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呆了半晌,安娜还是不敢相信,小心翼翼地问起来:“您真的能够拿到弗拉基米尔城?上一次您以许多领土交换弗拉基米尔城,可是基辅大公国不肯答应。”
达尼尔胸有成竹地答道:“没问题。而且这一次,我并不用土地交换,基辅大公国会乖乖地把弗拉基米尔城送给我。”
打算已定,达尼尔即派使者前往基辅,对基辅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摄政夏塔尼耶夫提出:莫斯科公国可以帮助基辅大公国击退立陶宛军,但要以弗拉基米尔城作为交换条件。达尼尔声称,他可以亲自率领八万军队前来助战。
这下子,基辅方面,既喜又惧。喜的是,立陶宛军攻势十分凌厉,基辅大公国的三座重镇明斯克、平斯克、布列斯特,皆先后被立陶宛军攻陷。基辅当前正是十分危急的关头,莫斯科肯出兵帮忙,那是再好不过;惧的是,如果不接受莫斯科方面的条件,万一达尼尔翻脸,八万军队不是去打立陶宛,而是来打基辅
无知小子斯维亚托斯拉夫一脸迷惘,夏塔尼耶夫的脸色则极度不好看。直到现在,达尼尔公爵的实力已经相当强大,却还保持着恭顺的面容。他丝毫没有说要翻脸的意思,但夏塔尼耶夫心里可明白。
明白是明白,但在如此关头,不能不答应。夏塔尼耶夫脸色煞白,反复思考再三,终于咬着牙同意了。
达尼尔不费任何交换物,得到了弗拉基米尔城及其周边地区,割掉了基辅大公国最重要的一块飞地,而且是根本重地。然后他开始履行诺言。
达尼尔以先前攻打梁赞所获得的许多财物——都是老费奥多尔大公多年积攒下来的,作为悬赏,征发大军。国内大小领主、骑士、雇佣兵们,听说可以得到可观的军饷,而且打了胜仗更有犒赏,都很乐意地再度聚集起来。达尼尔纠集起四万多人马,号称八万,借道斯摩棱斯克公国,出其不意杀入立陶宛东部国境!
(待续第九十三回:海峡咫尺我难往,火台连绵君但来)
第九十三回:海峡咫尺我难往,火台连绵君但来(上)
立陶宛已经打下了基辅公国的三大边境重镇,差不多心满意足,得知莫斯科来犯,特尼欧塔大公急忙率领主力回师抵挡。基辅军士气低落,一时不愿再作战,明斯克、平斯克、布列斯特遂为立陶宛所占。
立陶宛军与莫斯科军对垒,打了一仗。达尼尔故意使莫斯科军败退,退入斯摩棱斯克国境。立陶宛军追杀过来。斯摩棱斯克公国大为惶恐,只怕立陶宛军趁势占领本国,只得拼死出兵抵御。在斯摩棱斯克军的奋勇抵抗下,已经转战多时的立陶宛军不能取胜。年迈的特尼欧塔大公身体撑不住,不愿再战了,众将也急着要回国领取优蒂塔大小姐的奖赏,遂收兵撤退。莫斯科军趁势追击立陶宛军,打了几场小小战斗,夺取了一些名义上的胜利,便声称是大胜利,收兵凯旋。
战争告一段落。立陶宛大公国占领了三大重镇,国势更强。基辅大公国丢失了三大重镇,更割掉了弗拉基米尔城,倒霉透顶。斯摩棱斯克公国付出了不少人命,国力削弱。莫斯科公国装模作样出兵一回,损失不大,得到了弗拉基米尔城,又有圆满履行承诺、战胜立陶宛、拯救基辅之美名赚得真是盆满钵满!
