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蛮子所部护送部族往炎汉旷州地界转移。
这时汉军新一批援军抵达。这是军师将军李庆熙,率领一千名虎贲从安汉府出发,披星戴月,率先赶到。
从安汉府出发的军队共有八千人,李庆熙是主将,副将是骁骑将军李宝昭。李庆熙只怕行军迟缓,故此带着一千虎贲先行。纳赫切金迎接李庆熙,只见汉军虎贲兵强马壮,十分惊喜。
次日,李庆熙与纳赫切金商议退敌之事,忽然又有人报援军赶到。李庆熙疑惑,心想:“敢是乌达都督的人马?抑或我大兄来也?”
出营一看,却是李宝昭,带着一队轻装游骑兵,风尘仆仆而来。
纳赫切金更喜,心想:“炎汉连女人都来帮我打仗!”
李庆熙却十分不悦,瞪着李宝昭道:“你为何而来?”
李宝昭笑着一拱手:“我来助郎君厮杀。”
李庆熙脸上顿时青一阵白一阵。原来李宝昭仗着有赵矜与萧若璎的撑腰,认定李庆熙是自己的未婚夫。李庆熙却不肯承认。这次出师,是李荼的调遣,李荼亦颇有玉成好事之意,因此不派颜士重、戴得功,专派李宝昭作为副将。
不知这对冤家此番共事如何?然而此刻的炎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西南面正对付着格鲁吉亚及其主子伊儿利,东南面又起战端。
海都垂涎赵矜的珍宝与美女,虽知炎汉有备,依然决意动武。这个决定,既是幸臣们的诱使,也是海都克定国内、击退元朝之后日益骄傲自满之故。
海都汗国的大将们虽然都看不起炎汉,认为迟早要把炎汉灭掉,但他们更想要攻打印度,反对在这个时候对炎汉动兵。
大将们自然比幸臣们更加懂得军国大事。
大约一百年前,从阿富汗中部发家的伊斯兰王朝古尔朝将印度北部的辽阔地区纳入统治。古尔朝在1206年被奴隶出身的德里总督艾伊拜克(中亚突厥人)推翻。从此,德里苏丹朝创立,德里成为印度的统治中心。印度的德里朝与埃及的马木留克颇有几分相像——国君多为奴隶出身,都是强者为尊的国家;而且统治者更换频繁,新的强者不断推翻老迈的昔日强者或者其后代。德里朝建立迄今不到八十年,已经是第八代苏丹巴尔班在位。巴尔班年轻时十分强悍,在北方击退蒙古军入侵,在南方压迫南印度各邦,将伊斯兰教在印度国内进一步推广。这样一位豪杰,现在已经年迈。作为王储的长子凯科巴德都已经快五十岁了,一直在父亲的强势之下没有得到锻炼,软弱无能。
德里朝很富庶,控制了印度河、恒河流域,到处良田万顷;德里朝控制下的阿富汗地区,近邻海都汗国的首都撒马尔罕;德里朝的苏丹已老,王储无能。根据这些情况,海都汗国的大将们认为攻打德里朝势在必行,反对节外生枝攻打炎汉。
海都虽然开始自满,受到幸臣蛊惑,却不能不尊重大将们的意见。因此海都宣布攻打印度的计划不改变,攻打炎汉是因为本国的实力已经足够强大,完全有余力分兵。
大汗既一意孤行,众将亦不好阻拦。于是海都令主要大将们继续准备攻打印度,另拨兵马,令二王子撒班率领,攻打炎汉。
撒班点起所部蒙古兵,麻斯又为撒班凑了两万多色目兵,大军总共三万人,浩浩荡荡向炎汉杀来。从海都汗国统治中心区——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向炎汉进兵,路途遥远,足有三千里路。从调兵到行军,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才来到炎汉苍州、穆州塞外。
苍穆塞外,汉军严阵以待。因大王西征罗斯托夫,无暇东顾,为了鼓舞士气,大司徒何安平亲自前来坐镇。何安平早在南宋时就积极开动脑筋,屡屡为抗击元军出谋献策,可惜当年人微言轻,不受采纳;现在高居公卿,又以后将军的身份经常为赵矜参议,对于军戎更有心得。来到前线,何安平统筹各路人马,号召将士们决死一战,保卫国家,打击海都的气焰!
