公司做抵抓,获取3万港元贷款,以期起死回生。 3年过去,缆车公司仍毫无起色,信托公司成了缆车公司的所有人。按 银行法,金融机构不能直接投资实业。艾利与摩臣便趁机购入缆车公司的 股份。因是作抵押的,股价很便宜,每股才5港元。 1905年,艾利、摩臣已是缆车公司的大股东了,两人双双入主缆车公 司。 艾利将蒸汽发电机拍卖给尚未使用上电的九龙工厂。原因是自己发电, 比接港灯公司的电成本贵。第二步,艾利把乘坐费降价,他认为,只有价 格适中,才能吸引更多的乘客,过去交密夫就陷入这种魔圈,愈亏愈不敢 降价,愈不降价愈亏。 一年后,缆车公司开始盈利。同时,艾利经营的其他生意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