拿下弗拉基米尔城,对于达尼尔来说是意外之喜。拣到了这么一个大便宜之后,莫斯科公国将继续主攻北面。
由于诺夫哥罗德大公国与莫斯科公国暂时都没有攻打炎汉北疆地区的打算,炎汉镇北都督府一时无事。从伏西、伏东地区过来的移民,将北疆地区由于兵荒马乱而荒芜掉的大片田地进行复耕。守军也积极进行屯田。喀州、保州从此成为炎汉的粮草输出地,每年有大量粮草盈余,还有丰富的渔获与畜牧产品,装船运到萨州、明州等农副产品加工中心进行处理、储藏与集散。
再说镇西都督府。镇西都督府负责镇守伏西地区,相邻的外国由北向南主要有这些:莫斯科公国、金奥尔第斯科公国、基辅大公国、顿涅茨公国。
金奥尔第斯科公国当前与炎汉的关系还算友好。女大公塔依杜列对于达尼尔深恶痛绝,只因达尼尔用诡计搞得自己手下的领主倒戈,导致自己大败,丢失许多土地。炎汉虽然也击败了自己,却是由于自己的误会,而且丝毫没有占自己便宜,没有割一寸地。如此一来,心里很单纯的塔依杜列,就将莫斯科视为头号敌手,而将炎汉视为友邦。炎汉先后向金奥尔第斯科馈赠了不少礼品,包括一批批铁制的武器。塔依杜列最喜欢这样的礼品了,不知不觉中,在感情上已成为炎汉的附庸国。
东斯拉夫人分为许多民族,而金奥尔第斯科人与莫斯科人属于同族。那么,塔依杜列为了外族而敌视同族,是不是很愚蠢呢?这倒也没什么。在现代有一个非常相似的例子,即中国台湾为了美国而包抄中国大陆,可不也是不折不扣的为外族而敌视同族?有位姓李的台湾名人发表过一篇文章,虽是调侃文但却一针见血,说的大意是:“美国为了对付敌人,养了许多狗,只要支付狗粮钱,这些狗就会帮着美国咬人。比如为了对付阿拉伯,美国养了以色列,一直给以色列很多援助。以色列一有困难,就会找美国要钱了。台湾呢,也是美国的狗,不过不同的是不用主人花钱养,是条自备狗粮的好狗。”——说得有点毒了,其实美国当然是有给台湾好处的,只不过不像以色列那样多罢了。
同理,炎汉为了牵制莫斯科而扶植金奥尔第斯科,当然也要给予好处,使其更有力量与莫斯科对抗。这就是政治呀。
至于灭了罗斯托夫公国而不杀康斯坦丁大公,转封为顿涅茨公爵,这有三大目的:一、为了更快平定罗斯托夫全境。当时如果不是这样做,伊琼姆斯基、扎波洛夫等人只怕要顽抗到底,汉军不能及早摆平罗斯托夫,就无法抽空对付格鲁吉亚,甚至有可能引起伊儿利等国的介入。二、为了纹饰“吊民伐罪”的开战理由,更好地对拜占庭帝国与东斯拉夫各国解释。三、留着顿涅茨公国,可以作为炎汉与基辅之间的缓冲,免得直接有大面积接壤。
这样,镇西都督府也基本无事。再看镇南都督府。
镇南都督府事情可多。西面隔着黑海相望,是著名的克里木半岛。克里木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仅有一条极其狭窄的地峡相连,在地理位置上十分独立。东斯联军反攻鞑靼之后,有一部分鞑靼人逃到这里,建立起克里米亚汗国,控制了整个半岛与半岛北面的一片陆地。这个汗国虽小,却不容忽视。其控制下的土地属于地中海式气候,温暖润湿。半岛上的克里木山盛产木材,更盛产高品位的铁矿。而且半岛的海岸上有许多良港。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该半岛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赵矜南征完毕,率军沿着黑海海岸回归时,特意带着一批随从到刻赤海峡眺望克里木半岛。当天天气晴朗,隔着仅仅几公里宽的极狭窄的海峡,对面陆地历历在目,仿佛一纵马就能跳过去。恰好那边也有克里木汗国的一群游骑呼啸而来,颇有兵强马壮的气势。双方驻马对望一阵,那边便撒马蹿来蹿去,似有嘲笑之意,嚣叫之声隐隐约约。跟在赵矜身边的何磐、甘巴速大怒,亦放开嗓门向那边咒骂。赵矜不禁失笑道:“你们省省力气,咱们只是来看海景的,不是来跟人家斗气的。”何磐、甘巴速方才闭了嘴巴。赵矜看了一会儿风景,拿出望远镜,远远望去,发现了古城刻赤。刻赤是历史名城,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便是博斯普鲁斯王国的都城。对面的游骑,很可能就是从城里出来的。
赵矜望了一阵,叹道:“人心果然就是不知足,既得陇又望蜀!我刚刚平定这儿,看到那对面的土地好,忍不住又想要!”