炎汉遭到背盟,汉军将士皆愤怒。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全军上下摩拳擦掌,誓愿竭尽死力,抵御强敌。
海都军实为前所未有的强大对手,从此两国开战,正是国运所系。秋风呼呼,卷起沙尘万丈。炎汉百战开国之史书,又将翻开笔墨浓重的一页。
(待续第八十六回:连城曲抒解悲情,安汉远寄托宿愿)
第八十六回:连城曲抒解悲情,安汉远寄托宿愿(上)
炎汉玄黄四年八月九月底,炎汉基本平定罗斯托夫,赵矜留兵马在罗斯托夫稍事休息,自引亲随赶回连城府,送萧銎灵柩一程。
萧銎正妻香芷、小妾达玛拉、瓦莲京娜俱已在连城府守灵。李荼正妻楚楚、两位御妹赵杏、赵萍从安汉府,乌达正妻金鸳从杰州、齐劲正妻玉鸾从苍州先后赶到。姐妹汇聚,痛哭一场,都劝香芷节哀。
赵矜来到,抚柩痛哭一场,上香礼拜。香芷以未亡人身份答拜。赵矜望着香芷,心想这位妹妹真是命苦,想要说安慰的话,一时难言。香芷先拭泪道:“主公戎旅辛苦,却来为臣妾丈夫送行,臣妾感恩不尽。”
“这是应该的。”赵矜悲叹道:“萧銎不但是我的有名上将,我的起家功臣,还是我的箭法师傅。我正想此战过后再请他到京师来,好好叙叙,不料竟成永别。”
“主公宽心。”香芷劝道:“人间生离死别,本是常事。缘分天定,缘尽则散。萧郎就此归天,乃是其命。主公勿要灰心,正该振作精神,鹏程万里。”
赵矜点头道:“说得是。可是你你”
香芷明白赵矜想说什么,淡然地表示:“臣妾不愿改嫁。达玛拉生得一子,今又有胎儿遗腹;瓦莲京娜生得一女。臣妾将与她们厮守,看顾几个孩儿成人。”
赵矜想了一想:“好吧这是你的志愿。愿你开心快乐生存。如有不满意,再跟哥哥说。”
于是赵矜追封萧銎为修武侯,加食邑一千户,使其妻妾子女可以过上很好的日子,奉其祭祀。达玛拉的遗腹胎儿生出来是个女孩,因此萧銎只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按照中国的传统是作为正妻之子,将来袭爵。这些是后话了。
萧銎的葬礼基本按照中国的传统,但也有破除传统的安排,免去了许多繁文缛节。比如什么“庐墓”、“茹素”、“守孝三年”,这些都是儒家为了变态的统治而刻意提倡的陋习,其实不利于国家发展。孝本来是一种天然的、朴素的、高尚的人类情感,儒家却将其扭曲,变成形式主义,刻意拔高那些表面形式做得好的“孝子贤孙”,形成对广大民众的道德压力,实际上违反正常的天道人伦。
次日一大清早,赵矜亲送灵柩渡河,又向东陪伴行了数里。香芷与姐妹们将送灵柩一路到安汉府去,葬在城北国家陵园。赵矜还要回头率军解决南面的战事。这时海都军向炎汉进发的消息已经传来,不过料理事情总得一件接一件,有条不紊才行。南面不但有格鲁吉亚军入侵,更有伊儿利汗国撑腰,不容小觑。必须解除南面的威胁,新收的罗斯托夫一带才算安定,炎汉的出海口与产粮区才有保障。东面的海都实为大患,但在这时候,唯有信赖留守东线的将士们,相信他们能够顶住攻击。
道别之后,赵矜率数百骑调头飞奔,片刻即到渡口,上船而去。御妹们眺望着他们的身影,直到再也望不见为止。
香芷忽然十分感慨,对楚楚道:“姐姐,你助我将往昔所作的瑶琴、琵琶合奏曲演来。”
楚楚取瑶琴,安坐下来,弹了一个开端,问道:“如何?”
