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是一声长叹,深田太郎用语重心长的口吻教导着后辈来。
    “日本现代纺织业起自“明治维新”时代,当时政府通过大力推行“殖产兴业”等政策,使其现代棉纺织工业取得飞速发展,在逐步夺回被外国产品占领的国内市场的同时,开始积极准备向进行输出。直到日清战争后,通过获得特权,日本棉纱、棉布才进入中国市场。从19世纪末直至欧战爆发前,日本棉制品生产额中的40%出口海外市场,而中国几乎是唯一的市场,日本绵纱由此取代了印度棉纱在中国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欧战后,尽管日本纺织业成功的占据了亚非拉美市场,但是在欧战期间和战后急速推进的中国纺织业却使得日本纺织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避免我国丧失之前高度存在的中国市场,由此才有了长达十年的对华棉纱倾销。”
    作为一个来华二十年的老人,深田远比宅口这个年青人更了解日本纺织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性,也更了解商战的残酷。
    “十年的对华倾销,尽管日本的纺织业引进了大量的先进纺织技术、纺织设备,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对华出口特殊退税补贴,实际上,我们的纺织企业还是亏本的,对华棉纱出口,只不过是勉强维持成本罢了,而在过去的十年间,大量的中国纱厂倒闭,这说明我们的倾销政策起了作用。唉!十年之功,方才有今天恒源、北洋两厂的倒闭易手!”
    恭听着社长训导的宅口再一次深鞠首答道:
    “可是,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之前不也向中国人出口纺织设备,帮助他们改造设备吗?”
    显然宅口还是不太理解,知道对年青人应该多提携的深田叹了口气:
    “现在,长达十年的对华倾销不过只是初见成效罢了,国内计划准备进一步加大对华倾销政策,从而彻底瓦解中国本土纺纱业!自从日本占领东三省之后,中国就兴起了抵制日货的浪潮,可是对棉纱业却没有任何影响,你知道为什么吗?”
    回过身,深田看着宅口说道。
    “中国民众固然可以抵制日货,但是商人却是逐利之徒,他们即便是参与到抵制之中,但抵制却无法长久,一是因为中国纱比日本纱贵,二是大量倾销导致纱厂破产,使得其产能有限,所以,他们只能购买日本纱,要知道,日本纱织出来的布和中国纱织出来的布是一样的。”
    抬眼看着社长,宅口依然不太明白,这和他们拒绝帮助恒源、北洋改造机器设备有什么关系。
    “关税自主!”
    深田太郎直视着宅口。
    “五年前,美国率先与南京政府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随后欧洲各国跟进,中国开始实施关税自主,尽管当时我国曾表达了异议,理由是中国并未裁撤厘金,但最终我们还是在两年前,同中国签定《关税协议》,早在与我国签约之前,中国即已提高关税,而去年,南京政府挟中原大战胜利之威,号称与民生息,将因镇压太平天国而创造的厘金取消。此项税收当时总额达1。3亿元之巨,事实上造成收支之失衡,财政部长宋子文乃在当天将进口税率改为16类647目,最高税率达50%,至少明年五月,《中日关税协定》期满,介时,以南京政府待日之敌意,势必将即行修改进口税则,以此限制日货倾销从而保护本国工业,界时我国制造业必将损失惨重”
    社长的话只让宅口神色微微一变,在帝国大学读书时,他的老师就曾以中国的关税自主为课题研究中国关税自主后对日本制造业的损害。
    “那我们这么做是为了。”
    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深田太郎有些冷酷的说道:
    “不管怎么说,日本都无法阻止中国关税自主的决心,因此,如何尽可能的保持日本企业的在华利益,就成为全日本商界不得不考虑的事情,所幸的是,在欧战日本境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纱厂严重的产能过剩,只得选择通过对华资本输出的方式,避免国内资本过剩,尽管初时是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就近生产销售,但现在这却是避开关税保护的唯一选择,十年的努力使得在华纺的纺锤数占中国境内总数的五分之二,固然直接投资是保全恢复中国市场的唯一办法,但是”
    看一眼宅口,深田意味深长地说道。
    “如何彻底摧毁中国纺纱业,以日资在华纺垄断中国棉纱供应,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日本企业的利益,而现在,距离《中日关税协定》期满只有十月之期,而为了加大倾销竞争力度,东京已经同意向日资在华纺提供每件五元的补贴,从而进一步加大倾销力度,以争取给予中国纱厂以致命打击”
    终于明白了社长心思的宅口点头说道:
    “所以,我们不能因小失大,为了几十万元而造成帝国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先是点头,随后又是摇头,深田太郎却说道。
    “即便是加大倾销力度,中国纱厂依然能坚持下去,在华纺依然不可能在短期内垄断中国市场,我们现在之所以承受损失,也要拒绝这一定单。是为了避免扶持出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看着拿在手中却一直未点的香烟,宅口想给社长点上,深田却摆摆手,他忽然却又叹了口气,看着宅口说道。
    “宅口,你知道,日本商人和中国商人有什么不同吗?”
    “请社长明示!”
    “中国商人大都见利忘义,长于内斗,而日本商人则团结如一,长于一致对外,所以,这个损失我们必须要承受!”
    长叹口气,深田太郎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愧疚之色,望着窗外的文竹,在心下暗自说道。
    “曾君、朱君,对不起了,为了大日本帝国的利益,只能牺牲你我三人之间的友谊了!”
    “该死的日本鬼子!”