何磐瞠目道:“想要便去取,有何不可?”
甘巴速提大挝往地下一顿,重重地砸出一个沙坑,叫道:“可速速叫那甚么伏波的、横海的,开船过来,俺便杀过来,荡平那厮!”
“哈哈哈哈!”赵矜大笑,心想这两个连襟头脑简单,怎么跟他们说呢?渡海攻城也许可以做到,但是攻下来怎么守?很难很难!现阶段没必要招惹克里米亚的鞑靼人,相反还要想办法让他们去牵制基辅大公国。这些谋略,两连襟自然不懂,还是不必跟他们多说吧。
(待续本回下节)
注:
克里木半岛:又称克里米亚半岛,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很早就有人类生存,有三千年文明历史,先后在许多国家民族之间易手。现为乌克兰的克里木自治共和国,首都为辛菲罗波尔。优良港口很多。前苏联最重要的军港——塞瓦斯托波尔,位于半岛西南部,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向乌克兰买来的前苏联遗产瓦良格号)即在此建造。此外还有雅尔塔(二战末期缔结世界新秩序的雅尔塔会议即在此召开)、刻赤(扼亚速海出海口)、费奥多西亚、叶夫帕托里亚等。由于克里木半岛的地位如此重要,对于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将它划归乌克兰之举,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人感到十分恼火,迄今有呼声要将克里木半岛收归俄罗斯。乌克兰人自然不愿意。这个争执仍在继续。顺带一提,克里米亚汗国在十五世纪曾经强大一时,不断侵扰莫斯科大公国等俄罗斯国家,掳掠妇女卖往奥斯曼土耳其。这个事儿臭名昭著。近代西方名画中有不少描绘土耳其宫廷生活的作品,里面的宫女往往具有俄罗斯美女的容貌特征,便是这个缘故。
第九十三回:海峡咫尺我难往,火台连绵君但来(下)
镇南都督府的西南方,汤州与格鲁吉亚王国重镇苏胡米城对峙;东南方,杰州作为友邦阿塞拜疆王国的后盾。这两个州就像一柄钳子的两个钳咀,扼守国家南大门。它们后面的旷州地域辽阔,气候也比较温暖湿润,是全国最重要的牧区。
高加索各国,现在变成了北部的车联酋、东部的阿塞拜疆,与西部的格鲁吉亚、西南部的亚美尼亚对峙。两个属于炎汉的阵营,两个属于伊儿利的阵营。这四个国家之中,原本是格鲁吉亚实力最强;但是格鲁吉亚先后打阿塞拜疆和车臣皆遭失败,兵力损耗很多,到现在国力只怕已不如阿塞拜疆。两个阵营下的四国,现在大致势均力敌。它们两边对垒,炎汉与伊儿利在后面撑腰,构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伊儿利并未与炎汉翻脸,仍保持着积极的通商来往,毕竟炎汉有许多伊儿利需要的商品,尤其是兵器,这是丧失了兵器之都大马士革之后的伊儿利所急需。伊儿利汗王帖克笛始终不能下决心对炎汉开战,即使在探知海都攻击炎汉的情况下也不曾动兵,便是出自对本国武器不足的担忧。现在,高加索趋于平静,也许伊儿利可以和炎汉长久和平相处下去了?帖克笛对此还不是太有信心,一方面加紧输出奴隶、牲畜从炎汉购买兵器以至普通铁制工具、农具储备起来,一方面寻求向印度各邦购买兵器的可能性。印度铁矿丰富,也有相当高超的冶铁工艺,问题是距离遥远。
这时候,担任大断事官的波斯人拉希德、担任巴格达太守的阿拉伯人朱瓦泥,向帖克笛提出重要建议:组建船队,打通前往印度的海上商路。
波斯地区、阿拉伯地区同印度地区的贸易由来已久,海上商路早已开辟,可是由于伊儿利汗国摧毁了阿拉伯帝国,使得阿拉伯文化濒临灭绝,经济亦大为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