香芷点头,说道:“往日我们作此曲,未曾定名。今可名为《连城曲》,待我填上词。”
侍女忙取笔墨,香芷顷刻作下歌词一首。于是楚楚抚琴,香芷弹琵琶,合奏一首《连城曲》,既是遥送大王,为之壮行;又是为戎马一生的萧銎奏响,让他重温金戈铁马岁月的壮阔历程。
连城上,(在连城府的城墙之上,)
鸢鸟漫飞翔。(矫健的苍鹰在翱翔。)
平川一望无垠限,(这里附近一带都是平原,)
崔嵬高山尽遥远。(与高山地带的距离都非常远。)
缘何到此间?(鹰是住在高山的,为什么飞到这边?)
连城下,(在连城府的城墙之下,)
征夫赴天涯。(将士们行色匆匆踏上征程。)
出塞未曾别妻子,(他们还来不及告别妻子,)
急趋戎机顾不得。(只因为军情紧急,必须迅速抵达。)
朝日满长河。(趁着早上阳光普照,赶紧渡河吧。)
连城内,(在连城府的城墙之内,)
思得良人归。(妇女都盼望丈夫回归。)
始别已觉孤衾冷,(刚刚离别,已经觉得孤单寒冷,)
未知何期复相逢。(何况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再相逢。)
秋霜已数层。(现在已经是霜降季节了呀。)
连城外,(在连城府的城墙之外,)
千帆竞出海。(战船扬帆顺流而下,直到驶出大海。)
王师舟下重浪碎,(我军的出征阵容气势磅礴,)
国势微窘今已非。(我国的弱小局面已经改变。)
贤妇莫叹悲。(虽然孤单,贤良的妇人可不要悲叹。)
鸢飞万里无倦意,(苍鹰飞越万里不知疲倦,)
男子报国不留行。(男子肩负振兴国家的责任同样顽强。)
妯娌梦中应拭泪,(做妻子的做梦也在想,但不要哭了,)
瞻想烟尘里,(不如从容遥想那烟尘腾起的地方,)
鏖战天水间。(丈夫正在蓝天碧水之间慷慨奋战。)
一曲终了,楚楚站起身来,叹道:“妹妹有这个见识。你这词,一时有感而发,未经雕琢,不如前朝士大夫们作的工整绮丽。只是前朝士大夫们那都是靡靡章句,说起妇人家都是悲悲切切凄凄惨惨软软弱弱的,妹妹的气概胜他们远矣!”
众女都说是,都赞香芷坚强豁达,是大家的榜样。
这一首曲,后来便在炎汉传唱,鼓励将士的妻子们以积极的心态,支持丈夫英勇作战、建功立业。
(待续本回下节)
第八十六回:连城曲抒解悲情,安汉远寄托宿愿(下)
唱罢《连城曲》,众女继续上路。一路上没有哭天嚎地,队伍非常平静。按照大丈夫的意愿,马革裹尸足矣,何必礼教的一套?
将灵柩送到安汉府北郊,安葬完毕,已经是雪花飞舞的时候。香芷又有感触,作了一首《安汉远》:
安汉远,(安汉位于很遥远的地方啊,)
乡关万里彼天。(离我们的故乡相隔万里,远在天边。)
青衫绿袖拂旧梦,(穿起华美的衣装跳起舞来,)
黄土红尘掩流年,(那舞姿里叙说着对往日旧梦的怀念,)
别后莫复言。(到如今已经不需要再多语言。)
安汉远,(安汉到故乡真是很遥远啊,)
云霰去来迁延。(我们像云彩一般飘来飘去,流浪盘旋。)
月落星移家无处,(日复一日还没有安定的归宿,)
如花似水惜流年,(只能看着容颜随着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