    在全聚德烤鸭店内,一口将杯中的二锅头喝尽,曾伯康恨恨的骂了一句,众所周知,他是一个极有风度的人,根本不会骂什么粗口,能骂出这句粗话,显然是已经怒及了。
    一开始,当上海的日本会社拒绝为恒源、北洋两家纱厂改造纺纱设备之后,早就深知日本人野心的他便明白了日本人的企图,原本以为深田会念在二十年的交情上,接下这个单子,为两纱厂改造设备,但是残酷的现实却狠狠的抽了他一个耳光,也彻底的把他给打醒了。
    “伯年兄,我早就说过,涉及到国家之事,和日本人谈不会任何交情,现在,你相信了吧!”
    吃一口烤鸭,朱梦苏又似嘲讽的说道。
    “说到这,到是不能不佩服日本人,至少碰到这种事情日本人能一致对外,当年日本纱厂为何能迅速发展,在抵制印度纱的时候,日本织布厂宁可要贵的日纱,也不要便宜的印纱,若是咱们中国商人也和他们一样”
    又是一杯二锅头下了肚,烈酒过喉的感觉只让曾伯康吱了下嘴唇,而后自语道。
    “充实熟练女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采用混棉技术、加强管理,嗯,恒源的成本大概能降低14%左右,北洋的成本能降低19%,现在日纱以及在华纺的倾销价每件大概还有50元左右的利润,考虑到日本还会加大倾销力度若是不改造设备的的话,利润很难保证不说,甚至还有可能向过去一样亏本”
    一声叹息从曾伯康的嗓间发出,想到他在接下北洋纱厂的聘书时,信心满满的向董事长立下的军令状,现在他到是真没有什么底气了。
    除了日本人之外,他不是没考虑过英国或美国厂商,可这些欧美厂商都没有改造旧纱机的经验,日本纱机制造厂之所以有改造旧机的经验,全得益于欧战后大量日本纱厂对华资本输出,将旧机器运到中国办厂,日本企业并不愿意把最好的设备运至中国,他们一方面将淘太旧设备,采用先进纱机,另一方面则将旧设备运往中国办厂,而为了提高旧式纱机的生产效率,日本机器厂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充分研究这些旧设备,以对其进行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日本纱机制造商的经验是欧美厂商无法相比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法替代的,但是
    “实在不行,咱们就在国内找机器厂,同他们合作研究改造纱机,把多付的那三十多万,全交给机器厂,我还就不相信,拿着这几十万做试验,再凭着咱们对纱机的了解,就不能”
    不待朱梦苏说完,曾伯康却有些无奈的打断他。
    “设备!国内纱机制造厂的设备都太过老旧了,设备不行,谈什么”
    可话到嘴边,曾伯康却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只觉眼前一亮,看着朱梦苏不无激动的说道。
    “我倒是听说一个厂子,他们的那的机器都是现在德国最先进的机床,要不,咱们去那试试”

第五十六章 他人求助婉言拒
    第56章工厂只为已业忙他人求助婉言拒
    随着输往原石景山铁厂工业用电的线路接通,在这条线路接通后,第一次,这里开始使用工业用电,对于北平电力公司的员工来说,当他们看着那专线电表不断的飞速运转时,他们脸上多少总带着些喜色,因为这耗电量远超过普通的认知。
    的确,北方公司或许是一家新企业,但是设备绝对一流,不仅拥有一百余部进口克虏伯、埃玛克的“先进机床”,而且还拥有包括电镀车间之类的高耗电生产设备。一家新的耗电企业的出现,对电力公司意味着什么?答案非常简单,更多的利润。
    而在那悬挂着满负荷运行的电线一旁边则有一条碎石路,这是通往石景山铁厂唯一的公路,历经十几年风雨后,这公路上的碎石不是被农民的牛车压了下去,夯土碎石路被压出了深深的车辙,还有更多的碎石则被附近的农民成筐成筐的挑回了家,变成了民宅的地基垫料或是在院内铺出小路来,总之,这曾经的碎石路早已毁去。
    而现在,在早已毁去的碎石路上,重新铺设了一条四米宽的柏油路,这黑色的柏油路在夏日的夜晚,甚至会吸引附近的少年扛着席子来这睡觉,即便是在大中午,也有一些少年会扛着草席睡在路边的树荫下,游耍着累了困了直接在蝉鸣的伴奏下进入梦乡。
    一路上,曾伯康不知第几次碰到在树荫下睡着午觉的人们,看着那些无忧无虑乡民或少年,他却是有些羡慕他们,羡慕他们的无知,更羡慕他们的无虑。
    “如此不幸生于今日之中国!”
    思及过去种种,曾伯康不禁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生出知已感来,自民国元年于日本学习纺织回国后,在过去的二十年间,目睹国内时局、遭受困惑、承受挫折时,那句话总是会引得他的共鸣。
    可生于今日之中国又是何其之幸?大丈夫当生于忧患,今日中国之境,不正值得我辈毕生努力吗?
    心下如此自勉之余,望着车窗外的那秋收后光秃秃的麦田,曾伯康又一次坚定了自己的意志,以不至遭受挫折而低沉、而迷失、而放弃。
    国家不易,民族大劫之时,唯坚持尔!
    汽车行驶通往北方公司的柏油路上,于平整的柏油路全感觉不到一丝颠簸,终于,在克定一番心神后,曾伯康方才感受此行来。
    “这修的路可以打十分了!”
    以小观大,能耗资修下这么一条特等路,曾伯康的心下对北方公司自然也期待了起来。
    病急乱投医,现在曾伯康便是如此,现在市面上日货充斥、棉纱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